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31, 2020

如何解釋火神山和雷神山

如何解釋火神山和雷神山:     容乃公

武漢新建的兩所「小湯山醫院」定名為「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背後有什麼講究?

1 月 23 日,武漢市城建局緊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單位舉行專題會議,要求參照 2003 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武漢職工療養院建設一座專門醫院——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醫院建築面積 2.5 萬平方米,可容納 1000 張床位。

1 月 25 日,武漢市防疫指揮部舉行調度會,決定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之外,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新增床位 1300 張。

「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這兩個名字是如何誕生的?背後有何玄機?

今年庚子, 庚為金, 子為水, 易經五臟的五行以金主金肺, 肺最忌為水, 因為不可以入水, 所以五行要用火來克金, 暖金, 而以木來反克金. 五行震為雷, 五行為木, 木可以洩水氣.若得火來暖身,病可去矣.

易經火雷為噬嗑, 這個卦像取山雷頤為彖,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這卦說的是吃錯了東西. 而它的錯卦是, 大過為死卦 (棺材的意思 ),滅即沒也

滅即蔑。左傳襄公二十五說到文公接陽樊時,陽人不服,晉侯圍之。(陽人)倉葛   說:「……今將大泯其宗祊,而蔑殺其民,宜吾不敢服也。」這說明有人想要滅掉一個國家的人口.

噬嗑六二,噬膚滅鼻,旡咎。指人人要戴口罩.把鼻子蓋起來.

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旡咎。腊肉通常是過了冬至即開始吃. 可能這次病毒在冬至即開始. 易經解卦也可以把腊肉看成野生動物的肉.

火雷噬嗑。噬嗑為獄象,易經雜卦傳噬嗑,食也,卦開宗明義:
噬嗑,亨。利用獄 -- 說的就是事情發生因為吃, 而解決的方法是把人們隔離起來.

-- 這是發揮易經說的利用刑人 (警察, 檢驗師, 國家進出管制. 等.

中國古代把雷神很當一回事.開國,或有大災,即祭雷神:


洪武元年,首先令諸臣斟酌古禮,制定親征遣將的禮儀:「古者天子親征,則于上帝,造于祖,宜于社,禡於所征之地,祭所過山川。若遣將出師,亦告於廟社,禡祭旗毒縣而後行。」然後根據諸儒議定的儀節,將「牙旗六毒縣藏之內府,其廟在山川壇。每歲仲秋祭山川,日遣官祭于旗毒縣。」永樂以後,又別有神旗之祭,專祭火雷之神。「國之大事,惟祀與戎」,難怪旗毒縣之祭的規格要高於祭孔。不過為了求取勝戰,在旗毒縣以外,再祭火雷
之神,大概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吧!祭火雷神的文告是這麼寫的:維年月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 天威神儀火雷無敵大將軍之神。維 神威勇猛厲、剛勁精彊。訇雷掣雷,猋欠火奔風。護國庇民,厥功顯著。.... 遇有征討,惟神是賴。驅鋒遣鏑,端直奇妙。萬發萬中,疊貫連穿。38 事實上,在別立火雷神祭之前,太祖己經在二十六年制定的<仲秋祭儀>中,將和戰爭有關的一干神明全部祭到了。這項祭儀屬中祀,齋戒日期是兩天,用的是牛、羊、豕三牲;奉祀的神有七位,分別是:旗頭大將、六毒縣大將、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鼓角銃砲之神、弓弩飛鎗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祇五昌等眾。

中國人取名,常有很神奇的預兆.比如,兩次流行病,都要用的鐘南山院士.

他的名字讀來有如終南山. 古時,終南山隱士就很多。尤其隋唐以來歷代眾多名士隱居終南山,過起了超世脫俗的隱居生活。據說從傳說中的巢父、許由到如今有跡可考著就有數千人。

除了佛道兩教外有名氣的有西周開國功臣姜子牙,秦末漢初的「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角裡)四先生,西漢名臣張良(晚年),隋唐的名醫孫思邈,宋代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清朝關中名士李雪木,民國名士高鶴年等。

乃公看他八字是乙日生在戊戌月, 戊戌易卦為山, 而乙木為神葯. 中國人有這麼一號人物,
他名字就是一貼神葯,是很吉神的.大家可以上網看乃公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5528480102z0e6.html
屠呦呦名字就是一貼神藥

乃公料想,按火雷卦看,過了立春,即可以見到解神了.而到了立夏,萬事大吉.這大家放心.

星期一, 1月 27, 2020

容乃公移鼠者誌(二)英粉吹(infantry)彩衣吹笛手--新世紀的移鼠運動


庚子年小科普考(5)   容乃公移鼠者誌(二)

英粉吹(infantry)彩衣吹笛手--新世紀的移鼠運動

西方社會從中古, 對鼠恐曾發展出些民間故事, 最有名的是彩衣吹笛手把一群老鼠移走.這童話發生在德國一個名為Hamline的地方.

2020 年, 英國巡邏隊,一支樂隊和焰火表演使下薩克森州哈默林的英國軍事基地成為英國計劃在 2020 年前從德國撤軍的最新軍事基地。來自 28 個工程兵團的士兵駐紮在傳說中的「 Pied Piper 」的故鄉哈默林,在週六的解散遊行中正式關閉了該營地,結束了英軍在西德基地的 69 年任期。哈梅林市長蘇珊‧利普曼說:「撤軍是歷史比例的發展。」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該國被盟軍佔領以來,哈梅林就如同德國西部的許多其他小鎮一樣,一直是英國軍隊的故鄉。在冷戰期間與蘇聯進行內戰時,基地一直駐守。

彩衣人和這事有關係嗎?

傳說,中世紀德國發現兒童失蹤事由.

有許多理論試圖解釋哈梅林的孩子們發生了什麼。例如,一種理論認為,孩子死於某些自然
原因,而吹笛者是死亡的人格化。通過將老鼠與「 plague」聯繫起來,有人暗示這些孩子是這場受害者。然而,plague在 1348 年至 1350 年間在歐洲最為嚴重,距哈梅林事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另一種理論認為,由於他們所生活的極端貧困,這些孩子實際上是由父母送走的。另一種理論則推測,這些孩子是一場注定要發生的「兒童十字軍東征」的參與者,並且可能會在現代時代結局。羅馬尼亞,或者說哈梅林(Hamelin)的孩子們的離開與奧斯特隆(Ostsiedlung)息息相關,在那兒,許多德國人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來殖民東歐。一種更黑暗的理論甚至提出,「吹笛者」實際上是一個戀童癖者,潛入哈梅林鎮,在其睡眠期間綁架了兒童。

不論如何, 這個彩衣吹笛手出現之前, 他用了移鼠本事說服市民, 只是因為沒有得到報酬,而用同一手法,Hamelin 被他催眼而跟著走. 像現在在 Hamelin 市要撤走的英國兵一樣,

英文步兵稱為infantry,這個字來自走路的兒童.

英文的 infant 即,嬰兒,不滿,「一個孩子」,尤其是「最早的孩子生命期,來自拉丁語abyem (名詞性的嬰兒)「年幼的孩子,懷抱中的寶貝,名詞的形容詞含義」,


in- 「不,與... 相反」,fan+ 風扇,來自 PIE 詞根. 這個字根可能和 pied 有關, 因為英文兒童這個字, 指不會走路的人, 一會用自己意令走路吧 .

