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30, 2020

容乃公說嘯字 --從王維詩談起 

容乃公說嘯字 --從王維詩談起 

王維有一首詩,名為《竹裡館》,詩是這樣寫的: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小詩清新自然,意境悠遠,夜色靜謐,月光如水,竹林搖曳,萬籟沉寂,一個人,在這一片夜色下,在月光中盡情地彈琴,天地為知音,竹林為好友,長嘯一聲,彈琴一曲,邊彈邊嘯,好不快活!對於彈琴,大家都比較熟悉,那長嘯又是什麼呢?為何與古琴如此相配呢?可能許多人並不是太清楚,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長嘯大概就是大聲的呼喊,就像猿猱呼喚同伴那般。但這樣的呼喊是不是又寫與古琴不搭調?很多人比較疑惑。唐永泰年間,大理寺評事孫廣撰寫了《嘯旨》,專門介紹這個嘯,我們來看一看:夫權輿者,嘯之始也。夫人精神內定,心目外息,我且不競,物無害者,身常足,心常樂,常定然後可以議權輿之門。天氣正,地氣和,風雲朗暢,日月調順,然後喪其神,亡其身,玉液傍潤,靈泉外灑,調暢其出入息,端正其唇齒之位,安其頰輔,和其舌端,考擊於寂寞之缶而後發,折撮五太之精華,高下自恣,無始無卒者,權輿之音。近而論之,猶眾音之發調,令聽者審其一音也。耳有所主,心有所繫於情性,和於心神,當然後入之。嘯,是一種似歌非歌、似唱非唱、似吟非吟的喉音藝術,始於商末,盛於魏晉,衰於宋末,現在,已經失傳了。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不無遺憾地說:「古之不傳於今者,嘯也。」對於已經失傳了的東西,今人若試圖去還原,必然頗費一番思量。比如說,嘯,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就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道教的修煉方法中,嘯法是相當奇特的。許多經典文獻都有記載,一些文人的詩歌散文也對它多有頌揚。古人最早用嘯法來招魂驅鬼,交通神靈。魏晉文人也相當追捧。據說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早晚長嘯鍊氣鍛鍊身體。古人會嘯, 可能更早. 杜佑通典說蚩尤即魍魅, 戰於涿鹿, 黃帝吹角為龍吟禦之. 原來古時這動作是為了音樂驅鬼. 通典又說蚩尤兄弟七十二人. 但龍魚河圖說蚩尤兄弟八十一人. 所以蚩尤不是人,而是鬼. 不過中國文化常把現實與虛分開,比如凡異族皆稱為鬼老。原來從黃帝以後,遇到不測之事與人,手中沒有武器,就發異聲,嘯之始也。為何嘯,因為怪物發聲即是。古書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郭璞注: 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後來道家發現原來事物怪異不測,即會有嘯聲。這是對抗性的呼應。早年,我學古琴,特別在意這個嘯工。那時只知道唐人彈古琴,會建高樓,在上頭頂樓置一空罈. 彈琴于上, 聲可振谷. 有一年, 去桂林玩, 早晨在山上散步, 聽到有人在山上大嘯, 另一山頭即有人回應. 始知嘯聲不是單音, 而是呼應. 唐詩中有五六十首都有提到琴聲, 而以王維之竹里館五言最有名. 他坐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這詩很多人說他在講悠靜, 其實可能不是現實, 因為他在嘯時, 若無空山迴音, 必有另外在遠處回應者. 這是古時彈琴另一種境界.
「嘯」一般指的是通過舌頭與口形的調整而發出長有清越的聲音。據說厲害的嘯者能模仿大地萬物的聲音十分厲害。「嘯」起碼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流傳到漢代,被道教所吸收,成為了一種特殊的鍊氣方法。隨著道教組織的不斷擴大,各種嘯的傳說也不斷產生,據說浙江東陽人趙炳,精通嘯法,只要他大嘯一聲,江河湖泊就會掀起大浪。據說嘯法可以招魂驅鬼,交通神靈。那是道士們必會的本事. 凡神仙傳中例名, 大多會古琴, 當然更會嘯. 唐朝人都信佛, 但生活中, 個個都會點道士的能力. 王維當不例外.


唐道士張氳(653-745年),字藏真,號洪崖子,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人。《琴書大全聖賢》說他「工琴書,善長嘯,隱姑射山」。武則天召他不至,李隆基賜官不受,以為「恬淡寡慾,可以久生,可以盡年」,活了92歲。著作有《河東記》三十卷,《大周昌言》十卷,《高士傳》十卷,《神仙記》二十卷。我們對漢朝的古琴文化理解不多,但孔明會彈琴人人都曉.聽說嘯法最精是八仙中的藍采和藍采--唐玄宗時的那個乞丐道士.但在歷史上最長嘯最有名的是諸葛亮,《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注引「《魏略》曰:亮)每晨夜以從容,常抱膝長嘯。據葛洪的《神仙傳》記載,漢朝時期的欒巴善於嘯法,欒巴剛剛當任豫章太守的時候,瞭解到廬山上有一座神廟,其「神」能在帳中同人說話,每每飲酒,在空中傳遞杯子。欒巴斷定這是精怪作祟,準備捉拿,精怪害怕,化為書生。騙娶了齊郡太守的女兒為妻。欒巴趕到揭露真相,然後仰天長嘯,「書生」顯出原形,原來是一隻狐狸。王維一生曾多次走投無路, 曾被安祿山捉拿, 只因為他會音樂, 沒被虐待, 但可能經常精神也不安, 長嘯會今人聲音治療法, 但最主要是驅鬼.我在桂林山中聽到嘯聲,說不定只是喊叫而己,到底什麼是嘯?百度注說: 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這個說法很不精準, 因為古人用這聲是對應凶猛, 而不是膽小的人走夜路的吹嚧.神話的鬼,最早.海內北經說 西王母梯而戴勝杖 ,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崙北.大荒山經也說到有人戴勝, 虎齒有豹尾, 穴處名曰西王母. 她老人家說話聲可能就像虎嘯, 所以吹口哨沒手. 關于為何虎嘯, 易經己經有說到了 - 就是凶殺之氣.易通卦驗說:立秋虎始嘯。衍孔圖雲、虎金精。大戴禮言、虎七月而生。應陽數。考異郵亦云、虎班文者、陰陽之雜。虎為毛蟲、定是金獸。考異郵雲、參伐虎之德。義主斬刈。所以學門謂之虎門、乃畫虎於門者。以兌居秋方。兌是說。言主講說。故又金有殺伐之威、虎有毒害之猛。故金義扶虎。


