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13, 2023

談兔年(二) 「撲朔迷離」

談兔年(二) 「撲朔迷離」 容乃公

「撲朔迷離」一詞的源頭《木蘭辭》裡指小公兔站立時爪子不 停地動,似揉搓 (撲朔 ),而母兔安靜時微微閉著眼睛 (迷離 ),一看就知雌 或雄。但兩隻兔子一起跑,就很難分出公母了,用其比喻複雜難辨。 詩歌中,二詞分別是用以形容雄兔、雌兔情態特點與差異的。有人以為這是動物發情時的情狀.

但要說兔子被抓住耳朵提起來,則無論公母,腿腳都可能抓撓、撲騰,偶或 不抓撓時,也未必就是母兔。 

真要從事實上說,則兔子在驚懼、發怒、興奮、撒歡以及有似警示時,經常 會做出一種其他動物沒有的動作,不僅是公兔會,母兔也會。

另一是說:「『撲朔』形容雄兔腳上的毛蓬鬆的樣子;迷離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鬆的毛遮 蔽的樣子。」

比較有可能是兔不但公母不分,而且傳說中的公母同體也成為信仰.但,把它寫成中國最早 的lesbian女同性戀會是美麗的誤會.

我曾經觀察過很多女同性戀者有養兔的習慣,但兔子若有同性戀,可能己經進化到了 雄雌同體了.中西文化都有把「撲朔迷離』中有問題的兔趾當消災的迷信,只是它只對人有 效,這又是毛蓬鬆兔子造成的「撲朔迷離』.

木蘭詩》,又名《木蘭辭》,為樂府詩。約作於北魏,也有人說作於唐代, 最初錄於南朝陳朝釋智匠《古今樂錄》,全文長 300 餘字,後經隋唐文人詩中 內容敘述孝女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其講述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 代父從軍,軍旅生活苦況,後來木蘭建立功勳,卻寧可不要如尚書郎的高官名位 ,只願解甲還鄉,與骨肉團聚的經歷. 這詩作者是誰, 故事發生在那個時代, 是 漢人或胡人的胡事 (有可汗一詞 ), 詩是說忠孝, 是說軍旅生活, 都是充撲朔迷 離 . 我以為這詩最後一段才是詩的主題;「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 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來這故事主角不是木蘭,而是兔子.

清蔣溥月中桂兔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木蘭詩》中有"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的名句,是指雄兔的腳毛蓬鬆,雌兔的眼睛瞇縫著,安靜的時候就用 這兩個特徵來區分雌雄;可是"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有人考,這詩很可能來自沒有文字的鮮卑人,所以會有太多撲朔迷離. 北魏時社會習俗,政軍,語言都己經漢化.典籍都用漢字記載--

   鮮卑語沒有形成文字系統,就被孝文帝漢化徹底禁用了。這個「撲朔」,應 該就是他們的口語。但是,鮮卑語被官方禁用,

兩晉以降,漢語書籍才出現大量從口語而來的記音詞。 

「撲朔迷離」的原型應該是北方胡人,最可能是鮮卑人的民歌,被翻譯成 漢詩,是經過漢化的北魏人最後進入南方,其中很多是翻譯語,而有語言學家以為 「撲朔迷離」一詞是鮮卑語.

「撲朔」,應是該詩原創意義上民間說唱口語的一個記音詞。 而且自有漢譯版本入南朝樂府,因為「撲朔」的字面化,對動作或擬聲都缺乏形 象的語感,也更沒人弄清過本詞的原義,以致後世漢語至今少見單用「撲朔」行 文入句。

鮮卑人和這個動物或許有我們尚未考出來的關係.比如他們打獵,兔是否首選.我們都知 道兔子是超級會生產的動物,一隻可以在一年生下上萬個小兔,理想的肉補.而這動物習性更特別, 它會令人以為公和母同體,也可以任意轉換--這可能是鮮卑唱這詩歌最想說的. 在文字學上,在上回己經列出一連串和兔字部首有關的變形字,很多和生育有關.

兔字也和同性戀相關.木蘭辭有雄雌不分,這個動物不但會假孕,而且常會陰陽不分. 「撲朔迷離」一詞的源頭《木蘭辭》裡指小公兔站立時爪子不 停地動,似揉搓(撲朔);而母兔安靜時微微閉著眼睛(迷離),一看就知雌或雄。 但兩隻兔子一起跑,就很難分出公母了,用其比喻複雜難辨。義是對的,字是錯 的,但已經約定俗成,列入正語,就無可非議了。

兔字本來指的就是女人生產--其意也是撲朔迷離--是推或拉,二者皆可-同時也把生和死 等而視之--甚至它的出生也很奇--因為月亮的撲朔迷離將二者變成一物,

挽(台語讀滿)和娩車具《說文》引車也。《周禮‧春官‧巾車》輦車組輓。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娩, 後送曰推娩: 「人始生曰嬰兒, 胸前曰嬰 , 抱之嬰前, 乳養之也。或曰嫛娩。」

娩和挽都是推送動作,也和女生身育過程有關.而人死了,送死時寫的輓字,即送別之意. 但輓在左傳中是推之意.古時女人生子容易難產,娩在台語是強拉之意. 其一在古代,古人們對於是否有雄兔、兔子如何孕產等問題,似乎頗拿不定主意

東漢王充《論衡》中,有「兔舐雄毫(雄性動物的毛)而孕,及其生子,從口 中出」的話。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中,專門有一條題為「兔亦有雄」,並引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的詩句作為證據。又傳說月中玉兔為雄性,天下的 雌兔不用交配(是否因為公母同體),只需在月圓之夜仰頭望月便可受孕,「其精自口而入,故兔吐而 生子」。從漢朝開始,撲朔迷離一直和這個動物交纏 .兔這個字不但是文化人類學原型,也是一個神話文學的原型.

我相信木蘭比較可能是不是漢人.漢族寫男扮女比較容易.漢人文化的士人是很女性化的, 所以女人扮男可以打混一點都沒問題.清朝浮生六記的云娘扮成男人和丈夫冶遊,還臥底幫 丈夫搞到一個妓士當恩客.漢族女人比男人會打仗的或例子多不勝數--楊門女將,梁紅玉, 更早商朝的婦好,但沒有一個需要女扮男,這和女人習慣性衣著有關.

北朝女性的尚武精神,已經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女性和男性的性格上已經不像 傳統儒家思想中規定的一般,北朝女子甚至能夠像男性一樣騎馬射箭,上到達官 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尚武精神也改變了這個朝代,北朝婦女的服飾風貌,也是 尚武精神的一種體現。

北朝女人腰線提高,能夠體現女性自身的魅力,還能方便騎馬和日常生活,在兼具實 用性的同時還能展現女性自身的美感,這種上襦下裙的服裝也成為北朝女性的時 尚潮流,北朝各個政權的主體是鮮卑人,北朝婦女因為尚武精神,性格也比較豪 爽,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唐代。對北朝女人,很可能本身長年就和兔子一樣,男女 身段己經不分了,所以木蘭這個故事才可行--而木蘭詩自然會拿兔寫了主要的比喻. 我的論點是,木蘭詩要旨不在木蘭從軍報國.它說的是兔子不男不女.

這首撲朔迷離詩,背後有太多中國文化本身撲朔迷離的特點--很值得去探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