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02, 2019
容乃公說字--井(2) 井和棺木
容乃公說字--井(2) 井和棺木 容乃公
為何床在中國文化也和棺木有關?
古代王侯的墓穴就被稱為金井。唐杜甫《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人哀。」仇兆鰲注引張綖曰:「井是貴者之墓,猶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謂楚王墳為井上。」唐韓愈《記宜城驛》:「驛東北有井,傳是昭王 (楚昭王)井。」
明朝的萬曆給自己做了定陵,地下放屍體的地方這就是俗稱的 " 金井 "。他死時,口中含的玉物,就叫 " 金井玉葬 " 了。民間傳說," 金井 "用以溝通 " 天地之氣 "," 玉葬 " 可使肉身不腐。
從河南信陽戰國墓出土的短腳木床形制來看,床四周豎有木板,和井欄一樣都起到保護作用。原來, 古人埋葬採用的原理是水井.
概念是:
1.金井是地中交流生氣
2.金井會生泉水
3.棺木停放之地
清代陵寢地宮金井研究
金井,也曾是帝后們生前格外關注的地方,每每誡惶誠恐,施之以禮。例如慈沼太后即曾親赴清東陵苦陀峪万年吉地 (即菩陀峪定東陵——慈沼陵 )看現金井,并把一件价值連城的珍珠手串投入金井. 這是取金能生水之意.
古人稱棺橭槨為井槨。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稱。《儀禮‧士喪禮》:「既井槨,主人西面拜工。」胡培翬正義:「《檀弓》『既殯十日而布材』是豫取其木而乾之。此曰井槨,則是已成,二者先後不同。蓋槨周於棺,其形方,又空其中,以俟下棺,有似於井,故雲井槨。井之,則槨已成
,將來施之竁中。」
中國人的語言最大的特色是引申義特別廣, 所以中文沒有修辭學, 因為申引的字辭都可以互為借用.這一點,可能現在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沒人去深深體察. 比如井字, 在生活中, 和死亡, 家俱, 建築, 天文,算命, 戲曲, 植物, 都用到. 乃公在介紹井字, 可能要長篇累牘尚無法介紹完全.
「金井 」與「梧桐」二詞連用, 在古典詩詞中並不乏其例,如「銀床落井桐」( 唐. 肩吾句),「金井梧桐秋葉黃」(唐.王昌齡句),李白也寫了不少將梧桐和金井一起聯想的詩句:
「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床」
梧桐在秋天落葉,因而舊詩中的井永遠會見到梧桐樹.這二者不止是寫景,而且也案示死亡.因為梧桐就是棺材.很多好棺材用的就是梧桐木或梓木.二者都是古琴的木料.
砧聲齊。杵聲齊。金井欄邊敗葉飛。夜寒烏不棲。 風淒淒。露淒淒。影轉梧桐月已西。花冠窗外啼
古時,帝王墳墓有多種要求,必得按井字來排.
比如明朝陪葬, 有東西二井,明會典言長陵十六妃從葬,位號不具。其曰井者,蓋不隧道而直下,故謂之井爾。這是從古時夏朝即有禹井法, 《越絕書》有禹井. 乃公以為墳稱為井, 是因為易經水風井卦的井理. 易經說風水, 因為古時棺木存放取不隧道而直下.
" 梁份在《帝陵圖說》中談到陪葬有東西井.:" 東井、西井當天壽山正東、正西之地,永樂間所置。取金井之義,下窆穿壙不隧,為成祖十六妃殉葬之所,以次而附也 "。東西二井不成祖殉葬十六妃之墓一壙司馬溫公曰:今人葬有二法,有穿地直下為壙,而懸柩以定者。有鑿隧道旁穿土室,撿柩於其中者。按:古者,惟天子得為隧道,其他直下為壙,而懸...
不猶愈於焚之哉?... 甚者, 不以奉先為計, 而專以利後為慮, 尤非
孝子安厝之用心也!... 遂穿壙。司馬公曰: 今人葬有二法, 有穿地直下為壙, 而懸棺以窆者。有鑿隧道旁穿土..
原來, 古人把人放入土的方法, 有直下, 稱為壙, 而鑿隧道旁穿土,是天子的特權.
關于帝王的墳,有一本書很值得去讀.有一年,台灣遠流出版社要出版名為風雪定陵的書. 當時出版社聽說大陸某一家出版社出了這書後,有些奇怪的事,比如編者無故死亡.我說我有法子破解,就在書面加上關公像去厭勝,出版社聽我的話,果然這書出了後,一直就平安無事.關于挖掘定陵,有太多迷信的事,比如江青莫名其妙帶了活動廁所到墓中過夜,萬曆棺木被紅竹人衛兵燒了後,丟棄,被農民拿去做成櫥櫃,悶死一家小孩....太太事很玄.
我一直以為定陵的挖掘和文化大革命有關.最早,提出挖掘的吳唅,被搞到家破人亡.
關于井和墳墓的關係,看了這書,可以清楚理解中國人對井字的理解.
請讀書注意封面關公像.這是我建議加入,主要為了厭勝消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