羅馬人擴大了對拉丁字 fan 的意思.fan, 在是當今流行語粉絲的意思.

法語小童, 稱為 enfant, 法國嬰兒「孩子」,英語單詞原還具有更廣泛的「孩子」感(通常認為到 7 歲為止)。的「 infant 童」的日耳曼語常用單詞(由 bairn 和 child 用英語表示)最初必須表示「新生兒」的單詞.

從這個fan字字源,發展成很多含意.包括小童infant,到以走路為生的步兵(infantry).

1570 年代,來自法國步兵 infantrie,來自較古老的意大利或西班牙步兵 infanteria"foot soldiers,,由經驗不足或缺乏經驗的人組成等級是騎兵,」來自嬰兒「腳兵」的統稱,最初是「青年」,來自拉丁語 infantem -- 意思是「集體嬰兒」.

現代流行語使用者可能沒想到, 粉絲, 意味心態和成長如童不會走路的孩兒. 而他們也可能是身著彩衣, 意味有流行標籤的裝扮. 這讓們我一下想到在某一個國度, 七八百萬人,如同學步的孩子, 跟在一個彩衣吹笛手, 被特定的口號催眠, 向前走.

德國人把這種行為稱為Rattenfangerpolitik (彩衣吹笛政治學)

這個德文字,在某些地方翻譯為英粉吹(infantry).

星期二, 1月 21, 2020

從毛澤東的老校長談起 容乃公移鼠者誌

https://yijingsearcher.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21.html
從毛澤東的老校長談起  容乃公移鼠者誌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有一位校長, 名叫張幹. 同樣出身於貧苦人家的張幹,在當時也是個青年才俊。1884 年出生的他在 1914 年當上湖南一師校長時只有 30 歲,只比學生毛澤東大 9歲,在當時的湖南教育界是很有名的青年教育家。

1915 年,當時湖南省議會頒佈了一項新規定:從下學期開始,每個學生須交納 10 元學雜費。這首先遭到了那些家境貧寒的大多數學生的強烈反對。有人透露:這個所謂「規定」,是該校校長張幹為了討好當局而向省政府提出的建議。

於是,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的學生們紛紛舉行罷課,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他
們首先在校園內外大量散發傳單,無情揭露校長張幹的所謂「劣績」,諸如「不忠、不孝、
不仁、不悌」等等,企圖通過輿論把張幹搞垮。可是,毛澤東看了,則不以然,感到他們這
樣去寫並沒有打中張幹的要害。他心平氣和地對大家說,我們不是反對張幹當家長,而是反
對他當校長。既要趕走校長,就要批評他辦學校如何辦得不好。大家一致認為毛澤東的意見
很對。於是,毛澤東重新起草了一份傳單,批評校長張幹如何對上奉迎,對下專橫,辦學無
方,貽誤青年。並連夜派人趕印出來,次日清晨帶回學校,廣為散發。

學校的骨幹教師力挺毛澤東,張幹最後離職消息傳出以後,曾經為毛澤東講授過修身、教育
和侖理學等課程的楊昌濟先生(即楊開慧同志的父親)對此憤憤不平。他在課堂上談到這個
問題時,便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這麼兩句詩「強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長
天!」

楊昌濟先生決不會容忍學校當局把他一向期望很大,並視為「柱天大木」、「當代英才」的
毛澤東開除!於是,他先後聯絡了徐特立、方維夏、王季範、袁仲謙等骨幹教師,仗義執言
,據理力爭,並為此專門召開了全校教職員工會議,為學生們鳴不平,共同向校長張幹施加
壓力,迫使校長張幹收回了成命,只給毛澤東等記大過。

可是,一師的學生們並不就此罷休,他們繼續發動罷課,重申自己的誓言:「張幹一日不出
校,我們一日不上課!」在眾目睽睽之下,校長張幹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捲起鋪蓋走了。



離開湖南一師後,張幹繼續在長沙從事中學教育,又曾任省立六中校長、湖南省督學等。後
來張幹還在重慶談判前夕,他給毛澤東發了一封電報,請他「應召」赴渝,還要他「幸勿固
執」,這不是替蔣介石說了話嗎?

毛澤東後來並沒記仇.

1950 年 10 月 5 日,毛澤東在自己的家宴上,向湖南一師校長周士釗打聽起張幹來。在座
的還有徐特立、謝覺哉、熊瑾玎等人。他聽說張幹一直在教書,當時很受感動,說:「張幹
這個人很有能力,30 多歲就當了一師校長,不簡單,原來我估計他要向上爬,結果沒有。
解放前吃粉筆灰,解放後還吃粉筆灰,難能可貴!當時趕走他沒多大必要,多讀半年書有什
麼不好?」周士釗接著把張幹 6 口之家的生活窘況和愁苦心境一一向毛主席作了彙報。毛
主席感慨系之,不假思索地說:「對張幹應該照顧,應該照顧!」

1951 年秋張幹應毛主席之邀赴京。到京後,毛主席又請來青少年時代的師友羅漢溟、李漱
清、鄒普勳,到中南海一起吃飯。敘談間,毛主席叫來子女,向他們介紹自己的老校長和師
友,詼諧地說:「你們平時講你們的老師怎麼好,這是我的老師,我的老師也很好。」大家
頓時消除了拘謹情諸。張幹這時卻想到當年那場學潮,一邊吃,一邊作檢查。毛主席緩緩地
擺擺手:「我那時年輕,看問題片面。過去的事,不要提它了。」

不要小看毛澤東那句話:

「我那時年輕,看問題片面。過去的事,不要提它了。」

年輕人看事原本就缺少經驗, 但常常最後要付的代價很大. 中國革命後來走血腥之路呢? 最
後付出代價的人有多少?

最近我們看到世界各地年輕人主導, 前面總有一些政治人物, 像彩衣吹笛手, 一場一場的聲
光秀場, 數十萬計的年輕人在後面舉著口號. 談我心驚肉跳. 世界真的變了嗎.


這些日子, 朋友傳來一些老國民黨的台大教授子女, 全是英粉, 反著自己的黑背景, 高談
追隨蔡英文過民主自由又可以投票的好日子.

讀到毛澤東的老校長的故事, 我眼前一直有一個照片, 幾個台大的老校長排成一排, 有幾個
痛哭流涕.

人類歷史上永遠不缺彩衣吹笛手的移鼠者和後面跟著的未成年或半成年的孩子, 有時, 孩子
也包括受很好教育的年輕人. 我想, 若我的孩子會是那個不肯跟著笛聲走的那個, 我會是一
個很幸福的長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fulXvLPE

星期四, 1月 16, 2020

國民黨的解構, 與後資本主義的中國

國民黨的解構, 與後資本主義的中國   (乃公)
容乃公的思想觀點: 
大前研一的兩國一制:

2002 年 9 月,大前研一在自己主編的錄影帶《迷失的孤島‧台灣:用兩國一制擺脫第二次亞洲危機》,提到「兩國一制」。2003 年,大前研一接受專訪提到,一國兩制會失敗,兩岸應兩國一制,這「一制」就是資本主義和中華聯邦的觀念.大田的理論曾被很多人質疑,因為當時的中國仍處在發展初期,令人無法想像這一制如何達成,和其真義如何.如今,中國快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人民所得大大增加,二十年世界己經變了, 而中國大陸在走過二十年全面傳型,而且從今往後更會有加倍的變化--一個無法用我們習慣思路的,或預測的變化.