不論古琴或嘯, 最發達是在六朝時. 魏晉時, 中國開始重養生. 寫養生論的古琴大師嵇康在《幽憤詩》寫道;「詠嘯長吟,頤性養壽」,「嘯」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竹林七賢個個都精于嘯. 魏晉時期的文人們特別喜歡長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經在蘇門山遇到隱士孫登,想同他探討嘯法,孫登不做聲,阮籍心裡不舒暢,於是長嘯而退,阮籍走到半山腰的時候,忽然聽到一種聲音像是鸞鳳鳴唱,在巖間溪谷裡迴蕩,原來是孫登之嘯。也許從嘯原始驅鬼到養生, 或可找到嘯法的解答. 按六朝時, 可能流行病比較多, 加上戰亂, 養生觀的嘯法比孔明時更注重.養生嘯法具有動靜相兼的特點,一方面,嘯必須有舌頭嘴巴的動作,氣流從人體呼吸道振動而出,這必然對軀體器官有一定的按摩作用。另一方面,嘯是一個複雜的意念調動過程,嘯者通過內在的意念調整,以達到暫時的忘我境界,這可以進入內功態。我以為曹植在山東漁山聽到美音,而發梵唄,或可能是當地人的嘯,而不是山上流泉。




























我常想孔明在戲台和司馬懿交空時, 加上一段王維的嘯, 或更有戲劇性. 京劇台角取名有嘯字, 可能是想補其缺. 京劇界有一位最早灌黑膠唱片的女花臉名齊嘯雲, 她工架子銅錘, 若在台上能發明嘯工, 定有點睛之效. 另一位名嘯的, 是奚嘯伯, 在京劇老生派別, 他的奚派唱工聽來像吹簫出名, 他的學生歐陽中石寫一本書名特別說嘯:《嘯伯永嘯:我的師父奚嘯伯先生》, 乃公曾用心去找出他的嘯是何名堂, 原來奚派的嘯, 不在唱聲, 而在用字 -- 他的聲若吹簫說的是「衣齊」轍, 這和王維孔明的嘯可能有點不相干.京劇奚派講「用情行腔」、「錯骨不離骨」、「唱胡琴、讓胡琴」、「趕板奪字」、「唱戲唱氣口」等等,可以說,他的「唱」是法度嚴謹、有系統、有規則的一套學問。他在轍口的運用上,也下了極深的苦功,「衣齊」轍是老生演唱的一個難點,他經過努力,對「奚嘯伯(發音的運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後來「衣齊」轍幾乎成了他專擅的轍口。他嗓音音量並不大,但清晰悅耳,韻味醇厚,著名戲曲音韻學家徐慕雲先生形容奚嘯伯的演唱有「洞簫之美」。奚嘯伯對字的四聲音韻,吞吐收放,能準確、適度地進行藝術處理,對於「吐字」的「噴」「擦」「彈」「切」各有法度,既細緻又講究。所以他的念白不僅清楚明晰,字字入耳,而且鏗鏘成節、入情入微。

星期日, 4月 19, 2020

容乃公說戲--談余叔岩不想被人家看到的一本書

容乃公說戲--談余叔岩不想被人家看到的一本書

最近有人把趙元任在大學語言學的錄音公諸于世. 這和京劇其實有相當大的關係, 因為京劇是一個非常講音韻的學問, 而語言學家們可對它發生影響.

余叔岩一開始, 對一位戲曲家發生興趣. 這個人是被胡適看重的文學家, 寫《鏡花緣》的李汝珍. 李汝珍(1763 年?─ 1830 年),字松石 [2],號松石道人,直隸大興(今北京大
興區)人。

李汝珍是道地的文人,「於學無所不窺,尤通音韻」,精通文學、詩詞、音韻、經學、字學
、醫學、算數、茶經、棋譜,還「旁及雜流」,如象緯、篆隸等。他在音韻方面的書《李氏
音鑑》、《字母五聲圖》、被余叔岩當作寶. 後來, 余叔岩常從王品一、王君直、魏鐵珊等
研討請教音韻,經常閱讀《李松石音鍵》等書,頗有詣造詣。後來與民初四大公子之一的張
伯駒合著《近代劇韻》一書

不過,發行後,發現不妥,緊急收回,只是這書己有部份流傳在外,及至戲劇重叢刊發行後
,張伯駒以個人名義,改名《亂彈音韻輯要》在《戲劇叢刊》上分期發青。一九六三年 (民國五二年 )五月,為紀念余叔岩逝世二十週年,張又增補,正名為《京劇音韻》。

八零年代,乃公恩師余門三傳李炳莘在加拿大溫哥華卑詩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COlumbia) 東方語文中心圖書館發現張、余公著《近代劇韻》原版,即發行一版流傳在外,而未及收回者。該書線裝藍本宣紙精印,分三卷,共一二六頁。


其主要爭議有三:

< 一 >、中國戲曲之音韻依據,是「南從洪武、北問中原」。亂彈 (京劇 )是北曲,當以「
中原音韻」為本。中原音韻之基本精神,是「平分陰陽,入派三聲」。換言之,在公元一三
二四年周德清編「中原音韻」時,己否定了入聲; 而今,再談入聲,讀者何所從?


< 二 > 字之上口,本有其規律。羅常培教授謂之「上口音韻條理」,而不是東拼西湊,單獨某字上口的。書內所列 (第十四、十五頁 ),僅一零九字,所述亦祗兩個「條理」,即「中原音韻齊微部『 zh 知、ch 蚩、sh 詩、r 日』四母字後加一韻,併皮黃一七轍」,及「中原音韻魚摸部『 zh 知、ch 蚩、sh 詩』四母字,北京讀『竺、出、書、汝』之字,改讀『ㄓㄩ、ㄔㄩ、ㄕㄩ、ㄖㄩ』音,但不含『支思』部之字」等兩個條理而己,實不足窺「上口」之全貌。

(羅常培,字莘田,號恬庵,筆名賈尹耕,齋名未濟齋。北京人。滿族。北京大學百畢業。
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歷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歷史語言研
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新度中國建立後,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
任第一任所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回畢生從事語言教學、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
調查、音韻學研究。答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的「三巨頭」。其學術成
就對當代中國語言學及音韻學研究影響極為深遠。)

