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18, 2021

從蘇東坡的《老饕賦》談翁丁滅村

從蘇東坡的《老饕賦》談翁丁滅村 容乃公

眾生皆知蘇東坡愛美食,他對烹飪的境界有時得從文字去理解.他曾寫過《老饕賦》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惡 勞。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 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大美,以養吾之老饕」。

這篇文章講吃, 和陸羽茶經是中國人生活文化聖經 -- 二人專講水與火. 最後郤只說一 個《釜》. 乃公以為他們談食, 談茶, 其實都在說文化.

蘇東坡談庖丁說釜欲潔, 說《滃》杏酪之蒸羔, 幾個字讓我連想起今年辛丑雲南滄源佤 族自治縣翁丁村老寨發生火災滅村之災. 2021年2月14日,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火災,全村105棟竹木草房,僅剩三、四棟完好。

翁丁村有近 400 年的建寨歷史,房舍多為竹木結構,原來有 105 戶,在旅遊業興起後 ,大部分村民搬遷到了新村,只剩下 17 戶仍在老寨居住。翁丁村寨主楊建國稱,按照規定 ,搬到新村的村民每戶每天可以派一人回到老寨的房子裡「上班」,上班時間為每天 8 點 半至下午 5 點左右。

翁丁村老寨有著四千多年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國部落文化最後的 活體被《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翁丁,在佤語中也有雲霧繚繞、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 這個字, 就是蘇東坡說的滃 . 文字學翁原來和翁可能有比老人更深的含意.

翁字原是指老人白鬍若雲氣騰湧. 引申為青煙瀰漫的樣子。如: 滃然 (雲氣騰湧、煙霧 瀰漫的樣子;

滃渤 (滃浡、滃勃。雲蒸霧湧的樣子 );

滃滃 (滃滃澹澹雲氣騰湧的樣子);

滃滃翳翳 (雲煙籠罩、昏暗晦冥的樣子 );

滃溶 (雲氣飄浮貌 ); 滃郁 (雲煙瀰漫 ) 翁字令我想起大水沸湧的樣子 (surging).

即蘇東坡說的《》水耗初而釜治, 火增壯而力均, 滃嘈雜而廉清, 信淨美而甘分水》。 — —宋‧蘇軾 《菜羹賦》

翁丁村(佤語:om din)是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個行政村,隸屬於猛角傣 族彝族拉祜族鄉,因佤族的聚落而聞名,附近建有翁丁水庫。「翁丁」佤語意為「連接之水 」,甕為水,丁為接,因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而得名.

翁字形象為水,而丁在五行是火,即以火克火的意思.

2021辛丑牛年,丑字原來是甕.

易經井卦九二, 井谷射鮒,甕敝漏。

易經比卦初六,有孚,比之,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有孚即缶中有水也。比變屯,水還在的意思。

古時以為缶甕都是瓦.

有人類學家稱佤族是一個俱體而微的中國, 我相信中國人把自己稱為己, 因為己為土. 所以中國也稱為中土. 可能更早時, 直接把土稱為我. 一個民族最早學會用缶甕瓦的人, 即 為我族人. 所以漢語我, 讀為瓦. 閩南人至今仍把我讀為 (無阿 )瓦. 佤字未必是譯音, 即 使是譯音, 也可以從音辨看出它和最早文化標誌為甕 (釜 )有關.

翁丁村, 更是這個文化的典型. 我以為滃字在從前可能和翁有互借的可能. 所以可以看 出, 翁丁不但是地理名辭, 即幾條小河互連, 更是有蘇東坡在《菜羹賦》說的《水耗初而釜 治》具體而微的哲學.

原來當初建立翁丁村,說的是一個必得由文字與文學去理解的文化現象.

辛丑牛年翁丁村發生火災不會是偶然.

在翁丁古寨,你想看到的星域星座都無比的清晰可見。寨子裡邊最常見的和最能讓人感 受到原始古寨風情的就是四處可見的牛的頭骨,因為佤族人所崇拜的圖騰是水牛,所以在古 寨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牛骨頭的存在翁丁村保留有原始的佤族建築——干欄式茅草頂的「 叉叉房」,沿襲著上面住人,下面關豬、關牛的生活習慣,

我相信最早翁丁村文化也是從中國傳統風水觀念去設立, 它的神秘信可不會低于後來變 成二郎神神話的都江堰. 有趣的是, 都江堰祭, 一向以羊為主, 而不牛.

宋太祖開寶七年(974 年)改封李冰「廣濟王」,定為每年祭招一次。宋代中期改為春 秋二祭。宋代的祭招活動,規模宏大。范成大《離堆行》中有「到羊五萬大作社,春秋伐鼓 蒼煙根」的詩句。《獨醒記》中說:「水康軍祟德廟招李冰父於……詞把之盛,每歲用羊四 萬餘頭。凡買羊以祭,偶產羊羔者亦不敢留。」

為什麼幾千年後, 到了辛丑牛年, 這個以水牛為圖騰的村子會一下子遭祝融之災呢? 人 們可能要從文化, 我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去理解. 我以為我們文化人類學家們最好要多去理解 中國人水與火的風水學, 和存在于文字內容的傳統, 虛心去經營尚未被現代文明改變的中國 原始村落 -- 這不是一件容易經的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