也許這個候,二十年前大前研一的兩國一制也變得更可能.目前台灣從現實法理的國家,這點不會被陸接受--這涉及國家定義,若我們把兩國一制說成走向一國一制的必經之路,而讓大陸接受,也許兩岸的問題終會解決.

重讀大前理論之餘,我也要順便提出另一相同兩國一制的提議者,柯文哲.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拋出「兩國一制」理念,對此,大陸媒體環球時報卻評論雙城論壇可以停辦了,對此,柯文哲表示,他認為兩岸不需要拘泥於某些標籤,同時必須縮短雙方在軟體上的差距,包括文化及生活態度上,否則再繼續交流會造成更大的困擾,柯文哲強調,現階段對兩岸而言,「比統一更重要的是合作」。

若柯文哲可以加一句話,即兩國一制為的是追求一國一制時,下回他去大陸,會看到更多歡迎的面孔.

目前台灣對兩國一制最大的關心點是自由, 民主, 人權等兩岸的差別, 而同時,大陸對台灣所謂兩國, 即台灣不放掉自己為獨立于中國之外的國家的主張不能接受. 未來很多變化可能會沖淡兩方對對方的顧忌而這些變化會讓自由, 民主, 人權, 和國家位問題有新的解釋.

大陸不能接受九二共識, 而台灣也不能接受一國兩制, 過去, 大前研一和柯文哲的兩國一制,這些己將變成老舊又沒意義,會被一國一制取代.


中國大陸一直拿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來定義他們認真追求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但少有去幫自己排除外人的疑慮.我想主要在於人民都放眼一個社會正進行的發展模式,而不去想它最終要的目的--比如未來社會主義如何去實行.

我個人相信大陸即將進入後資本主義社會--在後資本主義社會成就時,一個高度經濟政治自由
會有機會完成.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對未來企業的預言:知識掛帥的後資本主義社會崛起,現代企業組織即
將進行管理革命,開放式的教育體系將大行其道,提高生產力的方式在於技術的革新,而不是人力的增加.中國大陸目前人工智能與自動化,高居全世界第一.它可能是世界上最適合實行彼得杜拉克的預言.

有人以為產業競爭力與根留在內引發衝突,跨國消滅恐怖主義的興起根留國內是這幾年台灣企業的難題,然而杜拉克早在十幾年前,便預見這個問題的存在與解決之道。當時的美國政府為了保護國內的少數民族,如黑人及中南美洲的移民等,亦極力呼籲企業投資在人力資源上,改善提高生產力的方式,以便取代往國外尋求廉價勞工的方式。正如杜拉克所言,人力資源不會成為未來的問題--尤其對中國而言.

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坎坷經歷、摸爬滾打,今天終於找到了發展致富的最有效途徑,即市
場經濟。

市場經濟能創造財富,卻由於分配上的矛盾而導致尖銳的社會政治問題。社會上會自然產生相反的力量以制衡,並杜絕市場經濟中的過度不公正。市場經濟只有在這種錯綜複雜的致富-制衡相對機制的矛盾運動中,才能迅速完善起來,達到為社會大多數成員造福的目的。西方經濟學解釋了致富的根本機制,馬克思主義為制衡力量提供了組織依據。在中國,數據會促成一個新馬克斯主義的建立與實行.

台灣會不會也要經過後資本義走向社會主義理的之路呢.我以為不但必然,而且也會是兩國一制
之所以可行的理由.

原因是:

1.國民黨的解構, 使中華民國存在不再成為兩岸和解的障礙. 未來, 在國民黨解 構後, 大陸己沒有必要在外交上給台灣放水, 以後台灣一定成為不完全國家  -- 最終令"中國"不會有必要對台灣任何形式存在有不必要的忌諱.

2.大數據, 區塊鍊和 5G 帶來的社會革命最重要是資產重新支配與所得平均化. 個人信息取
得自由後, 社會自由化將會把大陸和台灣變成更相似. 台灣的民進黨會對對抗大陸採 取的對司法,媒體掌控可能的理由也薄弱了.兩岸會因而變成更合一,更相似,更互補.

3.跨國公司會成為世界大公司走的型態,而且有些公司不但跨,而且會轉跨,多跨,覆跨.沒有一個
社會可以抵檔這個潮流和而可以反滲.

大前研一的中華聯邦的觀念可能到時變成沒必要,因為不論多少國,能活在同一制度,求同存異,
後資本主義以高科技領軍的社會,國家可能變成一個人們不在乎的名堂.就如同剛得到連任的
蔡英文說的,台灣己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她這話意味,台灣也沒必要去改現狀.她是否又在言不由衷不重要.

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世局變化由不得她了.



星期一, 1月 13, 2020

中國正在發生的100個變化

中國正在發生的100個變化

1、阿里巴巴、淘寶、京東正在淪為傳統企業

2、傳統網際網路不斷擴大貧富差距

3、移動網際網路開始消滅貧富差距

4、中國網際網路從「尾隨」美國變為「反超」美國

5、網際網路倒逼中國政府深化改革

6、最貴的東西:以前是地段,現在是流量,未來是粉絲

7、「無生意可做、無工可打」正在成為事實

8、你再也僱傭不到優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夥

9、自由職業正在大量興起

10、人的個性被不斷釋放,興趣正在成為謀生手段

11、中國這輪變革帶來的機會遠比上一輪改革開放多

12、你獲得的回報正在跟你創造的價值成正比

13、有個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

14、未來人人都是電商、人人都是自媒體

15、白領、金領等工薪階層將越來越窮

16、中國再無鐵飯碗,公務員創業政策可能將相繼推出

17、製造業需要用「網際網路+」彎道超車

18、整個中國正在變成一座互聯工廠

19、中國工業4.0的進度超過德國

20、工廠紛紛先拿訂單再去生產,庫存大量減少

21、傳統供應鏈正在逆向打通,消費開始決定生產

22、未來每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

23、在「按需分配」實現之前,必須先實現「按需生產」

24、B2B、C2C、B2C這些模式都將消失,唯有C2F永恆(消費者對工廠)