< 三 > 六百年來,因「ㄩ」介母的結果,產生了「ㄐ」,「ㄑ」,「ㄒ」三個新聲母。容
納了「ㄍ、ㄎ、ㄏ、」「ㄗ、ㄘ、ㄙ、」六聲母齊、撮兩呼的字。唱京戲的時候,凡是「ㄍ
、ㄎ、ㄏ、」變成的字,照現行音韻念,是謂「團」字。而由「ㄗ、ㄘ、ㄙ、」變成的字,
仍照原來韻念,就是「尖」字。換言之,ㄗ、ㄘ、ㄙ、齊撮兩呼的字,是尖字。ㄐ、ㄑ、ㄒ
齊撮兩呼的字,是團字。世人多不知此韻之變化,亦不諳「尖團」之定義,致花樣百出,令
人不解。本書第八十頁,首列「東、冬」諸字為團音,實不知何所本。

當余先生發現錯誤時,立即通知停止發行,李師將該書影印回國後,請教他的老師錢培榮先生請示。錢培榮以為此書縱小有錯誤,但余叔岩確懂得的,目前此書己經絕版,我們應該印幾百本,送請世界各大圖書館典藏,以保存此文化一脈,藉以回余叔岩對京劇的一番心
血.

李老師即在影印五百本,饋送親友同好留作紀念,並送請世界世界各大圖書館典藏,包括: 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北京市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倫敦牛津大學圖書館、美國南加大洛杉磯分校胡佛圖書館、加拿大卑詩大學中文圖書館等。

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0MDEyNTg1OA==&hid=12&sn=88e2f1fbfd820caf6d38673c5e8d1550&devicetype=iOS13.3.1&version=17000c2b&lang=zh_CN&nettype=WIFI&a=&session_us=gh_bc377e6e5bbb&fontScale=144&sub=&clicktime=1587306289&enterid=1587306289&scene=1&subscene=1&a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星期六, 4月 18, 2020

關于鍋


關于鍋 容乃公

人相爭吵, 常會拿鍋做文章. 英文有句話說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壺笑鍋黑, 中國南方諺語說龜笑鱉無尾. 這成語並不是英國人用的. 莎士比亞成品用過一兩次 pot
和 kettle, 在 Hamlet 中, 國王 KING CLAUDIUS 說:

這個習語的最早出現是托馬斯‧謝爾頓(Thomas Shelton)在 1620 年翻譯的西班牙小說《堂吉訶德》(Don Quixote)。主角在他的僕人桑喬‧潘薩(Sancho Panza)的批評,其中之一是「你就像煎鍋對水壺說的那樣 ' 按西班牙的意思是: (說鍋到鍋裡,滾出黑眼圈)


英語原先並沒有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這觀念, 在莎士比亞劇本中, 提到 pot 和
kettle只有二三處,而且全然沒有壺笑鍋黑的文法.在哈夢雷特中,kettle 是戰鼓.

                  l
 In Denmark's crown have worn. Give me the cups;
        And let the kettle to the trumpet speak,

拿酒來吧! 讓隆隆的鼓聲傳信於號角, 號角傳信於炮手, 炮手傳信於蒼天, 蒼天再傳信於大地: 本王今日將為哈姆雷特開懷痛飲!

莎士比亞用到這個 kettle, 應該就大鍋, 這個字在古英文, 就是 "cauldron" 即中文釜字.在莎劇中, 莎翁用的 pot,kettle, "cauldron 都只一兩次. 他把 kettle 比為鼓聲, 可知古時, 中文兵士作戰把這炊具也當樂器用來傳信和鼓舞, 至于 "cauldron" 即中文釜字, 他是用在馬克白女巫作法的的東西. 同時, 女巫又將策稱為 pot-- 更小的飲酒器 -- 壺(pot):
頭一個女巫在施法時說:Boil thou first i' the charmed pot. 她稱 cauldron" 為 pot.

在中文裡,pot,kettle, cauldron 這些字和同意字,可能要編一個字典才夠手.

成語懸釜而炊——把爐灶架在房頂,懸起來,燒火灶台也
被搬上了房,懸釜而炊——把爐灶架在房頂,懸起來.

因此, 要談鍋字, 非得從古時, 將所以炊具, 飲具, 和樂器一起說, 古今中外皆然. 依事理來看, 古時軍士出門, 最好東西少帶. 所以我們可以推想 \ 三國演義擊鼓罵曹的鼓, 很可能是炊具. 莊子鼓盆成大道和藺相如迫秦王擊缶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詩經 陳風宛丘》即有其樂的記載。》載:「坎某擊缶。」三十六計有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楚辭卜居》說:「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看來,瓦釜之樂在先秦已經風靡一時,此正所謂「醉從趙人舞,歌鼓秦人盆」。(杜甫《貽華陽柳少府》 )敦煌遺書《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北京河字十二號)所謂「學音聲,屈博士,弄缽調弦渾金喜」,其所謂「弄缽」,正是這種「歌鼓秦人盆」的音樂。

中國人從商周起, 用到 pot,kettke 和 cauldron, 它們的同名手足名目之多, 去故宮看看
即知, 最早的鼎, 也在內 . 除了 " 鬲 " 之外,還有 " 缽 "、" 豆 ". 用來悶飯的是底稍
為平一些的陶罐,

來蒸飯的是兩層的,底下還是鬲,而在鬲之上,通常還要再坐一個有箅子的盆狀物,這個盆
狀物是可以從鬲上取下來的,學名叫 " 甑 ". 另外還有一種器皿,其形制和甑有些相似,而功能完全相同。  還有兩種器皿,是很值得研究的。一種是由鍋和灶一塊組成的,即下面是灶,而上面是鍋,它們是聯體的,這種器物名字叫作 " 釜灶 ". 一種是底下有足,通常是三足或四足,上面為平板,有擋,和現在的平底鍋有些相似,學名叫做 " 盤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非常流行的。如新疆出土的幾件方形承獸盤等,就是這種器皿。總的說來,到這個時期,鍋的形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其質料已經不用陶器了,而是用銅或鐵的質料了。

成語【沈舟破釜】說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
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釜,鍋。打破飯鍋,沉掉渡船。後用「沈舟破
釜」表示決一死戰。古時, 兵士要吃飯, 可知鍋子不論大小, 比為生死大事. 幾十萬大軍當
然不能用小鍋, 除此之外, 大鍋還有一用途, 即刑具. 成語有:瓦釜雷鳴一辭, 說的是用刑
時的架勢. 有時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 現場發出的就是這聲音, 要講鍋文化, 莎士比亞在劇
中的修辭只是寥寥數行, 真不能和中國文化相比.

