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Charlie 兄傳來一信談及胡蘭成先生居溫州時, 秀美
的母親家就在竇婦橋, 這信主要論及王府基或張府基地名
, 我這個人一向愛轉彎作文章, 對竇婦橋興趣更大. 初看
就覺得不簡單.
根據文獻, 這個橋來歷是北宋時, 一位守寡老嫗, 姓竇,
別人叫她竇婦。織布為生,天上的織女得知,非常感動。
織女讓牛郎送一把雨傘給她。原來那把雨傘裡有一隻蜘蛛
,在竇婦睡覺的時候,幫她織出世界上最漂亮的布,豆腐
的名聲遠播。人們都爭著來買她的布。
這事被一個壞人金刁得知,就來搶竇婦的雨傘。竇婦逃到
九山河邊,無路可逃,就跳到九山河裡。那把雨傘帶著竇
婦升上天堂。人們非常悲痛,大家覺得要是那裡有一座橋
的話,竇婦就不會跳到河裡了。於是,大家就在那裡建了
一座橋。為了紀念竇婦,將橋命名為「竇婦橋」。
這個故事的悲情, 與冤情我覺得經常在戲台上看到. 而這
故事與元曲竇娥的故事很像.
中國民間傳說從來都不會是單一的指向. 中國戲曲祖宗孟
姜女, 在易經中即有專講女人的姤卦有用到一個杞字, 杞
在六經之中共出現二三0次,是一個很重要的字。杞是一
個地名,左傳中說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這個國家出
產多杞,是好木頭. 也出產好女人. 而杞梁之妻即萬杞梁
之妻, 即孟姜女 . 不過這名辭在古時並不指特定某人,
而是指一個地方的人. 孟姜女的故事以後成為中國戲之始
也與杞地的的傳統會有關.
總之, 就像杞地為名, 也變成民俗, 或人類學說的原型,
這個竇婦不太可能一下子在宋朝出現. 其原由應該可以追
到上古 . 而民俗中溫州的竇婦, 是落水而死. 這在中國
傳統很平常. 不過史上最出名的竇婦, 就是戲劇演的竇娥
, 一個和竇婦一樣冤死的女人. 我相信溫州的竇婦橋指的
應該就是六月雪的竇娥.
北宋的竇婦雖說是一個老太婆, 但是故事動人之處將她寫
入浪漫愛情中. 竇字最常用來指愛情, 而有情竇之說. 但
是這個情是用來發明禮義也. 孔穎達疏禮記禮運》:"
孔穴開通,人之出入; 禮義者亦是人之所出入,故曰達天
道﹑順人情之大竇也 '。大竇是禮記很重要的一個辭語.
向來 " 情竇 " 指情意的發生或男女愛悅之情的萌動。這
個說法, 在《東周列國志》有說明.
《東周列國志》第九回:「諸兒已通情竇,見文姜如此才
貌,況且舉動輕薄,每有調戲之意。」
原來情和禮會衝突成為悲劇是因為輕薄調戲. 這個點子被
大量用在中國傳統戲中. 快樂的有秋胡戲妻, 或以後由這
故事變化而生的大劈棺, 或最膾炙人口的武家坡. 王寶釧
接受的她老公的大考就發生在她住了十八年的竇 (穴)口.
亦竇婦也.
人們看戲即愛笑, 也愛哭. 所以這個竇婦以死為終, 老婦
和幼婦一個落水而死, 另一個是被斬.
我以為這兩個可憐的女人都沒有她們後代在天下各地炒房
的那些炒房團溫州貴婦好命. 她們都叫竇婦 (不是像一些
無聊的考証說是溫州豆府橋 ). 而這兩個可悲的女人她們
都是溫州人.
京劇最動人的唱腔都發生在法場. 而乃公本人一生最愛的
就是聽余派的法場換子. 每次唱起法場換子, 若置身在人
世最邊際, 蒼涼而悠遠. 這個味道, 也可以在程派戲的竇
娥冤感受到. 最愛的唱段就算是程派傳人李世濟首選.
竇娥冤原是元曲重要的戲目. 現在有某位諾貝爾文學獎得
主將六月雪亂改為八月雪, 這是極為嚴重的 cultural
vandalism, 非常不屑. 可惡之極.
六月雪本是中國傳統中專講冤的 motif 的文化阿其太普,
『六月』, 『雪』, 『冤』, 甚至『竇』都是可以寫成文
化人類學的博士論文. 六月雪原於周朝大夫萇弘及蜀王望
帝的故事. 望帝更是和杜鵑泣血有關.
