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17, 2020

談方艙醫院和福建土樓(2)


談方艙醫院和福建土樓(2) 容乃公

以客家圍樓為代表的該類型建築,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含唐末黃巢之亂、南宋政權南移與明末清初。 16 而 1573 年的《漳州府志兵防志》則記載漳州地區居民開始建築土寨以抵
禦海寇的騷擾。

圍樓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陳元光戍兵漳州,58 姓落戶閩南。漸演變為民居,為了節省耕地,便向高發展,成為多層圓圍樓。客家系由中原遷移到閩南,帶來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因防衛需要,建立厚土牆,這便是最初五鳳樓
和方圍樓的來源。圍樓若依形狀分,約可分為圓樓、方樓、五鳳樓。另外還有變形的凹字型、半圓型與八卦型。其中,以圓樓與方樓最常見,也常常兩形狀並存。圓樓為圓形的土樓,閩南人稱之為圓寨土樓。其用途重於防衛,因
此該名稱嵌「寨」之名。寨這個字從甲骨文即有, 是用木柵防人入, 乃公想古時那來兵亂盜匪, 很可能那時功能即有防病的目的.


陳元光治理漳州二十五載,實現了「北距泉州,南逾潮惠,西抵汀贛,東接諸嶼,方數千里無烽火之驚,號稱樂土」的安定局面建立一個新州郡不易,建設一個新州郡更難。陳元光治漳的第一步是發展生產。火田村是陳元光在漳
州建立的第一個村落,村名歷經千年,未曾更改。當年,陳元光帶領將士,與流民一起在這裡開墾土地,依戶分田,種植莊稼。士兵們「平居則狩獵,有役則戰守」。寓兵於農的政策,大大推動了這塊「處女地」的開發。

開漳將士中多能工巧匠,善紡織、燒陶、冶鐵,填補了閩地手工業的空白。陳元光實行「通商惠農」政策,使漳州迅速成都為南方商業重鎮。

在漳州創辦鄉校,推行科舉制度。漳州從此重學風氣盛行,開啟了文風鼎盛的時代。改善漢蠻關係,是陳元光主政漳州的又一功績。面對蠻獠的反抗,陳元光採取恩威並施的策略,對於願意歸順的蠻族,進行安撫,編入戶籍,實
行區劃自治,保其生活安定。他還鼓勵部下與蠻獠通婚,以促進民族融合。為此,他身體力行,迎娶當地種氏為妻,打破了過去蠻人不與外人通婚的傳統。

陳元光在福建設土樓, 原是寓兵以民. 這是新彊兵團原型. 早期, 司馬氏在曹魏時即大力發展過, 到了唐朝, 胡漢己經大都合住全國各地, 陳元光在福建蓋土樓的最先想法要從寨這個字去推想 -- 它原是流民們為了求生, 而在山
上開闢的方艙居住區, 後來, 在亂時, 又被土匪或由亂民佔山為王的山居處.
所以某些福建土樓也稱為寨.

那麼,這能証明福建土樓是方艙醫院的原型?


有學者質疑陳元光發明福建土樓的說法, 可能和史家過去只注重政治史, 而輕視生活史. 陳元光被後人奉為開漳聖王, 是福建、台灣和東南亞一帶的漢族民間信仰,唐朝首任漳州刺史陳元光的封號,開漳聖王信仰在我國台灣和東
南亞中佔有重要地位。

讓我們看看唐朝歷史,其變亂與亡國全和瘟疫有相關.

從史書明確記載有年份的疫病流行來看,唐代主要有三個時期比較集中,即唐太宗時期 (6 次 ),唐代、德宗時期 (7 次 ),唐僖、昭宗時期 (7 次 )。從疫病對社會的影響來看,唐朝中期的代宗、德宗二朝和唐朝末年,這二個
時期的疫病對社會帶來的破壞最大,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最重,令人觸目驚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的政治形勢急轉直下,藩鎮割據、政治動盪、外族入侵,使得戶口減少,國力衰弱,疫病在這樣混亂的社會秩序下越來越多地出現,且破壞作用更加突出。陳諫曾指出:「開元、天寶間,天下戶千萬。至德後殘於兵火,飢疫相仍,十耗其九。」 (《新唐書﹒劉晏傳》 )意謂至德後疫病是接連出現,惜史料記載多有不詳,而今天無法詳細全面地瞭解清楚。肅宗寶應元年 (762 年 ),關中地區出現旱、蝗、疾疫,死者相枕於路,人
相食。

唐代宗時, (寶應元年,762 年 ),大旱,三吳飢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為之空虛,而存者無食,亡者無棺殯悲哀之送。大抵雖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棄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積骨相支撐枕藉者彌二千里,春秋以來不書。」


天祜四年(907年),朱溫滅唐。唐共歷290年。

陳元光去福建差不多在安史之亂的時侯, 當時, 很多文人都是死在瘟疫, 那時, 中土胡漢己合居, 而陳元光因地制宜, 一下解決了兵亂和瘟疫, 用中國人風水的關念去解決兩個問題. 福建土樓之一的五鳳樓是以五行為火, 來克制
病災. 請聽乃公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