現今流行語出現很多源頭己不很清楚的字辭,比用摔鍋(
 背黑鍋是背後的背不是背東西的背,黑暗的黑,過去的過(用閩南語說時),北京話叫黑過
,背黑過。背這字,如果讀「被」,就是背地,有暗中之意或背景之意。另外亦有一種擔罪
之意。過是做錯事,過失和誤解由這三字的解說加起來,背黑鍋,是指一個人背一個罪名,
有可能他(她)是讓人冤枉的。

聽說它是網路流行語:意思是將所有的過錯算到別人的頭上! 另外一個流行語是

甩鍋是料理的一種技術,就是炒菜時用的技術,目的是使素材能夠均勻受熱從而將菜炒熟。
有人以為甩鍋這比喻是從背黑鍋來的,背黑鍋這說法比較可能有古意,因為古時打仗要有軍人
去背鍋, 總是低下作賤的事. 至于有人說甩鍋是從一些民間讓作錯事, 比如通姦, 的人, 為了避事而在頭上抹黑,或為避事,或這黑炭出現身上,成為罪証,都有點不合理.古時,天天要和我們說的這幾件東西, 即 pot,kettle, cauldron 等物, 都發生在類似軍國大事時. 民間用的小鍋通常可能就在廚房裡.

我以為甩鍋應該稱為摔鍋,就是把一件不好的事推掉, 嫁禍給別人. 通常做飯的廚師們甩鍋是料理的一種技術,就是炒菜時用的技術,目的是使素材能夠均勻受熱從而將菜炒熟。對另一個用法 -- 炸鍋, 比如 -- 聽見球賽失利的消息, 一些人就炸了鍋了, 倒是很逼真的比喻.
現代語很多是創新,也可能是外來.通常會拿外來語,可能是由精通外語的人先用.我一直以為
摔鍋 這一辭原來說不定和英文字swagger有關.這個字意思是指一個人趾高氣揚,有點看不
起別人.我以為人摔鍋是就會swagger.反正讀起來太像了.

星期四, 4月 16, 2020

關于論語說的無友不如己


關于論語說的無友不如己  容乃公  本文被新浪博客查禁

讀書方法, 即解釋學. 在西洋文化, 解釋學從古即有. 學生為了意思而開發了詮釋學各種各樣不同的系統。因為哲學詮釋學為各種解釋性項目提供理論依託,所以它可以被視為聖經詮
釋學的發展。哲學詮釋學在某種程度上對當代聖經詮釋「 Hermeneutics 」源自於希臘語( ? ρμ? νευω),意思是「瞭解」。這是從希臘神赫耳墨斯(Hermes)的名字得來。
相傳他是宙斯的信使, 經常用詞所對應的事物來告訴人們詞的意義。

解釋學接近於文本分析法,影響了翻譯研究學科,使得闡釋主義翻譯理論創立。

主要派別有:

1. 海德格爾: 認為理解是主觀的,且理解本身具有歷史性,取決於觀者先前的理解,有所謂的「前結構」,因此理解要以「前理解」和「前結構」為前提。迦達默爾進一步提出了理
   解的「歷史性」、「視界融合」、「效果歷史」等概念。
2.視界融合(Horizontaler-Schmelzung):理解的過程是在文本的作者原初視界和解釋者現有視界的交織融合,達到一種既包容,又超出文本與讀者原有視野的新的視界,造成了一
  個理解有賴於前理解,前理解又有賴於理解的循環,這就是所謂「解釋學的循環」( der hermeneutische Kreis)。

3, 正當的解釋學應當在理解中顯示歷史的真實,歷史不是純然客觀的事件,也不是純然主觀的意識,而是歷史的真實和歷史的理解,二者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歷史總是含著意識,不
是客觀的。

4. 強調藝術真理的本體論地位,審美理解就是對藝術真理的理解. 這是說藝術, 而不光是文字.



5. 即上下文本為跟據的解釋學, 最接近於文本分析法,影響了翻譯研究學科,使得闡釋主義翻譯理論創立. 上下文本的意思是, 把這作者在某一文章中, 用過的字全找出來, 從而看
   他如何處理這個字, 這算是公道也不會栽贓. 甚至進者, 把他一生如何用這個字拿來對照, 看他這字字義最大和最小的範圍. 我說這是從 textual, 到 contextual. 當然拿這工年
   , 是用來讀經典的.

那麼,孔子在經典中說到友這個字是如何看待呢?

論語提到友這個字,有十五六處

   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
改。」
  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26.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
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
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
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24.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5.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
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10.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
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
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15.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
乎?」
   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
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從上列(textual reading)論語說到友,應該是指朋友,而無友不如己者,說的是道德.

論語說到友,是世俗的朋友,這應該不錯.論語未必全是孔子的話,他的學生
做筆記的,未必可以聽到他老人家弦外之音.
至于孔子說友不如己者,依該段前後,都在說道德,也就是說,不要和品性不己的人,
這個解釋是被明清朝庭給讀書人定于一尊的朱熹說的,朱熹說的算數.其實從宋朝以降,
解經派別數以千計,但朱子學說仍是最被提倡的.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對「無友不如己者」有專門的註釋。
其辭曰:「無,通毋,禁止辭也。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
他明白說,友所以輔仁.即可以促進做人的德行.
乃公以為,孔子的思想,最高定位是易經,那是古今注釋孔學的基本.易經中,孔子放
了他自忌的東西,即一翼.尤以易繫辭.
 繫辭上八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朱子曰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七與八,各以奇耦相得。
孔子又說,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可見朋友指相合的人們.
章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甲乾  乙坤 皆得合木 天地定位也
      丙艮  丁兌 相得合火 山澤通氣也
      戊坎  己離 相得合土 水火相逮也
      庚震  辛巽 相得合金 雷風相薄也
      天壬  地癸 相得合水 言陰陽相薄而戰于乾
孔子以天地河圖洛書說數.以四九為友,一六共宗, 三八為朋,二七同道.
朋,友,共宗,同道,在天地之間,成為相處之道,即同氣相生.即生氣.

