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0, 2020

什麼是立命

什麼是立命  容乃公

今天一位來自中國西北,困在俄國的青年藝術家在微信問乃公什麼是立命.乃公說,大哉問.

中國人說安身立命, 不在乎個人, 而在乎天下. 命這個字, 最早甲骨文是是說大個人拿權扙, 發號施令. 這事因為事關人死活, 所以後來變成人在世的立足, 身理即為死活, 但中國字常把玩的都是賢者, 或智者, 因而變成等同易理的事, 因為易經最少用到了四五十處, 包括周公, 孔子的言語. 但周易沒說到立命. 說立命最早是墨子. 墨子常和孔子唱反調, 但關于命的事, 基本精神相同 -- 就是命要合義理. 墨子在非命篇是古書最先說立命的人.

他說:

今用執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覆天下之義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也。說百姓之誶者,是滅天下之人也」。然則所為欲義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萬民被其大利。」

簡單地說, 他以為自古以來, 管理政治的人若講公道, 天下人必有好處, 若胡來, 讓百姓受苦, 被百姓罵, 那就是要滅天下人了.這麼說,立命不是個人的事,而是行天道.

關于立命,孟子也放了話.

《孟子‧盡心上》:「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要活多久, 不好說, 但若要活, 最好就好好活, 修身養性, 多做好事, 就是立命.

趙岐註:「修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也。」這話後來影響了一個名為了凡的, 寫了四訓, 更進一步把佛教報應加上去 -- 人可以改命, 只要多做功德即可 -- 當然他說的改命有點迷信氣味, 和易經的改命並不相同.

把立命的大義,發揮最高境地的是北宋的張載

的「四句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推陳出新,層層深入,又返本歸源,時而雷霆萬鈞,當頭棒喝,時而春風化雨,循循善誘.
張載(1020 年- 1077 年 12 月 6 日),字子厚。北宋陝西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他是程顥、程頤的表叔 [3],北宋五子之一,理學家、哲學家。理學
中,關學的開創者,也是理學的奠基者之一。

另一位對後世有立命變成儒家修養最高原則是朱熹.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

紹興三十年朱熹第三度進謁李侗,這次才正式地向李侗執弟子禮,算是正式以儒學為安身立命之所,距紹興二十三年初見,已歷八年。紹興三十二年第四度進謁李侗於建安,朱熹宿於
西林寺,甚受僧惟可之照拂,朱熹有〈再題西林可師達觀軒〉詩云:

古寺重來感慨深,小軒仍是舊窺臨。向來妙處今遺恨,萬古長空一片心。

向來認為佛法有「妙處」而今反成「遺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高宗內禪孝宗繼位。八月朱熹上封事,即以二程伊洛門人自居,反對釋、老,次年,隆興元年再上奏,論帝王之學,當
由《大學》入門,而不當溺心於釋、老。(在這年中朱熹完成了《論語要義》、《論語訓蒙口義》。(影響孝宗及當時士大夫至鉅,而在朱熹眼中是「禪門俠者」的大慧宗杲禪師,亦於這年圓寂,朱熹則此走上排佛,開創新說之路。

他從一個心在佛道的人, 開始立命, 大力闡發孔子之學. 後來清朝更把他當做讀書人的最高典範 -- 這時立命, 完全不背孔墨傳統, 承傳是先王之道.

中國人要如何安身立命, 我們可以聽一位美國漢學家史景遷如何說法. 他曾說過如果有選擇, 他會選生在明朝的江南, 最好蘇州.有一回, 他接受一位家人訪談, 問到如何安身立命. 他拿了張岱, 一位明朝立志寫史的散文家:

經濟亂世中如何安身立命?

問: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也是一個大變動的經濟亂世,很多人生活困頓,找不到工作,不知如何安身立命,如果回頭重讀過去的經典,孔子和張岱的哪些精神可以應用到現代?

史:張岱是一個模範人物嗎?他可能是一個很複雜的典範,他早年依靠很多人,過著優渥的生活,但是他堅韌、細膩有耐心,能夠接受災難,他活在過去,是為了讓腦子清醒。他沒有
通過科舉考試,不認為那是世界末日,失去財富也能達觀以對。他都是在寫過去的東西,這是他生活的力量。

他認為人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沒有道德壓力,也不鼓勵壓抑,反而要大家縱情、有原創性、熱情,他認為安全謹慎的人很乏味,不願與之為友。明朝滅亡後,他原本打算自殺殉
國,卻仍然繼續活了將近四十年,為的是就是要重塑毀壞前的世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