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05, 2020

雪芹這個植物又叫薤

 雪芹這個植物又叫薤 乃公

民俗南方立夏有吃一種植物. 稱為薤. 這東西雖是五葷之一, 台灣人特別喜愛, 用酸醋泡之, 稱為蕗蕎、蕎頭. 屬百合科植物。李時珍說:" 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 "。根色白,作藥用,名薤白。薤白,又名小根蒜.

薤從前在楚, 被當成雅物, 一直到南朝劉宋以後開始流行《梵網經》卷下, 明定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 不得食五辛: 大蒜, 革蔥,韭,薤 (謝 ), 興渠. 乃公曾有一度與僧人遊. 現代僧人葷菜己有另外的定義, 而薤不與焉.

薤味不雅, 但因為色白, 高微特色, 還被拿來比成古琴. 又因為不沾水露, 也成為植物中最被拿來比喻人生古短, 甚至被拿來當送死之歌.

《爾雅》釋草說:「薤鴻薈」,即今之韭菜,韭菜葉部分是呈半圓如溝狀的雷琴的內部構造,宋朝人說:「琴底悉窪,微令如仰瓦」、「於龍池鳳沼之弦,微令有唇」,「既取其面如瓦相合,而池沼之唇又關閉不直達,故聲有匱而不散.


薤不但被喻為古琴, 而且也成古樂的高雅, 所謂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又稱為陽阿薤露

陽阿薤露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麼?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 " 下裡巴人 ",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 " 陽阿薤露 " 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 " 陽春白雪 " 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 "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 " 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宋玉的結論是,"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 陽春白雪 " 等歌曲越高雅、越複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

陽春白雪後來又被稱為《陽菱白露》、《朝日魚麗》, 這是拿薤上的白露來比喻, 人生短暫
. 《襄陽耆舊傳》說:「楚有善歌者,歌《陽菱白露》、《朝日魚麗》,和之者不過數人。
」復無《陽春白雪》之名。

楚地古稱為郢, 古時會唱歌的人被稱為「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樓,

白面書生宋王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次為《陽阿薤露》,又為《陽春白雪》,引商刻羽,雜以流徵。」《下裡巴人》不是指四川人, 而是指一搬沒品味的老百姓. 宋玉說的沒品百姓, 就是屈原同胞, 今江陵北十二里有紀南城,即古之郢都也,又謂之南郢 -- 以楚之故都,人物猥盛,而和者止於數人,則為不知歌甚矣。故玉以此自況,


《薤露》,相傳為齊國東部(今山東東部)的輓歌,出殯時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說人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露水,一瞬即干. 乃公以為, 會唱這歌曲的, 可能與古時為送死時, 道士唱的歌, 不是人人能唱.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他們可能也是類似巫師之流. 這事得要從楚地文化來看. 中國古樂和戲曲, 都離不開宗教.


八字命理有所謂流行遇到弔客不好. 命書《三命消息賦》說:" 喪弔臨人,變宮商為薤露。薤露原自晉崔豹《古今注》卷中:「《薤露》、《蒿裡》,並喪歌也。說的是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


東漢桓、靈帝、桓譚、馬融、蔡邕、曹氏父子、諸葛亮等都是自度曲的能手。由於社會動盪,宦政黑暗,生死無常,文人多死生契闊之感,故愛改制葬歌。如:
相和五調伎中的《寡婦吟》《鵑雞曲》被文人改制後,其調哀傷,演唱時「坐者淒欷,蕩魂傷情。」1相和歌辭中《薤露》《蒿裡》,據崔豹《古今注》云:「並哀歌。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亦謂人死魂精歸乎蒿裡,故有二章。其一曰:薤上朝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其二章曰:蒿裡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相踟躕。至李延年乃分二章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裡送士大夫庶人,使輓歌者歌之,世亦呼為輓歌也。」2曹操將這兩首輓歌古曲改制為樂府古題:「薤露行」,「蒿裡行」,以十六句五言形式,吟唱漢代興衰、百姓疾苦的內容,完全改變了輓歌風味,成為宴飲時的魏樂。曹植也曾「擬『薤露』
為天地』。「京師宴婚嘉會,皆作傀儡。酒酣之樂,續以輓歌」。《薤露》《蒿裡》之類輓歌,既可以酒宴上與傀儡戲同樂,可見已是改制的新曲,而絕不是泣喪歌了。《泰山梁父吟》與《薤露》《蒿裡》類似,也應是同一古曲的兩章而被分為兩曲,最後經過了諸葛亮等人的改制。改制後的新曲就不再是葬歌,而是兩種獨立的另具特色的新曲了。但二者在魏晉流傳的命運卻不相同。

諸葛亮精通音樂,尤嗜於琴。「中興書目」云:「諸葛亮曾撰『琴經一卷』,「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1可見諸葛亮對琴曲研究之深。建安時期,諸葛亮隱居襄陽隆中。此時,樂府民歌《梁甫吟》已演變為相和歌辭.楚調曲,流傳於荊地,諸葛亮對它有精深研究是可以想見的,他重新改作《梁父吟》曲.


無獨有偶. 另一位把送死的音樂寫進文雅. 曹操寫過著名的歌頌薤菜歌, 薤露行. 人生幾何, 對酒當歌——現代小學生都聽過. 曹氏氏父子改制樂府民歌《薤露》,《蒿裡》, 同時荊州隆中流傳著諸葛亮作樂曲的傳說。據《荊州圖副》云:「鄧城西七里有作樂山,諸葛亮登此山為梁甫吟也。」

可能薤菜味重,有人把它拿來當藥.乃公查一下,近代寫吃的名著,紅樓夢,金瓶梅.
都沒提到這菜名.不過薤這個字能和曹雪芹取名有關.


雪芹,名霑, 原本極可能薤菜來的.

胡適的《考證》說:「曹雪芹又號芹圃」;又如《八旗藝文編目》說:「曹霑:字雪芹,又字芹圃。」這是把「雪芹」當作表字,而以「芹圃」為號,或又字。我以為「圃」字是過去取字時最常用的字眼,「芹圃」實當為正字。友朋詩句酬贈用「雪芹」時多,而兼有字、號的人自稱也是多愛用號。這也可證湮沒無聞的「芹圃」才是正字。
為人習知的「雪芹」取字中一「芹」,別冠以「雪」字,怕是從蘇轍《新春》詩「園父初挑雪底芹」或范成大《田園》絕句「玉雪芹芽拔薤長」(參看蘇軾《東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 可能在春天可以拿來做菜的雪芹, 其實就是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