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25, 2020

關于黃帝地母經對庚子年的猜想


關于黃帝地母經對庚子年的猜想 容乃公

有個朋友發來一則預逜2020庚子年有災的通書經文,名為黃帝地母經:


  庚子年——


  詩曰: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
   春夏水淹流,秋冬頻飢渴。
   高田猶及半,晚稻無可割。
   秦淮足流蕩,吳楚多劫奪。
   桑葉須後賤,蠶娘情不悅。
   見蠶不見絲,徒勞用心切。
  卜曰:鼠耗出頭年,高低多偏頗。
   更看三冬裡,山頭起墓田。

這則看來會令人驚心的詩,大家以為真太厲害了.如何可以這麼準.其實細看該書年年的詩句,百分之八十都是充滿不好的預言.大家不必為此而去大做文章.庚子年原來就有很多事會發生,若然事態非小可.不過古代因為科技不發達,人民生活全要看天吃飯.所以黃曆的預言泰半不好.比如大家看日子結婚,搬家,一半都是凶日,因為古時老百姓原來醫葯,營生條件不好,一半通書直接了當要大家小心過日子,若太過寧可信其有,不如直接拿錢去肥了算命看日子的算了.


中國最晚在秦代就已經有《通勝》存在,作為人民的生活指導手冊。大約從宋朝開始,《通
勝》中出現「沖煞忌宜」的術數內容。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黃歷高達三百多萬本。
《通勝》的術數內容常被批評為迷信。宣統年間頒布的《通勝》,禁止刊載宜忌、沖煞、方位、流年、太歲;各地命相師可掛上各家堂號另行出版,或賣出版權由公私機關印行當贈品。千餘年來,《通勝》一直是中國民間最暢銷的書籍。

說到陰陽學,原來是孔子學生們搞出來,在先秦,因為西方流行到中國的天文學沒有被道家發揚出來,所以一直到了宋朝才再被發揚光大.比如講預言學,中國中一直以為宋朝講理學,應該很科學才是,不過宋朝的學問家,包括被明清皇帝拿來當招牌的朱熹,在講經義之餘對傳統民間信仰的易經生活版都曾大力發明或發揚.先別說寫天下奇書皇極經世的邵康節,他的學問如鐵板神數,斗數,等等都不只是被當神來傳說了的學問,就拿後來幾乎影響中國人全部生活的通書,也是寫以愛蓮說的周敦頤,很不好令人相信這些專門說理的學者,其實背地都在搞迷信的學問.

原因為何?中國人一向對迷信有一種態度,世界上沒有什麼神奇而不可為人道的條理,但很多
事情落在知識短少的老百姓,他們總有另一種邏輯來看天,看世界,所以宋朝理學家們也成了
通書的開創者.

《通書》,是周敦頤讀《易經》的心得。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他出入儒釋道三教
,在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將其心得寫了短短四十章,就是《通書》這本書。這四十章裡
融通了儒釋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釋道的智慧與《易經》的讀書心得凝結在一起。不過這學問
要寫成連大字都不會的百姓也可以拿來參考,又可以經得起嚴苛的檢驗,到後來,也就成了被帝王拿來當金科玉律的書,一部被中國人印行最多的書.

「時憲書」即「歷書」。歷書由來已久。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歷書,是在長沙
馬王堆二號漢墓出土的《漢武帝元光二年歷書》。刻印歷書的出現,現認為起自唐代。我國
...什麼是"時憲書?「時憲書」即「歷書」。歷書由來已久。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
代歷書,是在長沙馬王堆二號漢墓出土的《漢武帝元光二年歷書》。

時憲書即「歷書」。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曆法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國計民生,所以歷代天
子,都十分重視修訂曆法一事。歷書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時稱「通書」,或稱「
時憲書」。現在憲書的發展,主要是港台發展的非常迅速,<通勝>就是<通書>也就是古代<憲書
>的一種變形,並且以香港七星堂...

時憲書即「歷書」。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曆法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國計民生,所以歷代天
子,都十分重視修訂曆法一事。歷書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時稱「通書」,或稱「
時憲書」。現在憲書的發展,主要是港台發展的非常迅速,<通勝>就是<通書>也就是古代<憲書
>的一種變形,並且以香港七星堂出版的<通勝...湘雲便說:「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
一句骨牌名,一時憲書即「歷書」。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曆法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國計民
生,所以歷代天子,都十分重視修訂曆法一事。

這是《時憲歷》計算中與傳統曆法計算最大的區別,也是顛倒了開普勒定律中心天體位置鬧
出的...所以《時憲歷》的法數改變雖是一個進步,但頒行的時憲書上卻看不出太大的變化。


到了清朝中葉,西洋傳教士傳來了天文學,和中國的專家鬥法,看天觀星來解人事的,更昇到了
最高的思想之爭與政治之爭.在那時,通書不但不能亂解,而且這些土洋的大師們都因為觸碰
這個神聖的地盤有人坐牢而重則殺頭.

到底皇帝地母經值不值得你去在乎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