生氣即震木乾變上一爻河圖生成數: 四九為友一六共宗三八為朋二七同道. 而在洛書中, 四
九,一六,三八,二七,是因為相鄰而又相生,才可以友好,友好,先天條件是互通生氣.
照孔子深一層想法. 朋友也不能任意即可找到. 一個人得要先修好自己人品, 才可以有資格
去和別人交上有好德行的朋友.這點,不能光看論語如何說.

星期四, 4月 09, 2020

容乃公說戲 法場換子


容乃公說戲 法場換子

中國人的人生有一個西方沒有的境界, 這個世界就是蒼茫 -- 一個在生和死之間的空白 --這塊區域無法用宗教, 或無神論去界定. 我以為紅樓夢開宗說的那個世界很接近, 或故事結尾時,賈寶玉在雪中,向他父親致意的一剎那,就像是了.每次聽唱京劇法場換子時, 我就會想自己有點接近那個蒼茫, 沒有傷感或悲情, 但又似有說不盡千言萬語.我常說,法場換子可能是唯一中國人可以帶進棺材內放在其中的人間的聲音.

法場換子故事很經典, 像京劇中武家坡之類的戲妻原型. 搜孤救孤和法場換子也同樣, 把一個人放在人生最不易取捨的選擇. 不過故事不打緊. 京劇的法場換子和程嬰救孤存趙,同一用心.講
唐代薛仁貴父子,征東征西,平服蠻夷,屢建大功,惟素為佞臣所忌。後傳及孫曾時代,權臣張泰當國,一意圖滅薛氏,適薛剛灑後鬧事,遂乘機構陷,召取薛猛等夫婦全家進京,誣以叛逆大罪,滿門誅斬,惟薛剛逃亡在外,然亦不知生死。徐勳之孫徐策,與薛氏數代通,交誼最深,欲存薛代根苗,乃設法學程嬰換子故事,歸與夫人商議,暗將己子金鬥,帶往法場,譖與薛氏兒互易,攜歸撫養。

多年前, 余孟門人李炳莘老師送給我范石人錄給他的法場換子和他新收入門弟子, 十三歲的
王佩瑜的錄音. 范石人一口氣唱完三十分鐘的全段法場換子. 為了紀念范老, 我特別將帶子
分段錄下, 和朋友分享. 關于誰是范石人, 請看附上的翁思再先生寫的傳記.


【二黃三眼】
  恨薛剛小奴才不如禽獸,
  吃醉了酒全不顧滿面含羞。
  闖下了滔天禍一人逃走,
  連累他二爹娘不能到頭。
  把一個兩遼王午門斬首,
  樊夫人拔寶劍自刎人頭。
  眼見得忠良臣乏嗣無後,
  可憐他斬草除根寸草不留,
  天地含憂,怎叫我順水流舟。
  夫人哪!
反二簧慢板
見夫人出哭出了席棚以外     
可嘆她拋撇下十月懷胎
催命的鼓響咚咚魂飛天界
勾命的鑼倉響魄散泉台
這一旁綁的是陽和元帥
那一邊綁是馬氏裙釵
馬夫人使雙刀名揚四海
女將中可算得出色英才
你夫妻原本是鎮守邊塞
為什麼一心心私回京來
爾好無才,我的兒啊
千不該萬不該是爾不該
大不該命薛剛私回京來
那奴才二堂上把壽來拜
二爹娘一見嬌兒溺愛不明
把酒戒來開,三杯酒下咽烈性又來
酒壯膽包天闖下禍來
探花郎張登榮被他踢壞
太子爺紫金冠打落在塵埃
保駕的官文武臣一齊打壞
又不該舉爐去打張泰
張泰賊奏一本將你來害
將爾一家人推出了御街
你夫妻盡了忠留名四海
最可嘆斷送了未滿三月小嬰孩
捆綁到御街,刀下喪泉台
我也曾送爾的信爾怎生不解
書信中藏密語爾解之不開
我命你領人馬反出了邊塞
誰叫你一心心闖入網來
老徐策見此事無計可奈
捨親生將薛蛟調換下來
待老天替你家扶養幾載
將養起忠良後即早成材
可鄰我年半百絕了後代
絕了後代
他夫妻雙雙跪塵埃
用手兒攙扶陽和元帥
馬夫人我不便攙你 你自己來
悲切切切哭出了法場以外
大地響人頭落 再來收爾屍骸

原標題:百歲名票范石人 翁思再
老輩上海票友鮮有不知范石人者。從1940年代到1950年代,他在電台教唱京劇影響很大。新戲迷曉得這個名字則往往與王珮瑜有關。1990年代初,10歲出頭的王珮瑜以老旦面目參加江蘇省業餘比賽,被范石人先生發現,主動表示願幫她改習老生,後來他又把王珮瑜引進上海。王珮瑜初考上海戲校落選,范石人便同他的公子、上海京劇院琴師範文碩一道參與斡旋,終使有關部門收回成命,王珮瑜如願邁入戲校門檻。范石人可謂是王珮瑜的伯樂。
范石人,浙江天壇人,早年在鄉下讀過私塾,後來到上海的布店裡學生意。他有音樂天賦,旋被皮黃藝術所吸引,向著名琴票、譚派名家陳道安問藝,業精於勤,遂成名票。他在票戲的同時經常給媒體寫劇評,能夠說到點子上,因此名演員紛紛願與其結交。1940年前後,陳大濩請范石人為伴,在一位銀行家資助下赴京學戲,他們廣交余叔巖身邊的朋友,數年裡刻苦研習,技藝大進。回滬後陳大濩成為余派名家,范石人則寧願躋身票界,以余派教學為業。他先後在幾家私人電台的「空中課堂」教戲。1947年孟小冬在杜月笙壽辰堂會上唱《搜孤救孤》之後的一個較長時期,上海大街小巷處處可聞「娘子不必」(《搜孤救孤》詞),這也同范石人的推波助瀾有關。他在電台教戲博得名聲後,趁熱打鐵辦起「余派進修班」,數年裡一連辦了好幾期。京劇的民間教學曾經能夠養活一批自由職業者,范石人先生是這個文化產業的成功人士。
在教學過程中,范石人先生親自刻蠟紙、印講義,他不僅首創「琴腔合譜」,還發明了許多記譜的符號來描摹潤腔方法,諸如各種擻音、顫音、滑音等等,使之不再「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過去京劇曲譜都是工尺譜,范石人是使用簡譜進行京劇教學的前驅者,他以這種方法培養出一大批老生票友。後來這些油印資料為出版社所看重,擇要擴展,成為正式出版物,這就是最早版本的余叔巖唱腔選和好幾出老生戲的舞台總講。范石人先生還幫助京胡名家趙濟羹(趙喇嘛)、司鼓大師王燮元總結和整理藝術經驗,編輯出版專輯,為後人留下珍貴的學術資料。
范石人先生晚年為上海文史館館員。今年夏天,他以九十九歲高齡溘然西歸。上海票界以這位百歲名票為祥瑞之兆,定於10月9日在逸夫舞台搞一場演唱會,唱余派戲,懷范石人。屆時范石人先生在滬之專業和業餘的門生,將會同香港、南京的弟子們匯聚在逸夫舞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范先生泉下有知,也可欣慰了。