25、一種新狀態:不是政府調節,而是消費者調節

26、一流的企業做標準,這句話不再成立

27、所有的經銷商都將消失

28、以前的事業越做越寬,今後的事業越做越深

29、大公司正在裂變成大平台,小公司正聚變成大平台

30、公司將消失,服務和平台永恆

3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依然成立

32、政府的成功之處不是讓人民都誇它,而是僅僅知道背後有它

33、集大家之私,成社會之公

34、網際網路迫使資本家共享生產資料

35、共享經濟的最高境界是共產主義

36、未來中國只有一家公司,股東是人民,CEO是政府,員工是公務員

37、人們行為由「關係驅動」向「利益驅動」切換

38、人類正在去感情化,只願意相信數據,變得像機器

39、機器正在加感情化,嘗試走近人內心,變得像人

40、創造力成為人的基本素養,不懂創業是最大的文盲

41、沒有文化依然可以做企業的年代一去不返

42、要麼自我破壞,要麼被破壞

43、婚姻不再是一個枷鎖,而是一項權力

44、家庭關係越來越冷淡,家鄉情結越來越濃重

45、需要錢時不再是找親戚朋友借,而是找平台借

46、你的「信用」比你的「能力」更值錢

47、當人人都在講規則,道德自然就會興起

48、有些人正在由「偽君子」變成「真小人」

49、鄰居的最高境界: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50、讓有些人找回信仰的是利益

51、網際網路經濟學將在中國誕生

52、中國的未來早都寫在了中國歷史裡

53、所有的創新和改革理論都能找到歷史依據

54、《道德經》需要重新翻譯

55、最好的勵志書是《中國近代史》

56、八國聯軍會再次來中國,低頭而來

57、從政不碰商,從商不碰政。否則,死

58、取代微信的社交工具將在可穿戴設備領域誕生

59、貨幣戰爭升級成為跨界戰爭

60、網路代有騷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天

61、革完傳統企業命之後,網際網路開始自我革命

62、傳統門戶網站紛紛倒下

63、微博成於娛樂,死於娛樂

64、社交媒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5、碎片化的微信朋友圈,一邊奉獻給你資訊,一邊打亂你的邏輯

66、話語權先裂變再聚變

67、剩女代表社會進步

68、找到最佳戀人不再靠約會,而是靠計算

69、商業的核心不再是如何競爭,而是如何更好的合作

70、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經濟體

71、政府的改革速度正在追趕市場的創新速度

72、中國金融體系正在逐步健全

73、中國經濟晴雨表是房價

74、科學正在接近宗教,唯物還是唯心,讓人糾結

75、湊熱鬧的人正在消散,機會才剛開始!

76、電子商務最高境界:中國成為全球產品的分銷中心

77、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將再現

78、中國民主的真正敵人是中國的人性和素養

79、各盡其才、各取所需、和而不同、方為大同

80、政府體制開始公司化

81、當政府開始跟企業搶人才,中國就真的崛起了

82、中國傳統文化就像彈簧,壓得越深,彈力越大

83、「生命」質量取代「生存」質量,成為第一追求

84、以前我們用命換錢,今後我們用錢換命

85、當經濟增速放緩,傳統文化自然會復興

86、尚武精神也是中國文化復興的一部分

87、中醫的本質是大數據

88、網際網路的最高境界是物聯網,萬物互聯

89、反駭客很可怕

90、事物之間不再是因果關係,而是必然關係

91、統一兩岸四地的是經濟,不是軍事

92、一帶一路是中國撬動世界的槓桿、亞投行是其支點

93、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團結這些並不遙遠

94、中國在走一條前無古人的路

95、隨著共享單車,共享寶馬奧迪等等出現,中國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已成蓬勃發展趨勢,未來社會,人們會越來越有獲得感!

96、國人越來越理性,社會越來越理性。

97、中國社會已經向真正的和諧邁進,做為中國人,人們越來越有自豪感。

98、全國老百姓越來越注重養生保健,越來越注重環境,空氣,水,飲食等健康安全。

99、中國民心越來越凝聚,「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應該怎麼做?」越來越明確!更多國人談三觀,愛國熱情真正點燃!

100、中國發展速度讓世界驚訝,更多國人已自覺加入到沒有硝煙的護國戰爭中。

星期日, 1月 12, 2020

耶穌(移鼠)--人類最重要的移鼠家

庚子年小科普考(5)   容乃公移鼠者誌(一)

耶穌(移鼠)--人類最重要的移鼠家

耶穌(約前4年-約30年/33年)古文寫他名為 Iesous( 和英文鼠 mouse 很相像, 不過這不是他後來被唐朝中國人稱為移鼠有關.唐朝景教把他名字譯移鼠.

耶穌的出生準確時間應該是公元元年公歷 12 月 25 日半夜子時. 乃公在這個小科普中曾談過中國命理二個字眼, 一是生在半夜, 尤以乙日生在, 為六乙鼠貴格, 另一個是八字地支有三個子,即為群鼠夜遊,命中必貴.

耶穌的生辰八字就合鼠夜遊格.

八字排盤如下:
命主姓名:耶穌 出生地:伯利恆。
出生公歷:公元1年12月25日子時,星期日。
出生農曆:辛酉年 十一月 廿三日 子時。

八字生在辛酉年,庚子月丙子日,戊子時

這個八字帶生年辛酉, 辛天干即酉金, 而地支酉即油燈, 若以一搬八字看, 這些鼠們都有油吃, 但因為有油, 必生光, 即為破格. 所以他短命, 而又被釘死.

中國人開始認識耶穌, 是從唐朝一本由佛教人士寫的聖經, 名為《序聽迷詩所經》把他名字譯為《移鼠》.

基督教的尼斯托利派 (Nestorians) 在我國唐代傳人中土並曾一度流行於唐朝全境,在中國被稱為「景教」。據說唐太宗曾特准建立景教寺,而唐明皇更格外寵幸過景教,直至武宗禁教後,景教逐漸衰亡。
但唐代景教的流行留下了最早的中文基督教文本,即今日所謂景教文獻。「序聽迷詩所經」將聖母馬利亞譯為「末艷」,將「耶穌」譯為「移鼠」,因此就有這樣的句子: 「末艷懷孕,後產一男,名為移鼠
」。

將耶穌譯為「移鼠」的人是信徒,當然並無惡意,只是純粹取其譯音而已。但近世研究景教的中國學者則頗感不快,覺得把耶穌和老鼠弄在一起不成體統。中國人自古對人名號有講名不正, 言不順. 把耶穌拉扯到老鼠, 理當別有用心, 因為唐人八字算命尚未發明, 而也沒有人會看出群鼠 夜遊格. 書中譯文有一大串, 都是跟佛經譯名有同習慣性, 但不止于把他這位神的兒子和被人看為肖小之輩等而視之.

聖經提到了幾次老鼠,其中講到痣瘡.有一處說到

以色列人為非利士人所戰敗,神的約櫃被擄去(4:1,11,17),置於大袞廟中。大袞是非利士人最崇奉的假神。神為表彰他的榮耀,保全約櫃,使大袞仆倒以至粉碎,他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城四境的人身上,使他們生痔瘡(5:2-4,6)。希□伯來文說,這是一種毒瘡;亦有人說乃是鼠疫之一,它的症狀就是橫腫大。非利士人的眾首領為了免除受害,決定將約櫃運到迦特,又運至以革倫;但這些城的人都受到責罰,生了痔瘡(5:7-12)。最後非利士人的首領與祭司和占卜的人商量,決定將約櫃送回以色列去(6:l-12)。他們要獻上賠罪的禮物(6:3),照著古例,以瘡抵瘡,以鼠抵鼠,於是就製造了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的像(6:4)。按照今日科學所指示我們的,他們的瘟疫,實在是與老鼠有關,如「毀壞你們田地老鼠……」(6:5),由此可知老鼠之數目何等多,以及一定有許多死屍散佈在地面上,而
使人人傳染鼠疫。因此,非利士人制此金物,獻給耶和華神作為賠罪票,以消災害(6:3-5,8,17)。


