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灶 容乃公
孔子在八佾第三,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這句話在風水學有特別意思.
奧在中國古代是最早的風水建制. 古代人住屋, 最早住帳蓬就在頂上 置中霤, 它是排水和通風的功能, 可能是後來的藻井的原始. 中霤神之祀,是中國古代的五祀之一,所謂中霤之祭,是祭室內的土 神,室外的土神即后土。「家主中霤,國主社」,即指中霤為家宅內 的土神。
「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這是俗語。「奧」是住宅的西南角,古時家中最隱密幽深的地方。家 中如要祭祀主管全家居處的中霤神,就把祭品擺在奧處。
中霤,本指宅正中之處為家神所居處,就是現代人說的地基主,人稟 受土地之靈照感恩報德產生祭祀習俗每逢清明、中元、重陽、除夕大 節拜祖先後簡單供品祭拜地基主。搬入新居時祭祀地基主以求其保佑 住後能夠平安順利。地基主也常常是非家祖之靈, 有時會是野鬼, 或 無名之神, 所以常要祭地基主, 即中霤神.
衛國大夫王孫賈請問孔子:「與其到住宅西南角的奧處,討好尊貴的 中霤神,還不如到灶處,討好主管日常飲食,有實權的灶神,比較有 用處。這句話不知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得罪 了上天,就沒有何方神祇可以禱告了。」
「王孫賈問曰」,王孫賈是衛國大夫,擅長鑽營巴結,國君衛靈公非 常聽信他的建議,許多施政都出自王孫賈。他藉著俗語,想說動孔子 向他討好巴結。
孔子的時代中國尚無風水學, 但是孔子說的話也可以拿人印証現代風 水的觀念. 這個觀念就是家中風水有比中霤神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 灶. 為什麼呢? 因地基主管的是家人安危, 而灶, 一搬就是家中的財 位, 同時也是管家中人口的興旺.
古代沒有設灶以前, 家人有放在地上的火塘, 氣口由中霤出去, 這時 , 中霤也管家族的繁延. 但是後來屋子開始有灶, 這事就由灶去管了 . 也就是說, 家中要有後代, 必得要討好灶神.
孔子見王孫時, 中國人居家應該己經有灶了, 也祭灶神. 所以他說的 話, 也可以不用國事去解, 而看成一種生活態度.
風水學上說, 在祭地基主和灶兩件事, 那件重要. 我想孔子會說, 當 然灶重要. 以前很多朋友向乃公問求子女. 我就建議他們去做長生灶 , 就是依陽宅學, 專做一個木炭爐, 將氣口和家中陽宅配置成長生位 . 沒多久, 小孩就來報到了.
總之, 地基主重要性是管建屋搬屋時, 而灶管的是後代.
有網友問乃公,家中陽宅那件事最重要.風水學有爐灶既為陽宅三要(門、床、灶)
安置的忌諱也很多,包括:不正對廚房門(胃痛、脾氣爆燥)、
不正對浴廁門(傷身、損財)、
不設在房子的正中央(破財損丁、患胃疾)、
不被樑壓(家人多病、精神困擾)、
禁與冰箱正對(家人不和、傷氣管),
更別置於排水暗溝及化糞池上(損財、傷丁),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上天是諸神的總管,假 使自己所行不正,得罪上天,向任何神祇禱告都沒有用!孔子用「不 然!」二字,堅決否定王孫賈問話含意。更表明個人行止,豈可逢迎 巴結!必須正道而行,不作非分貪求,否則造惡而獲罪,一定難逃天 譴!
東漢時期的楊震,奉公守法、操守廉潔,有名的「四知堂」天知 、地知、你知、我知,表明瞭楊震的志向。而他的隨從們都為他的子 孫叫屈,認為楊震當官多年,未曾替子孫留下一點產業,自己刻苦不 說,子孫一年到頭吃不到魚肉,出門也沒有馬車可以代步,希望楊震 大人能為子孫著想。楊震卻說:「我給子孫留下『清白』二字,這比 任何金銀財寶都要來得珍貴!」楊震守住良知,替古今知識分子留下 榜樣,正是為「天地立心」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