星期一, 11月 08, 2021
陳寅恪文集
星期日, 8月 08, 2021
立秋談養生治病
容乃公
中國人治病和看生死都放在節氣. 一年十二個節, 十二個中氣. 節通常落在月初, 大約 在陽曆五六號. 中氣落在月中, 大約在二十號左右. 比如八月八號就是立秋節.
這個節和現代類似父親節母親節等用意不同--在乎它是用來警示人們小心過日子. 節,其實原來就是劫.也就是關口.算命的人推算一個人死亡,常用過了某節,或不過來斷. 而氣,即棄,也是可以用來推運氣,或生死.中國人說棄世,即斷氣.
所以遇到了節氣, 最好是用敬慎之心對之. 因為常常過了節, 可能是逃過了一劫. 而 過了中氣, 或許也代表過了關了.
民間相信三伏和治病有關, 即冬病夏治. 有人專間為《兒童慢性咳嗽診斷治療指南》而 用三伏貼. 魯迅文章中,中醫尋找原配的蟋蟀給父親看病。還有傳說某種藥材的采割,必須 在某月的月圓之夜,採藥人需以棉布包鞋底,勿使腳步的響動驚了藥性,更需以極快之刀割 取,否則走了「元神」藥效不佳. 這當然有點迷信.不過三伏和人體穴道命門息息相關.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 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 段時間。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 很重視這個節氣。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
立秋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 陰氣開始殺出. 把身體陽氣逼出, 帶來各種病毒. 佛教和道 教都有守庚申的信仰, 相信人身上有個鬼名為庚申. 論節氣, 可能立秋最值得重視 -- 因為 立秋是申月, 是立春反轉, 也是下半年之始, 和下一年所伏.
關於立秋,經常聽到有人說「順秋」、「反秋」、「秋包伏」和「伏包秋」,那何為順 秋?所謂「順秋」,其指的是在立秋這天,如果出現了降雨天氣,哪怕所降的雨水很少,在 這樣的天氣立秋了,那就是順秋。
在民間還有著「秋包伏,熱得哭;伏包秋,涼悠悠」. 今年辛丑立秋後才出現庚日, 即 所謂秋包伏. 民間說秋包伏, 熱得哭. 紅樓夢七十四回, 提到祝婆見了襲人,說: 『我在這 裏趕蜜蜂兒。今年三伏裏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子,把果子吃的疤流星的,掉了好些 了。姑娘還不知道呢?這馬蜂最可惡的,一嘟嚕上,只咬破兩三個兒,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 頭,連這一嘟嚕都是要爛的。姑娘,你瞧,偺們說話的空兒沒趕,就落上許多了。說的是秋 包伏. 也是反秋, 或空秋. 這一回開頭說到柳湘蓮跑去當道士了. 他最後沒落得出家, 起因 在一把怨害死尤三姐的鴛鴦劍. 這都是庚金作崇. 曹雪芹未必通曉道術, 郤把節氣說到入理 了.
星期四, 8月 05, 2021
竽和中國古代治憂鬱症的工具
近代刻家盛魯在在篆刻上以吳昌碩蒼樸雄強、天然醇厚的篆刻風格作為追求的藝術境界 。曾仿缶翁「但使吹竿」一印,邊款為「但使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仿缶翁作 ,了廠。」
這一邊款典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 這但字指古時吹人, 與山東燕國的『鉏』相同也。使氐厭竅的氐是制作樂器 的工人. 這一個成言後來出現在:《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 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 一一聽之,處士逃。」此為「濫竽充數」之典故。
竽這個樂器在戰國是燕國特長.所謂 【燕竽趙瑟】
《史記》曰:秦王秦王令趙王鼓瑟, 即秦箏趙瑟. 而笙和竽在那時眾國都有, 屈原《九 歌東皇太一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皓唱」 -- 不過在楚國是妓女唱的歌.
《老子‧道德經》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貨有餘,此之謂盜竽。 竽者,五聲之長也。竽倡則眾樂皆和,大奸倡則小盜和,故曰盜竽。
老子說盜竽, 和偷盜無關. 他指的是故竽先則鍾瑟皆隨. 竽在樂器中是領頭的.
說竽這樂器重要,為郤被扯上荒淫.可能從古時,音樂和君王與人民作樂有關. 甚至可能和憂(抑)鬱有關.
1978 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的戰國殉葬樂器有十弦彈奏樂器一件,二十五弦瑟 五件,竽(笙)二件,加上一件懸鼓。這些顯然是在「寢宮」演奏《房中樂》用的輕型樂隊 ,是所謂「竽瑟之樂」,由竽和瑟為主組合成比較清雅的音響。這房中樂可能起源鄭、衛之 樂 -- 竽音清越, 則哀思邪僻之聲無由而起也。」故竽為樂器之王. 古時二十五弦為瑟, 三 十六簧之竽,十三弦之箏. 竽以五音為長.
房中樂或可能是宮中婦女們聽的雅樂, 不過從人們易于放形, 它可能也是流行漢朝的白 行簡說的房中樂.
《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淮南子》多次闡述「君形者」的概念: 使但吹竽, 使氐厭竅, 雖中節而不可聽, 無其君形者也。
但和氐都是善於吹竽的樂師,但是,要使他們的演奏動聽,必須自己吹竽自己按孔 。現在讓但吹竽,讓氐按孔,雖然演奏符合節奏,但並不動聽,因為不能表達他們內在的情 感. 這個理論使竽在古時也成為中國傳統心理疾病治療的器樂 -- 這也是成語「濫竽充數」之由 來.
現代都市中流行一種「憂鬱症」,其實這病不新鮮,春秋戰國時就有了,齊閔王就是最 為典型的一位。
齊宣王喜歡音樂,讓人吹竽,一定要有三百個人來同時演奏。南郭處士請求替宣王吹竽 ,齊宣王很高興,給予他伙食待遇和那幾百號吃官糧的同等標準。公元前 301 年,齊宣王 去世,兒子田地繼位,史稱「齊湣王」。 齊湣王與父親不一樣,齊湣王喜歡獨奏,他讓樂師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處士眼看矇 混不下去了,便偷偷逃跑了。三百個人同時吹竽, 是什麼情況呢?
世上的音樂風格有很多種,什麼藍調搖滾、說唱 RAP、朋克、金屬、民謠,但齊宣王和 齊閔王父子獨獨愛上了「竽」這種樂器。齊宣王愛欣賞合奏,他那個竽樂隊足足有 300 位 工作人員,每當竽聲響起,齊宣王就跟著哼垃圾流行歌
這玩法無視竽在和音中的功能. 兒子齊湣王天生有抑鬱症, 聽了三百個人會發狂 . 所以只能聽樂師一個一個吹.
齊湣王患了憂鬱症,有一名叫做文摯的醫生,通過對齊王舉止放肆,反覆失約並用言語 激怒齊王,最後齊王大罵文摯,鬱悶竟然得以宣洩,齊王的憂鬱症也好了
在中國,先秦至漢代對抑鬱症的認識還處於萌芽階段。《黃帝內經》中提到憂鬱、心境 低落等負性情緒,將其歸因於體質、臟腑功能失調等方面,提到喜勝怒的治療方法,這其實 屬於心理療法的一種。可能由於躁狂發作比心境低落時更引人注意,《皇帝內經》中有更多 關於躁狂描述,這可能是我國關於雙相情感障礙最早的記載。
我以為更有可能, 竽作為古時宮中房中樂, 不光是講求中國樂理最高的追求, 即取君竽 在樂器中王者地位, 而且也是治理人們精神健康, 抗抑鬱症的工具.
星期二, 8月 03, 2021
普丁的鋼琴手藝 容乃公 (with google translation)
普丁的鋼琴手藝 容乃公 網上有人傳來普丁在大堂彈起中華台北奧運隊歌,即中華民國國旗歌的假消息.
有朋友馬上發來一段紐約華人新聞傳播的消息來更正:
『他就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 V ?普丁 (Vladimir V. Putin),週日,他還炫耀自己演奏鋼琴的技能,在他公開的才能種類中又添加了一項。他因為「一帶一路」的倡議來到北京,這個1萬億美元的項目計劃帶動60多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在國賓館等待的時候,普丁坐到一架大鋼旁,演奏了兩首曲子:瓦西裡
索洛維約夫-謝多伊(Vasily Solovyov-Sedoi)的《黃昏之歌》和吉洪赫連尼科克 Tikhon Khrennikov)的《莫斯科之窗》。 這樣的獨奏展示了普丁柔和的一面,自1999年掌權以來,普丁一直被視為一個專制領導人,顯得經常熱衷於表現男子氣概。
據俄羅斯新聞網Gazeta.ru報導,普丁的發言人德米特裡?S?佩斯科夫在北京對記者表示:「普丁當時正在等待與習近平會晤,總統研究了一些資料,為會面做準備,還彈了一下鋼琴。」
普丁演奏鋼琴的事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興趣。女性用戶在網上說他很帥(普丁長期以來都很受到中國女性的青睞,覺得他是男子氣概的象徵)。其他社交媒體用戶很快也列出中國領導人的音樂才能。 在人氣社交媒體微博上,一位用戶貼了普丁的照片,然後加上前主席江澤民演奏樂器的六張照片,樂器有鋼琴、中國傳統長笛、兩種傳統弦樂器,甚至還有夏威夷吉他。』
其實我也傳假新聞給朋友樂樂, 因為我以為接受新聞的人若用眼, 而不用耳, 他會看到普丁琴藝很一搬 -- 他幾乎是用單指彈的. 也就是說普丁或許是利用機會拿彈琴來搞外交, 也許未必會唬得過家裡有一個聲樂家的習近平. 普丁曾公開承認自己不會彈鋼琴,至於我發的搞笑版, 那擺明不是真的欺詐 -- 那是政治家們愛玩的把戲.
這事未必值得把普丁的琴藝和美國可以開獨奏會的前任國務卿康德麗莎萊斯相比.因為會彈鋼琴在當今己是一搬的通才教育.很多政治家會鋼琴,比如英國首相希斯.總之,普丁這個人愛現,未必是一種罪過.
不過對於新聞記者來說, 這類事性常會被加上浪漫色彩 -- 因而傳到外頭, 普丁, 除了他有百般武藝(柔道手槍馬術蹓冰...近乎奇人異士的本事),而且也有可以迷死女性的柔腸.
我跟朋友說,這些常會是bordering the truth-擦邊球真理:和普丁的琴藝那樣. 我和朋友說,普丁在大彈索洛維約夫-謝多伊(Vasily Solovyov-Sedoi)的《黃昏之歌》和吉洪?赫連尼科夫(TikhonKhrennikov)的《莫斯科之窗》是真的新聞,但背後有太多猜想,捧場和誇張.換我,我寧可傳假新聞--因為假新聞常騙了不會計較的人,但不會誤到有辨識的discerning readers 西方有一句被人津津樂道的名言--謊言分為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
傳聞這名言出自英國首相Benjamin Disraeli,這個假消息其實要歸罪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誤信.可能最初這名言是用在英國報紙 National Observer 於 1891 年 6 月 8 日出版,1891 年 6 月 13 日出版,其中 上面寫著:「先生,——有人俏皮地說,有三種謊言:第一個是「謊言」,第二個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以及第三個也是最嚴重的是統計數據。這是關於統計和缺席國家養老金倡導者所依賴的統計數據。
一個老笑話大意是三個程度的比較騙子:有騙子,有無恥的騙子,還有科學專家。 在 1885 年 12 月 5 日舉行的 X 俱樂部會議上,T.H.赫胥黎描述了談話是這樣的:「談論政治、醜聞和三類證人— 騙子,該死的騙子和專家。」 我可以引用更多類似的名言略帶變化的說法,無非要人們理解,世界上最不良的人 是專家,最不可告的証據是統計數字.而最不能輕信的是新聞...
乃公也 湊熱加一句---世界上有三種謠言:謠言,該死的謠言,和新聞.
Putin's piano craftsmanship by Tony Wang
(this is google translation without editing, amazingly accurate, almost perfect)
Putin's piano craftsmanship by Tony Wang On the Internet, someone heard that Putin played the Chinese Taipei Olympic team anthem, which is the national banner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lobby.
A friend immediately sent a piece of news from New York Chinese News to correct it:
"He i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V. Putin. On Sunday, he also showed off his piano playing skills, adding one more item to his public talent categories. He came to Beijing because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This $1 trillion project plans to driv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re than 60 countries. While waiting at the State Guest House, Putin sat next to a large steel frame and played two pieces: Vasily Vasily Solovyov-Sedoi's "Song of the Evening" and Tikhon Khrennikov's "Window of Moscow".
Such solo shows the soft side of Putin. Since taking power in 1999, Putin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authoritarian leader, who seems to be always keen to show masculinity.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news network Gazeta.ru, Putin's spokesperson Dmitry S. Peskov told reporters in Beijing: "Putin was waiting for a meeting with Xi Jinping. The president studied some information and prepared for the meeting. , And played the piano."
Putin's piano playing aroused interest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Female users said on the Internet that he is handsome (Puting has long been favored by Chinese women and feels that he is a symbol of masculinity). Other social media users quickly listed the musical talents of Chinese leaders.
On the popular social media Weibo, a user posted a picture of Putin, and then added six photos of former chairman Jiang Zemin 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include a piano, a traditional Chinese flute, two traditional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even a Hawaiian guitar. 』
In fact, I also spread fake news to my friend Lele, because I thought that if a person receiving news uses eyes instead of ears, he will see Putin Qinyi move very quickly - he almost uses one finger. It is said that Putin may have used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the piano to engage in diplomacy, and may not have bluffed Xi Jinping, who has a vocalist at home. Putin once publicly admitted that he can't play the piano. As for the funny version I posted, it is not true. The fraud-that is a trick that politicians love to play.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worth comparing Putin's piano art with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Rice who can hold rec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playing the piano is now a general education. Many politicians know the piano, such as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Heath. In short, Putin is not necessarily a sin.
But for journalists, this kind of thing is often romanticized - so it spreads to the outside, Puting, except that he has all kinds of martial arts (judo pistol equestrian skills... There are also soft intestines that can fascinate women.
I told my friends that these are often bordering the truth: the same as Putin's piano art.
My friend and I said that Putin was in Vasily Solovyov-Sedoi's "Twilight Song" and Tikhon Khrennikov's "Moscow Window" It is real news, but there are too many speculations, cheering and exaggeration behind it. For me, I would rather spread fake news-because fake news often deceives people who do not count, but will not mistake discerning readers.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in the West that people talk about-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lies, damn lies, and statistics. "
It is rumored that this famous quote came from British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Disraeli. This false news is actually to blame the American novelist Mark Twain- his misbelief. It may be that this famous quote was originally used in the British newspaper National Observer published on June 8, 1891, in 1891. Published on June 13, where
It said: "Sir,-someone jokingly said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the first is a "lie", the second is a complete lie, and the third and most serious one is statistics. This is about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s that absent state pension advocates rely on.
An old joke to the effect is that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liars: there are liars, there are shameless liars, and there are scientific experts. At the Club X meeting on December 5, 1885, T.H. Huxley described the conversation as follows: "Talk about politics, scandals, and three types of witnesses— liars, damn liars, and experts."
I can quote more similar famous sayings with slight changes, jus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To be an expert, the most elusive evidence is statistics. The least credible is news...
Tony Wang also joins in adding a sentence---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rumors in the world: rumors, damn rumors, and news.
星期三, 7月 14, 2021
封神演義武吉避禍談起
談《封神演義》土下水上而據木中提的占卜公案 容乃公
封神演義武吉避禍《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寫樵夫武吉打死了人,求 子牙救他,子牙便教他回到家,在床前挖一大坑,長與人等,至黃昏時候,睡在坑內,便可 以躲過此禍。武吉照辦,文王用先天數一算,以為武吉是「自投萬丈深潭已死」(211-212 頁)。有人以為這是仿馬融算鄭玄事。
馬融算鄭玄故事出於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九云:
鄭玄在馬融門下求學, 過了三年也沒見著馬融, 只是由高才弟子替他講授罷了。馬融曾 用渾天算法演算, 結果不相符, 弟子們也沒有誰能理解。有人說鄭玄能演算, 馬融便叫他來 演算, 鄭玄一算就解決了, 大家都很驚奇、佩服。等到鄭玄學業完成, 辭別回家, 馬融隨即 感歎禮和樂的中
心都將要轉移到東方去了, 擔心鄭玄會獨享盛名, 心裡很忌恨他。鄭玄也猜測馬融會來 追趕, 便 走到橋底下,在水裡墊著木板鞋坐著。馬融果然旋轉拭盤占卜鄭玄蹤跡,然後告訴身邊的人說 :「鄭玄在土下、水上,靠著木頭,這表明一定是死了。」便決定不去追趕。鄭玄終於因此得 免一死。
轉拭是一種古占法,據說其法至六朝尚存,如顏之推即學過此術,見《顏氏家訓》。李 詳《世說新語箋釋》云:「郝懿行《晉宋書故》:『古來佔《易》有轉式之法,式即栻也, 占者所用之盤。《史記? 日者傳》:『旋式正棋。』
按乃公判斷,轉式即易經大六任.
漢代用來測定方位的儀器叫做式盤。在漢代,「六壬術」很盛行,這是以陰陽五行學說 為依據的一種占卜術。五行之中,以水為首;而十天干中,壬、癸屬水,壬為陽,癸為陰, 捨陰取陽,故名為「壬」;而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故名「六壬」。當時供六壬占卜使用 的主要工具,就是六壬式盤六壬式盤分為天盤與地盤兩部分,天圓地方,天盤嵌在地盤當中 ,中有軸可以自由轉動。從出土實物看,漢代六壬式盤天盤中繪北斗七星,周邊有兩圈篆文 ,外圈為二十八宿,內圈 12 個數字代表十二月將。地盤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千四維,中 層為十二支,外層為二十八宿。使用時,轉動天盤,以天盤與地盤對位的干支時辰判斷吉凶 .
世說新語和其他古書提到鄭玄公案, 乃公以為可能後人假傳. 鄭玄避死事很像六祖惠能 避入石頭逃生 - 異曲而同工. 古書提及占卜, 常常有簡化, 可能因為占法太煩, 無法以文 字解說. 因為僅有土下水上據木之判語, 而略去六任卜法的盤式. 占像顯示水上據屐, 只是 一種推法, 乃公以為馬融暗中看到卦像是一個睡在無底棺才, 是死裡逃生. 他的功力不小, 而以他在學術令名, 不太可能因犯上之忌. 封神演義有很多故意違反史事, 很多亂七八糟類 似周公桃花女等, 都來自民間道教傳說. 不過, 關於占卜的大要, 郤全可以和學理印証. 中 國傳統宗教有很奇特的靈活性, 這在西方也相同, 我說的靈活性是史事常被顛倒錯放, 背後 的用意不是常人可以理解.
馬融算鄭玄故事出於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九云:
後漢鄭玄字康成,師馬融,三載無聞,融鄙而遣還。玄過樹陰假寢,夢一老父,以刀開 腹心,傾墨汁著內,曰:「子可以學矣。」於是寤而即返,遂精洞典籍。融歎曰:「詩書禮 樂皆已東矣。」潛欲殺玄。玄知而竊去,融推式以算玄,玄當在土木上,躬騎馬襲之。玄入 一橋下,俯伏柱上,融踟躕橋側云:「土木之間,此則當矣。有水非也。」從此而歸,玄用 免焉。一說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常算渾天不合,問諸弟子,弟 子莫能解。或言玄,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鹹駭服。及玄業成辭歸,融心忌焉,玄亦疑有 追者,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融果轉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 矣。」遂罷追,玄竟以免。(中華書局本)
星期五, 6月 25, 2021
教師爺
教師爺 容乃公
教師爺不是教師,也不師爺.這工作和工匠相同,要有人教,要入門像工會.教師爺一辭 很可能從宋朝起, 因為平話才在明朝流行. 同時, 其他類似教頭, 教授, 之類, 很多 和教書匠賣弄嘴皮子和傳聖人之學沒關.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 「智多星」吳用, 稱為 《教授》只是綠林總軍師, 會的東西與學問無關. 基本上, 是教武藝. 教師爺更是談不上文化 -- 這工 是相當低層次的憑力氣吃飯的人.另外是師爺.這些字主要流行見于《水滸》 --. 近代教 師爺被人們注意很可能和梅蘭芳編的京劇《打漁殺家》有關係.
《打漁殺家》中有個教師爺, 即專門教徒弟學習武藝兼之也為「大戶人家」看門護院的人. 此人帶領家丁兼徒弟去毆打漁民蕭恩的時候, 搞的是花架子, 用了大段 的話賣弄武術招數, 貌似很專業. 但真的一動手, 很快就敗了下來, 模樣也很狼狽. 論地位,這幾個「教師爺」既是一種專業,也是一種「級別」,至少是有資格收徒 授藝的人,在普通人眼中很像能人,理應受人仰視.實際上並無任何真功夫,混飯吃而已. 打漁殺家這出戲是劇分「打魚」「討稅」「屈打」「殺家」四幕,「打魚」「殺家」為整個 場子,「討稅」為主, 原來稱為《討魚稅》 -- 這些教師爺. 過去周信芳 (演蕭恩 )劉斌昆 演(教師爺)童芷苓演(蕭桂英)--這戲的教師爺也成重頭,因為戲多.
最近教師爺這稱呼在新聞界流行.很多人未必想到,它和喜歡給人說教沒關係.這個字眼若 要翻成英文, 可能最多被想成莎劇哈夢雷特戲中, 歐菲利亞的那個倚老賣老,逞口舌之快 帶給別人災害的父親. 我以為教師爺最傳神的翻譯是《狗仗人勢》 -- 打漁殺家裡土豪丁自樊派 人向蕭催稅的家丁.
總之,教師爺不講道理,只講力氣,而且是一群搞笑的奴才.
世界上最難是講道理,所以要表現不講道理,戲台上只有教師爺.因為講道理不容易, 對說理文化高的西洋人,最著名的散文家,比如法國的蒙田,英國的培根-他們師法羅馬 賀拉士,維吉爾,特倫克,伊拉斯謨,西塞羅.散家家--他們精于辯解論理.
精通法文,寫散文,也寫書教人寫散文的季羨林,曾推崇 韓滬麟《蒙田隨筆全集》為之作序.蒙田在《論交談藝術》把說理晢學說到精要:
因此,反對意見既不冒犯我,對我也無損害;它們只會使我得到啟發,得到鍛煉 。我們愛躲避別人的矯正,其實應當主動迎上去並參與矯正,尤其在這種矯正以 交談的形式而不以教師爺上課的形式出現的時侯。反對意見一來,有人不看意見本 身正確與否,只看對方提反對意見提得有理沒理,而旦一味考慮如何擺脫那些意見。 我們對反對意見不伸開臂膀,卻張開爪子。我可以容忍朋友的粗暴衝撞:「你是個蠢人,你胡說八道。」
在文雅的人們之間,我也願意大家表達思想大膽,說話推心置腹。必須增強聽話外之音 的能力,並加以磨礪,以抵禦對別人話語中客套浮誇之聲的偏愛。 (原文)--
Les contradictions donc des jugements, ne m'offensent, ni m'alterent : elles m'veillent seulement et m'exercent. Nous fuyons la correction, il s'y faudrait prsenter et produire notamment quand elle vient par forme de conference, non de regence. A chaque opposition, on ne regarde pas si elle est juste ; mais, a tort, ou a droit, comment on s'en defera. Au lieu d'y tendre les bras, nous y tendons les griffes.
蒙田散文中提到各種教師,包括家庭老師,宮廷教師,只是沒有所謂教師爺--這是韓滬麟 的點子.不過法文原文regence--在語意是攝政,即有權給意見的人.這個regence,在很多著名 的英文譯本,都只翻為teacher,在韓滬麟筆下,變成了教師爺,或是一種創作,但和打漁殺家那一 幫就差多了.可見翻譯和辯解之不易.
星期四, 5月 20, 2021
Tony Speaks English
Tony Speaks English
2019.09.03 Paris Radio Station inverviewed Tony Wang about Hong Kong Unrest
cbc inerview Tony Wang on Chinese Feng Shui
tony wangraindrop
'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1
Tony Wang'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6 (curses)
Tony Wang'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2
Tony Wang'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4
Tony Wang'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3
Tony Wang'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5 (four tones)
Tony Wang's Talk about Chinese Words -6 numbers Tony Wang's Practice Instruments Piano and Guqin
Haydem Piano Concerto No.1 Second Movement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Second Movement by Tony Wang and Hsu Chinghwa
tony wang Plays Chopin's Raindrop
容乃公彈古琴
容乃公彈瀟湘水雲.mp4
Tony Wang's Playing schumann traumerei
2015年11月28在台北永康街樹院子演講:從陽關三疊談到易經的樹院子 part 1
陽關三疊古琴曲乃公自彈自唱 part2
陽關三疊古琴曲;乃公自彈自唱片段錄音 part3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1 Second Movement by and Hsu Chin Hwain Taipei
youtube-容乃公TonyWang Chopin's Noctune
rene french wine
星期五, 3月 26, 2021
談臨場翻譯 situation translation
談臨場翻譯 situation translation 容乃公
在中美安克雷治會談, 中方和美方翻譯被人們拿來比較. 一般以為美方那位紫髮女表現略遜 中方的張京. 其實美方譯員名叫 Lam Chung-Pollpeter 鐘嵐是個非常資深的譯員, 但是她原 來專業是商用翻譯,被川普起用才加入國務院團隊.過去美國在國務院有一位做了四十年的 David Soy( 去年才退休),他才算是一位老鳥.他以為美國譯員紫髮女鐘嵐少了一點該有的 老練,無法對靈活應現場(high-pressure environments)--她未必能完全知道說話者的想法.