乃公猜想, 唐人把耶穌名譯為移鼠, 可能和當時某些困擾人們的疾病與道教發明的「祝由術」移病法有關, 其主要關念是病可以用移來去除.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唐書說到當時鼠疫橫行,


代宗廣德元年(763 年),江東大疫,「死者過半」。「辛丑歲(762 年),大旱,三吳飢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為之空虛,而存者無食,亡者無棺殯悲哀之送。大抵雖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棄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積骨相支撐枕藉者彌二千里,春秋以來不書。」(《吊道殣文》)

貞元十六年(800 年)……韓全義素無勇略,專以巧佞貨賂結宦官得為大帥,每議軍事,宦者為監軍者數十人坐帳中爭論,紛然莫能決而罷。天漸暑,士卒久屯沮洳之地,多病疫,全義不存撫,人有離心。五月,庚戌,與吳少誠將吳秀、吳少陽等戰於塚南廣利原,鋒鏑纔交,諸軍大潰;秀等乘之,全義退保五樓。(《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五)

廣明元年(880 年),「庚子,春末,賊在信州疫癘,其徒多喪。賦眾疫癘。」(《舊唐書‧僖宗紀》)

這些或許都發生在耶穌降臨人世六百年, 與《序聽迷詩所經》把他稱為移鼠後數十年, 乃公以為當時把很多迷信傳到中土後來被道士用在祝由科的時間相當接近. 目前敦煌文書中有很多關于用符咒把病從身上移去的法術, 或許重要的病災, 要由天資過人的人士去做, 比如把老鼠移走, 唐朝人己經有人看過聖經, 關于00 聖經中以瘡抵瘡,以鼠抵鼠,製造了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的像來除瘟疫或許己和唐朝人把《黃帝內經: 移精變氣論》用在《序聽迷詩所經》的人名譯名 glossary 套用了.

唐朝譯聖經的佛教徒人如何去想像外教的耶穌如何把老鼠移走, 小說筆記沒人提及. 從前的人, 不論中外, 都有傳說人類解決鼠災與移鼠的法子, 比如十一世紀德國人關于彩衣吹笛手(piedpiper) 的故事.

當然《序聽迷詩所經》譯者可能也有不懷好心的想法, 把耶穌神力也從移人用到移鼠 -- 像出埃及記中摩西帶了以色列人渡海.不過把這做 classical source 扯上彩衣吹笛將老鼠們帶到河流任其漂走的惡意推理尚不至于, 只是人類在被鼠害弄得無法生活時, 耶穌這個偉大的移鼠者變成普救眾生的救世主, 不論吹什麼笛音, 什麼色彩的衣服, 都可以被接納百教的唐朝人接受.

(序聽迷詩所經著於 641 年(貞觀十五年)或更早,有學者認為著作於 635-638 年之間,,內容為基督教聶斯脫留派(景教)教義,厚黃紙,捲軸。計 2830 字,170 行(遺數行)。發現於敦煌石室,現存於日本。)

星期六, 1月 11, 2020

古琴和哭聲

容乃公說易---古琴和哭聲

讀論語, 知道孔子最贊賞的學生是顏回, 因為顏回學問做人都在孔門三千弟子之上. 這件事, 人人皆曉. 不過, 至今, 很少有學者去研究到底顏回的學問如何好
.

漢劉向說苑提到兩個人談話,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顏回也精音律, 會古琴, 而且師生二人都可以互通心聲.

禮記講到哭, 都談哭死. 而少有談到哭離. 但顏回郤可以從孔子彈琴聲中聽出孔子在表答的不是死, 而是離的情況. 也許人哭亡者, 其情發于別離之哀, 不過這不是古來為死人哭的儀式. 孔子因為聽到有人說因為死者家沒錢, 賣兒子來葬老子, 因而哭, 不在于禮儀, 而是惜別. 而孔子聽到聲悲, 援琴而歌. 其學問和奧妙被顏回聽出來了.

從這兒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和學生互對,古琴的能力是重要指標.


孔子晨立堂上,聞哭者聲音甚悲,孔子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孔子出,而弟
子有吒者,問:「誰也?」曰:「回也。」孔子曰:「回何為而吒?」回曰:「
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非獨哭死,又哭生離者。」孔子曰:「何以知之?」回曰
:「似完山之鳥。」孔子曰:「何如?」回曰:「完山之鳥生四子,羽翼已成乃
離四海,哀鳴送之,為是往而不復返也。」孔子使人問哭者,哭者曰:「父死家
貧,賣子以葬之,將與其別也。」孔子曰:「善哉,聖人也!」



這件事記在孔子家語,和劉向的說苑.

現代的古琴家楊宗稷時百著琴話也做如此的評論:

『顏潚曰哭者似完山之鳥四子羽冀己成乃離四海哀鳴送之為是往而不復返也. 問之則賣子葬父將與其別也. 顏子所謂往而不復返者, 疑亦有一定之聲如律呂相生往而不返. 中呂不能復生黃鐘之類. 此則彈者聽者皆非律呂至精不能得也.


說苑孔子聞哭者聲甚悲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

楊宗稷認為顏回告訴孔子他的琴聲為往而不復返者,兩人談的並不是哭的一回事,而是古琴音律中的往而不復返.易經中有復卦,講的是往而不復,其中有音律之秘,即律呂相生,往而不返,中呂而能復生黃鐘之類.楊宗稷以為聽者非律呂至精不能得也.

我們現代人教孔學,尤其中學大學的國文老師,都沒用心,至今教我們說孔子學生顏回學問好,可是到底多好沒人去追問.大家好像在搬弄一個傳說而己.這是很令人不安的事.

孔子把往而不復比為完山之鳥生四子,毛豐了,而離去.老鳥哭送四子,這是因為一去不回,即往而不復.易經卦爻有來有去,但到了上爻後也有不能回頭的.

在易經升卦中有<淩虛>的觀念.

 兩陽在中,因為上下皆空,所以上升。其理如大氣球之上升。內外之空氣帶動
物體而升。升卦初陰,四至六陰,為虛也。升下巽為風。九二、九三如鳥之翼,
<乘風展翅>,即淩虛之象。

孔子和顏回在師生談話中所涉的不止人情世故, 也有古琴音律的學問, 易經律呂
相生,甚至包括可能以後影響到道家的淩虛升天的道理.

讀古書,三言兩語,後人未必全能解其中趣.


