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從前人的詩作中選取一些片斷而構成的一種詩歌形式。在西方文學中,荷馬的作品成了後代希臘文人競相選
摘的對象。維吉爾的作品是羅馬時代後期集錦詩的主要來源。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後來的這類作品包括意大
利的《彼特拉克精華》(1536)和英國的《西塞羅選萃》。後者是從西塞羅作品中輯出的論述政府的一些
警句。在現代,值得提及的是用英語輯出的《莎士比亞集錦詩》(1919)。在現代的文學評論中也不時出現一些幽默的集錦詩。
中國的傳統集錦詩有很多, 比如紀曉古人做詩,最忌同一首詩中字詞
重複,而「一字詩」卻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幾次反覆出現,不僅
不能有重複與拖沓之感,而且詩的內容還要與一定的事物相應。這本
是難而又難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卻竟相玩起「一字詩」來。
五代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曾為宮廷畫家衛賢的《春江釣叟圖》題詩二首,詩曰:
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對春;
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二、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每首詩都連用了三個「一」,趣味橫生。
唐人王建有一首古謠:
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路;
一去一來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樹。
全詩用了八個「一」,全統一到一幅風景畫裡。
奇文欣賞:「一字詩」集錦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有一次外出訪友,來到江邊渡口,可是渡船剛剛離岸,於是蘇東坡便喊船家駛回來,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認識這位大詩人,笑著起哄,故意難為他,讓他即景賦首詩,詩中必須含有十個「一」字,然後才能接他。只見他放眼江邊景物,若加思襯,便脫口吟出一首「一字詩」: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連用十個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繪出一幅恬靜的漁舟晚景,卻無累贅之感。
元代有人寫過一支散曲《「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寫人生的淒苦: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
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
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裡。
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
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據說,清代大學士紀曉嵐有一次陪駕出巡,乾隆皇帝見江中有一
葉漁舟正搏浪而行,便命紀曉嵐即景賦詩一首,詩中必需有十個「一
」字,這位機敏而又博學的大才子,面對如畫江景,沉思片刻,便出
口吟到: 一篙一擼一漁舟,一丈長竿一寸鉤。
皇上聽了這兩句詩,頻頻點頭讚許,可是紀曉嵐卻蹙眉撚鬚一時
續不出下句來。乾隆見他一臉窘態,便擊掌笑到:『大學士這回被難
住了!』沒想到皇帝的這一舉動竟觸發了紀曉嵐的靈感,他馬上又吟
到: 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釣一江秋。
皇上聽了連連稱讚。全詩二十八字,「一」字十個,竟佔三分之一多,卻毫無重複單調之感,並有節奏強烈、韻律和諧之美。不過也有人說,這首詩沒有擺脫蘇詩的窠臼,只是略加改動了幾個字而已,是假托紀曉嵐之名的冒名之作。
是台灣散文大家陳幸蕙老師仿照集句詩的文體寫成,
集句詩,又稱集錦詩,就是從現成的詩篇中,分別選取現成的詩句,
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詩。這首歌曾被潘越雲唱出名:
以下是每一句出處,可以給好朋參考(春山樓主容乃公誌 2018.10.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NaFoHq95A
潘越雲
浮生千山路
作詞:陳幸蕙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
小溪春深處 萬千碧柳蔭 不記來時路
心托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
長溝流月去 煙樹滿晴川 獨立人無語
驀然回首 紅塵猶有未歸人
* 春遲遲 燕子天涯 草萋萋 少年人老
水悠悠 繁華已過了 人間咫尺千山路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涼淨風恬
人間依舊 細數浮生千萬緒
《浮生千山路》
================================================================================================
1. 小溪春深處:[好事近] 秦觀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雲當面化龍蛇,妖驕轉空碧,醉臥古籐陰下,了不知南北。
2. 不記來時路:[點絳唇] 秦觀。
這首《點絳唇‧桃源》詞,是寫秦觀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後,
抒發他厭倦現實黑暗世界,嚮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他 對現實世界的不滿
點絳唇‧桃源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3. 拍案驚奇〕明朝凌濛初
[我本將心託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此句在《封神榜》由小說中的『妲己』說出。
3. 心託明月:我本將心託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拍案驚奇〕明朝
凌濛初
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詩句,在文學作品中被引用過太多次了,連瓊瑤
小說中都有。並且已經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難考證那個才是原版。
但從能夠查到的出處,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
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
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
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
半句,在唐代齊澣的詩中有「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的說法,這
不能算。
以下為引語: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
語來衝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
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
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
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
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
照溝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歎道:「唉!罷了
,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
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醜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
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4. 誰家今夜扁舟子:[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古對聯『但見長江逐流水,不知秋思落誰家』
上聯原來出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絕大多數的版本都是 『但見長江
送流水』,也許對聯的解讀錯了。下聯『不知秋思落誰家』出自王建
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最後一句有些版本是作『不知秋思落誰家』。
5. [臨江仙]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6.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
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武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
使人愁。
7. 晏幾道 <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
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絃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
彩雲歸。
歐陽修<少年游>
去年秋晚此園中,攜手玩芳叢,拈花嗅蕊,惱煙撩霧,拚醉倚西風。
今年重對芳叢處,追往事、又成空。敲遍闌干,向人無語,惆悵滿枝
紅。
[秋葵花] 崔涯
野欄秋景晚,疏散兩三枝。
嫩碧淺輕態,幽香閒澹姿。
露傾金盞小,風引道冠欹。
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8. [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9. [寄弟]徐熥
春風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當春;
寄語鶯聲休便老,天涯猶有未歸人。
10.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11. 涼淨風恬。
以下引自 《 普莉西拉玩味地圖 》
http://priscilla.bluecircus.net/archives/005028.html
「妳知道嗎?當初潘越雲唱〈浮生千山路〉時,有個小插曲。」殷正
洋說,「涼盡風恬」原本歌詞是「雨盡風恬」,潘越雲當時把詞錯看
成「兩盡風恬」,錄好之後她便出國了,在無法彌補的狀況下,將歌
詞改成「涼盡風恬」,結果反比原來的詞要順暢。
合不合音調是一回事,把詞意的完整性破壞掉又是另一回事,歌者唱
錯歌詞還硬掰,非常不可取。
12. [木蘭花] 晏殊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
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