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23, 2014

關于民歌和琴歌的唱法的一些思考(一):


關于民歌和琴歌的唱法的一些思考(一):


現代英詩兩大巨擘 Ezra Pound 和 T.S.Eliot, 有個大區別是 Pound 用了很多
民歌當材料. 民歌基本上是可以唱的, 但是很多現在詩人的作品並不能唱出來.
有的是因為太長, (但總沒有像荷馬古詩那麼長吧 ), 長並不是理由, 而很多是
因為跟本現代詩沒有照聲韻法則, 常常是詩人即興而作, 所以不容易被優美的誦
讀出來.

曾經教過艾略特的詩, 『 The Love Song of Alfred J. Prufock 』, 學生問,
為什麼老師不會背呢. 實在太長了. 可學生說, 我不一定喜愛披頭四, 但他們所
有的歌我全都會背. 我想這一生我不會去寫詩, 我寧可去寫流行歌, 流行歌人人
都爭唱. 而詩是沒人唱的. 既然沒人唱, 我幹嗎去寫. 這個說法聽來幼稚, 但也
不是沒有道理, 因為到底新詩是不能吟的, 所以也不好背誦.

當然我們的現代新詩人會了解新詩不講究韻律的短處 -- 新詩不能吟, 不在太深
奧, 而是無法上口, 因而不好背誦. 台灣有些名詩人對這點曾一直不服氣所以即
便新詩並不被寫來唱, 他曾在課堂, 或演講, 也吟唱他的詩, 而且以後他的詩終
於也被唱成校園民歌了.

這些愛吟新詩的詩人新詩吟唱好像獨創的聲韻法居多, 所以沒有品評的聲韻學或
詩韻的根據, 而一旦以民歌的名目流行出來, 只能被當成流行文化的一種式樣,
流行一過, 也沒聲沒息了. 這些都和吟詩的藝術無關. 主要是吟詩, 或詩歌, 在
任何文化都有非常講究的傳統, 文學, 戲曲, 音律都用到相同的, 而又錯綜複雜
理論和美學體系.

最近很多人在學古詩, 而且彈古琴的人也開始學習或演唱琴歌. 在戲劇界因為約
定成俗, 所以民間音樂轉到藝術殿堂己經成為完整的傳統, 但是古琴的琴歌因為
傳統被切斷, 所以要恢復就比較不容易. 要想在這方面發展或努力的人可能不能
走現代詩人搞新詩吟唱和校園民歌那麼荒腔走版.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個誤解. 所謂民歌, 不一定是人民的歌. 五四運動把屈原說成
人民的詩人本來就很離譜, 因為他的詩不可能是楚國人民唱的. 我們說他是人民
詩人, 除了他愛人民外, 可能和人民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的詩有些是在宗教場合
唱作的, 而他也有宗教的身份, 但他的作品, 不論九歌, 離騷, 都算是他的創作
, 而且是極高難度的創作, 不能說是人民的歌. 但是民歌在中國傳統跟它的歷史
一樣悠久, 顯然民歌有民歌的傳統.

民歌若非要說是來自民間的詩歌,我們不僅要問,誰才是人民呢?

嚴格說來, 中國的歌曲, 不論是戲曲, 詩歌, 琴歌, 都是原自民歌. 據我的研究
結果的理解, 民歌有一個簡明的界定: 民歌得要用方言來唱才算數.

這個問題在戲曲來說不會是問題, 因為中國的戲曲大略都算地方藝術, 但是今天
有人想唱琴歌了, 到底要用國語 (普通話 ), 或自己的方言來唱呢?

那麼,什麼才是方言呢?

這個問題也和另一個問題有關, 那就是吟唱時講究的是那門子的聲韻學. 又, 到
底方言是什麼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