我以為可能外交有比商用更大的現場對應. 張京四平八穩, 論專業未必比紫髮女鐘嵐要高. 但她是專業外交系統教出來的. 我給她點讚.
其實實用的翻譯未必要講信達雅 -- 那是文學思想的事 -- 比如翻佛經等等. 平常翻譯, 可能也要忠實,但最要緊是達到目的,即信達雅外加《實》.即situation translation--即臨場翻譯.
最近 youtube 有一位女士做一個這句話英文要怎麼說節目 -- 有五十萬點閱. 她專 的東西不見得是翻譯.她教人們學situation translation.
我曾說過中美對話是人鬼相見的叫陣.有一位朋友問我如何譯人鬼叫陣.我說可以翻成 they sound their barbaric yawp---他老兄可能一下成了丈二金剛. 我用的譯語其實有來頭.用起來,也可以給老美一點震撼.
其實要把中美外交人員比成人鬼,對中國人來說,老外就是鬼佬,所以 這種譯文給美國人聽,一定要用他們文化來說.我用這個成語其實是有來頭.這是 美國最自由的詩人惠特曼草葉集開宗明義頭一行,他其實說的是俺無被翻給鳥聽,只能用 鬼叫:
The spotted hawk swoops by and accuses me,
斑紋鷲鷹俯衝而下,控訴我,
he complains of my gab and my loitering.
他埋怨我的饒舌與逗留。
I too am not a bit tamed, I too am untranslatable,
我和他一樣全然桀傲不馴,我找翻譯也沒用
I sound my barbaric yawps over the roofs of the world.
在世界的屋頂發出野蠻的鬼叫
(乃公譯 ~惠特曼 草葉集 自我之歌 第五十二節)
什麼是situation translation.有個故事可以說明.韓戰時,美國顧問給韓國士兵做演講,他 花了長長一段時間講了一個笑話. 翻譯官只用一句就完工 --- 剛才美國顧問說了一個很長 的笑話, 請大家馬上拍手大笑, 這是命令. 結果全場歡呼大笑. 美國顧問說, 我那麼長的笑 話你可以一句話就翻譯完,韓國話真神奇.
好多年前,我一位韓國好友帶了投資的一家傳播通信氣球公司.向世界銀行貸款. 一粒氣球可停在大氣給地上做手機通信傳信.在台北招商時,世界銀行要他們自己找翻譯.朋友請我 上場.當時,我以為這個譯員只是為了對應申請要求,公事公辦.譯員好不好不重要.我不如橫柴入灶讓我 才十五歲讀高中的女兒上場.她並不是沒能力,現場弄到一張術語表臨陣磨槍.居然也完成使命了.
當時,我並沒料到讀大學時,以一篇佳作得到了梁實秋文學翻譯獎.
星期六, 3月 20, 2021
湯瑪士曼的浮士德
湯瑪士曼的浮士德 容乃公
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的浮士德是魏瑪共和國文化走向希特勒帝國德國人的文化反 思. 我讀浮士德時, 天天聽的是古諾的歌劇浮士德. 那時, 在紐約, 常去大都會歌劇院, 有 一回在雪中去聽免費的歌劇, 就坐在最後排, 幫劇院當幫腔鼓掌的.
湯瑪士曼的浮士德除了檢討西方無調音樂之外, 也對荀伯格之創作提出一個大疑問. 同 時, 湯瑪士曼對音樂的理解幾乎超過當時作曲家, 比如和他相交的馬勒. 這個故事是一個寓 言.. 背後講的是貝多芬為什麼給世人留下一個沒有完成的曲子---是貝多芬以為奏鳴曲形式必 然要死亡呢?
最有意思的是和故事主人翁交易的浮士德的魔鬼叫梅菲斯托普萊斯. 這個字原來是梅毒 的字源.
(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似乎在他的小說中註入了一個難得的輕鬆時刻,提出了一 個像嚴酷的阿多諾這樣的人物作為梅菲斯托普萊斯的偽裝之一,梅菲斯托普勒斯是「理論家 和評論家,只要考慮允許他自己就構成」。)
故事的主人翁為了取得自己創作的能力, 故意讓自己患梅毒 -- 這不是創舉. 自古很多 天才都是梅毒患者. 原來天才梅毒和魔鬼交易的代價就是世紀的惡疾.
同治帝, 華彥鈞(阿炳), 亨利八世, 舒伯特, 舒曼, 莫泊桑, 間宮林藏, 波特萊爾, 福樓拜, 王爾德, 伊凡雷帝, 大川周明, 霍華德? 休斯, 斯美塔那, 馬奈 , 高更, 梵谷, 恩斯特? 路德維希? 克爾希納, 斯科特? 喬普林, 弗雷德裡克? 戴留斯 , 貝尼托? 墨索里 尼, 希特勒, 哥倫布, 列寧.
我相信湯瑪士曼會認定貝多芬也得了梅毒.梅毒會不會曾經被記在歌德的意識呢?
德意志音樂與戰後的人文主義 容乃公
法西斯主義的狂熱與德意志精神
理解二戰前維粹的興亡, 我們必得要知道希特勒的藝術偏好和當時德國文藝的氣息. 對 於希特勒和其他法西斯主義者,瓦格納的音樂是一種宗教。獨裁者著名的素食主義,對動物 的熱愛以及對東方神秘主義涉獵的傾向通過與瓦格納家族的長期聯繫而興旺發展,對於希特 勒來說,政治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形式:在他對黨 1938 年集會的「文化演說」中,他敦促應 該將音樂寄希望於音樂,而不是將其視為宣傳民族社會主義的工具。
確實,有令人不寒而慄的跡象表明,他對音樂的癡迷使他做出了一些最黑暗的決定。他 在 1942 年的演講中有效宣佈了最終解決方案. 瓦格納(Wagner)的殲滅語
納粹分子用瓦格納(Wagner)的殲滅語(Vernichtung)指將猶太人遣散。希特勒下定 決心,在紅軍進入柏林時將自己的政權燒掉,這使人們想起了布倫希爾德在《指環王》循環 結束時的獻祭。
在國家社會主義興起之前很久,德國音樂家,評論家和聽眾對他們的傳統所經歷的 decade 廢轉變感到擔憂。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寫了一長篇小說, 浮士德博士, 深入探討了德意志文化為何從貝多芬起, 開始向下走.
《浮士德》(Faustus)再被提起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947 年的史詩小說《浮士德》(Faustus)的主題,戲劇 性地描述了 20 世紀上半葉德國精神上的衰落。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在勒沃庫恩( Leverkuhn )創造了一個角色,該角色影響了他本來要評論的西方古典傳統的進程。 阿德裡安.勒沃庫恩(AdrianLeverkuhn)憑藉無懈可擊的現代主義傳記和教科書之死,可以 而且一直被誤認為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這是在魏瑪共和國動盪的天空中短暫燃燒的流星才 華之一。
至於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的小說,它仍然是 20 世紀文學界的一個里程碑,這是 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自己參與的狂熱文化環境之罪的罪魁禍首:作者希望他的小說不 僅是對他的國家而且對他的國家都是 as 悔的行為。他自己。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雖 然一貫反對納粹,但還是本世紀初陷入德國霸權渴望的「偉人」之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爆發時寫道:「我們感到純潔,自由……我們感到了巨大的希望。」他對福斯圖斯醫生說: 「澤布洛姆是我自己的戲仿。阿德裡安的情緒比我自己應該而且應該思考的更貼近我自己。 」
在戰後建造的新德國中,正是 Zeitblom 的人文主義盛行。
但是,正是由他的惡魔作曲家開發的毫不妥協的音樂系統,幫助了偉大的德國古典傳統 恢復了聲譽,並為世界帶來了新的禮物。
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在與哲學家和音樂理論家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 )協商後撰寫的對萊沃庫恩的音調,構圖方法的描述如此詳盡,以至於其一些現實生活中的 從業者(例如利蓋蒂)從小說中學到了它,而不是真正的小說。創始人阿諾德.勳伯格( Arnold Schoenberg)- 創立無調主義的西洋前衛音樂家。
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的故事轉向德國文學的一大主題,即中世紀的浮士德傳奇, 以試圖使歐洲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淪為法西斯主義。
在小說中,勒沃庫恩在一個田園詩般的小鎮上長大,該小鎮仍然植根於德國文藝復興和 啟蒙運動,德勒,巴赫和歌德的偉大文化中。
就像他之前的巴伐利亞世代音樂家一樣,這位才華橫溢的青年被音調,對位和復音的音 樂定律所暗示的夜空和諧所吸引。
但是,與許多同齡人一樣,他對那些習俗似乎給新形式的音樂表現形式帶來的局限性感 到沮喪,並且 - 也許 - 在他的疾病的幻覺影響下,他解構了音調系統,發展了一種激進的 新音樂語法,驚人的原創性工作。也許。勒沃庫恩去世後,小說的敘述者童年時代的朋友塞 雷努斯.澤特布洛姆(Serenus Zeitblom)在作曲家的文件中找到了一份文件,記錄了勒沃 庫恩和一個陰暗的墨菲斯托普利安人物之間的古老對話,他告訴作曲家他的病賦予他創造力 ,這將使他擁有 24 年的最高級的藝術成就 - 在他放棄一切形式的人類情感的前提下。渴 望藝術永生的 Leverk u hn 接受該協定。
儘管代表德國人文主義傳統的溫和態度的 Zeitblom 不想承認超自然干預的可能性,但 勒沃庫恩的一生似乎被不可否認的惡魔代理人彎腰,由與黑暗使者的遭遇和不可思議的遭遇 形成。Zeitblom 用宗教的顫抖描述了貞潔的勒沃庫恩強迫他去神秘的埃斯梅拉達( Esmeralda)感染他的疾病,儘管她的皮膚遭到了梅毒感染。當阿德裡安的年輕侄子被托付 給他照顧時,男孩在作曲家滿懷愛意凝視他後不久就死了,這似乎違反了他的地獄契約。 無論是受到疾病還是魔鬼的啟發,勒沃庫恩的作品隨著身體的下降而變得更加激進和強烈, 充滿了啟示錄和最後的判斷。他在《啟示錄》中的設置與高聳入雲的段落相呼應,這些段落 表達了聖約翰對永恆的願景,並以聲音喚起了該死的嘲笑聲。
但是,與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的勒沃庫恩一樣,他們尋求的轉型是美學,關注音 樂的技術形式而非主題。
貝多芬最後的邏輯題--Must it b?---非這麼寫曲不可嗎?
貝多芬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為何破壞了 古典交響樂形式--因為心中有魔.
從他的弦樂四重奏中恰當地命名為 Allegro con Fuoco,「聽起來好像火焰從所有四個 側面都在舔」。他最後的交響曲是《浮士德》故事的背景,力圖否定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這是德國人文主義核心之歌。提到編織在貝多芬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中的著名資訊,其 中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一個次要關鍵詞,標有「 Must it be?」的字樣,洶湧的小提琴以 主要方式回答「它一定是!」,勒沃庫恩宣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善良和高尚的人稱 其為人類,儘管事實是善良和高尚的。人們為之奮鬥,為之奮鬥,並在他們欣喜地宣佈了他 們實現的時刻-並非如此。它將被收回。我將其收回。」古典義必須先崩潰, 西方文化才可 由文人主義重活 -- 這是瑪士曼 (Thomas Mann) 寫浮士德的原由. 人們普遍認為,海頓和 莫扎特完善的體系正在崩潰。自貝多芬將傳統作為自我表達的方式以來,作曲家就一直在反 對音調。李斯特(Liszt),瓦格納(Wagner)和德彪西(Debussy )嘗試了閃爍的管弦樂 紋理,施特勞斯(Strauss)和馬勒(Mahler)用諧音抵消了諧音。但是,才華橫溢的局外 人 Schoenberg 對,新系統做出了決定性的突破。對於湯瑪士曼 ( Thomas Mann) (Mann) 的撒旦(Satanic)藝術家而言,獨創性只能在過犯中發現,而不能對自由主義希望有明確 的肯定。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上的這種制度,不是僅僅是一種思維模式和世界觀的歪曲,庸 俗化,基於基礎的實現,一個人必須賦予其一種特徵的真實性,而在沒有驚慌的情況下,一 個基督教徒發現了這一特徵在我們最偉大的人物中,最能體現德國性的人物是誰?到 20 世 紀初,作曲家們正努力將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曼,布魯克納和勃拉姆斯的遺產 推向新的音域。阿德裡安.勒沃庫恩一代的歌星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和理查 德.斯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製作了史詩般的音景。馬勒(Mahler)用大量合唱團來 加強他的史詩般的編排,例如他的《復活交響曲》和《千交響曲》,而施特勞斯(Strauss )用諸如《還 Sprach Zarathustra 》和《阿爾卑斯交響曲》(原名為《反 - 基督)榮耀 了尼采的條頓英雄 bermensch 的理想,條頓主義者對資產階級的慣例持輕蔑態度。
[ 新音樂 ] 席捲了世界的所有黑暗和罪惡感。它所有的幸福來自對苦難的感知,所有的 美來自對美的幻想的拒絕。(湯瑪士曼 (Thomas Mann) 似乎在他的小說中注入了一個難得 的輕鬆時刻,提出了一個像嚴酷的阿多諾這樣的人物作為梅菲斯托普萊斯的偽裝之一,梅菲 斯托普勒斯是「理論家和評論家,只要考慮允許他自己就構成」。)
星期一, 3月 01, 2021
蕭邦的雨前滴奏曲Op.28, No. 15
蕭邦的雨前滴奏曲Op.28, No. 15
蕭邦(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810年出生於波蘭,1830年因波蘭起義,離 開故鄉移居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作曲為生,1849年10月17日,因肺結核逝世於 巴黎。蕭邦是波蘭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 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鋼琴詩人」 。
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二十八中的降D大調第十五首,是整組前奏曲中最長的一首; 一直以來因其平易動人的旋律、和聲,以及規律的節奏廣為人知,全曲散發憂鬱、詩意的氣 質;時常被用在電影或廣告中,也是鋼琴學習者必彈的一首小品,因其不斷重複的降A音,被 形容有如下雨天滴滴答答的清脆雨聲,又有〈雨滴〉前奏曲之稱。然而蕭邦最初在創作這首 作品時真的是因為雨滴的發想而寫下那些重複音的嗎?這個名稱最早是從何而來?
瓦德莫薩的蕭邦
1836年10月,蕭邦在法國會見了法國作家喬治‧桑(Aurore Dudevant) 李斯特的房子。 1838年夏天,沙和蕭邦成為戀人。他們花了 接下來的1838年11月8日至1839年2月11日的冬天 的兩個孩子在馬略卡島。起初,他們住在馬略卡島帕爾馬(Palma de Mallorca),然後 在Valldemossa的Charterhouse中。
那年冬天特別 下雨了,蕭邦感冒了。最重要的是,進口的鋼琴 來自歐洲,特別是對他來說,在運輸過程中迷路了。鋼琴之後 被發現,它稍後在帕爾馬港等待數週 有薪酬的。在這段時間裡,蕭邦被迫用一架糟糕的馬略卡鋼琴演奏。 儘管困難重重,他仍在繼續他的作品。那是在馬略卡島 綽號「雨滴」的少校)。 完成了24首前奏的集合(包括D-flat中的前奏)
前奏曲Op. 28, No. 15為蕭邦24首前奏曲中的樂曲,為降D大調,延綿(Sostenuto),4/4拍。 此曲為時5-7分鐘,為作品中時間最長的前奏曲。
阿爾弗雷德‧科爾托將其稱為"但死亡在這裏,在陰影之中"(Mais la Morte est l□, dans l'ombre),漢斯‧馮‧彪羅將其稱為"雨滴"(Raindrop),而現在"雨滴"這一綽號是廣為 人知的。
喬治‧桑記述了蕭邦一次彈琴時發了一場夢:
他看見他淹在湖裏。冰冷的水重重地、有節奏地打在他的胸膛,而當我使他聆聽水滴有規律 地打在屋頂時,他否認他曾聽見這聲音。他更為我把它(樂句)視為聲音的模仿感到憤怒。他 盡所有力量抗議這幼稚的模仿(他是有道理的)。他的天分充滿了自然神秘的聲音,並將其轉 換為音樂的見解,而非一味模仿外來的音效。
她沒有指出上述故事源自哪首前奏曲,而以與雨聲類似一點來看,不少評論認為是這首。 但另一說認為第六首也有可能。
結構
此曲由一平靜的旋律開始,從第28小節開始轉為升C小調,旋律換到左手的低音部,較為厚重 、具戲劇性,並且漸強至極強音,與開首形成強烈對比。於第76小節又轉回降D大調,開首旋 律重新出現。重複的降A音(在中間段以升G音標記)一直貫穿全曲,但在第二部分該音顯得 更為突出,亦使這部分更為陰沉。
前奏曲原本是在一些大型樂曲前演奏的短小曲子,以引出正式的樂曲,往往即興創作。到了 後來,很多作曲家以前奏曲的形式來創作樂曲,這些作品大多比較短小,動機單一,但是卻 表達了豐富的音樂性。
《雨滴前奏曲》創作於1838年,當時蕭邦與喬治‧桑正在地中海瑪略卡島療養。他們住在一 所修道院裡,寒冷的冬天陰雨綿綿。有一天喬治‧桑出門買東西,遲遲不能回來,蕭邦在家 中非常寂寞和憂傷,碰巧房間又在漏雨,隨即寫下了這首《雨滴前奏曲》,全曲主題優美、 傷感。
據說〈雨滴〉前奏曲創作於一八三八年的冬天,當時蕭邦因病情惡化,與喬治.桑和她的兩 個孩子來到西班牙的度假勝地馬約卡島(Mallorca)休養;卻不巧遇上雨季,導致蕭邦病情 非但沒有好轉,還因感冒變得更加嚴重。租屋處的屋主看到蕭邦病重的慘況,不願再讓他們 居住,還向他們要求支付消毒、清潔房子的費用,將蕭邦一行人趕出居所;當地居民也深怕 蕭邦會將疾病傳染給島上其他的人,他們只好搬到山上的修道院中。
古老的修道院早已年久失修,蕭邦在漏水又透風的環境中彈著走音的鋼琴,依然沒有停止創 作;但由於修道院地處偏僻,生活所需都必須靠喬治.桑外出採買。某一天,當喬治.桑又 帶著兩個孩子外出購物的時候,途中遇上暴風雨,在外跋涉了六個多小時才回到修道院。蕭 邦在等待他們回來的過程中一度夢到喬治.桑死去,百般焦躁伴隨潮濕空氣和冰冷的雨滴, 讓他也不住地想像自己其實也已經死了,感受自己猶如淹死在一片廣闊無邊的湖中,在極度 陰鬱煩亂的心情下譜出了這首〈雨滴〉前奏曲。但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關於二十四首前奏曲
蕭邦創作了《二十四首前奏曲》;將前奏曲從原本樂曲前導的功能性提昇至單獨的藝術層面 ;對前奏曲的發展意義重大。不同於巴赫在平均律曲集中以關係大小調的順序排列曲目,蕭 邦選擇以五度圈的關係大小調排列作品;在曲集出版的時候,蕭邦其實並未加上任何標題或 名稱,因此大多數作品的名稱都是後人穿鑿附會為他加上的。
十九世紀重要的德國指揮家、鋼琴家馮.畢羅(Hans von B□low)曾將蕭邦的二十四首前奏 曲冠上標題;而向來以演奏舒曼、蕭邦聞名的法國鋼琴家柯爾托(Alfred Cortot)也曾依據 自己的想像,在每一首作品中加上自己詮釋的描述,用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呈現。 然而同樣一首作品,兩個人所下的註解有時卻是大相逕庭,以第十五首前奏曲來說,〈雨滴 〉是畢羅下的標題;柯爾托所定的標題卻是〈但死神在這裡,就在那陰影中〉(But Death is here, in the shadows)。
這套曲集確切的創作時間其實沒有留下明確的相關紀錄,我們僅能透過蕭邦的書信往返中得 知整部作品完成的時間是一八三九年一月;出版於一八三九年九月。德文版樂譜提獻給德國 作曲家克斯勒(Joseph Kessler,1800~1872),因克斯勒曾在十年前提獻一部二十四首前 奏曲(Op.31)給蕭邦;而法文版與後來的英文版則都提獻給鋼琴製造商,也就是花了兩千法 郎買下這部作品版權的出版商普萊耶爾(Camille Pleyel)。
雖說蕭邦創作《二十四首前奏曲》,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受到巴赫的平均律曲集的啟發,但 剛開始蕭邦在創作這些作品時,並不是像巴赫那樣目的明確,而是採取比較隨興的態度,也 曾被推測他最初只是想寫成單曲的冊葉小品,因為當中有多首曲目在整部作品出版前就曾被 贈送給友人或贊助者。而蕭邦在寫這部作品時,也並不是從第一首開始寫的,其中第二首和 第二十四首作品的草稿早在一九三一年就曾出現,最先完成曲子,其實是創作於一八三六年 的第七首以及第十七首。
據音樂學者布朗(M.J.E. Brown)研究的結果,認為作品中真正創作於馬約卡島上的作品包 括第二、四、十與二十一號,創作時間落在一八三八年十一~十二月間;而第一號則是一八 三九年一月在島上完成的作品,其餘的作品大多是早在巴黎的時候就已完成,蕭邦頂多是在 島上再做整理或修改而已。
故事的來源
然而關於〈雨滴〉的創作故事,卻也不是毫無根據。這樣的說法最初來自喬治.桑,她在一 九五四年出版的長篇自傳小說中,曾提到她和蕭邦在馬約卡島上休養時,在某個暴風雨的天 氣中,獨留蕭邦在修道院而外出直到深夜;回來時,她看到蕭邦還在彈琴,正隨著屋簷滴落 的雨滴奏著一首前奏曲。
喬治.桑在這篇文章中寫道,蕭邦因夢見她死去,因此而感覺自己也就要死了「他看見自己 沒入湖中。沈重冰冷的水滴規律地滴落在他的胸上,當我想要他聽窗外雨滴滴落屋簷的聲音 時,他否認聽到。他甚至感到生氣當我說出我將這些樂句視為聲音的模仿。他用盡全力對這 種幼稚的聽覺模仿表達抗議,我想他是正確的。他的天份充滿了自然中的神秘之聲;但已轉 化為崇高的音樂思想,並不是盲目地模仿外在實際的聲音。」
「他看見自己淹死在湖中。 律動在他的乳房上,當我讓他聆聽水滴的聲音時 確實有節奏的水落在屋頂上,他否認聽到了。他是 我很生氣,我應該用模仿的聲音來解釋。他 他全力以赴-他是對的-反對孩子氣 這樣的聽覺模仿。他的天才充滿了神秘的聲音 自然,但在音樂思想上轉化為崇高的等同物,而不是 通過奴役模仿實際的外部聲音。」
喬治.桑在書中並未指出她所描述的究竟是哪一首前奏曲,但不論是哪一首,按照書中的說 法,蕭邦並沒有承認他在作品中有想要模仿雨滴的意圖,這個故事卻仍因喬治.桑的文字而 被一再猜測。一般學者普遍認為書中所指的作品是B小調的第六號前奏曲,或是降D大調的第 十五首;兩首樂曲的共同點就是都有綿延不斷如細雨般的重複音,但其實根據考證,兩首應 該都是早在來到馬約卡島之前就已經完成的作品。也許是因為畢羅將第十五首前奏曲冠上了 雨滴的名稱,後人又亟欲知道作品相關的創作故事,加上樂曲中的重複音確實符合這樣的臆 測,也讓這個不盡真實的創作故事因此而廣為流傳至今。
《雨滴》創作於一八三八年。當時蕭邦正在地中海馬爾島療養。關於這首前奏曲的創作,有 這樣一段傳聞:一八三八年,活躍在巴黎樂壇上的蕭邦,由於肺病的惡化,經女友喬治‧桑 的安排,千里迢迢地來到四季如春的地中海馬爾島。由於蕭邦的病情和喬治‧桑的衣著打扮 ,使他們在租房問題上發生了困難。後來經喬治‧桑四處奔走,勉強借到一座山殿之中的古 老寺院。寺院中不但毫無設備,而且漏雨,簡直不能住人。因為寺院十分寒冷,買東西也很 不方便,所以,蕭邦的養病得到了相反的效果。有一天,喬治‧桑上街買東西,恰巧下了大 雨,遲遲不能回來。蕭邦躺在家裡即寂寞又懼怕。正在這時候,房間又漏雨,滴滴答答令人 心煩。蕭邦在不耐煩之中,起身作出了這首著名的前奏曲。 據喬治‧桑在《我的一生》中記載,有一天她在暴風雨後回家,聽到蕭邦正應和著屋簷滴落 的雨聲彈奏一首前奏曲———這恐怕就是「雨滴」的出處;不過喬治‧桑隨後又寫到:「當 我讓他留意窗外的雨滴聲時24首前奏曲, Op. 28作於1835-1839年,出版於1839年,為具備全部24調的前奏曲集。部分前 奏曲完成於1838-1839年的冬天,當時蕭邦與喬治‧桑及其孩子在法德摩薩,避過巴黎潮濕的 天氣。蕭邦將此作品之德文版本獻予德國作曲家及鋼琴家Joseph Christoph Kessler[3] (他十年前將其24首前奏曲, Op. 31獻給蕭邦),法文版本獻予出版商及鋼琴製造商Camille Pleyel(他以2000法郎委託創作此作品)。
蕭邦創作此作品時參考了伊格納茲‧莫謝萊斯的前奏曲集, Op. 73和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的 前奏曲。雖然當時前奏曲通常為演奏的引子,但蕭邦的前奏曲為獨立的作品,其本身能傳 達一些意念。此外其前奏曲順序以五度圈排列大調,然後再在每一個大調後加以其關係小調 (C, a, G, e, ...)。由於此順序依從音樂上的和聲,一些意見為蕭邦認為當中的前奏曲可 連續演奏,但一些意見認為蕭邦沒有這樣的看法[7]。蕭邦本人並沒有在任何一場演奏中 表演多於四首前奏曲,但自阿爾弗雷德‧科爾托起不斷有人將整套前奏曲集演奏。
這些前奏曲缺乏規範的結構,亦十分短(12至90小節),使不少人感到錯愕[8]。舒曼在其樂 評形容作奇怪的作品:「它們是速寫、練習曲的萌芽;又或是廢墟、一條條的老鷹羽毛、紊 亂且令人困惑之物。」然而李斯特‧費倫茨評論:「它們為富詩意的前奏曲,正如一名偉大 的詩人會將其靈魂置於美好的夢境中。」 24首前奏曲, Op. 28作於1835-1839年,出版於1839年,為具備全部24調的前奏曲集。部分前 奏曲完成於1838-1839年的冬天,當時蕭邦與喬治‧桑及其孩子在法德摩薩,避過巴黎潮濕的 天氣。蕭邦將此作品之德文版本獻予德國作曲家及鋼琴家Joseph Christoph Kessler[3] (他十年前將其24首前奏曲, Op. 31獻給蕭邦),法文版本獻予出版商及鋼琴製造商Camille Pleyel(他以2000法郎委託創作此作品)。 蕭邦創作此作品時參考了伊格納茲‧莫謝萊斯的前奏曲集, Op. 73和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的 前奏曲。雖然當時前奏曲通常為演奏的引子,但蕭邦的前奏曲為獨立的作品,其本身能傳 達一些意念。此外其前奏曲順序以五度圈排列大調,然後再在每一個大調後加以其關係小調 (C, a, G, e, ...)。由於此順序依從音樂上的和聲,一些意見為蕭邦認為當中的前奏曲可 連續演奏,但一些意見認為蕭邦沒有這樣的看法[7]。蕭邦本人並沒有在任何一場演奏中 表演多於四首前奏曲,但自阿爾弗雷德‧科爾托起不斷有人將整套前奏曲集演奏。 這些前奏曲缺乏規範的結構,亦十分短(12至90小節),使不少人感到錯愕[8]。舒曼在其樂 評形容作奇怪的作品:「它們是速寫、練習曲的萌芽;又或是廢墟、一條條的老鷹羽毛、紊 亂且令人困惑之物。」然而李斯特‧費倫茨評論:「它們為富詩意的前奏曲,正如一名偉大 的詩人會將其靈魂置於美好的夢境中。」
桑德沒有透露蕭邦當時為她演奏的前奏。大多數音樂 評論家認為不是。 15,由於重複了A平,有其建議 雨的「溫柔p瀝」。[4]彼得‧達揚(Peter Dayan)指出,桑德接受了 蕭邦的抗議,即前奏不是模仿聲音 雨滴,但在蕭邦的「 genie」中翻譯了自然的和諧。 弗雷德裡克‧尼克斯(Frederick Niecks)說,這首序曲「在世人面前浮出水面 瓦爾德莫薩修道院的院子,和尚高唱 艱苦的祈禱,並在夜晚漆黑的夜晚進行 兄弟到他最後的住所。
前奏以D調的「寧靜」為主題開始。 然後將其更改為「 「 C尖調小調」 basso ostinato」。在整個 第一節,這裡變得更加堅持。 在此之後,序言以 原始主題的重複。 尼克斯說:「這個C鋒利的小部分... 像一個壓迫的夢一樣影響一個人; 開口D平的重新進入 消除了可怕的噩夢的少校,面帶微笑 親愛的自然的新鮮感–只有在這些恐怖的想像之後 可以充分欣賞它的寧靜之美。
星期日, 2月 21, 2021
談閑和閒
談閑和閒 容乃公
2020庚子,若選取年度字,乃公以閑字為上選.