「六月飛霜」典出自《後漢書劉瑜傳》
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鄒衍的人,深通陰陽之道。他
認為時世的盛衰是以金、木、水、火、土這「五德」為轉
移的,其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為了推行自己的學說,鄒
衍在各國遊歷。一次,他來到燕國,並在此做了官員。鄒
衍盡心儘力的效忠燕王,但燕王身邊的都說他的壞話,陷
害他。燕王聽信了讒言,將鄒衍關進了監獄。鄒衍仰天大
哭,上天為其感動,竟在六月炎熱的夏季,下起霜來。
「六月飛霜」由此而來。後人用其指冤獄,或用來比喻冤
情感動天地。元雜劇中竇娥的冤屈使「六月飛雪」,當與
其有同等含義。
至於我會堅信竇娥與竇婦一定都是發生在溫州, 這個答案
若是讀者沒注意, 那就太大意或淺薄了.
我是真正愛戲, 加上自己是閩南人, 常覺得咱們閩南人才
是真正發明戲曲的地方. 讀過一些中國戲曲第一才子書,
南詞敘錄, 就特別自豪, 因為中國戲曲發原不在北方, 而
在南方. 而台灣戲原出的戲文,南戲, 是在東南沿海地區
發育成熟起來的。它最早出現於浙江溫州(舊名永嘉),
稱為「溫州雜劇」、「永嘉戲曲」,亦稱南詞。後人為有
別於北曲雜劇,簡稱之為南戲。(南戲即今之歌仔戲前身
).
南詞敘錄》則說:「南戲始於宋光宗朝(1190~11
95),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
……或云: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永嘉雜劇
,又曰鶻伶聲嗽。」可見南戲大約在宣和之後即由溫州的
藝人創立,到宋光宗朝已流傳到都成臨安(今杭州).
除了趙貞女, 王魁等等, 據考竇娥的故事就是是在東南沿
海地區發育成熟起來的,最早出現於浙江溫州(舊名永嘉
)
不過和中國戲曲大部份的故事相同, 竇娥也是濫觴於古書
. 這故事另一個重點是孝女. 原型存於:
《搜神記》卷十一似乎有個「孝子專題」,二十八則即是
說「東海孝婦」。東海即福建溫州永嘉, 這也是元代關漢
卿《竇娥冤》的原型. 至於冤的主旨, 最早則是西漢的故
事,劉向編撰的《說苑》第五卷。原型故事的主角,並非
東海孝婦,而是西漢中期曾經做過丞相的於定國。史書中
的於定國,是個清官的形象,「於定國為廷尉,民自以無
冤」,看起來史官對他的定位,像是包公、狄公、施公一
類的人物。《漢書》的《於定國傳》仍然沿用《說苑》的
定調格局,從清官的角度出發,敘述了東海孝婦之事,而
到了《搜神記》裡,才第一次從孝婦的角度將故事「發揚
光大」,故事中,孝婦的姓名「周青」第一次得到確切的
記錄。
中國文化所有的字都和一個民族, 因而某一個民族的性格
有關. 而最早中國人的姓氏也都用來被當作一個文化原型
, 或文學的 motif. 比如孟姜女和萬杞良, 都是說杞地之
人的事, 原本就沒有所謂孟姜女. 至於溫州女人, 竇氏,
不管是紡織娘的竇老太太, 或六月雪的竇娥, 其實都是溫
州人也.
中國古代關於不幸女人死的方式,最多是落水,但易經益卦說到的
縊女,即紡織女,也是常見.另外尚有井卦.我想易經包羅萬象,
自然也會將文化最深的底蘊包含在內.這並不是說易經是一本
惡死的手冊,而是因為一可以包羅萬像的書自然會映照到人類的
生活.比如冤像,從文字學看是從兔.但是這個字『原本』也從
穴, 穴, 讀雪. 而竇字也從穴. 最早, 這個字就是指穴. 甲骨文竇
字即作穴解.而又作瀆.中空通水為瀆.
「竇」字也是一個姓氏, 即一個地方名字, 和杞字相同.
「竇」出自「姒」姓。已事為氏,據《風俗演義》及《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夏朝夏後氏帝相失國被殺。
其妃有仍方懷孕,從「竇」中逃出,奔歸娘家有仍 (山東
濟寧市 ),生有遺腹子少康。後少康中興,為夏王。二子
曰「杼」,曰「龍」,留居有仍,逐為「竇」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