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17, 2016

微字和棄老

微字和棄老    容乃公

微,甲骨文(長髮的老人)(手執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續甲骨文
字形。有的金文加「□」(行進),強調行進。造字本義:老人拄杖緩行。篆文
大體綜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將金文的老人形象寫成。

《說文解字》:微,隱行也。從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微,隱藏身份,悄悄行進。字形採用「彳」作邊旁,「」作聲旁。《春秋傳》上
說:「白公的門徒將他的屍體隱匿在山上。」

微可能在上古是一個民族棄老的文化. 春秋傳說的可能不是屍體, 而是將仍活著
的人放在山上,任其自生自滅.



棄老 容乃公寫於2010立秋

人類自古至今即有棄老傳統. 所謂棄老就是家庭或社會將年邁的成員
置放無法求生處令其自生自滅而至絕世. 這種棄老傳統若不細論其方
式, 現在乃然是以各種形式存在我們處身的社會, 只是現代老人被遺
棄的方式會有堂皇動人的理由和藉口掩飾, 而且實行的方法比較優雅
, 看似溫良恭儉讓, 郤和古代棄老同樣冷酷的手法一無二致.


現代社會老人無聲無息地被遺棄可能會成為流行, 或固定化的模式.
這說或駭人聽聞, 若仔細想想, 並非全是捕風捉影. 也就是說, 現在
每一個老人都有可能在無意中被年輕一代很合理地被棄置了, 最後終
會被棄死.


人類學者很早就發現有棄老和棄弱的民俗, 北歐人類學者 Rolf
Kjellstrom 曾寫過論文專談愛斯基摩人棄老和棄弱的作法:

            "Senilicide and Invalidicide among the Eskimos"
by Rolf
Kjellstrom in Folk: Dansk etnografisk tidsskrift, volume 16/
17 (1974/
75);

據說愛斯基摩人讓老年人坐在冰筏上漂流出海,來將之遺棄或直接置
於冰塊上令其沉入冰海中. 有的學者認為這種棄老的習俗僅存在饑荒
時, 或僅為了病弱的老人安樂死, 也有學者相信愛斯基摩人並不做這
事, 而是另一個住在格陵蘭到北阿拉斯加的因紐依 Inuit 人幹的.
人類學因為發明不太久, 我們對人類棄老的民俗知道並不多, 但在文
學小說, 包括莎士比亞最有名的四大悲劇之一, 李耳王 , 可能靈感
也來自棄老的故事, 按理推想應該不算稀奇.


世人對愛斯基摩人得到的印象大多是從 1960 年代安東尼昆演過的好
萊塢電影『雪海冰上人』而來. 電影改編自意大利小說家 Hans
Ruesch 由聽聞所寫關於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小說 Top of the World.
聽說小說作者並未真正考據材料, 但因為電影活神活現, 世人皆相信
故事有所本.

電影故事寫的棄老並不令人反感, 主要原因是被丟掉的老人是; 心甘
情願地配合.

人類學家以為老人參與了一場現代人覺得恐怖噁心的場面來自由那個
冰天雪地的人對死有近乎淒美的豁達. 當人坐在冰雪上等著物化, 身
軀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死亡也不過是一個相當不重要的句點而己. 人
生在大自然照應下, 生與死不但是一種合理的接續, 更是一種成就.

不過這個傳統在講人倫的社會郤有另一種美好的品質. 生物為了實現
永恆的承接和延續, 老一輩的人竭力照料下一代, 可以到了無所不用
其極的程度.
當必要時, 提前離世以利下一代活得更好是必要的, 若更有必要, 老
人帶的微笑被有心或無心棄絕可能才是棄老居然可以繼續存在文明社
會中主要的原因.