庚子年, 乃公算算, 己被迫自閉近一年之久. 全然習以為常, 而且相信人生可以在門內 門外風光理無二致. 走遍各地美景, 或許不如在家看電視.
閑字為會意字,從門中有木。本義:柵欄,或馬廄,關養馬的地方 [stable]. 鄭玄注:「閑,梐枑。」 賈公彥疏:「閑與梐枑皆禁衛之物。」
閑是拿木頭阻隔,原是為了關馬,後來也把人關了.所以易經有二個卦,
大畜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
家人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日閑輿衛是天天訓馬備車來守國,而家人閑有家是說家真正功能是把人留在家.
或許說,閑了,才會有家?
為了怕人們不理解,孔子在乾卦文言說《閑邪存其誠》.
乾卦文言九二曰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何謂也? 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閉邪是建立準則,防止邪氣 (說 )-- 把邪氣距在門外。劉禹錫在《天論》說的《建極 閑邪》。 他說建制, 不如說人人自我約束.
為什麼孔子把見龍在田這事扯到閑邪. 這得又要從家人和大畜二卦說的, 以自我約制來 防止邪氣入門. 因為自古門是防閑. 閑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人無意而習慣性養成的, 這可以 是一種休閒的態度, 即閑雅, 也可以是個人修養, 防患心性不定而帶來的災咎. 所以說閑有 家, 志未變.
易經是一本說門戶之學之書,但深奧之處不在內外,而得一個閑字.
閑字和閒都是說一個過著安靜, 歲月無端的日子. 但閑是把自己和外界隔開, 與外界喧 囂沒有交涉, 甚止大步不邁.
蘇東坡寫閑字,是看萬物之靜:
白馬為塞鳳為關,山川無人空且閑。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閑對宮花識舊香。
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閑。
事何難。用含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悠遊車歲,且鬥搏
原來《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但造字者為何多造了一個閒字呢. 有人說二者意思相同, 而也有以為閒字是另有一番情 趣. 當一個生活變成無事, 無所事事時, 可以像是閑雲野鶴般自由. 若能更進一步, 把月光 請進家門, 是王維的境界: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原來人在也可以活在光陰之外, 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境裏,桂花(四季桂)自開自落, 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 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個閒可是存在人的心裡.
原來閑與閒字無關門戶,而都可以在風月之中.
星期四, 2月 18, 2021
從蘇東坡的《老饕賦》談翁丁滅村
從蘇東坡的《老饕賦》談翁丁滅村 容乃公
眾生皆知蘇東坡愛美食,他對烹飪的境界有時得從文字去理解.他曾寫過《老饕賦》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惡 勞。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 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大美,以養吾之老饕」。
這篇文章講吃, 和陸羽茶經是中國人生活文化聖經 -- 二人專講水與火. 最後郤只說一 個《釜》. 乃公以為他們談食, 談茶, 其實都在說文化.
蘇東坡談庖丁說釜欲潔, 說《滃》杏酪之蒸羔, 幾個字讓我連想起今年辛丑雲南滄源佤 族自治縣翁丁村老寨發生火災滅村之災. 2021年2月14日,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火災,全村105棟竹木草房,僅剩三、四棟完好。
翁丁村有近 400 年的建寨歷史,房舍多為竹木結構,原來有 105 戶,在旅遊業興起後 ,大部分村民搬遷到了新村,只剩下 17 戶仍在老寨居住。翁丁村寨主楊建國稱,按照規定 ,搬到新村的村民每戶每天可以派一人回到老寨的房子裡「上班」,上班時間為每天 8 點 半至下午 5 點左右。
翁丁村老寨有著四千多年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國部落文化最後的 活體被《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翁丁,在佤語中也有雲霧繚繞、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 這個字, 就是蘇東坡說的滃 . 文字學翁原來和翁可能有比老人更深的含意.
翁字原是指老人白鬍若雲氣騰湧. 引申為青煙瀰漫的樣子。如: 滃然 (雲氣騰湧、煙霧 瀰漫的樣子;
滃渤 (滃浡、滃勃。雲蒸霧湧的樣子 );
滃滃 (滃滃澹澹雲氣騰湧的樣子);
滃滃翳翳 (雲煙籠罩、昏暗晦冥的樣子 );
滃溶 (雲氣飄浮貌 ); 滃郁 (雲煙瀰漫 ) 翁字令我想起大水沸湧的樣子 (surging).
即蘇東坡說的《》水耗初而釜治, 火增壯而力均, 滃嘈雜而廉清, 信淨美而甘分水》。 — —宋‧蘇軾 《菜羹賦》
翁丁村(佤語:om din)是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個行政村,隸屬於猛角傣 族彝族拉祜族鄉,因佤族的聚落而聞名,附近建有翁丁水庫。「翁丁」佤語意為「連接之水 」,甕為水,丁為接,因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而得名.
翁字形象為水,而丁在五行是火,即以火克火的意思.
2021辛丑牛年,丑字原來是甕.
易經井卦九二, 井谷射鮒,甕敝漏。
易經比卦初六,有孚,比之,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有孚即缶中有水也。比變屯,水還在的意思。
古時以為缶甕都是瓦.
有人類學家稱佤族是一個俱體而微的中國, 我相信中國人把自己稱為己, 因為己為土. 所以中國也稱為中土. 可能更早時, 直接把土稱為我. 一個民族最早學會用缶甕瓦的人, 即 為我族人. 所以漢語我, 讀為瓦. 閩南人至今仍把我讀為 (無阿 )瓦. 佤字未必是譯音, 即 使是譯音, 也可以從音辨看出它和最早文化標誌為甕 (釜 )有關.
翁丁村, 更是這個文化的典型. 我以為滃字在從前可能和翁有互借的可能. 所以可以看 出, 翁丁不但是地理名辭, 即幾條小河互連, 更是有蘇東坡在《菜羹賦》說的《水耗初而釜 治》具體而微的哲學.
原來當初建立翁丁村,說的是一個必得由文字與文學去理解的文化現象.
辛丑牛年翁丁村發生火災不會是偶然.
在翁丁古寨,你想看到的星域星座都無比的清晰可見。寨子裡邊最常見的和最能讓人感 受到原始古寨風情的就是四處可見的牛的頭骨,因為佤族人所崇拜的圖騰是水牛,所以在古 寨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牛骨頭的存在翁丁村保留有原始的佤族建築——干欄式茅草頂的「 叉叉房」,沿襲著上面住人,下面關豬、關牛的生活習慣,
我相信最早翁丁村文化也是從中國傳統風水觀念去設立, 它的神秘信可不會低于後來變 成二郎神神話的都江堰. 有趣的是, 都江堰祭, 一向以羊為主, 而不牛.
宋太祖開寶七年(974 年)改封李冰「廣濟王」,定為每年祭招一次。宋代中期改為春 秋二祭。宋代的祭招活動,規模宏大。范成大《離堆行》中有「到羊五萬大作社,春秋伐鼓 蒼煙根」的詩句。《獨醒記》中說:「水康軍祟德廟招李冰父於……詞把之盛,每歲用羊四 萬餘頭。凡買羊以祭,偶產羊羔者亦不敢留。」
為什麼幾千年後, 到了辛丑牛年, 這個以水牛為圖騰的村子會一下子遭祝融之災呢? 人 們可能要從文化, 我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去理解. 我以為我們文化人類學家們最好要多去理解 中國人水與火的風水學, 和存在于文字內容的傳統, 虛心去經營尚未被現代文明改變的中國 原始村落 -- 這不是一件容易經的事.
星期一, 2月 15, 2021
談火神和藏書
談火神和藏書 容乃公
大年初五祭灶神, 財神是從易經離卦離為火而來. 離為中女, 又因為火性陰, 所以灶神並不是男的, 而是女的.
三國演義十一回: 糜竺, 字子仲, 嘗往洛陽買賣乘車而回, 路遇一美女, 來求同載, 竺乃下車步行, 乩讓車與婦女坐, 婦人請同坐載, 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 行及數里 , 婦人辭去, 臨別, 對竺曰我乃南方土德星也. 奉上帝命往燒汝家, 感君相待以禮, 故明告君君可速歸, 搬出財物, 吾當夜來. 是晚果然廚人火起, 盡燒其屋. 竺因,此廣捨家財.
說起藏書, 有個學問不足為他人道, 但藏書者郤不能不曉. 荷蘭高羅佩寫過古琴的專書, 另外也寫秘戲圖考, 專談春宮. 春宮圖有一個不足為他人道的功用, 即防火. 易經以色情為火, 而用防火, 是取易經同性相拆之道理. 凡藏書家們不得不知.
近代有一位大藏書家葉麻子葉德輝. 他寫書林清話, 論古籍版本目錄的專著。共 10 卷,葉德輝(1864 ~ 1927),湖南長沙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官吏部主 事。該書以筆記體裁系統地介紹了有關中國歷代雕版印刷書籍的各項專門知識。從書籍和版本的各種名稱宋、元以來歷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時代突出的著名刻本 ,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創始和傳播,歷代刻書的規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價值的比較,印刷、裝潢、鑒別、保存的方法,乃至有關刻書、抄書、藏書、賣書的遺聞掌 故,皆有論述。此書材料豐富,取材於歷代諸家目錄、題跋,兼及前代史書、筆記、文集諸書,自加按語,是研究版本目錄學的入門之作。
葉麻子葉德輝是民國時期大藏書家,他收藏圖書有一癖好,喜歡在每冊的底頁夾一兩張「妖精打架」的春宮圖。當時見過的人說,那種畫片,繪筆粗俗,設色惡濁,是 長江輪上兜售的廉價貨色,多拙劣不堪。
葉德輝曾有一招, 他自鳴得意介紹給朋友, 這事見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藏書妙招——葉麻子藏書故事》一文,(古春風樓二集 245 頁頁 )
陳子展先生問葉德輝:何以把這粗俗畫片夾在名貴書籍裡,葉回答說是為了訪火:「這個東西,可以訪火的。我別無財產,絳雲樓的火實在太慘了,錢牧齋一生收藏, 毀於一炬,我不願做錢牧齋第二,所以用這個來壓火神。」
清初著名學者錢謙益藏書富甲天下,曾於家鄉常熟建絳雲樓貯之,後失火,所藏書大部分變為灰燼。本書系版本目錄學家潘景鄭先生輯錄錢氏藏書 (兼及書畫碑刻 ). 本書輯錄清初著名學者錢謙益絳雲樓藏書 (兼及書畫碑刻 )題跋 265 條, 內容涉及古書版本、校勘考訂、藝文品評等.
錢謙益(1582 年 10 月 22 日— 1664 年 6 月 17 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
錢謙益《絳雲樓題跋》說自己一生辛苦收藏,一下子四大皆空,在餘燼中談藏書和命運.
絳雲一炬。萬捲成灰。并腹笥中西瓜大十許字。亦被六丁收去。此中空無所有。便作結繩以前人矣。且病眩經年。又如兒女子守閨閾。不得空闊一步。灰燼之餘。 巢棲樹宿。并無少文壁。染神山水。膠蝸凍蠅。目光如許。生人之趣。於我何有哉。讀游輪曼記而喜可知。 朗衢從西浙言歸。凡遇片石之靈。一壑之奇。以至谼崖窅谷。彪猿之所嘯據。樵鐮之所不入 。臞必詩傳其神。文繡其骨。愈險愈快。不下青柯之淚。至唁夷光而遘止後身。參桐君而盤 桓流裔。吏逢尹喜。傾倒玄詮。僧訪道明。諮商國事。適志觴詠。娛情絲竹。名花獻笑。山 鳥贈言。朗翁不惜泚青鏤管收之。第不忍過謝氏西臺竹如意擊石處。僅向莊韻樓一濡袂耳。 於戲。世多凡才。不得不逃之於仙。世多鬼才。不得不趣之於聖。朗翁骨有九還之采。胸藏 五色之珠。迅口信筆。出入玄化。蓋飄飄乎其欲仙。洞洞乎其將聖也與。余一夕而味象名山 。移情老宿。既窺瑤輪之祕。奚須萬卷。悟寶筴之旨。兼空四大。余瘳矣。余無復有言矣。 辛卯餘月蒙叟謙益書於絳雲餘燼處。(牧齋外集卷二十五)
錢謙益飽讀天下書,乃公唯一不解,絳雲一辭,是火舌一片,是否取名不當?
乃公有一個美國朋友黃啟哲 (Ron Brown), 是位中國通. 他曾對我說他自以為是錢謙益轉世. 他一生女兒夜夢家遭火, 第二天果然遭祝光顧. 黃啟哲兄父親曾在舊金山 搞水利, 幫舊金山市政府營建地下水道.
姚廷鑾著陽宅集成提到房子是寅龍, 前有一午水. 對屋直沖, 他斷言這屋子一定被火燒過. 屋主宋佩聲說己燒過九次, 該屋中間正直對午水, 每被火燒, 只燒此廳, 所 以寅龍不可見午水. 逢戍年最糟. 這是午火之忌也.
原來水和火常走在一塊.所以防火,用水,未必最好,不如用女色,同性相拆也.
星期日, 2月 14, 2021
書到有時才去讀--一個丟書人的告白
書到有時才去讀--一個丟書人的告白 容乃公
我在當年移民到加拿大時,生怕到了加拿大沒有中文書看,同時自己一大堆外文書,以為 到了英語國家,外文書會成為累贅,所以拿些不用的外文書去舊書店賣.舊書店老板跟我相當熟.有一回 我看到了一套《通志堂經解》,我出台幣六千買下,沒想到在旁有一個日本人,哭喪臉,要我少點錢 讓他.我沒答應.後來書店老板怕我不好意思,偷偷跟我說,這個日本人是在京都大學開舊書店 的,你沒有奪人所好,他只少賺點錢,因為他不是學者.
老板看我丟英文書,又找中文書,知道我要去英語國家.幾天後,他打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興趣 買一屋子書,只要台幣一百萬.書屋主人是史學家黃大受.我知道黃大受是個名學者,他賣書動機 我沒問,可能是年紀大了,沒法處理,後繼無人也.可惜我出不了一百萬,但深知一屋子書價值或不 連城,也應該百萬之數倍.
幾年後,我開始對藏書一事發生了另一個看法.最早,數據時代尚未來,但網路看書,我看是早晚的事,于 是我開始丟書.最早是拿去卑詩大學亞洲圖書館之類的.我曾寫過一篇《閱讀的死亡》,談人類最終必會把紙本書 消滅.反正我一路丟書,到了被圖書館看成眼中釘,因為捐的書大半都有.
我曾花了三個月把七千本沒丟的書全拆開掃描.一共不到一百個G,也就是手機全都可以放下. 其實那資料泰半也沒用到,因為網路東西越來越多,了不起,花一點小錢,也可以看到數據本.
至于那一套當年被我從一個日本舊書店老板手中奪人之美的《通志堂經解》,有一天我將它丟進了一家小中文 圖書館裡了,那兒其實只是社區小圖書館,可能學者也不會去.溫哥華有一位香港名人,曾口氣把個人圖書捐給了社區圖書 館,該館還特別弄了一個專室存放.我以為對一個空間狹小的公共建制,也許遲早讓他們頭痛.
當然對讀書人,很多書是值得藏的,但是我因為不當專業作家,或學者,我選擇了書到有時才去讀. 所以,對我來說,丟書,不是藏書,才是天經地義.
星期六, 2月 13, 2021
妙玉聽琴
妙玉聽琴 容乃公
以下這文章跟我所有布落格文章都一樣,永遠處在原稿狀態.發送給朋友看,目的 是希望引起大家對這個題目的興趣.拋磚引玉.發完了,也許我就忘了,如吐去喉中 的梗.容乃公敬筆
曹雪芹在紅樓夢展示了相當廣博的學問範圍, 整本書涉略到中國文化的項目幾可 說是全面性的. 我曾經一再指出, 曹雪芹在章節中是有計劃的將不同的學問拿來 串通故事章節, 舖陳得很磿合, 這是創作小說中, 中外文學史少見的 . 不過 也因為他談到太多不同項目, 每次都只能用百科全書式的深度, 可說只是皮 相的學問. 不管是詩詞, 園藝, 風水, 命理, 音律, 內行的人未必可以看出他真 功夫.
我曾寫過關於曹雪芹在節氣和人物生辰八字拿捏到令我這個算命的夫子都拍案叫絕 , 因而實在不能說他的學問淺薄, 不過我相信那不是因為他會八字算命, 而是紅 樓夢可能是拿一個人, 或一群人, 比如脂硯, 的日記來完成.( 他節氣的掌握曾 被紅學家大某山民細批得活神活現 ).
因為八字這幾年開始流行在文學界, 談紅樓夢八字的學問人也多了. 不過至今, 很少人去談一個曹雪芹(或接手的人)可能不一定真拿手的專門學問, 就是古琴.
紅樓夢主角會彈古琴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黛玉, 另一個是妙玉. 兩個人的敗亡是 從妙玉聽琴開始,所以這是一個任何研究紅學的人不能忽視的問題.
妙玉聽琴是從她和寶玉一同離開惜春那兒, 和惜春論襌, 參了話頭... 『從來處來』 起了,又沒接的話頭. 妙玉和寶論襌機後, 又互相挑情 (實在是很亂七八糟的 ), 二人都臉紅 心跳, 接下來就是妙玉聽琴的好戲. 黛玉彈琴 (我一向懷疑精明的黛玉有預料 二人會打她這兒過, 因而就露一手琴藝, 一心好勝, 以致打亂了琴法 ). 這個斷絃, 非同小可, 因為從此二個女孩人開始走向生命終結. 這是被妙玉聽出的弦外之音. 而妙玉也因為露了機鋒, 招了邪, 以後坐禪寂走火入邪魔.
這些都和古琴有關, 而不論是否內行, 曹雪芹(或接手人)的確在短短八十七回中埋下重重的 古琴的玄機.
妙玉出身貴族. 受過正規貴族的教育, 比如詩詞賦她都有, 而且她又會一些占卜 算命等雜學, 古琴當然在份內. 因而作者讓她顯露常人都不見得懂的專業見解 , 用了很多冷僻的專業術語。如「浸字韻」、「陽字韻」、「一疊」、「二疊」、 「變徵之聲」、「無射律」.
八十七回記妙玉聽得「感深秋撫琴悲往事」琴聲中「憂思之深」、「君弦調弦過 高,與無射律只怕不配」,聽『人生斯世兮如輕塵,天上人間兮感夙因。感夙因 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變徵之聲?音韻可裂金 石矣。只是太過,恐不能持久」,聽得君弦蹦斷,心有所感,答寶玉曰:「日後 自知,不必多說。」.
妙玉露機鋒出於好勝.她是會占卜的,而且也通靈,不過這兩個本事並沒必要 用在聽琴一事,因為黛玉犯了一個古琴斷弦之忌(凶兆)的毛病,而妙玉是何許人也.
在紅樓夢沾到的學問之中, 音律可能是最少人碰的. 此人必要會彈琴, 而且也會 音律, 二者人間己少見, 而更少一個人是兩者皆通.
由是,紅樓夢作者可能也不免會露出馬腳.最重要的一件是,會彈古琴的人都知道,古琴的 君弦是非常不容易斷的...而作者硬是讓這一根七弦之中最粗的第一弦(君弦) 先斷.有人以為八十回可能的作者高鶚自己本身是個懂琴的人,他堂名就叫「操縵堂」。 但是讓黛玉的玉手將君弦彈斷,實在匪夷所思.
近年因為溫哥華琴人黃樹志開始推廣冰絃, 品質非常好, 因為有人提供了好絲弦 , 所以我也開始用絲弦. 一副好的絲弦可以用上一年, 或更久. 古人造絲的本事比近人更 行, 要讓一根粗粗的第一弦拉或彈斷, 更不容易 . 所以曹雪芹或高鶚為何要這 麼寫, 只是為了小說發展的必要, 或可能有藝術的動機: 是因為作者在寫這一段 時也想把廣陵散寫入.
廣陵散的故事有二件和妙玉聽琴有關. 其一是妙玉驚嘆的『何為變徵之聲』.. 變徵之聲己成為一個成語, 是說一個人發赴死之哀音, 原來講的是廣陵散人物:史 記: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其二是廣陵散是 少數古琴曲中要調二弦 (商弦 )以合一弦, 以表示臣 (二弦 ) 凌越君弦, 如韓 皋云:「緩其商弦,輿宮同音,是知臣奪君之義也。」作者主要是說二人將死的 天鵝之歌.
我的猜測是:
黛玉不是彈奏一個曲子, 而是依詩詞韻律即興彈出. 所以她可能用正調定弦, 而且相當任性.
聽妙玉解說黛玉的詩如下:
第一疊:
風蕭蕭兮秋氣深,美人千里兮獨沉吟。望故鄉兮何處,
倚欄杆兮涕沾襟。(押侵字韻:深,吟和襟)
第二疊:
山迢迢兮水長,照軒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銀河
渺茫,羅衫怯怯兮風露涼。(陽字韻:長,光,茫,涼)
(「疊」是中國古代音樂的一種曲式,這種曲式實際上就是對音樂的重複。在詞、 曲音樂中,這種重複表現為「兩段句式相同的歌詞用同一曲調時,稱前、後疊或 上、下片。非全段的重複(如疊句),或全段重複與段中局部重複並用者亦稱疊, 比如現代我們流行的古琴『陽關三疊』是重複王維詩三次 (每次都有變化 ), 黛 玉在這兒可能重複的是旋律, 她自己編或套曲排的。
接著妙玉又聽到: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天上人間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說「這又是一拍。何憂思之深也!」,表示以上二疊是為一拍.這是第二拍.