 容乃公說戲 法場換子
https://yijingsearcher.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9.html

范石人唱法場換子1 恨薛剛
https://youtu.be/_dPIo04b9Vo
范石人唱法場換子2夫妻雙雙
https://youtu.be/KINEDfu7s-o

范石人唱法場換子3見夫人
https://youtu.be/7XkqXA4Qo8A



星期三, 4月 08, 2020

用程派鬼音驅趕流行病


用程派鬼音驅趕流行病  容乃公說戲

乃公今天要說說用鬼音趕病的點子.特別為大家錄一段百人程派戲迷合唱.乃公以為若能號招全世界一百萬人同時在zoom上網合唱效用更佳,或許一下子把病鬼一掃而光.這個百人合唱戲目是程派的《火焰駒》. 乃公一聽這名字, 立馬想到武漢火神山醫院, 而網上找到了目前唱這段子最好的程派傳人張火丁. 火和丁全是克水的, 也和火神山可以乎應.大家也可以在家多聽,或跟唱,可以預防流行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4411P7jR/?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音配像《火焰駒》只為我父把婚變 張火丁

程派唱腔的音質、音色特點又是什麼呢?便是民國年間李宣倜所揭示的「鬼音」:「程艷秋
(即程硯秋)……其嗓音狹而渾,不吐開口之字,迄今猶帶腦後之鬼音。凡低亢不續之處,
能藉鬼音以維繫之,獨開前輩未有之奇舉,世詫為異稟。腔調則私淑瑤卿,而每參以己意,
變本加厲,幽誕亦如其人,故時稱程調。」程硯秋全面繼承了陳德霖唱法的力度和立音,但是由於他嗓音晦暗而悶,於是他琢磨出了自己獨特的運氣方法,用以氣托聲、引聲、送聲的發音方法以及音域寬廣、極低和極高因素反差、似斷非斷。所謂「鬼音」,是當時戲曲界的一個術語,專指「童年旦角未變嗓以前,皆有極幽細之高腔」。按程硯秋 6 歲從榮蝶仙學戲,11 歲登台演出,13 歲倒倉,旋得羅癭公的幫助,15 歲變嗓成功,乃問學王瑤卿,並拜梅蘭芳為師,18 歲開始獨立挑班,一舉而名聲鵲起。李宣倜「鬼音」的點評,便在此際。程硯秋晚年曾自述,少年時每天早起到陶然亭喊嗓,「從低到高再轉下來,越到高音越覺得音在腦後,好像打一個圈子再回來似的」,正是通過腦後音的共鳴,有別於胸腔的共鳴,使「極幽細之高腔」的「鬼音」表現出魔幻一般的迷離。

多年前, 乃公在台北看過多次程派傳人程硯秋先生的義女李世濟的戲. 親見李和幫她拉琴的先生, 可說情深至極. 聽說她晚年得了郁症, 或與傳唱鬼音有關. 後來的程派傳人, 如張火丁少了一些程派的怪味, 或許太世俗了.

順便說說張火丁用音像配給大家聽聽程派真傳的趙榮琛的火焰駒.趙榮琛的名字有個榮字,有
兩個火,也可以驅鬼.

程派唱腔傳人當今最紅的是張火丁. 張火丁曾音像配了程派傳人趙榮再琛的《火焰駒》. 說
起趙榮琛,他出身不凡.趙榮琛他是宦門公子,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裡,祖上一連出過四代翰林,太高祖趙雯楷是清朝嘉慶年間的狀元,李鴻章一家三代都是趙家門婿。20 世紀 20 年代隨家北上,定居北京。自幼常隨母親看戲,對京劇產生了興趣,上中學時,就是業餘國劇研習社的積極分子。1934 年他高中二年級時,山東省立劇院到京招生,他應試被錄取進入京劇科赴濟南學習。在上海一年多的時間裡,趙榮琛向程硯秋學了《荒山淚》、《春閨夢》、《碧玉簪》、《鎖麟囊》、《金鎖記》、《文姬歸漢》、《青霜劍》等程派戲和《玉堂春》、《御碑亭》、《桑園會》、《賀後罵殿》、《二堂捨子》、《汾河灣》、《三擊掌》、《四郎探母》、《弓硯緣》、《祭塔》、《戰蒲關》等傳統戲,技藝大進。1947年趙榮琛回到北京,用秋聲社班底,以「大風劇社」的名義在北京演出。

星期二, 4月 07, 2020

關于戰太平這出戲

關于戰太平這出戲 容乃公說戲

先說一聲,孟小冬並沒有從余叔岩那兒親口學過戰太平.

余叔岩一生只留下十八張半的錄音段子, 幸而他的本事由學生留下來. 當然余一生最重要傳
人是孟小冬. 另名是李少春. 余曾在五年內傾囊相授。惜以少春家累太重,加以他違反了「教盂的戲,他不得在外演唱」的師命。而在天津演出了「洪羊洞」。從此,余再教李整齣的,所以他祗學了「戰太平」、「定軍山」、和半齣「洗浮山」。說起戰太平, 余並沒真正傳給孟小冬. 盂小冬深深體會了立雪余門之不易,在學戲之初,就在慧文、慧清中中,得知余先生不喜歡他講課的,學生記筆記; 以及他講話時,學生要站起來等禮貌,所以唯恭唯謹,勤勉向學,很得余先生的垂青。加以余先生因病住院時,她如女般衣不解帶,親侍湯藥,越發感動了余先生,恨不得把掏心窩的絕活教給她。因此,他原答允楊梧山要教孟小冬十齣戲,郤教了三十多齣。她在余先生教李少春「戰太平」和「定軍山」時,她從旁學了,而且學得很道地,但郤沒上台演過,祗把它教給了錢培榮先生。


