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17, 2019

刈包--mess bao 覓食包

刈包(英文:Gua bao)

容乃公原創譯名:mess bao 覓食包

這個食物最近在北美火紅. 英文有各種不同的翻譯, 不過乃公想到貼切的英文名稱是 Mess Bao.
Mess 這個字來自中世紀法文, 在拉丁文是放的意思, 也就是後來法文 mittere(拉丁 )(mettre 法文 )放的原型 -- 原來說是放食物, 或部份的食物. 現在英文mess 是軍中的食堂, 把各種吃的放在餐桌, 由兵士們自己去找, 要點是食物的部份. 刈包是台灣傳統小吃, 又叫虎咬豬, 這也合軍中兵士們吃飯狼舌虎嚥的模樣.所以刈包翻成mess bao很合情合理.用聲音讀出來就是覓食包.英國人把雜七雜八食混在一起,叫做mess,比如Eton mess.



刈包(英文:Gua bao),為臺灣當地知名小吃  之一。蒸饅頭內夾滷肉的概念,原型源起於中國福建省福州的「虎咬豬」,又稱「割包」

刈包類似饅頭。兩者差別是饅頭為立體半球形,但刈包是長橢圓扁形,再對摺起來包餡料。

傳統餡料通有:片狀五花滷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等。花生粉一般與糖混合,有甜味。另外,也有健康導向,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做法 。因為其形狀及內餡似老虎的嘴咬住一塊豬肉,所以在臺灣亦被稱作虎咬豬,其吃法如同漢堡般,故有「臺式漢堡」、「臺灣漢堡」之名 ,也常被暱稱為「包包」。

近年,臺灣業者將這種傳統美食再改良及包裝後引領一波小吃創新的風潮,除了傳統白麵皮外,甚至也有了黑糖麵皮等,在內餡口味也變化出許多花樣,例如,加入萬巒豬腳、香腸、筊白筍(美人腿)、剝皮辣椒、天婦羅、鴨胸、煎蛋、雞排、鱈魚排、日式叉燒肉、鹹豬肉、爐烤杏鮑菇、照燒雞腿、牛肉丸,甚至豬舌等新式刈包。因為這個緣故,不少人也稱刈包為「臺灣漢堡」(Taiwanese hamburger)或中華漢堡(Chinese hamburger)。在臺灣,早期刈包經常會搭配四神湯食用,後來開始出現以精釀啤酒、果汁或氣泡飲料佐餐的潮流並逐漸發展
出「台酒配台食」的餐酒品飲美學。

經典口味的刈包在臺灣同時也是「尾禡」(尾牙,或稱「尾迓」)宴席上經常出現的菜色之一。因為外型長得像錢包,裡面夾一大塊滷肉、酸菜、花生粉、還有香菜,因形狀像一個飽滿的錢包,取其財富滿足的喻意,因此在尾牙吃刈包,像徵來年發大財、錢包滿滿用不完。另一說是,刈包的另外一個名字為「虎咬豬」,與閩南語音「福咬住」相近,內夾的酸菜被客家人視為是福菜,所以有「留住福氣」之意。其實,尾牙吃刈包,對生意人還有另一層意義,商家由於生意上的應對,常會說些善意的謊言,吃刈包代表商家象徵性地把今年曾說過謊言包起來

(1) 台式割包 (2) 英式Eton Mess
吃掉的意思。這些都是臺灣當地的演進出的應景風俗,與源起地並無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