拍在國樂或指樂句,或詩句.
「拍」可以指樂曲的段落,每拍即是一個章節,比如古琴曲『胡茄十八拍』。 顯然,黛玉在另一拍開始用不同的旋律和定調,她在第二拍用的另一個定調. 這一段是千古謎團,因為從古琴音律來看,實在很不好揍合.為了解開這個謎團, 我設想了幾個可能:
問題在,古時文人彈琴,供得起的都有琴僮,琴僮在外出時背琴,平時安弦調音. 紅樓夢中, 了頭和小姐們取名『琴』的很多, 但是沒聽過有琴僮. 黛玉應該會調 弦, 不過用可以和別的樂器和聲的黃鐘均, 張力很大, 並不好調. 通常在生活中 , 可能調琴是沒有合標準音, 即用笛子調, 而是稍為鬆弛的用耳調. 從她在彈奏 中也調弦, 應該是自己去拉緊放慢, 也因此才會出君弦崩斷之事.
在第一拍時,黛玉可能仍然是用無射調(但不是無射均),但是二拍中,將第四弦由徵音改為變徵.
黛玉可能在第二拍改用無射調,但是強將君弦調高,即緊一弦.但其他六弦 不變.這就是變徵之聲.變徵也可能是調名,但也可能是只將四弦變音.
另一個可能是: 變徵之聲純為修辭用, 而非樂律, 即琴音透露出出奇的哀傷, 有 如廣陵散.
或作者只是利用音律, 為了小說的結構. 為了藝術的真實性, 無視專業的真實性 , 不在意露餡. 用幾個專業名辭把擺了外行的讀者一道.
或者另一個可能是:變徵之聲指的並不是把徵音調高半,而是說情緒
或是將調子變為變徵調是以第一絃 (最低音絃 )為徵的徵調, 特稱之為正調。其 它琴調均稱為外調。
要解開謎團,我們得先從古琴音律的道理去下手.
古琴演奏時,須將七根弦散音調成一定的音階,稱為弦式。大多數古琴曲使用正 調弦式,一弦至七弦音名是 C-D-F-G-A-c-d,首調唱名是 sol-la-do-re-mi- sol-la。按十二律,以第一弦為黃鐘,第三弦為仲呂(作五聲音階的宮音),一 弦至七弦音名為「下徵、下羽、宮、商、角、徵、羽」。正調弦式又稱「 仲呂均」。而在正調弦式上可以「借調」演奏其他宮調的作品。
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調整相對音高。所以﹐古琴定弦時﹐往往採取兩弦對應 調整的方式。運用散音(以耳聽方式直接定弦。自一弦至七弦音高為5612356)、 ﹑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這是正調定弦.我猜黛玉是用耳調音.
為使散音適應不同調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調弦式基礎上,通過 收緊(「緊」)或放鬆(「慢」)一定的弦數,改變宮音位置和弦間關係,成為 新調音階弦式。例如,緊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C-D-F-G-A?(B?)-C-D,稱為 無射均弦式。
獨奏定弦時,通常只要校準七弦間的相對音高即可;與其他樂器合奏時,則將正 調的五弦定為A(四徽泛音為a1,440Hz)。
所謂正調﹐是從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調式。正調是琴的基本調式。 正調亦稱宮調﹑正宮調﹑黃鐘調﹑仲呂調等。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別為 Sol﹑La ﹑Do﹑Re﹑Mi﹑Sol﹑La (5612356)。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調琴曲﹐其最具代表性 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漁樵問答》等。另有《醉漁 唱晚》﹑《憶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調彈奏。黛玉是先做詩,用即興出曲,所以並 不採這法子.
另外是外調:
所謂外調﹐指除正調以外的其他調式。在琴曲中﹐各種外調的應用﹐都較正調為 少。但外調的應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見。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調操彈。
琴的外調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有蕤賓調﹑慢角調﹑清商調﹑太簇調﹑慢商調 ﹑無射調﹑淒涼調等。
黛玉在第二拍時用了無射調,這個調式又稱為『緊五慢一調』。
定弦方法﹕以正調為基礎緊五弦慢一弦﹐使五弦九徽泛音與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使一弦七徽泛音與五弦散音等高。
代表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龍朔操》等。
用西樂唱法即 6123561(這是梅庵派的無射律)
清代以來,古琴的立調體繫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三弦為宮五音命調,(五音 即宮、商、角、微、羽五音)就是以三弦為宮音的叫宮調,以三弦為商音的叫商 調,以三弦為角音的叫角調,以三弦為徽音的叫徵調,以三弦為羽音的叫羽調。
另一類是以一弦為宮以均命調,就是以一弦為宮音的叫黃鐘均,以三弦為宮音的 叫中呂均。諸城古琴是採取以上兩種立調的折衷辦法,它是採取以三弦為宮以律 呂命調的辦法,如以三弦為宮音的調子叫黃鐘調,以一弦為宮音的調子叫林鐘調 ,以二弦為宮音的調子叫無射調,以四弦為宮音的調子叫蕤賓調。
梅庵琴派
無射調 6123561 無射調漢宮秋 搗衣
黃鐘調 5612356 關山月 鳳求凰 秋夜長 長門怨 平沙落雁 釋談章 春光曲 酒狂 松下觀泉
林鐘調1235612 秋風詞 雷風引 秋江夜泊 搔首問天
仲呂 2356123 極樂吟 玉樓春曉 月山梧桐 陽關三疊
太簇 3561235 挾仙遊
借黃鐘調彈林鐘調 1245612 憶故人 秋水
借黃鐘調彈仲呂調 2356723 碧天秋思
章志蓀研易習琴齋取三弦為宮的中呂均
鹿鳴 仲呂宮音
陽關三疊 中呂均商音
歸去來辭 中呂均徵音
梅花三弄 中呂均宮音
客窗夜話 中呂均徵音
醉漁唱晚 中呂均徵音
平沙落雁 中呂均宮音
高山 宮音
流水 中呂均宮音
漢宮秋 羽音
太古引 中呂均商音
陽關三疊 無射均商音
伐檀 中呂均角音
太古引 中呂均商音
漁樵問答 中呂均徵音
空山憶故人 中呂均商音
水仙操 (屈子問天,秋塞吟) 中呂均商音
鷗鷺忘機 中呂均宮音
白雪 中呂均徵音
陽和春 中呂均宮音
什麼是無射律呢?射,《詩?大雅?思齊》:「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釋文:「射,毛音亦,厭也。」位於戌,常被稱指陰曆九月。 3.周景王所鑄鐘 名。後亦泛指大鐘。
(乃公注:其實戌月不能算陰曆九月,因為中國人論戌月是從陽曆10月8,9,或10起頭.很多年份, 這不一定會落在陰曆九月.這個錯誤到現在連國家最高研究機關,大學學者, 或民間民俗學家都稱戌月為陰曆九月,這是我們文化的一大悲哀.因為我們對傳統文化太不尊重了)
無射:亦作亡射,十二律陰陽各六,陽六為律,其六曰無射,位於戌 ,在九月,辰在大火。禮、月令:「季秋之月,其音商,律中無射。」
《詩小雅車舝》: 「式燕且譽 , 好爾無射。」
鄭玄 箋: 「射 , 厭也。」
陸德明 釋文: 「射 , 音亦。」
漢 蔡邕《司空袁逢碑》: 「信可謂兼三才而該剛柔 , 無射於人斯矣。」
鄭玄 註: 「無射陽聲之下也。」
無射律又稱為「緊五慢一」弦式,即古琴空弦一至七弦分別為bB1、D、F、G、bB、c、d的弦式 (1356123,1=bB),又稱為「胡笳弦式」。這個弦式是通過將正調弦式(「仲呂 均」,CDFGAcd)的五弦緊一律,一弦慢兩律而得到的,故稱「緊五慢一」。用這 個弦式彈奏的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黃雲秋塞》 、《龍朔操》等。這個弦式在傳統中被冠以「緊五慢一」律.
正弄弦式使用空弦中宮音所在弦次的律呂名來命名弦式,如正調空弦三弦為宮音 ,律高是仲呂,故稱「仲呂均」弦式,「慢三」弦式的空弦一弦為宮音,律高是 黃鐘,故稱「黃鐘均」弦式。但「緊五慢一弦式」的空弦宮音音高是無射(1356123,1=bB), 應當稱為「無射宮」才是.
傳統音樂名辭很容易被弄混,因為均、宮、調各有所指.
總結前文:中國樂學的基本理論中,均、宮、調是三層概念。
「均」是統率「宮」的,「三宮」就是同屬一均的三種音階,而分屬三種調高「 宮高」. 中國音樂中經常出現. 借調記譜的現象,並且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不同的音階中,「宮」又是統率「調」的,每宮都可以出現「宮」、「商」、「 角」、「徵」、「羽」五種調式。
均、宮、調又各有自己的首音或主音,分別稱為「均主」、「音主」和「調頭」
故傳統的「無射調」稱謂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黃鐘律在此弦式中作商音,故「緊 五慢一」弦式理應被稱為「無射宮」, 但也可以稱為無射調.
黛玉在第二拍用無射律,很合於當時戌月的節氣.戌月為無射是跟據易經的十二月份 消息卦來的.不過她用無射律,不是無射均,而是以降b調為七弦起頭,但不是(1356123,1=bB) 古琴空弦一至七弦分別為bB1、D、F、G、bB、c、d的弦式,由正調弦式(「仲呂均」,CDFGAcd) 的五弦緊一律,一弦慢兩律而得到的,故稱「緊五慢一」。
古琴正調有二種,5612356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漁樵問答》、《漁歌》、《神人暢》
外調2356123
如 蕤賓調
《瀟湘水雲》、《陽關三疊》、《龍翔操》、《欸乃》、《玉樓春曉》
無射調
bB1、D、F、G、bB、c、d 1235612 《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昭君怨》 bB1、D、F、G、bB、c、d的弦式
黛玉用的應該是梅庵琴派和諸城派的無射調 6123561,以第二弦降b為宮音. (代表曲為:無射調漢宮秋、搗衣).
諸城古琴的立調體系採取以上兩類立調的折衷辦法,即以三弦為宮而以律 呂命調之法。以三弦為宮的稱「黃鐘調」(F 調),七弦散音位順序是: 5612356;一弦為宮的稱「林鐘調」(C 調),即 1235612;二弦為宮的稱「無 射調」(bE 調),即 6123561;
妙玉聽到的這一段應該是 6123561, 二弦 bB 為宮音的無射調. 但是她忽而將琴 弦調了一下, 出現了另一個天地, 是變徵之作. 我猜想這時, 她的變徵並不是琴 音的京傷感覺, 而是以變徵為主調, 另起爐灶. 若這個論說可以成立, 那麼這時 音律出現的是 5612345 第四弦 f 變成了 #F, 而第一弦君弦, 一下子從成為變 徵調的 6(la), 放在 bE 上. 由 bB 到 bE, 真可以說是天崩地裂了.
所以妙玉說變徵的不合無射律, 並不是說黛玉將無射律的一弦改了, 因為這是不 合音律的道理, 而是說她在詩的第二拍中的無射律另起一個新律, 即變徵 律.
當然最可能是作者根本不再乎音律 (到今天好像也沒有一個紅學家在乎, 各名家 或一搬讀者總以為作者在一段只用了幾個名辭來舖張主題情節, 唬唬人家而己. 但這並不是寫小說或讀小說正當的態度.
為何黛玉發如此可疑的大作呢?
我認為作者不便講.只有鬼作祟才可以說明.
從吳湖帆夫人的《梅花喜神譜》談喜神民俗
從吳湖帆夫人的《梅花喜神譜》談喜神民俗 容乃公
畫家也有喜神方.吳湖帆夫人有依喜神干支合而寫喜神譜.
吳湖帆富於收藏,為近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書畫1400件。 夫人潘靜淑的家藏。靜淑曾祖潘世恩為清道光時宰相。伯父潘祖蔭 為清光緒時軍機大臣、工部尚書,其攀古樓所藏文物富敵東南。靜淑過門時,嫁 資中有宋拓歐陽詢《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三帖,加 上大澄舊藏《虞恭公碑》,因此集歐陽詢四本名帖於一室,吳湖帆十分珍愛,遂 將家中廳堂命名為「四歐堂」;並且名其長子為孟歐、次子為述歐、長女為思歐 、次女為惠歐,以應符「四歐」。靜淑30歲時,歲逢辛酉,與宋景定刻《梅花喜 神譜》干支相合,其舅潘仲午即以所藏《梅花喜神譜》為壽。於是湖帆又額其寓 所為「梅景書屋」。靜淑奩中又有先世御賜玉華硯,潔如堆雪,潤若凝脂,夫婦 兩愛同生命,即命其室為「玉華仙館」。
民俗喜神名目很多, 比如干支合為喜, 或八字有用神和喜神, 即八字有得力干支, 即為用, 而生用 者為喜. 民間則按道家方術, 原自易經大六任, 取最得力方向, 為喜神方.
過民俗年,有拜大年、兜喜神、迎財神三項要事.
老上海上習俗,年初一出門時,須向喜神方向走,稱為「兜喜神方」。自破曉起,男女不絕於 道。每年喜神的方位,在老黃歷上有詳細指示。過年時,道士早就准備好尺許紅紙,粘在醒目處,給路 人指示喜神方向。清代富家乘轎或馬車「兜喜神方」,民國時乘汽車,一般民家則步行,天明後則各自 散去。進入民國後,乘汽車「兜喜神方」者,每每被頑童、流氓投擲摜炮戲弄。
立春也會有迎喜神:
陳定山寫春申舊聞: 老上海的風華往事 -( 第 236 頁 )-
一時車窗打破了玻璃的, 頭上被抓去了珠花的, 也有被人抓了鞋幫, 香了面孔去的, 一時人聲潮沸 , 鬧得滿條街成了眾香國, 有幾年還夾著雨雪, 可是鬼喜神方回來的還是歡天喜地, 好像今年好運已被 她 ( 他 )帶回來了。白從汽車盛行, 兜喜神方的範圍漸漸推廣, 從愚園路推廣到北新涇, 從白渡橋推 廣到楊樹浦, 一馳香車, 飛行絕跡, 更無掛礙。
什麼是喜神呢:
喜神,能給人帶來吉利喜樂。舊時民間禮俗活動中,流行迎祭喜神風俗,人們常常敬祀喜神:
在古時長江流域各地,正月初一清晨,人們就擺香台設貢品祭祀祖宗,祭畢再叩頭,整理衣冠,根 據曆書,選出新年喜神將降臨的方向,然後打開大門,手持燈籠和香表,鳴放鞭炮,朝喜神方向迎去, 一路上遇上人或獸,都得焚燒香表,鳴鞭炮,叩頭作揖。這種行為被稱為「出天方」。
在上海,元旦清晨出行叫兜喜神方,列如:喜神在東北,則出門即向東北方向行走,遠近沒有限制 ,圍繞街道一圈返回,富商巨賈以及紈褲子弟以兜喜神方為名,乘馬車招搖過市,徹夜不絕。
在北京,青樓中也流行走喜神方習俗。《京華春夢錄》:「院中有俗,元旦黎明,攜帕友走喜神方 ,謂遇得喜神,則能致一歲康寧,而能遇見白無常者,向其乞得寸物,歸必財源大辟。」順著喜神所在 方向走去,遇見喜神便可以在新的一年中得到安康幸福。如果碰上白無常,只要向其討的一物半物回來 ,便會財源大發。
在蘇州,每年立春前後還會舉辦盛大的迎祀喜神民俗活動。清朝人顧祿《清嘉錄》就記載,屆時, 地方官員率領百姓士卒,浩浩蕩蕩的到城隍廟神壇,舉行迎接祭祀喜神的儀式。
如此看來,不僅百姓、商賈、妓女迎喜神,官老爺也要迎喜神圖吉利。
喜神給人們帶來歡喜,舉行婚禮當然要膜拜喜神。人們在辦婚禮,女方出嫁時,當新娘登上花轎後 ,花轎門要對準喜神所在方向停留片刻,算是迎喜神,然後才起轎出發。舉行婚禮儀式時,新娘新郎坐 立也須正對喜神的方位。如此,新婚夫婦一生會多喜樂之事,好運頻臨。
和合喜神
喜神究竟是什麼模樣,並無固定形象。民間年畫中,喜神有似天官的,也有似財神的,「雙喜臨門 」天官手持朝笏,一手托「喜」字,後面有童子持「雙喜臨門」旌幡;又有畫一對手抱珊瑚的財神,後 面跟隨一童子,童子抱一寶瓶,瓶上升起「囍」字。喜神還有名為和合二仙的,皆是一對笑臉童子樣, 年畫上繪和合二仙,新房掛此圖,取「和諧合好」之含意,以圖吉祥喜慶。又有和合喜神為一男一女, 男披袍戴帽,足蹬朝靴,女頭戴花冠,繡服宮裝,身合一體,左右立童子。
喜神就是吉祥神,能給人們帶來吉利喜慶,人們的願望是趨吉避凶,追求喜樂高興而不是悲哀煩惱 ,因此,臆造出一個心目中的喜神來。浙江溪口人崇尚財神、喜神,有對聯說:「財神常進勤儉宅,喜 神長伴善良人。
喜神,是民間信仰中幻想的吉祥之神。然而喜神不同於其他民間俗神,沒有專設的廟宇。最初的喜 神是很抽象的,並無具體的形象可言。 後來喜神有了自己的尊容,但模樣卻沒有什麼顯著特點。喜神 是長鬍須的女子喜神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產生,已經無法考證。
自宋代以來,每逢新春佳節之際,成都人就有出南門,「游喜神方」,踏訪武侯祠,拜謁祈福、喫 茶會友的習俗。蜀地老百姓將劉、關、張、諸葛亮等蜀漢英雄人物,視為心目當中的忠、義、財神,合 稱為喜神。「游喜神方」,即前往喜神所在的方位祈福,祈求一年平安吉祥。
京戲也有喜神,它就是假的娃娃.
戲班有「老」箱房、「老」戲箱、裡頭會放戲班裡有著僅次於祖師爺般神聖地位的木雕小娃娃「喜 神」或稱「大阿哥」、「彩娃爺. 它永遠是面朝下的安放在大衣箱裡,保佑著戲班. 京戲後台很多禁忌 和喜神有關. 因此後台第一條禁忌便是大衣箱絕對不能坐!
四郎探母坐宮有《坐宮》是京劇《四郎探母》中的其中一折。丫鬟接過喜神,下。鐵鏡公主唱西皮 慢板)猜一猜駙馬爺袖內機關。在戲中有重要的功用. 它也是戲中的大阿哥.
現代人出問有出租車, 公交車, 捷運, 所以走喜神方己沒意義了. 不過大年出門, 我建議選一個你 以為會令你安心快樂的方向走一陣, 若一出門, 好像有任何令你不安, 即重新回家, 走另一個方向, 這 會讓你這一年一路順風, 大吉大利.
喜神:天喜之為星按口訣:
喜神法
甲己東北乙庚乾丙辛獨位向坤言丁壬二日離宮上戊癸東南喜事連
喜神方位歌凡嫁娶、冠帶,新人向之大吉,出行、移徙、修造,背向之大吉。東北方西北方西南方 甲己在艮乙庚乾,丙辛坤位喜神安。
2011年辛丑,喜神方在坤位西南
星期五, 2月 12, 2021
談壓歲
談壓歲 容乃公
《爾雅‧釋天》記載:「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年和歲按字原都和收 成有關.
《說文解字》也稱「年,谷熟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甲骨文中「年」字上面是被沉甸甸谷 穗壓彎了麥子,
「歲」的篆書從戈從止,但在甲骨文中就只有戈,沒有止了。早期的甲骨文就是一個帶 有很大刃口的戈,可以考慮看成現代的鐮刀;中期,在刃口處增加了兩個點,上下各一個; 只有一個甲骨文,用止代替了點。但是在金文中,多數都是從戈從止,也有少數下面不是「 止」,而從「月」。
從文字的變化可以看到,「歲」的原意應該是收割莊稼,之後被用作紀年,原意用「劌 」表示。或許後人不願意看到「歲」裡面的「戈」,希望每一歲都平安,所以唐朝人把金文 中的戈去掉了,新造了一個「歲」字。
「歲」的含義也太明確了,所以作為聲符的字也不多。「劌」是歲的本義,表示切割; 「穢」表示農田裡收割後雜亂的景象,常與表示髒的「污」同用,「污穢」表示又髒又亂。 鐬表示鈴鐺的聲音,翽表示飛翔的聲音,濊表示水的聲音,噦表示人打嗝的聲音,它們都表 示聲音很響亮。
有人拿鬼祟諧音來表示年和歲都有對人不利的怪物, 這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命理學有太 歲神煞.
太歲是天干和地支.但以地支為主.比如辛丑年,以丑為太歲.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年繞太陽運行一次,所以
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從秦、漢時起,太歲就作為凶神受人敬畏,有「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之說。人 們認為太歲所在的方向為凶方,不可向太歲,所謂可背不可向,且在太歲方不可動土,遷徙 或婚嫁,否則就算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必招禍殃。元明以後,被列入祀典,歲時奉祀,祈禱 輔國安民。
易經有伏的說法, 一個人和太歲走一起, 即稱為伏吟, 即聽到一個在自己腳下哭的聲音 . 其實這個聲音, 伏在自身, 就是自己. 比如一個生在辛丑年的人, 到了辛丑年,滿六十歲 , 民間稱它為命遇太歲. 這個和自己相同的東西會檔住一個人發展, 因而福氣也走了. 但遇 到一個和自己相反的歲, 比如丁未生者, 在辛丑年, 火克金, 未和丑六沖, 稱為犯太歲, 或 返吟 , 也會有不利的事. 不論抵, 或負, 都不理想, 最好是和年與歲不相干.?嚴格說,一個 人生年太歲,未必比生日嚴重.也就是說伏吟和返吟,對生日問題比較大.通常有人怕肖牛的人, 到了牛年有太歲問題.比如六十歲年人,正好年干年支都相同,常常不但沒事,而且也會有好事連 連,不必勤著去廟裡安太歲.倒是生日犯的,問題比較大.因為生日才是自己.
其實這個年和歲, 根本就是自己. 因為它在那一年, 無論如何, 都會一路糾纏, 沒完沒 了. 而且全程都存在腳下. 因而有人想出一個點子, 若無法趕走, 不如將它壓下. 這是壓歲 的由來.
人們很少想到, 一個人的福禍常和自己有關. 自己也常是問題的根源. 在新年時, 也許 把那個不好的自己忍心壓下, 那就是貪貪嗔痴.
星期三, 2月 10, 2021
易經和包子
易經和包子 容乃公
中國人吃包子,可能沒有注意原來包子是易經的來由.易經的作者 周文王被紂王囚禁的時候,他的大兒子伯邑考帶著禮物去救他,但是被蘇妲己害 了,結果他被做成肉包子,送給周文王吃,其實周文王通過卦象已經知道兒子被害,但 是他為了大業不得不吃。
這個恥辱是周文王發憤發明易經的理由,而包子是開蒙.
易經有重要的包象, 比如中爻是被上下兩爻包了, 這是解卦重要門路. 易經有好幾處爻名為 包的,比蒙卦九二, 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泰卦九二, 包荒,用馮河
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否六三﹕包羞。
姤卦九二, 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九四, 包(無)魚,起凶。
九五, 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杞之為物, 生於肥地者也. 包瓜為物, 繫而不食者也.這是說包子有不同的餡,杞和瓜都不是肉餡.
講包子,天下最有名是揚州包子.
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早在隋唐時代就以繁華、富庶名聞全國。明代的《揚州府志 》中記載道:「揚州飲食華侈,市肆百品,誇視江表」。到了清代,揚州的飲食業更加發達 ,特別是茶社,《揚州畫肪錄》中記錄了著名的有數十家。揚州民俗中有「早上皮包水、晚 上水包皮」的說法,「皮」指肚皮,皮包水指喫茶,水包皮指洗澡。「荸薺鼓形鯽魚嘴,三 十二折味道美」,是人們對於三丁大包由衷的讚譽,揚州百年老字號「富春茶社」名老廚師 殷長山,製作三丁大包最為拿手,這只是眾多茶食中的一種,自古以來,飲與食二者不可分 之。
揚州喫茶的風俗起於何時,未有細考。但唐代文獻即有錄述,唐末毛文餳《茶譜》中, 稱揚州禪智寺茶園的茶「味甘如蒙頂」。後歷代文獻均有己述。在茶館喫茶,「飲」與「食 」並重,一般佐以小吃、點心,千絲、餚蹄,茶食。千絲為豆製品,講究刀法,細如絲,勻 如頭髮,鮮嫩爽口。餚蹄源於鎮江,後引人揚州,色澤加紅,宜於茶用。小吃點心講究用酵 ,清鮮香醇,突出主料。其中,又以三丁大包,千層油糕、翡翠燒賣稱為「三絕」,以富春 三丁包、冶舂蒸餃、共和春餃面稱為「三特」。
揚州包子名師得一天包三百個包子,個個都得三十二摺,即三十二折.這三十二同時是味道,也是 包子皮摺.