孟氏晚年以授徒為樂、港台弟子計有: 李猷、趙從衍、蔡國蘅、池泰魁、黃金懋、丁存坤、李相度、汪文漢、龔耀顯、張雨文、丁寶玲、許密甫、劉丕基、吳必璋、嚴欣琪夫人等,而真行禮拜師習藝者,則僅錢培榮,* 趙培鑫二人。趙客死美國,無所傳。錢培榮以廿五年的時,血孟氏學得「搜孤救孤」、「捉放曹」、「擊鼓罵曹」、「定軍山」、「失空斬」、「武家坡」、「珠簾寨」、「洪羊洞」、「烏盆記」、「戰太平」、「二進宮」、「御碑亭」、等十二齣戲,及「狀元譜」等十多段唱腔。可喜的是,以上除「定軍山」、「擊鼓罵曹」外,有說戲錄音,這些錄音,多係孟小冬小聲低唱,對研究余派唱腔,頗具實用價值。戰太平這出戲等, 余派的唱腔也因而由孟小冬傳下來了. 真是萬幸.當年這出戲由譚老板唱, 後來大家跟著學. 譚可能曾在宮內唱過. 後來, 是在「雙國孝」 (即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雙亡 )結束,譚鑫培演出「天雷報」接著唱「戰太平」。

那是西元 1909 年, (清宣統元年 )譚鑫培己六十三歲。譚在公演或堂會,叔岩是每演必到。鑽研譚氏的唱腔、身段、表情等。一同觀摩的有王庾生和王月芳少數人。

國孝之年, 夏,譚在丹桂園、慶樂園、中和園等戲院,演出「法場換子」、「賣馬」、「碰
碑」、「陽平關」、「清官冊」、「捉放曹」、「舉鼎觀畫」、「戰太平」、「轅門斬子」
、「定軍山」、「連營寨」、「珠簾寨」等劇。叔岩受益良多。

五月二十日,丹桂園日戲。譚演與陳德霖演「戰太平」。陳德霖是余叔岩的岳父.叔岩他們觀摩譚鑫培的小組成員,逐漸增加。除了王月芳、王庾生以外,先後增加了一榮山、莫敬一、言菊朋、樊棣生、關鍾霖、陳富年等。關鍾霖是晚清內務大臣*奎俊的四子,人稱鍾四爺,標準「譚迷」。他長兄關醉蟬是票界名小生,他則唱武生。他記憶力極強,又能作畫,「分工記錄」是首先提議的。大概都是余記身段,言記唱腔,王庾生記唱詞,鍾四爺則速寫身段,兼記戲詞。散戲後同去飯莊小吃,交流心得,互相研究。大家都有顯著的進步。

一九二三年 (民國十二年 )余叔岩三十四歲元月繼續演出於上海亦舞台。元旦大軸,叔岩、
鮑吉祥「南陽關」。此次叔岩主演的劇目,尚有「戰太平」、「定軍山」、「失空斬」」、
「雪杯圓」、「鐵蓮花」、「盜宗卷」、「失印救火」、「洪羊洞」、「天雷報」等。叔岩
,琴心合演的劇目有「遊園驚夢」、「遊龍戲鳳」、「珠簾寨」、「汾河灣」、、「御碑亭
」、「四郎探母」、「南天門」、「烏龍院」、「桑園寄子」等,與高秋顰合演過「雪杯圓
」。上海初期,觀眾紛至沓來,滿坑滿谷,座無虛席。至中期因配角力量單薄,上座率漸次
下降。亦舞台為充實演出陣容,自元月十七日特邀歐陽予倩加入演出專場。由歐陽予倩演壓
軸,余叔岩演大軸。元月廿五日,余叔岩、朱琴心「桑園寄子」。歐陽予倩「「寶蟾送酒」
。余叔岩加演「失印救火」。歐陽予倩加演「二本虹霓關」。編者按: 薛觀瀾一九四三年六
月十九日、半月戲劇四卷十二期「憶叔岩」一文,載係因袁寒雲 (克文 ) 前去捧場,叔岩
演「戰太平」、「失印救火」雙齣,錄此存証。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  三十五歲

本年度,叔岩由杭子和司鼓,李佩卿操琴,在高亭公司錄了十二面唱片,計「空城計」兩面、「搜孤救孤」兩面、「珠簾寨」一面、「洪羊洞」一面、「戰太平」一面、「狀元譜」一面。「烏盆記」一面、「 八大錘」一面、「魚腸劍」一面、「李陵碑」一面。

尤有進者,余氏會在許多名劇中,展露大些特技,顯示他的才能多采多姿。例如: 「八大錘
」的「扯四門」 (帽翅與帔下擺同時擺動 ),「斷臂」的「過桌吊毛」、「翠屏山」的「六
合刀」,「賣馬」的「耍 * 」,「問樵」時與樵夫的「對舞」,「戰太平」的「挖蘿蔔」
,「回令」的三個「屁股坐」,「胭脂褶」和「烏龍院」的「耍扇子」「打漁殺家」的「脫
老斗衣」,「洗浮山」的「雙刀花」和「趟馬」,「出箱」的「鯉魚打挺」,「踢鞋上頂」
,「眼腳反動」,「搜孤救孤」的「出場」、「下場」,「烏盆記」的「高吊毛軟搶背」,
「黃金台」的「踢燈籠」,「李陵碑」的「卸甲丟盔」等,都是真本事功夫,令人嘆為觀止


乃公注:「戰太平」的「挖蘿蔔 是京劇的基本功.是關公戲不可少的.(關羽上,作哆嗦吹髯狀,大圓場至上場門,左變雙抖刀向台前,正身挫步,直奔台口,急勒住亮相;右手持刀裡挖蘿蔔,右轉上步,面朝裡勒馬亮相,四扣...)