 六.雜卦傳,萃聚而升不來也,升為散。升不來而往,往則分。
 七.升為往不來:妄卦言往于升而有眚。往:由坤往乾也。先天卦由乾至坤,為逆而
   來,由乾來坤也。由坤至乾為往,故雜卦曰升不來也。升當由坤往乾,故不來也。
      不來:往而不復為不來。來為復也。

往而不復為飛:

星期五, 1月 10, 2020

古琴書目 春山樓主筆記

古琴書目  墨莊琴堂主人春山樓主筆記


《琴書大全》中國古琴史上最全面的古琴資料之一,明萬曆十八年琴家蔣克謙輯。[1] 全書
共二十二卷,其收錄的琴曲達到62曲之多。涵蓋了音律、古琴指法、歷代彈琴聖賢記載等詳
細資料,琴文、琴詩更是不勝枚舉。

目錄的標題和編排次第與千傾堂書目所載《永樂琴書集成》完全相同,編前有萬歷十八年庚
寅蕭大亨序及蔣氏自序,編末有趙鵬程跋。編中一至二十卷論琴,其目錄與千傾堂所載《永
樂琴書集成》目錄完全相同,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為琴譜,譜前有蔣氏附言及譜目,資料之
全,可以彌補《西麓堂琴統》曲譜多而指法說明殘缺的缺陷。


蔡邕﹕琴操。3rd c. CE. Cai Yong: Qin Cao (Qin Melodies). Introductions to about
50 qin melodies; reprinted in several collections including 琴學叢書 Qinxue
Congshu. Also attrib 孔衍 Kong Yan; cf. VG, Lore, p.177:


 《溪山琴況》徐梁:明徐上瀛著,徐樑譯。本書系統地闡述彈琴要點和琴學的美
學原則。

琴道: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in the Ideology
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
作者進一步考察理論層面,並詳細討論古琴的調音。然後,他以西方記譜法轉錄了十二首選自
《天聞閣琴譜集成》的琴曲。 ... 這份論文的結尾附上了大量的西方和中國參考書目,以及
有用的索引,讀者可以在此找到在論文中出現的每個名稱和術語的中文寫

《古琴指法譜字集成》內容簡介: 作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古琴的申遺從琴的 ...
譜字 左手譜字 左右手譜字 特殊譜字 創新譜字 附錄:智辨譜字初釋 參考書目 後記.


蔡良玉:古琴藝術,漢英雙語小辭典, 2007. Cai Liangyu: Guqin Yishu, Han Ying
Shuangyu Xiao Cidian (Bilingual dictionary; see under English)

陳應時﹕琴律學。上海音樂學院,1984. Chen Yingshi, Study of Qin Temperament.
Examines in particular the dissonances that result from mixing Pythagorean and
natural tuning.

古琴曲集,第一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 (Guqin Quji; often reprinted; see
also 1983). Collected Guqin Melodies, Vol. 1. Transcriptions into staff
notation of 62 qin recordings made during the 1950s research project led by Zha
Fuxi.

古琴曲集,第二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Guqin Quji, also reprinted; see
also 1962). Collected Guqin Melodies, Vol. 2. Transcriptions into staff staff
notation of a further 17 qin recordings made in the 1950s (and later?).

古琴曲集,十級。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Guqin Quji, 10 levels.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This the three volume set has the modern Chinese conservatory guqin syllabus in
tablature with number notation (it is not clear why this set was given the same
name as the above two volume Guqin Quji, from which it took or adapted a number
of melodies). This syllabus includes 90 melodies organized into 10 levels (
further details).

古吳汪孟舒先生琴學遺著 Valued Writings of Qin Studies by Mr. Wang Mengshu of
Old Wu. Beijing, Zhonghua Shuju, 2013 (楊元錚 Yang Yuanzheng, editor).
Has punctuated and/or edited versions of such works as 朱長文琴史 the Qin Shi
of Zhu Changwen, 烏絲欄指法釋的校勘學 and 太音大全集校注.

孫玄齡、劉東升(編)﹕中國古代歌曲,1990. Sun Xuanling, Liu Dongsheng (ed):
Ancient Chinese Songs. Staff notation includes 20 qin songs (original tablature
omitted).

王迪(編)﹕琴歌。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2. Wang Di, Qin Songs (Qin Ge).
Staff notation of 52 qin songs from old handbooks; the original qin tablature not
included (see further details).

王迪﹕絃歌雅韻。北京,中華書局,2007. Wang Di, Xian'ge Yayun. Number notation for
100 qin songs, most from old handbooks; includes qin tablature and two CDs (see
further details).

王光祈﹕翻譯琴譜之研究。中華書局,1931. Wang Guangqi: Fanyi Qinpu zhi Yanjiu (
Research into Translating Qin Tablature). Originally published 1931 in Shanghai
by Zhonghua Shuju; they reprinted it in Taiwan 1971. Devised a method for using
Roman and Arabic numerals plus other symbols to indicate qin tablature together
with staff notation. (See sample pages.)

汪孟舒(贈)﹕烏絲闌指法釋。北京,1955. Wang Mengshu: Explanation of Wusilan
Finger Techiques (Wusilan Zhifa Shi). Explanation of ancient qin finger
techniques,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those in You Lan. (Mimeographed.)

吳門琴韻。蘇州,吳門琴社,1996. Qin Euphony of the Wu School. Collected essays in
honor of Wu Zhaoji. (Includes 朱季海﹕話說古琴弦線 Zhu Jihai: "Some words on
qin strings", pp. 35-36).

許光毅(編者)﹕怎樣彈古琴。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Xu Guangyi, How to Play
the Guqin. Explanation of finger techniques, preliminary exercises, beginning
pieces (tablature with number notation).

許健﹕琴史初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 Xu Jian, Introductory History of
the Qin. Organized by dynasty, each with a section on qin pieces, qin biographies
and qin writings.

楊蔭瀏(編)﹕古琴曲彙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956. Yang Yinliu (ed.): Guqin Qu
Huibian (A Repertory of Guqin Melodies). Transcriptions into staff notation of 17
pieces as played by 夏一峰 Xia Yifeng (reprinted in 琴府 Qin Fu).
現在古琴曲傳譜解體彙編初稿(?)。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956 (draft of the
previous?)

葉明媚﹕古琴音樂藝術。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 Yip Ming-mei: The Art of Guqin
Music. 42 articles by Ms. Yip, in four sections: aesthetics, style, cultural
connotations, biographies.

查阜西﹕存見古琴曲譜輯覽。北京,音樂出版社,1958. Zha Fuxi : Guide to Existing
Guqin Pieces in Tablature.
Index of qin handbooks uncovered during the China-wide search of the early 1950s;
copies out existing commentary and lyrics for most melodies.

查阜西﹕琴學文萃 (Zha Fuxi: Collected Essays; see next)

程源敏,黃旭東,伊鴻書,查克承(編)﹕查阜西,琴學問萃。 北京,中國美術院出版社,
1995. Cheng Yuanmin, Huang Xudong, Yi Hongshu, Zha Kecheng (ed): Zha Fuxi, Qinxue
Wencui (Collected Writings about the Qin).

周慶雲﹕琴史補。1919. Zhou Qingyun: Qin Shi Bu (Qin History Supplement). Covers
same period as Qin History, adding about 110 further biographies; cf. VG, Lore,
p.182.

周慶雲﹕琴史續。1919. Zhou Qingyun: Qin Shi Xu (Qin History Continuation). Has
about 300 biographies of later qin players; cf. VG, Lore, p.182.

周慶雲﹕琴書存目。1915. Zhou Qingyun: Qinshu Cunmu (Catalogue of Qin Books).
Annotated listing of 321 qin handbooks; the appended Qinshu Bielu has 206 music
books that mention qin; not all still exist; see VG, Lore, p.182.

中國古代音樂書目。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961. Zhongguo Gudai Yinyue Shumu (
Bibliography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Includes extensive bibliography of qin
books arranged by: found, not yet found, missing, Japanese; revised and printed
in Taiwan.