要說一種美食代表一座城,那麼開封的灌湯包絕對是扛把子,開封的灌湯包可是灌湯包 的鼻祖,灌湯包皮薄,潔白如玉,有透明之感。內有肉餡,底層有鮮湯。包子上有精工捏制 縐折32道,均勻得不行。擱在白瓷盤上看,灌湯包子似白菊,抬箸夾起來,懸如燈籠。開封 人吃灌湯包子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
為什麼三十二?乃公考証,它和易經有關. 易經有羞這個字,這字原來是食物.包羞是包子的餡.包羞是否卦的象,但是在易經三十二卦恆,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恆其德,旡所容也。恆字部首為心,而右旁的 亙,可能就像一個包子.
序卦說易經之家人卦說到恆,恆即常。
常字指的是恆常之事,也就是家常。恆常的事是永遠刻板而重覆。凡是恆常之事都有慣性, 所以不容易一下改變。我曾問過一個包子師父,要如何可以做到揚州人說的每一個包子都要守 住三十二個摺--答安是恆.天天做,把手藝弄精,可以一路包到三百個,個個包子都只有三十二摺.
台灣有家聞名世界的包子館,名叫鼎泰豐.這個名字不管是否高人取的,這三個字全是易經的卦名, 而泰卦取中,也是學問.
北京有慶豐包子1948開,是出了名的中華老字號,慶豐包子之於北京,代表了一座城 市對美食的執念,慶豐包子之於來北京旅遊的人,也成了到京必嘗的一種小吃,甚至不吃上 一口慶豐包子舖的包子,這趟旅行就稱不上完美。它的名氣可能被鼎泰豐蓋了.
這兒有一個秘招.鼎泰豐的會成為國際名店,管理有特別一套,別人無法學.我聽說,廚房 包包子的,若沒有包出十八摺,會被責罰,甚至被開革.為什麼沒有走揚州三十二摺,而是 十八摺--這兒可能有個不足為人道的江湖絕秘.原來,易經十八卦是蠱.三十二卦的恆卦是 雷風卦,而十八卦是蠱,山風蠱.易卦十八和少林寺十八拳有無瓜葛我不知道,但蠱卦原和吃 搭不上,但當做一門手藝,它足以壓服三十二折的氣勢.
星期一, 2月 08, 2021
試解葉嘉瑩新春南開校友春聯
試解葉嘉瑩新春南開校友春聯 容乃公
恍世恍生總等閒
慈山無路有書山
初心莫忘人間道
此是公能第一關
葉嘉瑩終一生全在解說古典詩辭, 所以她用辭頭一個層次是用典, 其次她也創作新的詞 語. 今年新春她給南開人寫了一首詩, 我以為她除了寫自己心願, 也拿它來祝勉.
年歲大了,一生有恍如隔世. 人事、景物變遷,彷彿隔了一個世代。 恍世恍生應是作者自創的修辭語 (condensed metaphor), 但這語言用法郤有強烈的六朝 文學氣味 . 一生和家人一下子好像是不同世代而又來相聚. 如真若假, 是寫孤單老人的心情, 但真實 人間其實也常會有此境界. 恍世恍生應該是一個創新用法, 說的就是恍如隔世 .典出蘇東波《與謝民師推官書》:「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
清‧王倬《看花述異記》:「露坐石上,憶所見聞,恍如隔世。」也作「恍同隔世」
總等閒 -- 就是我說的詩詞用語. 寫舊詩的人會隨手取出古詩中的用詞, 用在自己作品 , 這是一種傳統. 比如:
總等閒--這個詞見諸 《詩韻集成》
絲對絮,苧對棉。繾綣對纏綿。無情對有意,眼授對心傳。真可愛,不相嫌。譬合 對珠聯。心無二用,淚不輕彈。豈有長圓月,從無不散筵。治水三過不入,衝鋒一往無前。 五湖四海皆團結,萬水千山總等閒。
如將這典用在南開人身上,總等閒對皆團結,也有現實含意.
這個典也出自元詩《己未七夕》
露輕河淡月弓彎,佳節如今總等閒。投老怕聽兒女事,畢生自著黠癡間。淒涼舊約 留釵鈿,彷彿靈風響珮環。雲錦已歸韓吏部,海槎載石是空還。
詩中寫七夕兒女情事, 但在春節時分, 更有佳節如今總等閒的心思. 大家莫忘唐詩最膾 炙人口白居易:
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
等間原是沒有名目, 但葉老師在春節時, 把這個和節氣更早就連結的寫入春聯, 很感人 心, 也有點催淚.
葉老在晚年全心向佛. 這詩原來就是一個偈. 慈山比喻來自阿隬陀佛經, 只是比喻, 並 無地名如是者. 在近世有人去用在佛寺, 有一個同名在香港. 這兒說的指佛道來對應《書山 》.
書山這個名目是從前愛讀書的韓愈.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意思是求學問道的方法在書讀百遍(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為勤);如百川赴海 ,日進不已(此為學海無涯)那樣作學問須用耐心(此為苦)當舟。
年輕人可能尚無法和葉老那樣看破人世,所以大家多讀書才是道理.
莫忘初心是非常正能量的流行語.但大家要讀出一點這個充滿佛理的偈:
莫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句話一般認為是出處於佛家經典《華嚴經》。
什麼是終始?「終始」一詞最經典的出處莫過於儒家經典《大學》中「物有本末,事有 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一句,同時戰國
「初心為真,變幻即為假心;始意為真,計較即為假意;至情為真,乖戾即為假情 。」
「所謂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所謂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所謂至情者,即本性 之情也。」
南開人最重要是不論成敗,最重要是真性情.
人間道不是香港電影說的.這也是佛理:
我們都知道佛教中的六道輪迴指的是天道、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 ,那麼這其中的人間道是什麼?
人間道在古詩中有另一翻思想.這又可以指涉蘇東波的詩句: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謫到 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定國受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到嶺南。公元 1083 年(元 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別名寓娘)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 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
它讚美歌妓柔奴願意到南方,她回應:「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個典也有原由: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 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葉老一生從台灣, 到加拿大, 最後落葉歸根來到了南開, 這是她一生的人間道, 何謂人 間道, 即一個人不論到那兒, 能安心即是歸處.
什麼是公能呢?
公正能幹。晉袁宏《後漢紀‧順帝紀》:「峻(任峻)以公能,召拜選。文武吏各盡其 用,發剔姦盜,不得旋踵,民間皆畏之。」《北史‧辛雄傳》:「自後每有疑議,雄(辛雄 )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用公正無私的心, 來發揮最大的能力為世人做事. 照葉老說法, 南開人不管出國, 或到 偏村 , 能不能安之若素才是考驗.
星期五, 2月 05, 2021
西施算不算妓女
西施算不算妓女 容乃公
史學家陳寅恪講唐史開課花了幾節課專談一個題目:楊貴妃入宮前是不是處女? 陳寅恪專攻隋唐制度, 曾寫過史學書《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我以為這不是一個小題. 乃 公在美國讀書時, 修一門古英文, 教授講英國安格魯七世紀時文化, 有一回出了一個題目, 就一個圖:
-- 說明一個安格魯武士腰帶扣子--這不是小題,若找對了資料,可以寫一個博士論文.
陳寅恪晚年專心寫一位明未妓女的傳記-《柳如是別傳》:
蓋河東君本有「美人」之稱,牧齋作詩往往以西施相比,如前引「有美」詩「輸 面一金錢」、「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八「春日春人比若耶」等皆是其例。臨頓 既是吳時館名,如「館娃宮」之類亦當與西施有關,陸魯望辭中「美人」「曲房 」之語適與前論半堂雪詩引徐健庵之記相合。此錢柳一重公案,頗為名園生色, 唯世之論拙政園掌故者多未之及,遂標出之以供談助云爾。
館娃宮在河東君家,陳寅恪春日春人相比,實則美人一辭頗有另意.乃公讀《柳如是別傳》, 驚見全書皆是錢牧齋心目中的河東君就是一個同時代的西施,而他更自比為范蠡.
這讓我起一個問題,柳如是是當時名妓,那麼西施是否也是妓女?
乃公曰:
牧齋因黃案牽累,於順治三四年曾住蘇州,錢寫不少詩涉及西施,其中有一首可証明 是他在蘇州寫的,而有一題是關于 但檢有學集此時期內諸詩,尚未發現河東君及其女趙管妻者,可能當時錢住在
寄居拙政園時所賦:
有學集貳秋槐詩榰集「己丑元日試筆二首」其一云:
春王正月史仍書,上日依然芳草初。白髮南冠聊復爾,青陽左個竟何如。三杯竹 業朝歌後,一枕槐根午夢余。傳語白門楊柳色,桃花春水是吾廬。
這詩的白門楊柳或指冠白門,與河東君是秦淮八艷,其桃花春水是人家 浮家泛宅也。
依然吳越舊陂塘,粉剩脂殘水尚香。已分西施隨范蠡,拌將蘇小賽真娘。鉛華散 落沾書帙,弦管交加近筆床。昨日虎丘西畔過,女墳湖水似鴛鴦。
則明以河東君比西施而自比於范蠡,豈意有志者事竟不成耶? 陳寅恪:
後來牧齋「冬日泛舟有贈」詩云「萬里何當乘小艇,五湖已許辦扁舟」,程松圓次韻 云「從此煙波好乘興,萬山春雪五湖流」,(以上二題俱見東山訓和集上。)則 寅恪案:唐杜彥之「春宮怨」云:「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見全唐詩第 壹函補遺杜荀鶴)今臥子詩云「越溪新添三尺波」、「花殘女伴各散去」及「何 得鉛粉一朝盡」等句,與後來牧齋有美詩「輸面一金錢」(見東山訓和集上)及 「春日春人比若耶,偏將春病卸鉛華」等句(見初學集貳拾下東山詩集肆「癸未 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八),皆以河東君比西施,但臥子詩云「圖中美人劇可憐 」及「空光白露寒蟬娟」,則「美人」「蟬娟」俱為河東君之名字,實將河東君 之形貌寫入書圖,而與牧齋止表現於文字者更為具體。臥子所題之圖未知何人所 繪,若是河東君自身所作,固可實現湯玉茗還魂記中之理想,若出他人之手,則 亦是當時之寫照,其價值遠在後來顧雲美余秋室諸人所為者之上。今日此圖當必 久已湮滅,惜哉!惜哉!
蘇州有「橫塘」與「越來溪」有關,而越來溪與越王勾踐及西施間接有關(見嘉慶一統志 柒蘇州府壹山川門「橫塘」及「越來溪」等條) 《柳如是別傳》不可避免經常提到館娃宮.乃公以為當年吳王蓋這個屋子,可能是 一處軍妓,而西施是一個妓女.
當年夫差不聽吳子胥,把西施安置在「靈巖山」下——就是西南 郊外勾踐曾經石窟養馬的那個地方,號稱「吳中第一峰」。當時中國沒有佛教, 這個靈巖山和佛祖沒關.
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大型王室園林「館娃宮 」(開蘇州園林建築之先河)。宮內銅勾玉檻,飾以珠玉,樓閣玲瓏 ,金碧輝煌。夫差還挖空心思構築「響履廊」,\
「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清吳梅村《圓圓曲》 )。
「千重越甲夜圍城,戰罷君王醉不知; 若論破吳功第一,黃金且合酬西施。」
說起漢字娃字,原來指小孩,或長得美的女人.最早蘇州出美女,可能這個娃字 會是吳語,這是我猜的.春秋時,趙武靈王把孟姚稱為「吳娃」,因為她爸爸姓吳,而「娃 」字在當時就是美女的意思。從前吳王夫差有「館娃宮」,當時蘇州出美女,經常也 外銷,史記說趙武靈王得吳娃後,立為夫人.最後為了禍水 吳娃的可愛孩子「公子何成了太子,與韓國夫人兒子公子章爭王位. 惹出一場血濺沙丘的宮廷驚變。
宮娃在古詩常拿來指宮女,
引唐 王維 《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詩:「座客香貂滿, 宮娃綺帳張。」
元 馬致遠 《漢宮秋》楔子:「四海平安絕士馬,五穀豐登沒戰伐,寡人待刷室女選宮娃。 」
清 朱次琦 《答談太學子粲見詒四十五韻》:「愴或宮娃怨,雨泣犁花嚲。」
但館娃大半都是說夫差建的專給西施(們)住的,它不是一般宮殿,可以見得:
館在古時是專給過往官員出差住的,
館娃宮懷古(唐代皮日休組詩作品)
《館娃宮懷古五絕》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五首七絕。這五首思古寄慨之作,是皮日休在蘇州 任職時,因尋找館娃宮舊跡而作。組詩詠懷古事以寄諷,以敘述和議論相結合,通過館娃宮 昔盛今頹的具體情形的對比,反映吳國的盛衰興亡,籍此表達對世事滄桑、國事興衰的慨歎 。
館娃宮懷古五絕
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 鄭妲無言下玉墀,夜來飛箭滿罘罳。越王定指高台笑,卻見當時金鏤楣。 半夜娃宮作戰場,血腥猶雜宴時香。西施不及燒殘蠟,猶為君王泣數行。 素襪雖遮未掩羞,越兵猶怕伍員頭。吳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瀨上游。 響屜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綺羅身。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台北從前有一個名為江山樓的風月場所,其中有一樓名為館娃宮-.依名目取用,不會拿客人當皇帝才是. 取這名字的人是有點學問的.乃公書讀不多,最多就引陳寅恪的大著,深信這個題目也可以扯出不少學問才對.
星期二, 2月 02, 2021
立春和文學中的民俗
立春和文學中的民俗 容乃公
一年是以立春為劃界.立春前為上一年,後為下一年.
節氣和月建
節者,月令開始, 如非交立春,不能算正月,非交立夏,不能算四月之類. 氣者,月令之中氣
自立春起作始積. 五日一候, 三候一氣, 二氣為一月. 一年共七十二候, 二 十四氣. 通常稱二十四節氣
天地節而四時時成.
立春乃一年之始
斗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气的頭一個節气。其含意是 開始進入春天,妝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万物复蘇生机勃勃,一年四季從 此開始了。
大家都知道,文學本是宗教的一部分,只因二者的性質不同,所以到後來又 從宗教裡 [ 分化 ] 了出來。宗教和政治組織相同,原為幫助人類去好好地生存 的方法之一。如在中國古代的迎春儀式,其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將春天迎接了來, 以利五穀和牲畜的生長。當時是以為若沒有這種儀式,則冬天怕將永住不去,而 春天也怕永不再來了。在明末劉侗所著《帝京景物略》內,我們可找到對這種儀 式很詳細的說明,大體是在立春之前一日,扎些春牛芒神之類,去將春神迎接了 來。在希臘也如 [ 是 ]。時候也是在冬春之交,在迎春的一天,有人化裝為春 之神,另外有五十個扮演侍從的人。春之神代表善人,先被惡神所害,造成一段 悲劇,後又復活過來,這是用以代表春去而又復來的意思。當時扮演春神的人都 要身被羊皮,其用意大概在表示易於生長。英文中之 Tragedy (悲劇)原為希臘文中之Tragoidia,其意義即為羊歌,後來便以此字 專作悲劇解釋[的]
立春灘豆驅邪
「立春前一日謂之節分。至夕家家燃燈如除夜,炒黃豆供神佛祖先,向歲德 方位撒豆以迎福,又背歲德方位撒豆以逐鬼,謂之灘豆,老幼男女吹豆如歲數, 加以一,謂之年豆。街上有驅疫者,兒女以紙包裹年豆及錢一文與之,則唱祝壽 驅邪之詞去,謂之疫除。」黃公度著《日本國志》,卷三十五《禮俗志》二中《 歲時》一篇,即轉錄拷亭原書全文,此處亦同,查《日本雜事詩》各本,未曾說 及,蓋黃君於此似無甚興味也。蜀山人《半日閒話》中云:
「節分之夜,將白豆炒成黑,以對角方升盛之,再安放簸箕內,唱福裡邊兩 聲,鬼外邊一聲,撒豆,如是凡三度。」
紅樓夢說的是立春的變局
紅樓夢九十五回: 朝門內官員有信。不多時,只見太監出來,立傳欽天監。賈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動。 稍刻,小太監傳諭出來,說:﹁賈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 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賈母含悲起身,只得出宮上轎回家。賈 政等亦已得信,一路悲戚。到家中,邢夫人、李紈、鳳姐、寶玉等出廳,分東西迎著賈母 ,請了安,並賈政王夫人請安,大家哭泣不提。次日早起,凡有品級的,按貴妃喪禮進內 請安器臨。賈政又是工部,雖按照儀注辦理,未免堂上又要周旋他些,同事又要請教他, 所以兩頭更忙,非比從前太后與周妃的喪事了。但元妃並無所出,惟謚曰賢淑貴妃。此是 王家制度,不必多贅。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其中「兕」是指「犀牛類猛獸」。「虎兕」,原作「虎兔」,甲戌、蒙府、 戚序、甲辰、舒序本均同,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年出版的三卷本 120 回從己 卯、夢稿本改。
第九十五回寫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 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 (第 1344 頁 )根據地支、節氣與農曆十 二個月的關係可知,後 40 回的作者將「虎兕 (兔 )相逢大夢歸」這一句判詞明 確解釋成了元春去世日期的時間特徵。如果作「虎兕」,則是指「十二月 (丑月 )立春,寅 (虎 )月與丑 (牛 )月相交」;如果作「虎兔」,則是指「寅 (虎 ) 年十二月立春,交卯 ( 兔 )年寅月」。
賈元春命端看立春:
我們根據賈元春的生辰八字,可以排出她的前三步大運:乙丑運、甲子運、 癸亥運。
從賈元春早年的行運來看都是水木旺運,個人覺得她的八字命好運不好,只 有丑運帶金庫稍好些,還有子運五年為天乙貴人運,這個時候賈元春在二十歲上 下,她應該是在子運被冊封為賢德妃。賈元春行第三步癸亥大運時,年齡在三十 歲上下,木長生於亥,是一步忌神旺盛的大運。賈元春在甲寅年三十一歲,已經 度過了二月卯月這個極為不利的月份,到年底十二月十八日交立春,流年干支就 變成乙卯年,月份變成寅月,賈元春是在第二天十九日去世的,流年乙卯與八字 日柱伏吟,大運與命局,寅亥合木,亥卯半合木,大運流年流月木氣忌神結黨為 患,衝破了格局。(註:高鶚續寫《紅樓夢》裡說賈元春「存年四十三歲」,按 干支紀年法推算,賈元春享年應為三十一歲。)
前面講了這麼多賈元春命格中的五行喜忌,以及行運的喜忌,現在來講下她 為什麼會喜歡薛寶釵勝過林黛玉。我們都知道「金玉良緣」中的「金」指金鎖項 圈,也指薛寶釵,「釵」字偏旁為金字旁,說明薛寶釵五行屬金;「木石姻緣」 中的「木」指林黛玉,她前生是絳珠草,是草木的化身,她的姓氏「林」字為雙 木,表明林黛玉五行屬木。
賈元春是喜金忌木的八字,按命理上的說法,她遇到五行屬金的事物則吉祥 ,遇到五行屬木的事物則不吉。古人算命是常有的事,男女定親都會先詢問對方 的生辰,合下八字。有些人為了增加喜用神的力量,還會佩戴與該五行有關的飾 品,或者起個與該五行有關的名字。賈元春應該聽算命先生說過她的八字以金為 用,以木為忌。她八字中先天的磁場,隱隱中也使她對屬金的人有親近感,而對 屬木的人有排斥感。
清朝入關後,從順治二年 (1645 年 )起,棄明朝的「大統歷」而改用「時 憲歷」,頒行《時憲萬年書》,「時憲歷」一直施行到清末。鄭鶴聲編撰的《近 世中西史日對照表》上起 1516 年 (明代中葉正德十一年 ),下迄 1941 年 (民 國三十年 ),將陰曆的年月日與陽曆的年月日一一對照排列,其中「節氣紀載, 自清世祖順治二年起,全以《萬年書》為依據」;書的中縫,從上到下,排有當 年的干支、公元和朝代年號紀元。因此《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所載的小說作者 所處時代的干支歷日和節氣等資料數據,與紅樓夢創作時所依據的曆法資料和天 象數據是完全一致的。
牡丹亭和立春的關係:
牡丹亭這出戲說的是二個世界的故事. 故事有人物可以由死復生, 由生復死 , 為了突顯這變化, 作者特加上二個民俗來說明. 紅樓夢直接以節氣來定局, 而 牡丹亭因為不是講說實在人生的傳紀, 所以民俗更有其作用.
在《牡丹亭》一劇中,民俗場面分別見於〈勸農〉與〈冥判〉二齣。勸農, 是中國古代地方官在春天時的例行公事,官員通常下鄉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後 漢書鄭弘傳》註引文:「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桑,振救乏絕。」,顯示 「民以食為天」的重農思想。是以《尚書無逸》早有記載西周初年,周公就告誡 成王要知「稼穡之艱難」,為了表示國君對農業的重視,周王朝還舉行隆重的「 籍田」大禮,以天子親執耒耜,躬耕隴畝,勸導天下重視農耕,這應是我國古代 重農思想的最初萌芽,也是立春「勸農」此一舉措的思維基礎所在。歷代承襲, 深入民心,並因農耕生產的影響產生一系列地域民俗內涵,如江南地區形成了一 些特殊禮俗與地方性節日,皆是由於稻作生產的季節性致然。又,在〈勸農〉裡 ,杜寶趁著立春日,下鄉務農宣化,末、貼、淨、丑諸色人物,皁隸、門子、父 老、公人登台上場:田夫挑糞、牧童耍著春鞭、採桑婦女持筐簍、以及採新茶的 茶娘,杜寶身為太守,賜花賜酒……這些鄉民父老,鬧鬧嚷嚷,唱著【古調笑】 、【排歌】、【長相思】、【泥滑喇】、【孝白歌】。所謂「紅杏深花、菖蒲淺 芽,村村雨露桑麻」,眾腳色的歌聲,展示出一派物阜民豐的氣象。
在 第十出 驚夢
[ 繞池游 ] (旦上)夢迴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 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 烏夜啼 ] 「(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 殘。(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蘭。(旦)剪不斷,理還亂....
這個宜春髻有個民俗傳統:
立春水可助孕:
牡丹亭說到宜春髻子:相傳立春那天,婦女剪采作燕子狀,戴在髻上,上貼 「宜春」二字。見《荊楚幾時記》。 水的類別: 天雨水忌暴 -- 立春雨水可助孕 -- 臘月雪水味甘冷冬至後第三戊為 臘, 封數年不壞.
立春也會有迎喜神: 在蘇州,每年立春前後還會舉辦盛大的迎祀喜神民俗活動。清朝人顧 祿《清嘉錄》就記載,屆時,地方官員率領百姓士卒,浩浩蕩蕩的到 城隍廟神壇,舉行迎接祭祀喜神的儀式。
星期六, 1月 30, 2021
為什麼正經八百
談點正經事 容乃公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正經,古人只讀孔孟,所以正經應該就是十三經,不過可能這也是後來加上 的.學問家顏師古曾說過:「爾雅,近正也。謂近於正經,依古義而為之說。」 爾雅是儒家一本語言學書,是十三經之一,可見正經在儒家心目,可能只包括五經,或六經. 總之,正經的說法只能說任何合規矩的,中道的行為或書目,只是它要由誰定很不好說. 以後, 各種宗教, 經藝, 比如道家《抱朴子》, 或醫書, 有正經的說法, 比如《本草正經》 , 《神農正經》.
《抱朴子》基本把六書都不當一回事,沒有什麼正經的道理.
論語詩易。貧乏無以遠尋師友,孤陋寡聞,明淺思短,大義多所不通。但貪廣覽,於眾書乃 無不暗誦精持,曾所披涉,自正經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雜文章,近萬卷。既性闇善忘,又 少文,意志不專,所識者甚薄,亦不免惑。而著述時猶得有所引用,竟不成純儒,不中為傳 授之師。其河洛圖緯,一視便止,不得留意也。不喜星書、及算術、九宮、三棋、太一、飛 符之屬,了不從焉,由其苦人不能論此也。以次問春秋四部詩書三禮之家,皆復無以對矣。 皆曰悉正經所不載,唯有巫咸甘公石申海中萌七曜記之悉矣。余將問之曰,此六家之書, 是為經典之教乎? 所以民間口語把正經只當嚴肅的同意語.比如:正經的;嚴肅認真 真正的;確實的。 舊稱十三經為「正經」。正派,謹守規矩。人的品行、態度規矩端莊。
【作古正經】 猶言一本正經。
【正兒巴經】 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
【正經八本】 見「正經八百」。
【正經八百】 1正經的,嚴肅認真的。2猶名副其實。郭澄清《大刀記》
【正經八板】 見「正經八百」。張天民《創業》
【正兒巴經】 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1正經的;嚴肅認真 的。2真正的;確實的。
【正經八本】 見「正經八百」。
【正經八百】 1正經的,嚴肅認真的。2猶名副其實。
【正經八板】 見「正經八百」。
有人說為何八百,因而有人想到一本道家書《九陽真經》因為九陽真經"一本正經 八百頁" 九陽不得配九百,用八百合乎口語-- 所以說正經八百.