余叔岩真正入門的弟子不多, 但和他學過戲的他徒弟郤不少有所謂「三小四少」之說。

三小者,
(一 )、小小朵,楊寶忠乃楊小朵之子,為小小朵。(二 )、小譚,譚富英。(三)、孟小冬。

四少者,
(一)、吳少霞。即吳彥衡,伊為吳彩霞之子,曾名少霞,後改武生。
(二)、王少樓,初與李萬春合作,繼搭程硯秋班掛二牌,
後在北京戲校當教師。
(三)、陳少霖,陳德霖之子,余之妻弟,曾住在余府學戲,學得「寧武關」、「洪羊洞」、
「一捧雪」等戲。余續弦後,遷出余府輟學。
(四)、李少春。 以上七人,正式叫首禮拜者,依序是吳彥衡、楊寶忠、李少春和孟小冬。譚富英是余先生主動找來施教的,藉以回饋師門的恩情。譚初學的是「戰太平」、一個出場,擺弄了一上午,總是王對勁。陳夫人出來打圓場,「中午了,吃飯,吃飯,戲慢慢學。」
大概又去了兩三次,譚小培說,「學來學去,還不是我們譚家的那套,不必啦。」富英從此輟學,但他非常後悔。

直到五十年代初,王瑞芝應吳中一之召,去上海教戲,他又把王瑞芝請到北京,教他「奇雙
會」等戲.目前大家可以看到富英錄像,只是和余派有多少出入.

若想要追求真正余派唱腔,唯有從錢培榮留下的孟教錢的錄音去找.孟一生曾演過的戲大家可從電影梅蘭芳和孟的故事得知.不過她留下的影音絕無僅有.

    錢培榮先生是馳名海內外的余派名票,他在二、四十年代已頗有名氣,他十四歲學藝,工余派老生,在上海曾與馬連良、張君秋等名伶合作 <四郎探母 >,錢先生主演, 過關見娘, 中的四郎,一時傳為佳話,一九五二年正式拜孟小冬冬先生為師,從此,每天到孟先生家中學戲,自晚間六點到深夜十二點走錢先生學戲的黃金時刻,由著名琴師王瑞芝操琴伴奏,錢先生雖忙於經商,但調嗓練功,寒暑不輟,一直堅持廿餘年之久,直到一九七七年孟小冬先生逝世,先後錢先生傳授了 < 御碑亭 >< 戰太平 ><定軍山 >< 捉放宿店 > 等共十二齣余派名劇, 並留下了珍貴的說戲錄音資料。孟先生採用當年余先生的教授方法,說戲非常嚴格,但更重妥的是錢先生多少年來,堅持勤學苦練,細心鑽研,對余派藝術終於取得了紮實地道,功力不凡的輝煌成就。如今錢先生己屆之年,但嗓音高亢,底氣充沛,唱出來仍是余派盛年風花,從而受到海內外京劇界及票友們的歎服。

戰太平情節

元末天下紛爭,群雄四起,各據一方。花雲從朱文信據守皖之太平城,旋為江西陳友諒所困。陳兵方攻奪採石磯要隘。花雲見敵兵勢大,眾寡不敵,擬暫堅守,暗出乞援,且逆料彼兵勞師遠出,利在速戰,若令頓兵堅城之下,則師久必老,待其師老氣衰而擊之,當可轉危為安。孰意朱文信不從,定欲令其出戰,以挫其鋒。花雲不得已,乃出臨陣,究為所敗。花雲憤朱文信不從己言,知難支援,遂回家令妻自盡,以免被辱,並令其妾負子裝瘋逃出,以全其後。既將家事摒擋訖,於是乃與朱文信共出死戰,卒為所擒。迨既被縛,朱文信詢花雲見陳友諒時作如何態度,花雲囑其萬不可作乞憐語,「大丈夫須寧死不屈」云云。孰意朱文信猶豫不決,迨見陳友諒,竟伏地乞降,而花雲則強立不跪。詎陳友諒見之,於花雲則深愛其才,降座勸降;於朱文信則反譏誚數語,立加誅殺。花雲見朱文信被害,益大罵不絕口,雖陳友諒再三以爵位相羈縻,而卒不為動。陳友諒見理勸不從,乃以威嚇,令將花雲縛置高竿,命亂箭射之。花雲至此,乃心生一計,偽稱願降。陳友諒大喜,急命釋縛優待,孰料花雲既下竿,突然奪刀亂殺,擬僥倖奪出,別尋生路,以圖再舉報復。然卒不能如願,至力竭,乃自刎而死,然其屍猶屹立不動,至陳友諒拜祭後始倒地焉。或謂此花雲,即《梵王宮》中私誓訂婚之花雲,此即應其誓言也。

根據《戲考》第十三冊整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GzSVu8OTc

星期四, 4月 02, 2020

啥是fuck?

啥是fuck?容乃公

昨天看到一個視頻,美國紐約明星Robert Di Niro 在演講開場說:Fuck Trump.

英文有一禁忌字, 後來變成流行口語不可缺的, 更進一步成為單口相聲每一句都得加上的形
容辭, 逗點, 副辭, 甚至每一字後必加的, 就是 fuck. 人類語言最初可能是從禁忌來, 易言之, 人類最早開始學會的一個字, 可能會是 fuck 的同意語. 這個字中文稱為肏,早在甲骨文就出現了. 字形為上下結構,屬會意字。肏本義指性交,引申義指忽悠,指爭吵,也指吃飯時胡吃亂塞。如有肏攮、肏進分文等詞。肏是典型的會意字,意思是進入肉裡或有肉進來。這裡的「肉」字指的是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性交器官。

Fuck 在西方可能也是最早的字, 聖經沒說亞當和夏娃被造成泥人時, 先用手語或口語, 若是口語, 照聖經說的, 可能就是類似 Let's Fuck 之類的. 總之, 這個字, 也是西方最早的
一個字.

因為那麼重要, 單詞 fuck 很難在詞源上進行追蹤的原因之一是,它在普通語音中的使用比在易於追溯的書面形式中的使用要廣泛得多。比較常被語源學家提出的, 但可能也是了有待考証的詞源,該詞為單字首字母縮寫詞。有人說「 fuck 」一詞來自愛爾蘭法律。好像是一對夫婦被發現犯有通姦罪,兩人的屁股被寫上「 FUCKIN 」以表示犯罪。另一個說法是教堂的人士記錄了「犯了非法肉體行為」的罪行。還有一說個是這個字是頭一個字母串起的, 「
Fornicating Under King's Consent 」 (未經皇室許可的性行為 ). 為什麼國王要去管人家房事, 不是太無聊嗎? 事情原委是, 中世紀 , 常要黑死病, 因為和未受污染的資源的稀缺, 驅使城鎮控制著人類的互動和人口的增長。據說許多城鎮都需要獲得許可才能敦倫生育。

因此,任何夫婦未經皇室許可(通常是從地方治安官或領主那裡獲得許可)都無法做,這需
要在路標上標明「 Fornicating Under Kingof Consent 」的標誌,該標誌後來簡稱為「FUCK 」。

看來,很多人類文化行為都會黑死病掛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