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30, 2020

容乃公說嘯字 --從王維詩談起 

容乃公說嘯字 --從王維詩談起 

王維有一首詩,名為《竹裡館》,詩是這樣寫的: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小詩清新自然,意境悠遠,夜色靜謐,月光如水,竹林搖曳,萬籟沉寂,一個人,在這一片夜色下,在月光中盡情地彈琴,天地為知音,竹林為好友,長嘯一聲,彈琴一曲,邊彈邊嘯,好不快活!對於彈琴,大家都比較熟悉,那長嘯又是什麼呢?為何與古琴如此相配呢?可能許多人並不是太清楚,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長嘯大概就是大聲的呼喊,就像猿猱呼喚同伴那般。但這樣的呼喊是不是又寫與古琴不搭調?很多人比較疑惑。唐永泰年間,大理寺評事孫廣撰寫了《嘯旨》,專門介紹這個嘯,我們來看一看:夫權輿者,嘯之始也。夫人精神內定,心目外息,我且不競,物無害者,身常足,心常樂,常定然後可以議權輿之門。天氣正,地氣和,風雲朗暢,日月調順,然後喪其神,亡其身,玉液傍潤,靈泉外灑,調暢其出入息,端正其唇齒之位,安其頰輔,和其舌端,考擊於寂寞之缶而後發,折撮五太之精華,高下自恣,無始無卒者,權輿之音。近而論之,猶眾音之發調,令聽者審其一音也。耳有所主,心有所繫於情性,和於心神,當然後入之。嘯,是一種似歌非歌、似唱非唱、似吟非吟的喉音藝術,始於商末,盛於魏晉,衰於宋末,現在,已經失傳了。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不無遺憾地說:「古之不傳於今者,嘯也。」對於已經失傳了的東西,今人若試圖去還原,必然頗費一番思量。比如說,嘯,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就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道教的修煉方法中,嘯法是相當奇特的。許多經典文獻都有記載,一些文人的詩歌散文也對它多有頌揚。古人最早用嘯法來招魂驅鬼,交通神靈。魏晉文人也相當追捧。據說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早晚長嘯鍊氣鍛鍊身體。古人會嘯, 可能更早. 杜佑通典說蚩尤即魍魅, 戰於涿鹿, 黃帝吹角為龍吟禦之. 原來古時這動作是為了音樂驅鬼. 通典又說蚩尤兄弟七十二人. 但龍魚河圖說蚩尤兄弟八十一人. 所以蚩尤不是人,而是鬼. 不過中國文化常把現實與虛分開,比如凡異族皆稱為鬼老。原來從黃帝以後,遇到不測之事與人,手中沒有武器,就發異聲,嘯之始也。為何嘯,因為怪物發聲即是。古書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郭璞注: 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後來道家發現原來事物怪異不測,即會有嘯聲。這是對抗性的呼應。早年,我學古琴,特別在意這個嘯工。那時只知道唐人彈古琴,會建高樓,在上頭頂樓置一空罈. 彈琴于上, 聲可振谷. 有一年, 去桂林玩, 早晨在山上散步, 聽到有人在山上大嘯, 另一山頭即有人回應. 始知嘯聲不是單音, 而是呼應. 唐詩中有五六十首都有提到琴聲, 而以王維之竹里館五言最有名. 他坐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這詩很多人說他在講悠靜, 其實可能不是現實, 因為他在嘯時, 若無空山迴音, 必有另外在遠處回應者. 這是古時彈琴另一種境界.
「嘯」一般指的是通過舌頭與口形的調整而發出長有清越的聲音。據說厲害的嘯者能模仿大地萬物的聲音十分厲害。「嘯」起碼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流傳到漢代,被道教所吸收,成為了一種特殊的鍊氣方法。隨著道教組織的不斷擴大,各種嘯的傳說也不斷產生,據說浙江東陽人趙炳,精通嘯法,只要他大嘯一聲,江河湖泊就會掀起大浪。據說嘯法可以招魂驅鬼,交通神靈。那是道士們必會的本事. 凡神仙傳中例名, 大多會古琴, 當然更會嘯. 唐朝人都信佛, 但生活中, 個個都會點道士的能力. 王維當不例外.