《九陽真經》原不是真的道家的經典, 而是是金庸小說中虛構的武學巨著,是金庸武俠小說 系列中的最絕頂之內功心法,威力可能與另一路少林無上神功《易筋經》難分上下。順帶一 提,香港現代技擊漫畫《龍虎門》及《新著龍虎門》中的主角王小虎所練的內功亦是《九陽 真經》書中稱之為《九陽神功》,是抄金庸, 二者都不是正經的書.
正經是自古即有的說法,可能連孔子說用過.但把它正經的成語看出,最早可能連八本八百巴本巴經都 是口語引申產品:
《醒世姻緣傳.第三○回》:「所以這一輩子托生,又高了一等,與人家做正經娘子。」也作「正景」。 道地的意思。
胡景方《「公」樹的故事》:「管他是大、小事兒呢,治住病才是正兒巴經的事。」 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我這是正二八擺的受訓,將來出去作抗日工作, 在近代小說,比如紅樓夢,金瓶梅,兒女英雄傳等,正經曾被拿來說合格的人事,比如元配夫人.
為什麼正經扯到了 正二八擺? 是從正兒巴經來的?
用到擺的, 不外乎武功, 賭局, 祭神, 或吃飯擺菜. 很可能這又被金庸發揮極致了. 正二八 擺是出現在金庸小說,十八掌.
降龍十八掌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絕頂的武功之一,與「打狗棒法」並列丐幫兩大鎮幫神功, 見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和《天龍八部》,總共十八式。
《正二八擺》被扯到功夫, 也算是中文口語變化的神奇. 乃公曾和金庸在香港見過面, 也幫 他看過八字, 同時送了他一本乃公的易經原理, 被他大力稱道. 原本金庸小說拿正經來講不 正不經的事.真正易經也有二八變化. 就是拿河圖洛書《二八易位》:
二八兩數相易,在先天是巽震,在後天為坤艮。坤艮皆為土,實為五十之數。萬物皆 生於土,同歸于土,成始成終,皆在於艮之一位。
這些才是真經,金庸可能就不懂了.
降龍十八掌的大部分招式的名字由《易經》而來[2],包括:
第一式 亢龍有悔(乾卦上九)《彖》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其招式為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腳踏乾位,左掌劃圈,右掌向外推去。為本掌最出名的招 式。
第二式 飛龍在天(乾卦九五)《彖》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此式躍起凌空,居高下擊,先聲奪人!以一飛沖天之式上躍雙膝微曲,提氣丹田,待覺真氣
上升,放鬆肌骨,存想玉枕穴間,急發掌勁取敵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 見龍在田(乾卦九二)《彖》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見龍在田,利 見大人。」 這一招是用於狹小空間的防身之術,它或為緩衝高手綿密不絕的攻勢之用。在金輪法王偷襲 楊過時,郭靖為保護楊過和小龍女,使出此招,震開金輪法王令後者遭受反噬,但郭靖自己 為了化解金輪法王的攻勢,也受到一點輕傷。 第四式 鴻漸於陸(漸卦九三)鴻漸於陸,夫徵不復,婦孕不育,兇。利禦寇。《彖》曰: 「夫徵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 此招之用,在一個巧字,藏巧於拙,用羽為儀。 第五式 潛龍勿用(乾卦初九)《彖》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此招勁收於內凝而不發,但若有敢試其鋒芒者,必受其殃。右手屈起食中二指,半拳半掌, 向敵人胸口打去,左手同時向裡鉤拿,右推左鉤,讓敵人難以閃避。這是一種左右夾擊的攻 勢,讓人無處可避,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第六式 利涉大川(斷占詞,大畜、同人、未濟等卦多次出現)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
利君子貞。 逼退敵人之招式,用意在於使敵人勿近其身,以為自保。 第七式 尺蠖之屈:(乾卦九三)《彖》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繫辭下》曰:「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此招退步側身,雙掌下揮,由下收之,自上攻之。 第八式 或躍在淵(乾卦九四)《彖》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此招虛步下蹲,柔以接物,雙掌上揮,上收下攻 第九式 雙龍取水(出處:佛經)
原文僅說雙掌齊發,前後文未提及降龍十八掌。 第十式 神龍擺尾(原名履虎尾,履卦九四)《彖》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
。」 這招專攻背後之人,勁道奇猛,實為降龍十八掌的救命絕招。 第十一式 突如其來(離卦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彖》曰:「『突如其
來如』,無所容也。」 此招功如其名,去勢奇快,攻其不備,最易出奇制勝。 第十二式 時乘六龍(乾卦彖辭)《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
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 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第十三式 密雲不雨(損卦彖辭)《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
,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風行 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第十四式 損則有孚(損卦彖辭)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
可用享。《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 利有攸往。曷之。」 第十五式 龍戰於野(坤卦上六)《彖》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龍戰於野』,其道
窮也。」 真氣通五樞、維道、足臨泣、中封、中都、凝氣二間、商陽。左臂右掌,均是可虛可實,非
拘一格。用虛實相生,陰陽相參的手法擾亂對方,自己則可以趁虛而入,是一式誘敵策。 第十六式 履霜冰至(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彖》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肘往上微抬,右拳左掌,直擊橫推,一快一慢的打出去。掌法之中剛柔並濟,正反相成,實
是妙用無窮,為「降龍十八掌」中較為陰柔的一技。 第十七式 羝羊觸藩(大壯卦上六)《彖》曰:「『羝羊觸藩』,羸其角。」「羝羊觸藩, 不能退,不能邃。」 原文僅說雙手連劍帶掌,並未提及是否為十八掌之一。意欲以掌力內功和著全身的體重,以 快速的步伐,讓敵人避無可避射無可射,其姿態就如一隻受到刺激的羊一樣,不顧一切地想 衝出柵欄,威力相當驚人。 第十八式 震驚百里(震卦初九)辭曰:「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 鬯。」 原文僅說為洪七公的招式,前後文未提及降龍十八掌。 出入 該武功在金庸小說中有出入。在《射鵰英雄傳》初版中,洪七公曾說這些有一半是自創的, 但是在《天龍八部》中,丐幫幫主喬峰學會了全部十八式,且至死都未收徒授藝,前後矛盾 。後來在第三版時才修正成洪七公僅為傳承者,並無自創招式。[4]
星期四, 1月 28, 2021
二龍治水(b)-- 談馬思聰的芭蕾舞劇《龍宮奇緣》
二龍治水管(b)-- 談馬思聰的芭蕾舞劇《龍宮奇緣》 容乃公(龍乃宮)
前天寫了二龍治文一文, 同時, 微信朋友圈看到接下一篇談馬思聰出逃記 - 上文談到 接龍, 于是順手接來談. 乃公搞易經, 最愛把二個全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 看看有無玄機. 易經以馬為龍, 馬在逃時, 就被稱為龍. 龍原來家在海中, 出走後有的回宮, 但也有從此龍 行天下.
馬思聰晚年雖然陸續有大規模的作品問世——重頭戲唯 1978 年完成四幕 11 景 41 場 的大型芭蕾舞劇《龍宮奇緣》。此劇於 1981 年 10 月在台北隆重首演。69 歲的馬思聰也 特地來台北出席首演儀式。
1990 年,台北圓山飯店,被幽禁半個世紀的張學良,首度公開慶壽。席間,他點名要聽 一首名為《思鄉曲》的小提琴演奏。
這首《思鄉曲》的作者叫馬思聰。
在 90 壽辰的宴會上,聽了淚流滿面的《思鄉曲》, 那時二個一生被命運判了終生不得 回鄉的名人可惜沒有在台北互道衷腸.
他為何在台灣會想到龍宮--
此劇是根據浦松齡的《聊齋誌異》中的神話故事《晚霞》編寫而成。是一齣發生在一個 從《聊齋誌異》取來的鬼故事. 我以為在在那回台北時心情少年知道, 但龍的 motiv 一定 有背後的因緣. 而我也在那時和他結了個很短的緣.
先說馬思聰和台灣的特殊因緣:
馬思聰名氣大,但大得有道理.
1951 年 5 月,馬思聰身任新中國音樂代表團長,率團赴捷克參加「布拉格之春」國際 音樂節;1956 年 3 月受聘赴波蘭擔任第 9 屆「國際蕭邦鋼琴比賽」評審委員,鋼琴家傅 聰參賽獲第三獎;1957 年 11 月赴蘇聯出席十月革命 40 週年慶典。翌年三月赴莫斯科擔 任「柴可夫斯基鋼琴與小提琴比賽」評審委員會副主席。這說明他藝術造詣是世界級的.
在二戰剛完, 很多大陸名人去台灣短暫工作, 或表演, 有人接著就回大陸, 但也有原來 無計劃留下, 郤因時局突變而永遠留下, 比如京劇青衣顧正秋. 馬思聰也可能差點就留在台 灣了 . 1945 年,蔡繼琨籌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12 月 1 日正式成立,15、16 日在台北市公會堂(現今的中山堂)舉行成立的音樂會,由蔡繼琨團長指揮演出。翌年三月 改名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其後又多次改名,演變成為今曰之「國立台灣交 響樂團」。馬思聰應「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蔡繼琨團長邀請,於民國 1946 年來 台訓練並指揮這個未滿週歲的初生樂團,演出「慶祝國慶紀念演奏會」。嚴格說來, 他是台 灣省交的開創者之一.
他一生三度來台(1968、1972、1977)每次都留下很久, 而且也因留下而創作不少作品 . 他在 1981 年在台灣完成的芭蕾舞劇《龍宮奇緣》是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不過今人少談為 什麼他會寫這個歌劇 -- 一個很詭異的故事 --.
這歌劇原名為晚霞
說南海漁村,阿端、晚霞青梅竹馬,龍宮太子引起的嫉妒,將晚霞捲入龍宮。六年後, 龍太子再次興風作浪,阿端博妖斗浪墜海,晚霞認出兒時夥伴,為救阿端委屈為龍太子而起 舞。後經解姥牽線,兩人相認於珊瑚園,訂下婚約。龍太子心忌阿端、晚霞相愛,趁老龍王 壽誕之時,要晚霞到東宮教習歌舞,又聽從龜精毒計,以阿端安危相威脅,迫封晚霞為妃, 晚霞進退兩難,含恨應允婚事,但提出條件要親送阿端還陽。珊瑚園裡,阿端、晚霞悲痛欲 絕,阿端不願獨自還陽,與晚霞攜手撞礁同死,血染珊瑚。兩人真情至愛感動媽祖,報知玉 帝恩准,雙雙還陽返回人間,一家團圓。
易經談二龍,有二龍搶珠,也有二龍治水.談到這兒,免不了要問,這二龍是說誰?
馬思聰手足很多, 但有一個和他齊名, 但少被人家一齊談的是小提琴家馬思宏馬思宏生 於中國廣東,7 歲開始學琴, 啟蒙老師是他的三哥,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馬思聰 先生。
1951 年參加壇葛塢音樂中心比賽優勝,獲得第一屆「海飛茲獎」,逐漸走紅樂壇,在「 卡薩爾斯音樂節」「薩爾茲堡音樂節」等世界著名音樂節演奏。與夫人 - 著名的鋼琴家 - 董光光搭檔的二重奏,演奏遍及世界各地。馬思宏研究改進的提琴弱音器(Ruth Si-Hon Mute) 己普遍為世界各地提琴家採用。
但即使馬思聰到了美國, 手足也少有互動, 曾有一場音樂會曲目排出馬思聰的第一號小 提琴協奏曲,由其弟馬思宏演奏小提琴。
我以為這會是二龍搶珠情結.
因而我想到另一條龍--
1981 年 10 月, 我忘了是主辦《龍宮奇緣》首演的樂經紀機構「愛樂音樂社」社務的老 板——陳義雄,或是指揮廖年賦打電話給我, 說馬思聰夫婦想見我. 那些年我在台北音樂界 是自己也是半個樂界之人, 又因為常為人看八字, 所以常常有人引見. 我在旅館中和馬伉儷 只有半個小時會談, 因為接下就要上台了.
馬思聰不太開口, 倒是夫人王慕理在主導話題. 我以為不關時間長短因而無法長談 . 記憶中終在問一事. 至今天談到龍, 我領悟, 那天台上演的海王子, 那一條龍, 是他們唯 一的關心.
馬思聰出逃, 我相信對他們全家不是普通人可能承受的變故. 但我相信, 在他們夫婦心 中, 有一個名字和那天首演的有關, 他就是馬思聰的長子, 馬如龍.
馬如龍 1946 年出生在台北,其時馬思聰擔任台北交響樂團指揮。嚴格說, 馬如龍 算是台北人.
赴美後馬如龍沒以小提琴為職業,「怕生活不安定」
馬如龍小時候喜歡畫畫,不過後來父親看見他畫的都是火車頭輪船什麼的,覺得沒 什麼藝術性,讓他棄畫從樂了。1962 年,14 歲的他在「羊城音樂花會」的舞台上,首次與 父親攜手演奏《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
少年時的馬如龍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上了幾年學之後,退學在家自學。
與父母、姐姐到美國避難時,馬如龍 21 歲。「去美國時,我們一是傷心,二是恐 懼。覺得自己的命運,如無盡的黑暗般茫然不可知,甚至對活下去也不抱希望。可我們知道 ,要是回去,就死定了。」
美國東部時間 2007 年 12 月 9 日,馬思聰和夫人王慕理骨灰移靈儀式在美國費 城一個小教堂裡舉行。隨後,護送馬思聰夫婦骨灰回國,並落葬廣州最重要的人,是馬思聰 之子馬如龍。
2011,12 月 9 日,15 時 10 分,馬如龍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因癌症不治去世,終 年 65 歲。
「人生苦短,就算活到 1 0 0 歲,也有壽終的一日,到時只要良心上有安寧,就 會感到幸福。 ———馬如龍」
馬思聰給了我八字,現在想起了,我更驚奇為何龍在他人生和藝術成為一個主題.
他生在 1912 年 5 月 7 日辰時. 八字排出來是丙辰時, 癸未日, 乙巳月壬子年. 壬子 為大海, 而辰為龍. 他八字格局也可以算是龍入大海格. 剛過了立夏一天, 若沒過, 八字即 成了雙龍搶珠. 在丙午年, 沖了壬子龍門, 把龍門沖開而逃出. 所以他晚生了一天, 因而可 出關 , 不然, 會有二龍夾困之憂.
我記得好像我和王慕理是用廣東話交談. 信不信由你, 談命理, 那廣東話感受很不同. 那王慕理談得較多, 幾乎全在談他兒子. 王慕理八字是丁未日己丑月癸丑年. 我以為她是家 運主動者, 若沒有這兩個丑沖了未, 可能他們一家也走不了 -- 一路出來, 危機重重, 幾乎 可以編成電影了. 那幾年, 我以為馬思聰夫婦最關心是兒子婚姻, 而《龍宮奇緣》說的全是 他們心人糾纏的.
星期日, 1月 24, 2021
談吉日
談吉日 容乃公
我朋友問我為何丁為吉日--我想可能和八字命理以丁亥自坐貴人為吉可能有關.
學者羅振玉發現周人鑄鐘喜用丁亥日。有一年竟然有十六牛鐘器在 同一月完成,上鐫有『唯正月初吉丁亥』之字。羅振玉舉了至少有六 十九條金文,顯示周人有挑選丁亥日來鑄鐘的規矩。這一點倒是很合 乎命理學的觀念。命理有『丙丁雞豬位』,說丙和丁的貴人在酉方( 雞)和亥方(豬),照這個說法,丁的貴人就是亥,所以丁亥日有自 坐貴人的吉象。
丁在五行中是明燈、爐火或星星,性陰沉宜夜生,與鑄鐘要用的 煉火是符合的。
八字命理以為女人生在丁亥,為貴人.又 因為自坐夫宮之立,命主又與夫宮相合,(亥中有壬,可以與丁合。)所以一般都是嫁夫必貴,是吉利的日子。
吉日和不吉日可能都同時在古時即同時有.禮記檀弓下篇提到平公在大臣知 悼子死而未葬時,飲酒作樂。社蕢進諫時提到:『子卯不樂』。鄭玄認 為紂王死在甲子,而桀死在乙卯日,所以命紂王和桀的失敗引以為戒。 這吉凶是以人事引起的。但張宴認為五行命理有子卯相刑之日(比如 卯月逢子日,是相刑之日),不吉,所以不應有奏樂之舉。
漢書曾談平昌侯論到子卯之不吉和吉日庚午.
他以為北方人性陰,所以子卯為王者忌,而南方二陽並行,古寅午為吉.
漢書:
平昌侯王臨以宣(★布■)【帝】外屬侍中,稱詔欲從奉學其術。奉不肯與言,而上封 事曰:「臣聞之於師,治道要務,在知下之邪正。人誠鄉正,雖愚為用;〔一〕若乃懷邪, 知益為害。知下之術,在於六情十二律而已。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貪狼,申子主之。〔二 〕東方之情,怒也;怒行陰賊,亥卯主之。〔三〕貪狼必待陰而後動,陰賊必待貪狼而後用 ,二陰並行,是以王者忌子卯也。禮經避之,春秋諱焉。〔四〕南方之情,惡也;惡行廉貞 ,寅午主之。〔五〕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寬大,巳酉主之。〔六〕二陽並行,是以王者吉 午酉也。詩曰:『吉日庚午。』〔七〕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八〕下方 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九)辰未屬陰,戌丑屬陽,萬物各以其類應。今陛下 明聖虛靜以待物至,萬事雖眾,何聞而不諭,〔一0〕豈況乎執十二律而御六情!於以知下 參實,亦甚優矣,萬不失一,自然之道也。乃正月癸未日加申,有暴風從西南來。未主姦邪 ,申主貪狼,風以大陰下抵建前,是人主左右邪臣之氣也。〔一一〕平昌侯比三來見臣,皆 以正辰加邪時。辰為客,時為主人。以律知人情,王者之祕道也,〔一二〕愚臣誠不敢以語 邪人。」
這麼說,吉日也要看南北人.北人貪狼, 怒行陰,亥卯主之.而南人王者吉午酉也.
中國人陰陽學在漢武 帝到高點,而也是後無來者的.漢朝時,各家相爭,而以擇日派與五行派相爭,擇日派 即星命學的選擇.
漢武帝召集各佔卜家,問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可否娶妻?五行家說可,堪 與家說不可,建除家說不吉,叢辰家說大凶,曆家說小凶,天人家說小吉,太一 家說大吉,辯論紛紜,各不相讓。漢武帝乃裁決:一切宜忌,以五行家為主,結 束了爭論。
漢朝百家中,董仲舒勝出,後來五行派也主導了中國的哲學思想.但董造出的問題,比 解決多.
董仲舒「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思想,強化「 天星應人」的信念。由漢而唐,〈曆書〉中干支五行、12直星、28星宿等,擇日 辦事的神煞之學,就已氾濫成災。〈舊唐書呂才傳〉:「太宗以陰陽書,漸致訛 偽,穿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呂才學者十餘人,勘正其謬,削其淺俗,存其可 用者,勒成53卷,(貞觀)15年書成,詔頒行之。」然歷經宋元明清,仍方興未艾 ,方家術士,百家爭鳴,增添「七曜」、「九星」、「年神方位」、許多不同系 統的神煞,造成擇日用事的混亂。乾隆時期,選擇之書達九十餘家,為辨正神煞 ,統一義例,刪削謬妄,乃又編〈欽定協紀辯方書〉36卷,糾正當時「曆書擇吉 」的混亂狀況。
吉日--擇日派,一直是中國文化最大關切:
屈原曾一再提到吉日: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屈原《離騷》
丙午是個被人忌怕的天干地支.日本人在丙午年(1967)沒人要生小孩.因為自古丙午生者,凶命.不過這未必合商朝 人的看法.古來造器者愛用丙午.
最近看見火和雷被拿來做消災.這和丙與丁在古時被重視有關. 案据清人桂馥《札朴》卷八“古.文”.(北京,社.科.文.出 版社,2002,(.138):
造器有吉日說法 -是以五月丙午日中之.. 冶. 家之吉日良辰,故于. 器上每每. 有“某 年五月丙午”字.或甲午丙午”
古時不光是結婚,鑄鐘,凡造器也以丙午火為吉.
吉時起源和古時婚嫁有關,而以丁為吉也因是而起.
商王朝為嫁女預卜其災祥。有跡象表明,不論嫁女,抑或娶女, 諏吉日每由商王朝一方擇之,月份大都定在二月:(1)丁未卜,爭,貞將過過■ 於■女■。二月。(《合集》10084)(2)貞妹其至,在二月。(《合集》 23673)(3)丙午卜,今二月女至。(《合集》20801)(4)王占曰:今夕其有 至惟女,其於生一月■。
商代婚姻所諏吉日,每以丁日為多,除上舉(1)辭之丁未外,又如:乙酉卜,賓,貞 翌丁亥將婦妊。(《京人》53)甲戌卜,內,翌丁丑雀女幸。(《合集》5828) 丁巳卜,■,貞周氐嫀。丁巳卜,■,貞■氐。(《合集》1086正)丁酉……執 弗其氐妵。(《續》5‧19‧8)《夏小正》謂「丁亥者,吉日也。」《呂氏春秋 ‧仲春紀》云:「上丁,命樂正,入舞捨采,……中丁,又命樂正,入學習樂。 」《儀禮‧少牢饋食禮》云:「來日丁亥,……以某妃配某氏。」兩周金文中有 以丁亥為吉日之代詞1。商代諏吉日不限為丁亥,六十干支紀日中有諏丁丑、丁 亥、丁酉、丁未、丁巳(丁卯未見)者,且均是實指。可知當時己視丁日利行吉 事。然則婚姻之請期,商人大都是選擇在二月的某個丁日。
商王婚娶愛挑丁日午日
易經沒直接說吉日,但吉日可能從天干地支即有.
易經歸妹卦專談嫁娶.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九四歸妹愆期是說到另一種避除沖到凶害的方法。通常女子在訂婚後會改變日期,總 是男女之家有喪事、或大事發生。擇日之法雖然在漢朝才流行,但因當事人家中喪事,或 其他大事而改變婚期,以避開沖剋。據饒宗頤在談十干與立主於《饒宗頤史學論著選》所 見,夏初已使用十干,且有<諏擇吉日>之事,歸妹九四遲歸有時。
殷商王室的家內近臣,因嫁女於柄族而被選作媵臣,既稱多宰,就不止一位,此次嫁女 ,卜日在丁巳,又為上述婚姻之請期每諏丁日增一例證。殷商王室嫁女有媵,男方娶女則要 親迎。《禮記‧坊記》云:「昏禮,婿親迎。」甲骨文有云:庚午卜,■,貞呼肇王女來。 (《丙》 66 反)甲辰卜,■,貞肇我妹。 貞肇我妹。(《合集》19139甲、乙)肇有開啟、導引之義。「肇王女」、「肇我 妹」,當指王室嫁女而男方前來迎接導引。
同樣,殷商王室娶女,也要逆迎,如:癸亥卜,於丁巳夕往逆。丐,逆女。丐,。丐。 嬂。丐,。先曰:。 使人。(《合集》 22246)這是一組有關武丁時王室逆女逆迎婚禮的卜辭,反映內容難能可 貴。逆、■一字。《說文》云:「娶,迎也。」丐有乞求義1。大意是癸亥日占卜,要於 54 天後丁巳日晚上往迎、嬂、等幾位新婦,為之而請求於神靈,問是否先迎一位名■ 的新婦,是派使者去麼。
在商朝不論男方親迎或女方逆女常選丁日.
詩經說到午和戊,都是吉日.五行戊午是火土相合,最重要是午日.
學者顏師古曰:「歷選吉日而合善時也。」 為何詩經說吉日庚午?是否午火也含在這個考量?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醜。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師古曰:「小雅吉日之詩也。其詩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言以庚午之吉日簡 擇車馬以出田也。」很多人以為詩經在講那時馬牛的事.我以為這說法太簡單了--但我以為午火 和丁火曾在古時被重視,成為吉日是古時的人精算的想算,因為到了乾隆皇帝,選擇派學行其道,出了一本. 《協紀辨方書》卷十:「凡吉足勝凶,從宜不從忌;凡吉凶相抵,德喜之事仍忌;吉不足 歷吉日,協靈辰是百官之責,
易經專談吉凶,但沒有吉日的說法.最日本人把新皇號為令和.這也是吉日考慮.
學者顏師古曰:「令,善也。謂吉日也。」 乾隆時,為了平息,而出了一平至令仍然影響中國人生活的皇曆.
選擇派在中國文化留下一個所謂黃道吉日觀念.這個 據《協紀辨方書》--它以黃曆存活而比丙丁二火更煩雜,而最令人莫可適從.所以該書特定 吉凶宜忌取捨原則:
據《協紀辨方書》卷十:「凡吉足勝凶,從宜不從忌;凡吉凶相抵,德喜之事仍忌;吉不足 勝凶,則從忌不從宜。」
具體而言,吉凶神煞互相摻雜及其對待方法不外這樣六種情況:
其一,吉足勝凶,從宜不從忌;
其二,吉足抵凶,遇德則從宜不從忌;不遇,從宜亦從忌;
其三,吉不抵凶,遇德則吉勝,從宜不從忌;不遇,從忌不從宜;
其四,凶勝於吉,遇德始相抵,從宜不從忌;不遇,從忌不從宜;
其五,凶又逢凶,遇德從忌不從宜;不遇,諸事皆忌;
其六,凶疊大凶,遇德仍諸事皆忌。
並非一遇凶煞,不分力量大小輕重主次一概迴避。
幾句話把黃道吉日變成比較可行的方案了.