朱長文﹕琴史。1084 CE. Zhu Changwen: Qin Shi (Qin History). Biographies of
about 150 qin players plus essays on several subjects. cf. VG, Lore, p.177);

《琴樂探微》龔一:龔老琴學集成,視頻教程,從理念、指法到琴曲說的詳細,演示到位。

 《學好古琴》戴曉蓮:戴老師視頻教學,估計好多剛開始學古琴的人都看過吧。
指法、入門琴曲視頻演示。後來又接著出了《經典名曲》、《戴曉蓮教學演奏琴譜》進階的
時候可以看。

 《琴學備要》顧梅羹:知識覆蓋全,顧老手寫稿印成,對於習慣印刷體的人來說
,剛開始可能有點不太適應,但如果你看進去了,你就會發現手寫稿比印刷體讀的有趣多。

《秋籟居琴話》成公亮 :語言通俗易懂,接地氣,可瞭解到許多古琴學習細節。

《秋籟居琴課》成公亮 :本書是根據成老在天津音樂學院講課的錄音整理。成老
針對具體曲目,圍繞琴曲音樂分析,詳細講解技法動作的要領,進行技法與音樂上全面的指導。有點像面對面授課。

《絕世清音》吳釗     :吳老的古琴入門讀物,值得一看。

《古琴三十課》李鳳雲 :李老師一個比較細化了的古琴教程。每一個指法通過解
讀、練習、應用,深入淺出,積少成多,每一節、每一課都是在奠定堅實的基礎,都會有實在的收穫。

《古琴新譜》龔一   :古琴改編新曲,這本書會對我們有一定幫助。依賴別人訂
譜,學的東西太有限,不防先練練這些龔老訂的新曲,總結經驗自己動手。

 《琴史新編》許健:琴史入門許老的必看。《琴史新編》在《琴史初編》基礎上
加入了更豐富精彩的內容。

《琴史》林晨     :作者宋朱長文,林晨老師譯。作者把宋以前的古琴歷史大致
分為三個階段,由此勾勒出古琴歷史的基本面貌。其編撰體例和史料的選取,都反映了作者的古琴歷史觀及其美學追求,對後世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書選取了前五卷中一些著名人物,如司馬相如、嵇康等,和卷六十一個專題中的七個。

《觸摸琴史:近現代琴史敘事》林晨:本書以1900年至1976年之間的古琴歷史為研
究對像,選擇了若干重要的事件來構建歷史,包括琴人、琴社、琴事採訪方面。

 鄭鈱中《蠡測偶錄集-古琴鑑定及其他》:鄭老是琴器方面的專家,瞭解古琴必看

 《故宮古琴圖典》鄭鈱中 :故宮所藏琴介紹和圖片,瞭解古董琴必看。

《古琴曲集》王迪 許健 :本書有兩本,記錄了老一輩琴家彈奏的琴譜,是較早的
用五線譜和減字譜記錄古琴譜。

 《李重光新編通俗基本樂理》李重光
:樂理還是得懂一點,這本書的推薦率還是相當高的。

 《簡譜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教程》李重光:讀譜,是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都必
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李重光編著的《簡譜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教程》一書,是以簡譜
的形式,將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兩門音樂共同基礎課的初級基礎部分合二為一,將理論學習
與技能訓練緊密結合,既避免了單講理論的枯燥,還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重複,從而節省
了學習時間。

《律學》繆天瑞
:上面三本都是西樂理論,這本是中國樂理的入門書,我國很早就有自己的音樂體繫了。本
書是結合西樂講中樂,所以上面需要有點基礎看。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標籤做的很好。


 《古琴》林西莉:這是一個關於古琴的故事,是一個瑞典漢學家深入古琴世界的
經歷和體會。它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更有關於古琴之於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
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相互關聯,甚至是我們應當怎樣生活的解讀。

 古琴初學入門——必備書單推薦 20 本適合古琴初學者的書,水杉考慮到第一容易買的
到,第二能學的到。學好古琴除彈奏技法,還有很多相關的知識要學。本書單分為:琴技、
琴史、琴器、琴譜、樂理(琴律)、琴學、其它等,希望對您古琴學習有一定幫助。文末有
彩……蛋!


陳逸墨:岳山 ----《誠一堂琴譜》編後感
岳山-----《誠一堂琴譜》編後感陳逸墨(一)什麼是歷史?其實歷史就是「人史」,是由無數不同的人組成的歷史。


古琴東傳——略談古琴在日本傳播情況
中國和日本交往的歷史很早,但古代兩國交往,大半要通過朝鮮半島。當時的中國音樂,也
主要是通過朝鮮而傳入日本。據《梁琴新譜》的記載,古琴大約在公元 600 年傳入朝鮮。
然而,古琴雖然和宮廷禮樂一起被傳入朝鮮,但作為獨奏樂器在朝鮮卻從來沒有流行過,它
的位置已被朝鮮的民族樂器玄琴所替代。


古琴之琴器之說
根據數據顯示,現存最早的七弦琴實物,是西晉太康二年,距今 1736 年。而且它的各個部
分又恰恰是用身體來命名:如琴頭、琴額、琴項、琴肩、琴腰、舌穴、弦眼等。


《琴學存稿》裡的古琴世界
《琴學存稿》作者:王風版本:重慶出版集團 2015 年 12 月王世襄先生舊藏古琴「大聖遺
音」。古琴大家管平湖。王風先生的新書《琴學存稿》出版了。作者謙稱,這是一本「湊出
來」的「小書」。我覺得,「小」僅指篇幅而已;至於「湊」,熟

《琴曲集成》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當代著名古琴大師查阜西、吳釗先生
負責主持整理的一部有關我國古琴藝術遺產的大型資料彙編。全書三十冊,收集了從六朝丘
明傳譜的唐代文字譜到清末民初千餘年間的一百四十二種琴譜。這些琴譜是整理者對全國公
私所藏的古琴曲譜、各種文獻中所著的琴譜(包括刻本、稿本和有完整體系的轉抄本),進
行多年搜集、調查、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彙集而成。它對文化史、藝術史等研究工作者研
究、瞭解、整理我國傳統的音樂遺產;對古琴的愛好者瞭解我國唐宋以來音樂發展全貌、瞭
解千餘年來流傳下來的各個流派和不同版本的琴曲和音樂理論技術資料;對繼承與發展這份
豐富的音樂遺產,都是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料。




十五2古琴書譜資料

本編傅譜部分所據譜集、譜本一覽表
書譜名              卷數撰  輯  人     撰刊時期(朝代/年代)   曲數 頁數 藏本來源
            備註
姓名(別號)


