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10, 2020

王長寶歐氛侍親記-第一章

看過大陸大部在《最後一張簽證》

(是由花箐、牛牛執導,王雷、陳寶國、張靜靜領銜主演的戰爭劇。該劇改編自中國駐奧地利外交官何鳳山及其同事無私幫助猶太人逃亡的真實故事,講述了 1938 年中國駐維也納領
事館以普濟州為首的外交官們,頂住重重壓力,冒著巨大風險,為猶太難民辦理簽證的故事。

這部戲中, 說到一個國民政府時的外交官何鳳山, 對當時中國職業外交官的能耐與德性, 由大陸人寫出來, 有很多可以讓人去思考的地方. 乃公讀書時, 受業過兩位老外交官, 一位是
和王長寶令尊同時代的段茂瀾, 另一位是曾被稱為中南美五星級外交官王孟顯. 還有一位, 是從外交世家出身的英千里.


早年從北洋政府起, 中國的外交官學養和能耐人才輩出, 後輩只能仰望者. 乃公在大學時, 跟國民政府時一位外交官學修過法文. 他是段祺瑞的侄子, 段茂瀾(1899 年 9 月 27 日-
1980 年 2 月 26 日)字觀海,安徽合肥人,出生於山東濟南,中華民國外交官,精通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國語言。

段茂瀾早年曾就讀於濟南德文學堂、天津南開中學、清華大學等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獲紐約大學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其後又前往法國,在巴黎大學等地進修。
1925 年,在其族叔段祺瑞引薦下隨徐樹錚一同赴歐、美、日等多國考察。之後他一路在民國政府工作, 到老.1980 年在台北逝世。國民政府時,像段大使何鳳山學問能力的人材可說是不勝枚舉.

在我讀大學時, 教授們很少在課堂談雜事, 所以當時不知道他閱歷. 會在課堂談雜事的, 只有教我英國浪漫文學的英千里, 英老師是清未外交世家後人, 平常默寡言, 不過他解釋詩文
時, 最愛用家常點滴佐証,, 對英國人的文化和文人如數家珍. 可惜那時代的教授很少談私事, 所以我們對當年北洋以後到國民政府外交官的能耐大無所知, 更不要說是感受什麼是外
交官. 至于常人談到外交, 只說到事過五朝的顧維鈞, 另外兩個半個 -- 周恩來, 葉公超, 他們的事蹟因為被擺在政治風口, 成為傳說, 而那些一生奉給外交工作的專業人才, 我們泰
半無從了解. 從最近的連續劇看到真正寫外交官的事, 讓我對外交官生涯發生興趣. 因而我特別推荐王長寶的書.




因為國庫單薄, 外交官生涯, 除了娶對了老婆的顧維鈞,最常有捉襟見促的局面,何風山是因為幾百塊美國報帳被告到無法回國,而王孟顯老師也因為買車報公有隱而被判刑,流離國
外。至于剛開始和西方打交道的中共外交官,讀到入聯合國時,家人要張羅體面的衣服,家當的描寫,就不必我們細說了。


王長寶的書在這生活細節多有令人動容的描寫。這是看這書的心得,乃公把這書比為安妮的日記是因為剛好在她那時,波蘭與歐洲幾個小國的德軍的活動,有新聞性,也有小人物的觀
點,當然他們因為不是猶太人,可能比較有客觀的角度。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挾雷霆萬鈞之勢,席捲歐陸時,王長寶女士適侍親駐波蘭之華沙(乃父王景歧先生時任駐波公使),目睹大戰爆發,於危急中襄助乃父護僑撤館,輾轉流徙,
駕車避難,繞道德境,遍歷丹麥、比、法、荷蘭、瑞典、挪威、瑞士諸國;其間經過,日有記述。及老父在日內瓦沈痾不起,忍痛訣別;王女士遭此大變,著之於篇,辛酸惋惻,不忍
卒讀。後奉母返國,途經珍珠港,適逢日機偷襲,硝煙彈雨,劫後餘生,目擊身受,寫來歷歷如繪。本書一編在手,可為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史讀,亦可為外交軼事讀;至如旁及歐美
戰時風光,敘述弱小國家在強權侵略下,求容苟存,終歸慘遭覆國之痛,又足為當代姑息取容者,引為殷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