孔子對吉日的看法? very practical
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 如婿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吊.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 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 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婿免喪.女之父母使人請.婿弗取而後嫁之. 禮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曾子問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齊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曾子也太多心,若吉日娶女,郤有凶事,如何?
孔子給了一大堆禮法,把問題丟了.到底他也沒回應吉日是否迷信的問題.
清朝人相信吉日,如古人然.連皇子讀書都看日子.清史,為諸皇子師傅,「令欽天監選擇吉日,進書房課讀。 四人入書房,謁見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即乾隆帝) 、皇五子(弘晝)。」
擇對的日子,應該和皇子學問好無關.
古云:年吉不如月吉,月吉不如日吉,日吉不如時吉也。若吉日能合吉時,則萬 事大吉利也。這個看法把漢朝時,人們著重年月,到了後來開始擇日,是一大變革.漢朝 時,看風水論命,只講年,而不看日月.到了五代後,中國人發明八字,連風水擇吉都注著 擇日了.所如吉日,比吉年吉月有意思.這是復古.
星期四, 1月 21, 2021
談Thomas Friedman 接受遠見雜誌專訪
今天看到了朋友傳來的美國紐約時報名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 接受台灣遠見天下雜 誌線上座談專訪, 我聽了全部, 覺得可能時間關係, 問和答全都很膚淺. 其實他們都是有實 力的專家. 比如遠見老板高希均和發明九二共識這個字的那位國民黨官員教授. 我個人很同 意中國領導人要學謙虛, 而美國新領導要建立自信. 其實也許這個建議也可以反過來 -- 美 國過去曾經給世界有謙虛的印象嗎? 到今天, 還是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至少在外 表, 中國沒說過要當世界第一 ---- 那是美國專利的. 容乃公 (對不起,因為時間關係,我只能用谷歌翻譯,請大家多包容)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seven-years-china-united-states-thomas-friedman- saroj-lama-hewa
中美七年 - 托馬斯‧弗裡德曼 J 28,2018 發表
薩羅伊‧喇嘛‧赫瓦 Saroj Lama Hewa 關注
美國《紐約時報》震驚全國,在白宮引起轟動!
《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撰寫了一篇題為 * 「中美七年」的文章。* 《紐約時報》刊登了這篇文章,震驚了白宮!
他寫道:「當我坐在中國體育館的座位上,欣賞成千上萬的中國舞者,鼓手,歌手和高 蹺的魔術表演時,我不禁回想起過去的七年。在美國的不同經歷和中國:
中國一直在忙於各種基礎設施項目,我們正在忙於與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打交道;他 們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體育場館,地鐵,機場,道路和公園,我們也在努力建造更好的金屬探 測器,悍馬軍車和無人機...
差異已經開始顯現。您可以比較紐約骯髒的舊拉瓜迪亞機場和上海美麗的國際機場。當 您開車去曼哈頓時,您會發現基礎設施一路破敗。體驗時速高達 220 英里的上海磁懸浮列 車。它使用電磁推進代替了普通的鋼輪和履帶。您已經到達上海了。然後問問自己:誰住在 第三世界國家?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已經接受了現代國家主權和人權的主要觀念。但是, 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使其具有獨特性。中國發展模式的特點之一是學習 + 創新 + 龐大人口 的規模效應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許多在華投資的外國公司都有一個口號。如果他們能夠在 中國取得第一,他們將能夠取得世界上最好的。
隨著中國的崛起??,這種趨勢開始向越來越多的領域擴展,例如旅遊,航空,影視,體 育,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型和高鐵。
我們中的一些人更羨慕小國和小國的生活,實際上是小國和小國的困難。小國承受不起 暴風雨,而大國則面臨波濤洶湧,還有更大的迴旋餘地。
智利是一個相對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在 2010 年的一次大地震中,GDP 下降了 很大一部分,整個經濟無法維持兩年。即使中國遇到像汶川地震這樣的大規模自然災害,整 個國家的經濟仍然不受影響。
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產業升級通常意味著該產業向國外遷移,而中國可以在其內部進 行大規模的產業梯度轉移,從而延長了中國製造信心的生命週期。
文化-過去三十年來中西文化的碰撞並沒有使大多數中國人失去其文化信心。
今天的中國人擁戴孔子的熱,老子的熱,背誦的熱,書畫的熱,茶道的熱,老房子的熱 ,文物,中醫的熱和健康的熱,都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複興。
從中國文化衍生而來的飲食文化,健康文化和休閒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無法比擬的。中 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可以烹製 30 至 40 道菜。在絕大多數美國餐廳中,只有漢堡包和 薯片。有三四個菜很好。歐洲餐館的菜餚更多,但很少有超過七個或八個品種。
我們中有些人總是擔心中國人缺乏宗教情感。實際上,任何稍微瞭解世界歷史的人都知 道,人類歷史上的宗教衝突導致了無數戰爭。基督教各個教派之間,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 的衝突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造成了人類悲劇,其中無數生命被殘酷地謀殺。因此,我們的人 民不必信仰宗教。
經濟學嚴格來說,中國的傳統經濟學不是「市場經濟學」,而是「人文經濟學」。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如果政府不能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就無法應對災難和災難。它 將失去人民的支援,失去其「命運」,最終將被人民推翻。 今天的中國政黨是歷史上統一的儒家統治集團傳統的延續,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競爭的 西方政黨。
西方許多人只同意由多黨競爭導致的政權合法性。這是一個非常膚淺的政治概念。
我曾經遇到一位美國學者,他質疑中國政權的合法性。我問他為什麼不首先質疑他本國 的合法性:你佔領了別人的土地,經過了殖民地,移民,對印第安人的滅絕,並今天組成了 美國。我請他向我解釋這個國家的合法性和合法性所在。最後,他只能告訴我這就是歷史。
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在中國使用「選拔人才」的概念來質疑西方政權合法性的根源?
肖(小)「初中」布什的統治在八年內給美國帶來了經濟衰退,並給伊拉克帶來了災難 。帶來金融海嘯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歷史合法性的最重要特徵是「選拔有能力的人民並在人民的支援下執政的政治傳統 」。
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不能產生「一次比賽」,「一面苦難,四面八方的支援」和其他 文化的觀念。我曾經與印度學者討論過中國模式。他們說,從表面上看,中國是中央集權的 ,但中國的每項改革實際上都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他們相互競爭,相互補充。因此,中國 的製度要好於印度的製度。系統更加動態。
他們研究了西方,並建立了強大的現代政府體系。同時,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政治和文 化資源。兩者的結合使我們更容易克服困擾當今西方民主和其他問題的民粹主義,短視和法 制。
在政治層面,西方許多人也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成長,中國將接受與西方對抗的 政治模式。但是,他們今天還發現,今天的中國中產階級似乎比其他任何階級都更看重中國 的政治穩定。他們知道,西方的「民主化」給許多國家帶來了混亂和動盪。
實際上,瞭解他們來之不易的財富積累已從中國30多年的政治穩定中受益。
坦率地說,中國今天所展示的絕不是「先進」,「落後」,「民主」,「專制」,「高 人權」和「低人權」的過分簡化甚至簡單的概念。
作者:薩羅伊‧喇嘛‧赫瓦 Let's rebuild the country with Truth and Trust! - Thomas Loren Friedman Frieman is an American political commentator and author. He is a three-time Pulitzer Prize winner who is a weekly columnis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iA8Z8Mq9w&feature=youtu.be
星期日, 12月 27, 2020
自動繳械的社會監督
自動繳械的社會監督 容乃公
什麼時候會是一個社會崩壞的指標呢? 我以為是一個社會因為無智, 沒有分別是非而給 當權者社會監督自動繳械時.
過去的歷史都會出現獨裁者. 君權時代, 數千年因襲而致令當權者可以為所欲為. 帝制 時代沒有所謂民主, 接下來, 推翻帝制的革命者要用暴力去取得政權, 也是理所當然. 我們 要去評論過去, 不能拿現代標準. 所以拿蔡英文來比慈禧太后, 對蔡英文可能不公平. 不過 , 我們也要給慈禧太后一個公道. 以當時的標準, 她是否比蔡英文獨裁, 我以為也要有一點 審慎的公道心. 慈禧太后曾放過暗殺他的人, 也沒有過分亂殺革命黨, 也沒有掌控新聞. 和 接下來的革命者, 她算是很大方仁慈的. 腐敗的清朝是該被打倒, 俄國沙皇也該. 但打倒他 們的人手段都是前所未有的陰狠殘暴, 這是為了快速變革而不得己為之. 時代進步了, 人們 思想也開明了, 有人一直拿一世紀前, 或半世紀前的事件不停地算老帳, 以致忘了, 我們對 當前的不良政治手段要用現代, 而不是過去的標準. 人們未必要一直念念不忘過去的缺憾. 過去有白色恐怖, 紅色恐怖, 帶給人們痛苦, 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不必要把老帳本拿來向面 前的人去算. 可是有些把這老帳本當做一個永遠沒法了結的應收帳, 向活著的人索討 --- 還討了半世紀, 這不能成為轉型正義的理由.
在過去不同時代政治體系有各自不同的壓迫人民的方法, 在那種時代, 即便是智識份子 也只能隱忍. 不過這種狀況都很少持久. 我以為舊社會的專制獨裁都不會持久. 我以為史家 不必為之擔憂 -- 人心不會因而淪喪. 不過社會一但出現了一種現像, 社會因為集體緊張, 或被催眠, 而心甘情願把我說的社會監督自動繳械, 給了一個野心家, 把獨斷的權力無條件 奉獻 , 對這個野心家百般奉承 -- 即令沒有過去的黑暗暴力, 而是全民投票信託. 這時出 現了的就不是傳統社會制度流血革命的的人心惶惶, 而是一個社會良知的集體泯滅 --- 這 可以稱之為文化的劫數了. 我以為這才是我們要擔心的.
在歐洲, 德意志在魏瑪共和國的民主政治, 德國人心甘情願把大權給了希特勒. 只是因 為個德國人不甘被人欺負 -- 這情形和台灣太目前太像了. 我們的新聞從業人員變成政權發 言人, 法官被叫到一旁立正, 大學校長排成一排痛哭, 立院只投一種票, 最高行政法院表姐 夫當, 選舉委員會給自己黨友管, 最高糾察權給自己心腹, 忠狗 --.
這個國家五權全被一人掌控, 我以為這未必是真的社會的危機. 這個社會出現了的自動 繳械的社會監督才是危機. 要重新教化它的人民, 我以為可能很不容易了. 這是文化劫數.
星期日, 12月 20, 2020
關于冬至文化現象
關于冬至文化現象 容乃公
冬至 (陽曆十二月廿一日、廿二日)
商旅不行
今天到了冬天, 全世界的旅行業叫苦連天, 易經在復卦說,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 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至日閉關
冬至.易經有至日閉關的說法.為什麼要在至日閉關呢:
先王以至日閉關,內不放出,外不放入,皆所以煉為表衛,護此微陽。故曰『出入無疾 ,立表微剛』。易經說閉關, 是為了防病, 而病的問題源在鬼.
中國古代因為冬至最能驅鬼,因而很多迷信和冬至有關. 易經復卦說: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 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 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 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為水氣最少的時侯, 消息卦出入不見坎復卦「出入」所說的是消息卦的道理。消息 卦陽出指的是六卦:復、 臨、泰、大壯、夬、乾。易經巽卦象為入,也就是乾陽向坤地入 也。 消息陽入者六卦:姤、遯、否、觀、剝、坤,十二月卦陽入,皆坎 卦。坎為疾,坎,故出入為疾。出入說的是陽入坤地.十二月為入 (enter),所以說閉關.
復字原閉關, 即覆也. 這時人入了門戶, 可以防盜, 或暴客. 暴客就是鬼. 這時家要裝 兩道門, 而且出去時最好拿了二片木片, 一路敲打. 也許是復卦說的
易經復卦說:重門擊柝 柝者,兩木相擊,以行夜也。
晉魏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影添長一線(四五)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史記 陳勝傳.有臘日之言.是謂此也.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繫細腰鼓.戴胡公頭.及 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沐浴轉除罪障按禮記云.儺人所以逐厲氣也.呂氏春秋季冬紀注云. 今人臘前一日.繫鼓驅疫.謂之逐除.
冬至是陰陽處在不明之時,即萬事混沌,中國北方人吃餛飩「餛飩 」與「混沌」 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 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 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 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 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濕飩 」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 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紅色是冬至的保護色
清朝冬至處決時,監斬官蒞臨刑場要身披大紅斗篷,主要是怕鬼氣無法走開. 另外, 刑場的監官也要留意, 不小心, 會惹事. 清朝冬至處決時, 監斬官蒞臨刑場要身披大 紅斗篷, 這個道理和現代人流行紅內褲有點相同, 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驅邪, 因為陽氣重. 灶 君崇拜儀式. 冬至原來屈原就己經有法術的記錄了. 原來屈原在冬至, 要祭灶神. 這個習俗 不是他發明的, 自古有之, 而且一直被當做宗教和民間儀式. 冬至為何吃湯圓?因為要防鬼:
古代人在冬至,不是忙著吃湯圓而己,他們忙的是驅鬼:
古時驅鬼稱為除疫.因為沒有防災葯,所以他們用儺來幫忙.
鬼的名目很多,有時不夠用,會把古時的,最古時的人物搬來.比如顓頊三個兒子:
玄中記.顓頊氏三子.俱亡.處人宮室.善驚小兒.漢世以五營十騎.自端門傳炬送疫 .棄洛水中.故東京賦云.卒歲大難.毆除群厲.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 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 鬼,防災祛病。
冬至一年陽氣最少,所以人們想法吃補.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 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 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 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白居易《冬至夜》: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鬚鬢蒼浪《酬皇甫庶子見寄》: 春坊瀟酒優閑 地, 愁鬢蒼浪老大時 . 蒼浪作斑白解俗以為把死者墳頭燒成斑白家中就會得紅斑狼蒼. "相煩大小皆為凶、所以不能燒墳.因為燒了墳,即有蒼之疾.
灶君崇拜儀式祠祀灶君的習俗早在先秦兩漢時已有,漢代祭灶通常在冬至以後第三個戊 日(即臘日),南朝梁時定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以豚酒祭灶。唐未以後民間習俗則以臘月( 臘月即農歷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 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灶神雖然 只是居住在各家各戶裏,但由於他在職權上是天帝派駐下方的全權監察代表,因此,灶神之 祠也由庶人所祀之灶升為大夫之祀了,灶神也因此廣泛地被道士所利用。
基督出生在冬至後二三天, 易經以冬至為一陽之始, 所以祂的出生, 象微一個開始. 這 出生和人類面臨鬼邪要求他的救贖有關係. 因為這個神, 一出生, 人類得救, 而鬼邪消亡.
星期日, 12月 06, 2020
謝家華(Tony Hsieh)和川普
謝家華(Tony Hsieh)和川普 容乃公
謝家華去世了,年僅46歲的他死於火災。
Zappos 前首席執行官謝家華(Tony Hsieh)因燒傷在 11 月 27 日離世,年僅 46 歲。 這位華人企業家創辦的 Zappos 是全球最大的鞋類電商。他本人也因獨特的領導力與公司理 念而聞名。Zappos 官方放置了其遺像以緬懷逝者,並書「世界已經失去了遠見卓識和不可 思議的人,他的精神將永遠成為 Zappos 的一部分。」
我們可否從他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我以為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 都可能提供其他人去學 , 但有些東西不是人人學得來, 而有些東西你最好也不要學:
謝家華說, 管理一個公司不能搞官僚, 要將它搞成一個成市. 他開始離開傳統, 而採用 一個開放的制度, 當他公司員工到了一百人, 他要他們把公司當家, 不分階級. 上班如在家 . 這點和史上蒙古人開始放棄遊牧民族的家族制度, 而以千夫長為單位. 一則行專制, 二則 完全開放各地. 這個機動, 發生了效用. 不過謝家華沒機會學到這程度. 怹成功是因為運氣 , 因為當他公司到了百億的資產時, 除了學蒙古人, 否則, 把公司當家注定無法走下去. 幸 而每一次都有人把他公司買走了. 不想以他思維方式, 應該可以再創另一個管理制度.
他賣鞋子時, 成功的因素是顧客為上. 他賣東西可以完全 money back, 顧客可以任意 退貨換新. 這方法, 賣高價鞋子可以. 聽說他公司曾有花十個小時和客人討論, 這也是一種 妙招. 但你能學嗎? 另一個因素是, 快樂. 他以為做生意, 做事, 快樂至上. 員工上班好像到夜總會, 碑酒屋. 愛情因子也發酵. 他女友就是合夥人.
我以為在景氣時, 企業生存之道在于好死不如賴活. 但一個企業的存活能看準如何逃亡 也是重要的本事. 謝這個人是點子多, 這種人並不會管理, 所以他不管為管的無為行得通. 他一生最重要是學會逃生. 最好不要買舊貨. 可惜, 他發了財後, 去幫拉斯維加斯搞綠化. 但他又搬去一個舊而有問題的大樓, 並沒有去改裝. 我一直以為美國自從在內華達黑石沙漠 搞火人祭 (Burning Man) 後, 成吉思漢的陰靈就開始在美國發生作用 -- 很多人開始討厭 住屋. 寫窮爸爸富爸爸的地產天才曾長久住在女友後院的集裝箱屋, 而特斯拉的馬士客也賣 掉手中的屋子. 謝家華發了財, 郤自己不住豪宅, 自己選擇和二條犬住在一個旅行車裡, 為 此還買下一個舊停車場, 將它改裝為移動住宅場. 他對住屋的哲學令我讚嘆. 可惜, 他沒有 領會蒙古人的文化, 住旅行車原是為了四處為家, 但他郤把它當一個固定空間. 所以他最好 的創意也因而跟他生命停止.
一個創意太多的人最重要是要喜新厭舊, 要會逃生. 就住家而言, 他就太令人不能領教 了. 他最後跑到女友家, 居然也窩在地下室密閉間.
人類的文化在 2020 年後一定會有大變化, 這不用我說, 所以任何陳舊的生活方式, 思 想觀念, 政治制度, 都會因而發生變化. 現代企業管理己不能再用舊思維了, 就這一點, 我 以為謝家華一生足以為式,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玩得通透的人. 春江水暖鴨先知, 在美國有一 個人其實也是不想走老路子的人, 這個人就是川普. 也一路硬著身子去反抗美國民主制度的 文化, 我在他身上看到一個帶著悲情的英雄, 因為他也是想推陳出新, 但沒條件不許. 西方 的民主政治是發生在新聞報紙流行後. 過去, 英國的首相天天怕看當天早報. 現在沒有報紙 了, 西方的選民主制度在網路時代己經走不下去了 -- 這點川普看得很清楚, 所以他打著 民主反民主. 把川普和謝家華看成同類人有點不倫不類--謝家華是逃生無路,而川普是打不 死的蟑螂,每分每秒都想逃生.
Poet at Dusk by BBC Radio 4
Poet at Dusk by BBC Radio 4 Tony Wang
I have come to know BBC Radio 4 by accident. I had Turnin Radio app which I still keep in my old ipadmini. Turnin Radio does not offer free download any more but it did not forfeit my old apple machie. So I have revived the use of that little magic device and it gives me plenty of pleasure. The recording I sent to you was only part of a BBC 4 program which includes recital of famous poets WILLIAM BUTLER YEATS:
The Circus Animals』 Desertion
III
Those masterful images because complete Grew in pure mind but out of what began?
A mound of refuse or the sweepings of a street, Old kettles, old bottles, and a broken can,
Old iron, old bones, old rags, that raving slut
Who keeps the till.
Now that my ladder's gone I must lie down where all the ladders start In the foul rag and bone shop of the heart.
and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poet
Primitive by George George Oppen(1977) Primitive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the complete broadcast of my gift, go to:
https://www.bbc.co.uk/sounds/play/m000pvdc Poet at Dusk
Poet Theresa Lola is only 26 years old, but her work has always explored mortality. She's fascinated by our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nal stage of life.
In this moving programme, Theresa meets poets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their thoughts and poems interweaving.
We hear from TS Eliot Prize winner George Szirtes, now 71, who uses his poems to retread the corridors of memory as he heads knowingly into the dusk. The American poet Alicia Ostriker explains that, as she's aged, the collapsing of both her body and her mind has inevitably found its way into her poems.
Poet and critic Peter Simonsen introduces us to the final works of WB Yeats who worked long into old age and strove to articulate the experience of physical decrepitude. Peter also offers us a haunting reading of the great Objectivist poet George Oppen's The Tongues. The sparse and fractured nature of the poem makes perfect sense when we learn that, at the end of his life, Oppen was suffering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which slowly but surely robbed him of the ability to speak and process words.
Our final encounter is with Sarah Yerkes, aged 102. Sarah spent decades welding vast metal sculptures until old age made such physical strains impossible. Despite being over a century old, her mind is as sharp as ever and she still actively writes. While Sarah remains passionate about poetry, the reality of life in old age means her poems are often filled with a sense of confusion and loss.
Sarah muses on the nature of the afterlife and, having concluded that dying is her next great adventure, reads one final poem - an elegy to herself.
Presenter: Theresa Lola Producer: Brenna Daldorph Executive Producer: Max O'Brien
星期六, 11月 28, 2020
關于卯和兔
關于卯和兔 容乃公
郭沫若以為作為用牲之法名的『卯』字是『因卯之字形取義,蓋言對剖也』(《 卜辭通纂》第三九片考釋)。
中國文字那裡可以光以字形了斷. 從甲骨文起, 卯字即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以為作為 殷虛書契說丁酉,貞: 王賓文武丁,卯六牢,鬯六卣,無尤, 這個對剖也可以延申到殺字, 更可將它拉到劉字,因為劉是卯金刀,三個刀器在一起.
讀甲骨文, 太著重武丁, 或會有另類誤解. 武丁是個 dentist, 手中拿的可能是小小釘鑽之類, 若說拿大刀, 可要問他婆. 甲骨文有很多婦好的紀錄. 我們 別忘了那個時代女權仍高漲,婦好是女將軍,也是女祭司:
乙卯卜,賓貞:呼婦好ㄓ報於妣癸──乙卯日占卜,貞人名賓:是否要讓婦好對祖母輩 的癸進行ㄓ祭和報祭? 婦好燎一牛?──婦好用「燎」的方式供奉一頭牛可以嗎?
呼婦好有勺(礿)於父〔乙〕。(《合集》2609)──命令婦好礿祭父乙。
以上是婦好主持祭祀大典的甲骨文記錄,通過與神靈溝通,決策國家大事也在她的職責範圍之內。
婦好要受派外出辦理政務, 「貞:呼婦好往,若?」(《合集》9693)──命令婦好到某處去,順利嗎?
婦好也派遣他人去做事, 「婦好使人於眉。」(《合集》6568正)──婦好派人到眉這個地方去。
婦好和大臣配合辦事, 「惠婦好令比沚瞂,若?」(《合集》7501)──命令婦好和沚瞂配合辦事,是不是順利?
在易經八字中,虎和兔都是八卦中的震位,東方木.虎凶兔善,可能是我們文化的誤 解.若以五行論,卯木真的才是震卦,而易經為大壯卦.可見兔子並不如我們想的這麼 小.這小動物有很多特點值得動物學家以外的人多研究.
易經大畜卦有一個名辭叫伏兔, 在易經中稱為輻. 鄭玄說:「輿,下縛木與軸相連鉤心之木也。」輻為輹:車之伏兔所以承輪者。 比喻來說,就是把車子比為兔子,亂跑起來很可怕,所以要用一個木頭將之 鎮住, 免得亂跑. 可見兔子力道有多大. 大起來就像愛麗斯夢境的那麼大. 所以 兔並不小,不善.是可以變得很可怕的.
比如中國古代的楚人就把虎稱為兔, 叫「於菟」︰古代楚人稱虎為「於菟」。台 灣作家瓊瑤出了一本小說叫菟絲花。菟絲植物名。藥草稱「菟絲子」。蔓生, 莖 細長, 纏絡於其他植物上。菟絲花有著許多別名,而其中又以「吐血絲」讓人印 象深刻。她無根無葉綠素,靠著絲狀莖上的吸器綿綿密密地纏到她寄生的植物上 頭,往往因為纏得太厲太把別人逼死. 這就是看來善良的兔子的寫照. 古時兔字 就是有草頭的. 比如俗語見菟而顧犬, 未為晚也。戰國策‧楚策》厥利維何, 而 顧菟在腹? 楚辭‧屈原‧天問》楚王佩玦而逐菟。
菟絲看來很弱,可以讓一個人死不見血.
將兔寫成菟有草頭可以說是蛇添足, 因為兔字原是戴帽的意思, 這點劉謙之流的 魔術家最清楚, 魔術家沒把戲時最愛玩的把戲就是帽裡藏兔. 這個字古時也就是 免, 即不必要, 或去除. 為何兔又變不必要, 因為頭戴的東西常是可以免除的 . 這讓我們想到中國人造字的原理.
『免』為『冕』的本字。甲骨文、金文的『免』字,像一個人頭戴一頂大帽子的 形狀,甲骨文『免』字在帽子的上面還有羊角的裝飾。研究天干地支的人可能人 不曉『卯』字的來由. 卯是古時人們戴在面上 (有如蘭陵王的面具 )用來驅鬼的 木片. 旒『免』字的本義為冠冕,即帽子。周天子有『十二旒冕冠』. 免原來也 是脫掉的意思. 避免麻煩,所以另造了『冕』字代替『帽子』、即『冠冕』。 這個道理和地支卯作為避邪的二片木塊當面具相同.
