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另類的『墨本丹青』--作者容乃公
中國的藝術與美學思想與西方美學最大不同就在於中國藝術和思想是綜合的, 不
論是詩、畫、音樂、都可以在彼此的表現中體現另一種表達形式的精神. 中國的
國樂可以用來描寫一幅圖. 國樂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典型的用其獨具韻律
的旋律融詩、畫為一體的優秀作品。它似一幅長卷的山水畫,將多姿多彩的每個
畫面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傳統藝術中描寫和審美的統一. 曲中有動靜
與遠近, 有如實景. 至於戲曲更是所有藝術的綜合. 國劇包括了樂曲, 而戲台以
動作把故事生動畫出來. 但是國劇的音律是進化了的音樂, 它的音樂由詩詞的曲
牌變成戲曲的曲牌, 中間有進化的改變. 而京劇的皮簧是民間流行的曲調抽象而
成制式, 復由單純而在不同的角色和個人化以細緻的唱腔產生千變萬化, 是由多
變少, 而再由簡變繁. 至於色相, 戲台所畫的絕不是丹青顏色, 而又是制式化後
再經由戲曲描寫的故事和角色開展成奪目的彩蝶群飛.
但是中國的藝術綜合性並不是將不同的表演形式勉強拼湊. 中國藝術不是中餐的
雜碎, 只是把零星的食料放在一鍋來炒. 中國藝術嚴格說來不是綜合的藝術, 而
是融會的配合. 明白一點說, 中國藝術很少將二種表現同時放在一個台面去以各
自的獨立形式同時演出. 也就是說, 除非特殊情況, 畫家很少一面畫, 同時另外
有人在旁奏曲.
中國的戲台上凡有演奏的, 一定是做假動作. 台上的畫作亦然. 比如京戲的空城
計中孔明彈琴郤敵, 從來沒聽說過有那個演員把真的古琴放在孔明面前讓演員去
發揮 . 再來, 孔明彈的是那個曲子沒人問過 -- 一向是由文場彈出小段算數.
名角裴豔玲曾在台上懸腕寫書法, 這並非是傳統的要求, 更不是演出的要求. 看
戲的只能以讚賞的眼光姑且接收, 大家買了票仍是來看她身段和唱腔的絕技, 不
是看她的書法技藝, 因為再怎麼好也不是一流的水準, 這其實是畫蛇添足的做法
.
京劇有墨本丹青的本子並不少. 比如王佐與陸文龍的《斷臂說書》就有一段墨本
. 戲中寫字最著名的是《搜孤救孤》. 古人寫字是生活的重要活動, 因而戲台上
專講寫字畫畫的故事不少. 傳統京劇演員書法, 尤其在民國以後, 有意識地講
求個人修養的覺醒使很多名角在台面下可以以書畫和名畫家交遊. 名鬚生余叔
岩的字自是一流, 而梅蘭芳的書畫也不遜色.
梅蘭芳曾拜齊白石、陳半丁、姚茫父等諸位大師學習書畫,其畫作梅、蘭得益陳
半丁、人物得益姚茫父較深,並有不少畫作流傳於世。梅蘭芳繪畫以小幅居多,
書法以行書為主。
若如有人說唱腔可比為書法, 梅蘭芳的書法是端端正正的顏體. 論寫字唱戲, 梅
蘭芳沒有余叔岩變化多(注一). 余叔岩一生興趣很廣, 除了養鳥, 他也工書法. 其實他
的唱腔變化萬千, 張中行先生在《余派遺音》中說余叔岩的唱工己是集韻味派大
成。葉秀山先生認為韻味可以與中國傳統詩論中的「神韻」、畫論中的「氣韻」
、詞論中的「境界」相提並論。人們常以「雲遮月」形容余氏的嗓音,這是文人
畫的一種境界. 余派藝術與晉人書法、唐詩宋詞、宋元山水畫是一脈相承的,它
們都積澱著中國文人士大夫千百年來的美學理想。
當今余派傳人己寥若晨星, 而目前海峽兩岸數英雄人物, 有一位姑娘算是排前幾
名的. 她就是王佩瑜. 最近大陸興起了《趙氏孤兒》熱. 並非大家想念余叔岩的
藝術, 因為大陸才開始認識余叔岩, 而是因為一部電影紅了起來. 我看過王佩瑜
演劉世昌, 對劉世昌這一鬼魂人物角色相當出色, 長長的一段唱腔如行雲流水,
自成一格.
根據馬連良先生半個世紀之前曾將《趙氏孤兒》的劇本整理改編. 基本上大陸京
劇界對馬連良要比余叔岩熟悉, 但余派的精華己漸漸被欣賞, 所以有人將馬連良
的本子加上余本, 將原本長達三小時四十分鐘的演出被精簡到兩小時. 這不以為
足, 又有人將《趙氏孤兒》以山水丹青畫卷巧妙融合進舞美設計之中,「國畫」
與「京劇」兩種國粹開創性的跨界混搭,據說這是王珮瑜主導之作. 稱為墨本丹
青版的京劇《趙氏孤兒》.
過去郭小莊曾將國畫帶上京劇舞台的, 這是因為張大千的因緣. 郭小莊也曾在京
劇上作很多改革, 不過看過她的戲, 總讓人覺得台上那些新的裝飾和她穿在身上
的張大千的筆墨一樣只是一種未溶入的水墨, 點綴而己, 讓一心要領教她唱作的
人分心. 在表演藝術上, 太多加飾常常是功力不足的遮蓋. 有人跳舞跳得好, 生
怕沒內涵, 就將二噸的白米往台上傾倒, 結果台上只剩下了藝術, 除外沒有太多
別的.
也許墨本丹青搞出了名. 因而有人也想到將國畫和國樂, 甚至國劇, 「含把浪」
搬到了台上. 若這個人是國內文化執牛耳, 他更有本事將國寶級的名畫, 以及
古琴, 國樂, 書畫, 與京劇的高手拉在一塊去演出他串編的東西. 台灣的「漢唐
樂府」,曾將南管戲編為古典歌舞戲《韓熙載夜宴圖》,是一種將本來存在的藝
術重建 (reconstruct). 這大不同與把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拼成五味雜陳的
新作. 編者雖然名重一時, 但是創作云乎哉, 這麼多原先並不連結的書畫曲目由
文化泰斗用小學遊藝會和雜耍的手法並列並陳, 好像什麼都是, 可能慎剩下的藝
術就不太多了.
乃公注: 余叔岩唱腔之變化多端,因為他唱工太細,也許無法一下聽出來他功力.
加上他不像梅蘭芳留下很多音像資料,實在不易令人體會.大家若細心聽聽他留
下的十八張半的錄音,每段的唱法都不同.不論音色收韻咬字沒一段是相同的.
但粗聽又很相似.這就是他功力的証明:
京劇余叔岩音像配唱段(1)
讀容乃公先生的《淡另類的「墨本丹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