唐道士張氳(653-745年),字藏真,號洪崖子,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人。《琴書大全聖賢》說他「工琴書,善長嘯,隱姑射山」。武則天召他不至,李隆基賜官不受,以為「恬淡寡慾,可以久生,可以盡年」,活了92歲。著作有《河東記》三十卷,《大周昌言》十卷,《高士傳》十卷,《神仙記》二十卷。我們對漢朝的古琴文化理解不多,但孔明會彈琴人人都曉.聽說嘯法最精是八仙中的藍采和藍采--唐玄宗時的那個乞丐道士.但在歷史上最長嘯最有名的是諸葛亮,《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注引「《魏略》曰:亮)每晨夜以從容,常抱膝長嘯。據葛洪的《神仙傳》記載,漢朝時期的欒巴善於嘯法,欒巴剛剛當任豫章太守的時候,瞭解到廬山上有一座神廟,其「神」能在帳中同人說話,每每飲酒,在空中傳遞杯子。欒巴斷定這是精怪作祟,準備捉拿,精怪害怕,化為書生。騙娶了齊郡太守的女兒為妻。欒巴趕到揭露真相,然後仰天長嘯,「書生」顯出原形,原來是一隻狐狸。王維一生曾多次走投無路, 曾被安祿山捉拿, 只因為他會音樂, 沒被虐待, 但可能經常精神也不安, 長嘯會今人聲音治療法, 但最主要是驅鬼.我在桂林山中聽到嘯聲,說不定只是喊叫而己,到底什麼是嘯?百度注說: 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這個說法很不精準, 因為古人用這聲是對應凶猛, 而不是膽小的人走夜路的吹嚧.神話的鬼,最早.海內北經說 西王母梯而戴勝杖 ,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崙北.大荒山經也說到有人戴勝, 虎齒有豹尾, 穴處名曰西王母. 她老人家說話聲可能就像虎嘯, 所以吹口哨沒手. 關于為何虎嘯, 易經己經有說到了 - 就是凶殺之氣.易通卦驗說:立秋虎始嘯。衍孔圖雲、虎金精。大戴禮言、虎七月而生。應陽數。考異郵亦云、虎班文者、陰陽之雜。虎為毛蟲、定是金獸。考異郵雲、參伐虎之德。義主斬刈。所以學門謂之虎門、乃畫虎於門者。以兌居秋方。兌是說。言主講說。故又金有殺伐之威、虎有毒害之猛。故金義扶虎。


不論古琴或嘯, 最發達是在六朝時. 魏晉時, 中國開始重養生. 寫養生論的古琴大師嵇康在《幽憤詩》寫道;「詠嘯長吟,頤性養壽」,「嘯」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竹林七賢個個都精于嘯. 魏晉時期的文人們特別喜歡長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經在蘇門山遇到隱士孫登,想同他探討嘯法,孫登不做聲,阮籍心裡不舒暢,於是長嘯而退,阮籍走到半山腰的時候,忽然聽到一種聲音像是鸞鳳鳴唱,在巖間溪谷裡迴蕩,原來是孫登之嘯。也許從嘯原始驅鬼到養生, 或可找到嘯法的解答. 按六朝時, 可能流行病比較多, 加上戰亂, 養生觀的嘯法比孔明時更注重.養生嘯法具有動靜相兼的特點,一方面,嘯必須有舌頭嘴巴的動作,氣流從人體呼吸道振動而出,這必然對軀體器官有一定的按摩作用。另一方面,嘯是一個複雜的意念調動過程,嘯者通過內在的意念調整,以達到暫時的忘我境界,這可以進入內功態。我以為曹植在山東漁山聽到美音,而發梵唄,或可能是當地人的嘯,而不是山上流泉。




























我常想孔明在戲台和司馬懿交空時, 加上一段王維的嘯, 或更有戲劇性. 京劇台角取名有嘯字, 可能是想補其缺. 京劇界有一位最早灌黑膠唱片的女花臉名齊嘯雲, 她工架子銅錘, 若在台上能發明嘯工, 定有點睛之效. 另一位名嘯的, 是奚嘯伯, 在京劇老生派別, 他的奚派唱工聽來像吹簫出名, 他的學生歐陽中石寫一本書名特別說嘯:《嘯伯永嘯:我的師父奚嘯伯先生》, 乃公曾用心去找出他的嘯是何名堂, 原來奚派的嘯, 不在唱聲, 而在用字 -- 他的聲若吹簫說的是「衣齊」轍, 這和王維孔明的嘯可能有點不相干.京劇奚派講「用情行腔」、「錯骨不離骨」、「唱胡琴、讓胡琴」、「趕板奪字」、「唱戲唱氣口」等等,可以說,他的「唱」是法度嚴謹、有系統、有規則的一套學問。他在轍口的運用上,也下了極深的苦功,「衣齊」轍是老生演唱的一個難點,他經過努力,對「奚嘯伯(發音的運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後來「衣齊」轍幾乎成了他專擅的轍口。他嗓音音量並不大,但清晰悅耳,韻味醇厚,著名戲曲音韻學家徐慕雲先生形容奚嘯伯的演唱有「洞簫之美」。奚嘯伯對字的四聲音韻,吞吐收放,能準確、適度地進行藝術處理,對於「吐字」的「噴」「擦」「彈」「切」各有法度,既細緻又講究。所以他的念白不僅清楚明晰,字字入耳,而且鏗鏘成節、入情入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