中國人個性像兔子,凡事能免即免,自古即然.
聽說倉頡造字. 倉頡的個性和大部份中國人一樣, 就是一個懶字. 能免即免. 我 想像他當年奉命造字, 每天要交三四百個字, 功課如何去做呢, 我想他一定是在 樹旁守株待兔, 看看有無靈感, 一下子看到兔出來了, 他天該交的功課也完了: 你多少字是守株的懶鬼好像從魔術師的帽子變出來了:
兔、免、勉、晚、冕、娩、絻、俛、鮸、娩、俛、晚、冕、勉、輓、挽、浼、兔 、冤、讒、饞、攙、堍、逸、菟、攙、纔、饞、冤
這些字和兔子個性都有關:
晚字: 兔走了不見了,即晚 晚 為日和月
脕讀 (晚)音, 光潤:「玉色頩以脕顏兮。」就像兔子可愛潔白
睌字讀唸 (滿 )音《說文》睌,目視貌。又《廣韻》無畏視也。又《博雅》睌睌 ,視也。《廣韻》睌。目視貌。從目。又讀免聲。武限切。兔子遠視, 因此近看 好像沒把人看在眼裡, 就是一個睌睌的樣子
悗: 音讀為 (面 ):「清濁相干,亂於胸中,是謂大悗。」 迷惑:「夫說以智通,而實以過悗。」悗也有不經意,無心:「悗乎忘其言也 。」孤獨的樣子。悗又與 蠢近義。
悗字即: 就是又蠢又懶。增進女性賀蒙葯,即 女性威剛
浼: 妹, 不干淨, 免為避 避水
俛(唸免)人字旁 像兔亂跑不齊 兔子走路
俛。逃者多媿而俯,故取以會意從逃猶從兔也。
勉---強力追兔 葂 同勉勉
娩是兔子生子的會意字,二胎生.
菟通兔.菟絲。植物名。藥草稱「菟絲子」。蔓生, 莖細長, 纏絡於其他植物上。 菟,吃草族當道,即啃老族,斯混者 (混水可以模魚).
兔字也和同性戀相關.木蘭辭有雄雌不分,這個動物不但會假孕,而且常會陰陽不分. 「撲朔迷離」一詞的源頭《木蘭辭》裡指小公兔站立時爪子不 停地動,似揉搓(撲朔);而母兔安靜時微微閉著眼睛(迷離),一看就知雌或雄。 但兩隻兔子一起跑,就很難分出公母了,用其比喻複雜難辨。義是對的,字是錯 的,但已經約定俗成,列入正語,就無可非議了。 撲朔:兔腳搔爬;迷離:兔眼半閉。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 田字格中 的「撲朔迷離」 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攙字 讀參, 混合叫參, 纔讀才, 才去、 《前漢‧錯傳》遠縣纔至。《註》纔,淺也,猶言僅至也。 讒言也是以真假來騙人的話. 饞:貪吃.饞 愛食如兔奔走
俛是 亂走,儳: 沒儀 如兔行
挽: 吻即 說文。按,人挽之車施輅,與駕牛馬者不同。 當前輅。——《儀禮‧既夕禮》。 ... 疏曰。謂以木縛車轅上。以屬引於上而挽之。是喪車亦有轅無軛 轅,讀音yun,指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 挽和娩車具《說文》引車也。《周禮‧春官‧巾車》輦車組輓。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輓 前牽曰輓,喪禮有人拉著白布前行. 娩, 後送曰推娩: 「人始生曰嬰兒, 胸前曰嬰 , 抱之嬰前, 乳養之也。或曰嫛娩。」
輹:下卦乾為陽剛健,二為中位,執中行權當止則止,不操切進取, 如輹說車止而不行。 輹,伏兔也,車下鉤心夾軸之物,凡事要合中道。因為車之行要先知其止,就是想開快車 伏兔 讓車不要走太快. 免卯是大木,即大壯, 每年卯月為驚直 大壯復大畜,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兔和免和衣服也有關係.
冕免字象形字,金文像一個戴大禮帽的人,由脫帽而引伸為去掉之義. 像兔為無尾無一足: 像帽為脫帽.『免』字的本義為冠冕,即帽子。
絻 :讀晚或mian: 絻字的現代意思(1)古喪服之一。去冠,以麻布裹髮髻。亦指服用這種喪服。(2)弔喪時所執之紼。 冕: 不給你看 上日下月形聲。從月,免聲。「月是蠻夷及小兒的頭衣」,「免」是「冕」的本字。 本義: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禮帽) 鞔: 蒙鼓,把皮革固定在鼓。
兔為逃.脫字是月加易經兌卦.逸為逃,葂, 冤是被足時可鄰像,會跑的動物郤被綁了,真冤. 兔子是十分和善、弱小的動物,遇到敵人如狐狸、鷹,都只有逃跑。可愛的兔子 若被罩□,動彈不得,怪可憐的樣子,這情□就是「冤弓」了。冤是會意字,小 篆的「冤」,就是一隻兔子被東西完全罩住,只有屈縮,不能脫身的困境。冤的 本義是屈縮,不能伸展;後來才引伸至冤枉、含冤等意。
卯,二片木之面具,蘭陵王手中拿的二片臉蓋.這兒又呼應蘭陵王不男不女.
月亮在古人口中又叫『兔魂』。
『兔』是個象形字。甲骨文的形體很像一隻兔子,頭朝上、耳朵下垂,腹部朝左 ,還有前後腿,下部是一條短短的、向上翹的尾巴。春秋時期的石鼓文的形體, 也是一隻蹲著、頭朝右的兔子的形體。頭部的兩隻大耳朵是兔子的顯著特徵,還 有尾巴有腿。
卯字因為是兩片木,所以很容易被拿來看成任何兩個東西,當然卵字,是最容易被想起.搞中國文字學, 最怕是去找器物來印証,首先是古代文字學家先說,再被後人拿來支持一種說法.我以為中國文字可以 被當做一個文化細胞,它拿向四面八方成長.但一直會守著一個原始的蓋念.不過要繼續扯到別的 字,這時,文字學變成了修辭學,好玩是好玩,未來比郭沫若用功,或細心的人,都會以為不好玩了.
易是乾坤之門.卯字會變成門,當然合理.因為卯和酉,在地支一在東,一在西.即先天八卦變後天,即 乾和坤.易繫辭說乾坤為陰陽所出入,易卦陽爻皆自乾來,陰爻皆自坤來,故乾坤其易之門。有人把卯字
有人說卯字即關字.
何以見得?答案就在這個關字之間。《說文‧門部》:「關,以木橫持門戶也。」雎鳩兩隻 並肩而立,正像被門閂閂住的兩扇木門並列在一起一樣,此之謂關關,所謂「雄雌相得」之 貌也。
我淺見,可能這個關會不會是陰戶.卯字看來有如二個戶字放在一齊,但左為陰,而左比較像戶,右是一個 叩,即陽物也.那麼詩經那段一直被浪漫化的會不會直說陽物叩關呢.
再說下去,有人會要我封口了.
星期五, 11月 13, 2020
從易經看防疫口罩
從易經看防疫口罩 容乃公
各位學習易經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易經學者容乃公.想跟大家談談為什麼今年會 有全人類被迫戴面的事.這不是簡單的現像.這和傳統驅鬼來除疫有關.
曾經在在加拿大電視看到介紹一位戴不同目具與鳥交流,証明鳥不但會認人面, (面具)而且也將對一個曾對它好或不同的面具者有善與惡意的反應,並把這種 經驗傳給其他鳥群中的同類.
原來面具也會有人性.古人是否知道鳥會辨認面具,也相信鬼也會.因而古人為了 對付外在世界的異常,開始戴面具防身.
說文解字說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鬼陰賊害,
鬼這個字產生的歷史可謂久遠。可以這麼說,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關於鬼的記載 。從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恐怖面具,與人十 分相似。這說明我們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與人關係密切的怪物。
有一個字是鬼加上面具的具,讀音像象棋的棋.,古代驅疫鬼時,扮神的人所戴的面具。 這個字是在甲骨文中就有的.甲骨文中有:魌夾方相,方是四方的方,面相的相.
我國從唐朝以來即盛行鍾馗驅儺之戲,傳到北宋假面長髯裹綠袍的鍾馗成為當 時「啞雜劇」之特色。演員用面具可能和更早時蘭陵王之代面有關,筆者相信 戲劇之代面是為了 驅邪。根據「唐代敦煌寫本的記載,民間 的鍾馗形象是從方相氏演變 而來的。對比之一是方相氏是「蒙熊皮」,鍾馗是 著「豹皮」。鍾馗在中國民間戲劇的重要性是戲劇學者所知的,但是很少有人 談到這個傳統和易經革卦的淵源。
革卦這個卦含有相錯的字,即蒙面的面,蒙面即古時的代面。在民間戲劇原始傳統說蘭陵王出征時戴面具在面 上,來 表現威武,這可能有更深的宗教含意。蒙為蒙面,革為皮革。可能是最 早和儺戲之演員 用面具。《周禮.夏官》說:「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 ,玄衣。朱裳,執戈揚 盾,師百而時儺,以索室毆疫。」可見驅鬼的傳統中蒙 和革二個相錯的卦發揮很大的作 用,否則為何鍾馗是著「豹皮」。革卦不是說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嗎?君子就是驅鬼的人,但是載了鬼臉的面具去妝扮 為鬼。
甲骨文有就是商代的儺的代字,後省化為「宄」。 上面的 「魌」,表示是宅內。下面左邊的「九」,與「鬼」相通;右邊的殳,與支 相通,是一丈二尺長、尖頭八稜的一種竹製兵器。九與殳,就是以殳打鬼之意。 可見,「」就是室內打鬼,趕走室內鬼,與儺的「索室驅疫」意思相同。甲骨文 的第二行,有「魌夾方相四邑」六個字, 執行方相氏逐疫的任務。四邑,猶言四方 也。魌,是驅疫人戴的大面具,形象兇猛醜惡,對鬼疫極具威懾力。
『魌夾方相』 這條卜辭的意思是:驅疫的方相氏,由戴上魌面的擔任,率領眾人把 災禍(鬼疫) 驅趕到遙遠荒涼的四方去!
當今世界發生怪病,我們被迫學古人去戴面具,這是陰錯陽差,因為戴面具不但可以防病源 傳到人體,而且可以驅走邪氣,即鬼靈.
加拿大電視介紹的那信科學家用的面具林林總總,他戴上後,即用合于該面具的 凶惡善良來對付鳥.可知面具是按角色來定的.不知古代有無後來變成我們戲劇 原形的儺劇,但肯定面具是有變化的.易經說虎變,豹變,可能不止如此.也許易經 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是一個面具,而易字,也許不但說變,也是面具的總稱.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廷領導下的醫學發展呈現不健康的狀態:神學和醫學不分家,科學的界 線十分模糊。攻讀神學的教士突然發現放血能讓人頭腦清醒,一身輕鬆。上流圈子居然也煞 有其事流行起「放血風」。感冒靠放血,痛風靠放血,心情不好也要放血,放血幾乎成了一 種超乎醫療的活動。
社會上流人士都開始流行放血了,普通老百姓自然也開始跟風。最初,放血的手術都由教士 實施,直到教皇頒布敕令—禁止教士給人放血。
教士不能給人放血,於是放血的重任一下子落到了拿剃刀的理髮師身上。理髮店門口的紅藍 白條紋標誌代表放血的服務:紅色是動脈,藍色是靜脈,白色是止血用的繃帶。
可是中世紀的歐洲人不僅不懂得麻醉,也沒有殺菌消毒的手段,放血治病不成,反倒成了黑 死病的助力。人們又開始尋找新的怪異方法:吃發黴的糖蜜、用小便洗澡、大便敷膿包,幾 乎都是危險的行為。在嘗試無果的情況下,人們感到萬分絕望,唯有祈禱,向神哀求。世界 末日的慘像在歐洲大陸各處上演,這種慘劇一直到黑死病入侵俄羅斯之後,才開始慢慢停止 了。黑死病突然就自行離開了,留給歐洲人難以修復的瘡痍。
死亡之舞或骷髏之舞,受到黑死病的啟發,普遍出現在中世紀晚期的繪畫主題。 但黑死病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偶爾還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讓人類不能忘記被黑死病折磨 的恐懼。身處恐懼之中,作為救死扶傷的醫生顯得特別左右為難。其實在這樣的疾病面前所 有醫生都是束手無策的。但醫生的天職卻不容許他們後退,可笑的是,勇敢留下的醫生卻會 被認為是為了金錢。由於始終無法瞭解黑死病的本質,醫生們也難免想出一些奇怪的辦法保 護自己。
艱苦度過了「中世紀大瘟疫」的醫生們開始總結經驗。在疫情相對緩和的 16 世紀,一名叫 Charles de Lorme 的法國醫生發明了鳥嘴面具。當時民間普遍認為,瘟疫是形似鳥的惡靈 纏身,只有形象更為凶惡的鳥嘴面具才能驅趕它們。
自此醫生的形象變得詭異起來。為了杜絕感染,身上穿著泡過蠟的衣服,頭戴黑帽、帶著鳥 嘴面具,面具的頂端塞著香料,手上帶著白手套、拿著木棍成了醫生的標配。
但醫學技術和防範意識不足終究是硬傷,醫生能夠保護自己卻依然救不回病人。久而久之, 「鳥嘴醫生」也成了死亡的代名詞。
這種只能自保不能救人的治療,終於在 19 世紀第三次「瘟疫大流行」的時候得以改變。 1855 年開始的瘟疫大流行是歷史上傳播速度最快、範圍最廣的一次。從中國的雲南省開始, 蔓延到了印度,傳到了美國舊金山,也波及了歐洲和非洲。僅僅 10 年,傳到 77 個港口 60 多個國家,全球死亡人數超千萬。
幸運的是 19 世紀的微生物學領域已經有了足夠力量發現真相。瘟疫在中國華南爆發的那年 6 月15 日,亞歷山大.耶爾森抵達香港。起初耶爾森不被允許進入停屍房,透過賄賂處理 屍體的英國水手,才得以在停屍房逗留幾分鐘。而就是這幾分鐘,耶爾森用無菌針在死去的 水手身體的腫塊上提取了一些液體。回去之後,他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到一種呈陰性的桿狀菌 。隨後他將桿狀菌接種到了健康的豚鼠身上,幾天後,接種病菌的豚鼠都死了,並在屍體上 檢測到一樣的菌落。最後他斷言,「毫無疑問這就是導致瘟疫的微生物!」自此,這種致病 菌便以耶爾森的名字命名──耶爾森氏菌。
2020 庚子年,我很早就預言這年會有很大的災變,現在年快要過了,幾乎沒有一個社會可以避免 要求人人戴面具.醫學家要求人人戴面具.我想未來,面罩可能會留下成為人類服飾的部份.很多 時裝界己經在搞面具時裝秀了.這個病疫可能永遠不會走,而人類可能也要求遠把口罩放在臉上, 跟女人的奶罩一樣.
從前人類有奶罩,是否和驅鬼有關.但口罩是面具的一種.它可能會改變人類的文化--人類將 必要天天去對驅鬼的神性有不間斷的了悟.你天天看到人們像一頭鳥-個個都裝得像要去驅鬼的 神棍.可能這會是一個人與鬼相抗的不歸路了.
星期一, 11月 09, 2020
遲歸有時談古時求婚的禮儀
談遲之美(2)
遲歸有時談古時求婚的禮儀 容乃公
遲歸有時一辭出自易經歸妹卦: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歸妹是說女嫁.按禮儀,女嫁要得時,一則不能延誤婚期,
另一義指賢女不輕許嫁,故愆期以待所歸也。所以愆期者,賢女人所願取,由己而不由人, 待得佳配而後行也。
所以有想法的女人,不輕易出嫁,也不聽人擺佈,所以 遲歸除了要照節氣時令八字去出嫁,也有待價而沽的意思.另一個意思是,出嫁即出行,和任何出行,都要 看日子.歸妹九四象傳說: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當然,女人出嫁還得等待另一個條件,即良媒.媒指媒人, 也可以說時間的媒介或任何可以催化結合的條件.
等待可可以用來說男子求婚.詩經《匏有苦葉》說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是說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結冰來迎娶。冰泮原來是指春天來到時冰 開始化了. 這首詩經, 很有趣, 說男人求婚, 有四種路子可以走. 易經以既濟和未濟二個卦 結尾, 原來易經是講男人去求婚時必要過河. 這首詩頭一行, 說深則厲, 淺則揭, 是說濟水 邊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緩緩過,淺就提裙快快走。第二行, 說濟盈不濡軌, 乘水漲車軸浸不 到時, 快點讓車子過河. 第二行,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 這兒有點玄機, 因為若按節氣去 求婚, 必得要等春天冰化了 -- 這是古時禮儀的要求, 但從詩經來讀. 男子要求婚, 郤要等 冰未泮 (化 ). 原來, 古時過河可以採另一個方法, 即踏著河上結實的冰雪過河, 所以要迨 冰未泮. 最後一行說招招舟子,人 (別人 )涉 (要過 )卬 (我 )否。說船夫揮手頻招呼,別 人渡河我不爭。別人渡河我不爭. 為什麼呢, 因為這時, 求婚是可以緩緩去等戀人來會, 不必急著和人爭行.
從易經角度看,詩經《匏有苦葉》說的不是男子求婚四個階段,而是四種不同,順應節令地區的 四種途徑.而最後到底,這《遲》是最後最好的選擇.
星期六, 11月 07, 2020
和學與漢學:談小泉八雲和亞瑟‧偉利和龐德
和學與漢學:談小泉八雲和亞瑟‧偉利和龐德 容乃公
在西方學界,有Chinese Studies,Japanese Studies.漢學己經成了一個學問系統,但並沒有 與之等量意義的和學.和學原是日本人自己用來做為做古代日本文化的名辭. 在近代,對漢學與日本學都有對等貢獻的兩個人好像可以做一個比較和說明. 在搞英文學的人,通常提到日本都會提及小泉八雲.而西方人想去理解中國文化的一定先提及 亞瑟‧偉利.
小泉八雲原名是Patrick Lafcadio Hearn, 父親 Charles Bush Hearn 是愛爾蘭裔軍醫,於英國佔領愛奧尼亞群島時,留駐在那邊,和 島上的希臘女子 Rosa Antoniou Kassimati 結婚。赫恩的祖先據說是中世紀的吉卜賽人。 1890 年赫恩前往日本,與島根縣松江中學的英語教師小泉節子結婚,後來歸化日本,在東 京大學擔任英國文學教授,旅居日本多年,深愛著當地充滿魅力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從妻子 的口中聽到許多日本民間故事,便著手以英文寫成短篇故事,集結成《怪談》一書。後來由 平井呈一譯成日文,使他成為現代日本怪談文學的鼻祖。小林正樹曾將故事裏的內容如「無 耳芳一」、「雪女」拍成電影,繼續發揮怪談文學的影響力,導演黑澤明親自承認電影《夢 》的靈感源自小泉八雲。 他的作品基本上比較零碎,對日本文藝影響比較大. 亞瑟‧偉利曾翻譯過萬葉集, 道德經詩經論語西遊記袁枚詩選. 一生沒去日本和中國, 他對 日文和中文郤有超出一般漢學家與日本學家的工力. 主要譯作
1.《一百七十首中國古詩選譯》(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1918年7月由倫 敦康斯特布爾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68頁。
2.《中國古詩選譯續集》(More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1919年7月倫敦愛倫與昂 溫出版有限公司(George Allen & Unwin LTD.)出版。
3.《詩人李白》(The Poet Li po A.D.701—762)。1919年倫敦東方與西方出版有限公司( Lodon East and West LTD)出版,29頁。
4.《郊廟歌辭及其他》(The Temple and other poems)。1923年倫敦喬治艾倫昂溫出版有限 公司與美國諾夫出版社同時出版,150頁。
5.《英國奧古斯坦詩歌叢書第二輯第七號〈中國古詩選〉》(The Augustan Books of Englisn Poetry Second Series Number seven:Poems From The Chinese)。1927年倫敦歐 內斯特本出版有限公司(Ernest Benn LTD)出版,31頁。
6.《長春真人西遊記》(The Travels of An Alchemist: The journey of The Taoist Chang Chun From china To The Hindukush At The sumons of chingiz Khan),李志常著,韋理翻 譯並註解,1931年倫敦喬治勞特萊吉父子出版有限公司(George Routleadge & Sons,LTD)出 版,166頁。
7.《英譯中國歌詩選》(Selet Chinese Verses),翟理思(H.A.Giles,英國著名漢學家)、 韋理合譯。193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96頁。
8.《詩經》(The Book of Songs),1937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358頁。 9.《論語》(The Analects of Conucius),1938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68頁。
10.《譯自中國文》(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1941年紐約艾爾弗雷德A.諾夫出版 社出版,325頁。
11.《猴》(Monkey),1942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印2750冊),305頁。
12.《中國古詩集》(Chinese Poems Selected From 170 Chinese Poems,More Translations,From The Chinese,The Temple And The Book of Songs),1946年倫敦艾倫 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13頁。
13.《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時代》(The Life and Times of Po Chu—yi 772—846A.D.), 1949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38頁。
14.《大招》(The Great Summons),屈原著。1949年夏威夷檀香山懷特奈特出版社(Hawaii, Honolulu,The White Knight Ptess)出版,12頁。
15.《李白的詩歌與生平:701——762年》(The Poetry and career of Lipo,701——762 A.D.),1951年倫敦喬治艾論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23頁。
16.《真實的三藏及其它》(The Real Tripitaka And Other Pieces),1952年倫敦喬治與昂 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91頁。
17.《九歌、中國古代祭祀儀式研究》(The Nine Songs: A Study of Shamanism in Ancent China),1955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64頁。
18.《袁枚中國十八世紀的一位詩人》(Yuan Mei:Eig: hteenth Century Chinese Poet), 1956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27頁。
19.《敦煌曲子詞與變文選集》(Ballads And Stoties From Tun—Huang:An Antholog), 1960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73頁。
20.《蒙古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1964年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 限公司出版,320頁。
學界給他的評價是:他是中日精緻文化的傳使者,二十世紀前半中西文化的大使.在學界,他 可以憑自學而可以精通兩個語言的,至今尚沒不做第二個人想.
著名的美國詩人艾茲拉‧龐德協助了在 Arthur Walay 亞瑟‧偉利. 將他的第一篇譯作出版 在《小評論》The Little Review 上,但是,他對偉雷作品的評論卻是好壞參半的。他在 1 917 年 7 月 12 日寫給 The Little Review 的編輯 Margaret Anderson 的信中是這麼說的:「最少試 著留下偉雷對白居易的譯作,其中有些詩是相當壯麗的。幾乎所有的譯作都有著他笨拙的英 文及有缺陷的節奏..... 我實是應該試著讓他留下最佳的,而刪除這些拙劣的部份。(他倔 強的和頭驢,或「學者」一樣)。然而,偉雷在他的道德經譯作 The Way and its Power, 解譯說,他是小心翼翼地,視將文本中的意義清楚的傳達給西方的讀者,更勝於譯作本身的 文字風格。
艾茲拉‧龐德也精通多個西方語言. 他以英詩的造而執掌英文學現代主義的牛耳, 甚至對中 國近世新詩有一定的影響. 他也譯不少傳統漢語古時, 只是他都是通過好友 Ernest Fenollosa 的筆記來完成. 龐德英文能力也許可以幫偉雷的英文, 但他到底對中國文化, 通 過一種寫作人的感受, 而不是語文的功底, 另我讀來反而常有把古董拿來當二手貨的問題.
聽說龐德對東方文化的贊美,費那羅沙的未亡人曾把他亡夫手搞寄給了龐德參考.
該手搞是翻中國古典文學,包括古詩.由費那羅沙的中文老師,Mori和Ariga.龐德根據 他得到的手搞寫出了他的大作Cathay 國泰詩.
後來美國二十年紀現代主義的詩人,包括 H.D., Amy Lowell and John Gould Fletcher,Katherine Anne Porter and Arthur Davison Ficke,Witter Bynner,Wallace Stevens, Moore E.E. Cummings and Gertrude Stein都是龐德的跟班.可見他勢力之大.
他甚至也對美國現代主 義戲劇家 Eugene O'Neill,Thornton Wilder對東方文化也發生作用.後來,
台灣現代詩壇通過余光中和葉維廉等詩人的介紹,對寫詩的方法與理論更不必在此多言.
作為讀二手材料而通過自己大略的藝術感受,是否可以稱為要比倔強的和頭驢,或「學者」 還高明的跨語際實踐,我覺得值得我們寫詩的人去反省.也許藝術手法是超越國界,但若以 此來當做自己對另一個文化發語權,我認為龐德無法自圓其說.
亞瑟‧偉利曾和另一位漢學家翟理思 (H . A . Giles.完成 《英譯中國歌詩選》 (Selet Chinese Verses),翟理思何許人在漢語拼音沒完成前, 他和 Wade 創造的拼音法 Wade Giles)是世界上最被受的漢語英譯法.
現代中國詩界, 我以為要對類似龐德挾自己詩的能力, 去產生跨語際實踐, 最後對後來中文 詩界文化發酵變成本土詩學的誤導要作一點反省. 寫詩, 終究要根據一個國家文字傳統, 而 不光是藝術的創造. 小泉八雲是一個日本文化的入門女婿, 而亞瑟‧偉利一生從沒到中國, 郤完全入門了中國文學. 龐得只是一個 Peeping 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