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03, 2020

『該死的一路好走』

『該死的一路好走』容乃公

一位朋友的母親在紐約因感染新冠肺炎去逝, 不能遠去送終的兒子在台灣寫了一篇令心感動的信, 通告親朋好友. 信中給亡者一句最常被人用的話, 請她一路好走.

我常在滴沽這句話是誰先說的.中國文化因為孔子,對養生送死有一套非常煩雜的系統. 把中國文化提昇 (或貶抑 )成死文化. 孔子好像說過不知生, 如何知死之類的聽來很存在主義的說法. 但孔子一生幾乎花大半時間去搞死的事, 禮記, 孔子最重要的思想著作, 大半都在談送死的禮儀, 這和他少年時, 搞過類似給死人洗身的工作有關. 他常提起自己少也賤, 可能是因為做現代人禮儀公司的事, 以後他寫禮記, 將中國文化寫成了死人的文化.

禮記關于葬禮的事多到可以篇一本字典.依我看,最重要就是一個殯字.

也許不能怪孔子.因為殯這個字從甲骨文一路就有了.這傳統,從商人起,就成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字之一.按
《說文解字》:殯,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從歹,從賓,賓亦聲。夏後殯於阼階,殷人殯於兩楹之閒,周人殯於賓階。


殯,屍體在棺材中,將要移送野外埋葬前的禮儀,也叫 "柩 "。此間所有賓客向等葬之棺行喪禮。字形採用 " 歹、賓 " 會義," 賓 "也作聲旁。夏後氏時代,喪禮是停棺待葬在東階之上;殷人的喪禮是停棺待葬在殿堂前的兩根大柱之間;

賓,表示前往獻禮的客人。殯,篆文=(歹,指死者)+(賓,前往獻禮的客人),造字本義:送葬儀式,即入葬前親人、賓客向棺木中待葬的死者作最後獻禮。


出殯這個說法, 要點是來和死者見最後一面的客人. 也不知何時起,重點把送的動作和心意放在死者身上了.現在人把禮記一大套變縮版,統稱為告別式, 最近又加了一些先進思想, 要向死者說一路好走, 不管能來送的, 不能送的,這句話點到了心意的全部.

說這話的人, 若有宗教信仰, 應該相信死者升天下地, 全得聽經書說的 -- 不論升天下地 (獄 )都由不得你 - 無所謂是否走得安順或顛沛. 這句話因為太實惠了, 變成流行語. 有一回, 我在訪友告別時, 朋友說聲一路好走, 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先咬一下手指,有痛感,才放下心.我喊了一聲『該死的一路好走』.

我常說, 人從斷氣那一刻, 就和人世沒有關係了. 餘下的全是活人的事 -- 而且全由個人的定義去取決.反正,除了民間迷信觀落陰,說人可以和亡靈相通等等,亡者應該全無知曉.走得好不好,也全由活人的信仰去取決.

所以,活人的文化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和死者會發生什麼關係,不論那種社會關係,會如何完成,事關人人的命運,我不多言,更談不上評價.不過,對于知道總有一天會跟某一個人說請一路好走,不論至親,至愛,或仇人,不如在活著時,把一路好走提前用別的方式說.

對自己己老了,或家有老人,我常會建議他們讀讀美國詩人Dylan Thomas寫的,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良夜,
  老年人應該燃燒並對著日暮呼喊;
  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當然,這詩句得在人沒走之前說,等人走了,也太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