棄老習俗實際上是存在人類社會中的. 在講究孝道的中國社會可能很
早存在

. 最近湖北發現大量「棄老洞」遺跡. 很早湖北鄖縣等地有大量棄老
  洞的存在和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說, 湖北丹江口市官山鎮五龍莊
  村的一座棄老洞,插門槽和門栓洞是鑿刻在洞外的。雖然木製的墓
  門早已經風化了,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 60 歲以上的老人被鎖在洞
  中,是無法從裡面打開門的。

有的洞中還有奇怪的等邊三角形石孔。石孔每邊寬約 37 厘米,孔深
約 20 厘米,邊緣鋒利,剛好容得下一個成人的頭顱。據說這個石孔
是供窯中的老人自殺用的。顯然這些老人是心甘情願參與一場近乎俱
有宗教情操的儀式.


自 2000 年以來,在中國川、陝、鄂、豫交界的漢水流域中游及其支
流發現了大批古代「寄死窯」,專供到了 60 歲的老人自我死亡時使
用。
當地稱這些古怪的山洞為「寄死窯」又稱「寄死窟」、「自死窯」.
這些指的是灌木草叢之中可容一人大小的窯洞。專家稱這些窯洞是古
時用來寄放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的。這一發現不僅印證了中國民間喪
葬習俗有一個歷史的演變過程.
不過因為後來的社會生產能力變強了, 棄老反而變成為推動敬老的導

.

現代社會若出現棄老的事, 一定會變成大大驚動的新聞. 不過若仔細
想想, 年輕人不經意地將老人視若無睹, 或長期冷落, 有時可能真的
會演變成現代版的棄老, 甚至棄死的事件. 記得曾看名導演侯孝賢的
電影有一景是幾個身強體壯的少年把家中的老人忘了照料, 最後老死
者背上都生癰長疽, 爬滿了蛆蟲. 這種事其實也常見諸報導. 若電影
有自傳性, 而電影除了宣洩導演的美學藝術, 但無關懺悔, 我總覺得
看仍然令人不忍.


我的部落格

Dear Roy,

你來信題到了日本電影「猶山節考」,和許進雄的「中國古代社會」
一書,從文字學考掘「微」字是從棒殺老人的習俗而來. 電影我沒看
過,不過我還真贊同電影該寫點這類的東西.許進雄是加拿大學者,
他的書很有名,我這幾天搞到了會寄一本給你.


我讀易經最常發現的一個原理是假借原理, 而古時假借都為了以鬼取
代實物, 或以實物代鬼, 為的是驅鬼. 古時的人對付現實生活並不是
最大難題, 但是應付視而不得見的鬼可是最不容易的, 因而文字生焉
.


佷多人認為將「微」字講成先民初期的「棒殺老人」行為應該是誤解
了,更合理的說法應該是對父的另一種尊稱法。因此在這方面,親自
殺死自己父母的行為可能存在一萬年前, 或更早的野蠻時期, 與人獸
不分時. 不會在發明文字時.

棄養老邁的親人、溺死剛出生的嬰兒,絕對都是人類社會中會發生的
事,但用棒子血淋淋、活生生地打死自己的長輩,倒不太像是人類物
種該有的生物行為,更不用說這竟還屬於殷商文明中的一部分。


殷人先公中那位振興民族的英雄「上甲微」後人對他的尊稱——︰尊
貴偉大的老祖宗。不可能稱他是被後人棒殺或棒殺過老人的人.可能
他曾打死過一個被族人深惡痛絕的惡祖先的鬼靈.


我認為打殺長者, 可能是己故或作亂的祖先鬼神. 而不是真的活人.
而且是被發現是長期擾亂後人的己故先人, 通常更是他姓的. 這種文
化是為假借文化, 是中國文化和文字發明的基本原理. 我看許教授的
書有點隔鞋騷癢, 因為中國文字在商朝時全是為了搞
鬼, 不能用考古和人類學去看. 甲骨文的字大多寫的是人鬼的關係.
最攪不清的人是郭沫若,所以他的書很不值得看,但是許教授資料多,
比郭好多了.

我曾說過中國字每一個字都為了趕一個鬼, 而發明的. 明乎此, 才可
能將字的原始面目理清. 光在文面作文章, 或人類學的佐証, 讀人總
是不著邊際. 人類學家和宗教深度是有差一等的.讀易經不論鬼神,
更無法以之論字,而易經是中國字的原理書.

乃公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