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29, 2020

稽康到底為什麼打鐵

稽康到底為什麼打鐵 容乃公


《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 (包括經傳史書 ),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乃公認為嵇康和禰衡都是開創體例的先聲,而摻與散都是新文體.魯迅以為文學的散文的開始和魏晉時文人吃藥酒、 五石散後為了散熱而去散步沿途談開來的語言而開創的文體. 摻撾也應該是異曲同工.都是開前所
未有.

散文在英文為 essay, 但是英國散文家約翰生把散文評論名之為漫遊者Rambler,真是一針見血之見.

說起稽康,他大名流傳人世主要是一條古琴曲--

廣陵散原是一批吃曹家飯, 又不肯屈從司馬家故意裝模作樣的竹林七賢們譜出的反抗權威的秘語. 廣陵十八段有些是廣陵附近的民歌, 楚調, 和佛教音樂廣陵止息. 司馬懿受魏明帝曹睿相托輔佐幼主曹芳,後來反而篡奪帝位. 王陵督揚州,想立楚王曹彪,不成。毋丘儉、文欽、諸葛誕三人,前後相繼任過揚州都督,都是為了想匡復曹魏, 事情敗露後都被殺。

散是古時一種曲式,也因而變成文體,都和隨興而起有關.

嵇康以揚州古為廣陵之地,將琴曲命為《廣陵散》,說的是曹魏散亡是從廣陵開始的。上述四人皆是曹魏的文武大臣,都先後在廣陵事敗身亡. 有人認為廣陵散的止息是是說司馬氏篡位的逆舉起於廣陵, 也終於廣陵。

魯迅沒有對散文和竹林七賢的生涯談太多, 或比如廣陵散的散, 有沒有和五味散發生關連. 乃公最近讀到了中國史上曾有過的流行疫與竹林七賢的文字, 因而更加連想, 比如為何稽康做了官, 被稱為中散大夫 -- 這個有點奇怪的官名, 可能表示他被迫參加曹家的政權, 愛理不理, 所以給了一個愛理不理官職 -- 這個官職原來和中國史上很多怪理怪氣的官位可能來自胡人創始的.

拓拔氏的制度裏設有「中散」一職,是兩漢、魏晉,以及南朝的漢族王朝所沒有的官職。「中散」獨出現於異民族鮮卑拓拔氏所建立的國家,這種情況,對於政治制度的研究,或是對於中國史上異民族王朝的討論,都是一個值得深入省思的課題。北魏職官中的「中散」,起自太祖道武帝拓拔珪或太宗明元帝拓拔嗣,結束於孝文帝朝。翻閱中外史籍,在異民族王朝的統治之下,常有二元的政治社會存在,在政治制度上也常會出現二元體制。「中散」在史書裏雖以中國式的官名出現,但其原本是胡制;即使不然,也是異民族王朝在中國獨特設立的制度。於是乎,「中散」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散大夫的省稱。三國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稱之。南朝宋顏延之《五君詠‧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這官位後來被王莽開始在朝廷實行, 依名稱, 不外是像孔明在空城計中自稱散淡的人一樣, 表示無所事事, 而稽康在朝中寫的文章, 也可有可無, 像魯迅說的散文 -- 即散慢無章的字.和這官位可相比的是王莽同樣不倫不類的皇帝, 武則天, 她發明了一個後來封給了杜甫的官, 名為左拾遺.

這官令人想到沒事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人家不理會的事,報給朝廷.
杜甫自己說:適遇時無事--.

奉詔登左掖,束帶參朝議。何言初命卑,且脫風塵吏。杜甫陳子昂,
才名括天地。當時非不遇,尚無過斯位。況余蹇薄者,寵至不自意。
驚近白日光,慚非青雲器。天子方從諫,朝廷無忌諱。豈不思匪躬,
適遇時無事。受命已旬月,飽食隨班次。諫紙忽盈箱,對之終自愧。


《世說新語簡傲第三》: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事和稽康打鐵有何干係?

乃公以為稽康打鐵很可能不是如世人想的, 為了謀生, 或為擺姿態, 或嘲弄妒忌他的鍾會, 最後弄到殺身之禍.

乃公以為他打鐵可能和竹林七賢吃五味散, 讓身子發熱, 來對付流行病.

竹林七賢被稱為魏晉玄學家.

兩漢以來基於儒家理論所構建的社會秩序瀕臨崩潰,湧現出如曹操「唯才是舉」,孔融「父母於子女無恩」等反傳統想法。太平道、五斗米道等道教思想也開始萌芽興盛,他們大多以法術、符水等形式替人治病,很快信徒遍及全國。當時可能流行病真的也變成社會風氣和文學風格.

發生於魏少帝正始年間,由何晏、王弼等人積極倡導的玄學,便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玄學背後, 其實和那時文人為了保命有關係.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一場瘟疫囊括了華夏大地。和以往多少次瘟疫一樣,最初沾染的是前術士卒,逐漸才舒展到了平時公民家。沒人搞得清病源來自何處,關於傳染渠道的討論也是眾說紛紜。

在這樣慘烈紛亂的狀況下,詩歌也否決不了瘟神那魔鬼的辦法,建安七子在一年內慘遭團滅:陳琳、劉楨、徐幹、應瑒死在河北,王粲死在安徽。此外兩位成員孔融和阮瑀(竹林七賢阮籍之父)之所以不在個中,是因為他們早在建安十三年和建安十七年就已經離世了。


作為竹林賢之一, 稽康很幸運, 也很不幸, 他沒被病弄死, 而是因為政治原因被砍了頭.

稽康曾留下一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的文章, 琴論. 當時這些在竹林裝大樣的文人,除了捉身上的私子,大部份時間他們都很關注自己健康。稽康除了寫那精闢的琴論,也留下一篇教人活下去的文章,名為養生論。


劉孝標注《世說新語簡傲第三》引《文士傳》曰:「康性絕巧,能鍛鐵」,晉書也說嵇康「性絕巧而好鍛」,從這兩條資料看來,嵇康能打鐵,更喜歡打鐵,鍛鐵的樂趣,讓嵇康忘記燠熱,並樂在其中,書上特別記他「夏月打鐵」之深意在此。

乃公以為這個「夏月打鐵」幾個字有貓暱. 大家沒聽說過, 最能預防流病的方式就是讓身子發熱, 流大汗. 也許平學者全注意打鐵這項興趣,也成為嵇康謀生的方法之一。嵇康家貧,鍛鐵「以自贍給」,不過嵇康隨性,有時幫別人打好鐵卻不收錢,這疏放的個性,可能包括在他除了和七賢們吃五味散而把散步會來散熱, 後寫下意興洒脫的六朝散文, 他拿打鐵當養生保命.

稽康一生被稱為中散,這個字其實原來是大帖中葯名稱:

中散是由桂皮 延胡索 牡蠣 小茴香 砂仁 甘草 良薑
【功效】順氣安中、散寒止痛。

【主治】治急慢性胃痛反胃、泛酸、寒邪氣滯、停積不消、腹脅脹痛
及婦人經痛。


【方義】

本方為治脾胃虛寒、氣血凝滯而引起胃痛腹痛之要方。方中桂枝散鬱血;祛邪止痛,延胡索
能通血中之氣滯及氣中之血滯,而治內外諸痛;牡蠣散結制酸;砂仁、茴香、良薑、皆溫胃
順氣而散寒痛,甘草緩急和中止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