  1.影舊鈔卷子本碣石調幽蘭一           唐(              908前)    一  3古逸叢書
本                六朝陳楨明年丘明傳譜
  2.白石道人歌曲琴曲古怨  一姜  夔(堯章)南宋(嘉泰二年前 1202  )    一  3白石道人
歌曲              據陸刻本
  3.事林廣記撫琴要略      一陳元靚      元  (至元六年   1269  )    六  4轉鈔北京
大學藏元刊本      撰輯人姓名另據科學院日本所刻殘本
  4.太音大全集            五袁均哲      明  (明初       1413前)    五  5摹鈔鄭振
鐸先生藏          明初原刻本即述古堂書目著錄原本
  5.太音大全集            六朱  權(臞仙)明  (永樂癸己   1413  )    五  6影北京圖
書館藏本          明嘉靖汪諒翻刻本
  6.神奇秘譜              三朱  權(臞仙)明  (洪熙元年   1425  )  六三  6影北京圖
書館藏本          參用明嘉靖汪涼翻刻木
  7.五聲琴譜            不分懶  仙      明  (天順元年   1457  )    五 10編者影摹
琴苑要錄本        鐵琴銅劍樓原藏明正德間轉鈔本
  8.浙音釋字琴譜          二龔  經(稽古)明  (弘治四年前 1491前)存三九 10據天一閣
毛本本攝影        原本藏寧波天一閣閣中編目誤稱神奇秘譜
  9.謝琳太古遺音          三謝  琳(雪峰)明  (正德六年   1511  )  三五 l3轉摹北京
傅惜華先生藏原刻本
 10.黃士達太古遺音        三黃士達(可行)明  (正德十年   1515  )  三八 15轉鈔汪孟
舒先生鈔存原刻本
 11.新刊發明琴譜          二黃龍山      明  (嘉靖十年   1530  )  二四 16影北京圖
書館藏原刻本
 12. 風宜玄品             十明徽王朱厚爝明 (嘉靖十八年  1539  )—O— 17自藏原刻

 13.琴譜正傳              六黃  獻(梧岡)明 (嘉靖26至40年1547  )  七一 22汪盂舒先
生藏              此書包括一五四七年月刑「梧岡琴譜」四十曲
 14.西麓堂琴統          二五汪  芝      明 (嘉靖二八年  1549)  一三八 25影摹天津
李允中先生藏本
 15.步虛僊琴譜            九顧挹江      明 (嘉靖三五年  1556)    一五 34自藏原刻
本(殘)
 16.杏莊太音補遺          三蕭  鸞      明 (嘉靖三六年  1557)    七二 35影北京圖
書館藏本
 17.杏莊太音續譜          一蕭  鸞      明 (嘉靖三九年  1560)    三八 39轉鈔原刻

 18.五音琴譜            二二明瀋王朱珵  明 (萬曆七年    1579)    三- 40胡公玄先
生藏
 19.重修真傳琴譜          十楊表正(西峰)明 (萬曆十三年  1585)  —O一 42自藏原刻

 20.玉梧琴譜              三張進朝(玉梧)明 (萬曆十七年  1589)    五二 48向胡公支
先生借鈔
 21.琴書大全           二二蔣克謙      明 (萬曆十八年  1590)    六二 52影摹盛家
倫先生藏原刻木
 22.三教同聲            不分張德新(賓桐)明 (萬曆二十年  1592)      四 54據天一閣
本攝影            原本藏寧波天一閣
 23.文會堂琴譜            六胡文煥      明 (萬曆二四年  1596)    六八 55自藏原刻

 24.綠綺新聲              三徐時琪      明 (萬曆二五年  1597)         58夷門廣牘
叢書本
 25.藏春塢琴譜            五郝寧王定安  明 (萬曆三十年  1602)    六六 59影摹原刻

 26.三才圖會續集鼓琴圖    一王思義      明 (萬曆三五年  1607)      五 62轉鈔原刻

 27.楊掄太古遺音伯牙心法二—楊 掄       明 (萬曆三七年前1609前)  三四 63自藏原刻

 28.太古正音琴譜          四強憲翼(大命)明(萬曆三九年   1611)    五二 66自藏康熙
間補印原刻本
 29.燕閒四適之一琴適      四劉朝箴      明 (萬曆三九年  1611)    一四 69影摹上海
圖客館藏本
 30.松絃館琴譜          不分嚴  澂(天池)明 (萬曆四二年  1614)    二八 70自藏清初
補印本            嚴氏原序只有二十曲,此四庫本是廿八,
    八曲是後加的
 31.理性元雅              四張廷玉      明 (萬曆四六年  1618)    七二 71自藏原刻

 32.思齊堂琴譜          不分崇昭王妃鍾氏明 (泰昌元年    1620)    十一 76影摹原刻

 33.樂仙琴譜                汪善吾(俊慶)明 (天啟三年    1623)    三五 77編者轉鈔

 34.古音正宗            不分明潞王朱常淓明 (崇禎七年    1634)    五O 79向胡公玄
先生借鈔本
 35.徽言秘旨            不分尹爾韜(芝仙)明 (崇禎十一年  1647)    六O 82編者自藏
上黨原刻本
 36.義軒琴經              二張一亨     明                      三三 84自藏原刻
本                明代版本,確實年代不詳
 37.陶氏琴籍            不分陶鴻逵      明                         九 86自藏原刻
本                明代版本,確實年代不詳
 38.愧庵琴譜              二徐國俊(用章)清 (順治十七年  1660)    二二 86轉摹本
 39.琴學心聲                莊臻凰(蝶庵)清 (康熙三年    1664)    一四 89自藏原刻

 40.琴苑心傅全編        二O孔興誘(起正)清 (康熙九年    1670)    八O 90攝影本 
                原書藏重慶市圖書館
 41.大還閣琴譜            六徐上瀛      清 (康熙十二年  1673)    三二 96自藏原刻
本                一名青山琴譜
 42.和文注琴譜          不分蔣興疇      清 (康熙十五年前1676前)  三七 98轉摹原寫

 43.松風閣琴譜            二程雄(穎庵)  清 (康熙十六年  1677)    ——100自藏原刻

    [附] 抒懷操           一程雄(穎庵)  清 (康熙二一年  1682)    三七   自藏原刻

 44.琴瑟譜                一程雄(穎庵)  清 (康熙十六年  1677)    -三102轉摹原刻

    [附]松聲操            一            清 (康熙二六年  1687)    四五
 45.澄鑑堂琴譜          不分徐常遇(二勳)清 (康熙二五年  1686)    三七105自藏原刻

 46.德音堂琴譜            十郭裕齋吳之振清 (康熙三十年  1691)    三六107自藏原刻

 47.范氏琴瑟合璧        不分范承都      清 (康熙三十年  1691)      四109轉鈔舊鈔

 48.徽言秘旨訂          不分尹  曄孫  淦清 (康熙三一年  1692)    一三109自藏原刻

 49.琴譜析微              八魯  鼐(式和)清 (康熙三一年  1692)    三O110編自藏原
刻本
 50.蓼懷堂琴譜         不分雲志高(載青)清 (康熙四一年  1702)    三三112自藏原刻

 51.誠一堂琴譜           六程允基(寓山)清 (康熙四四年  1705)    三六114 自藏原刻

 52.琴學正聲              六沈  琯(秋田)清 (康熙五四年  1715)    -二115 自藏原刻

 53.五知齋琴譜            八徐  琪(大生)清 (康熙六一年  1722)    三三117 自藏原刻

 54.臥雲樓琴譜            八馬兆辰      清 (康熙六一年  1722)    三二119 自藏原刻

 55.存古堂琴譜            八吳文煥(蔚南)清 (雍正四年    1726)    二O120       
                即光裕堂琴譜
 56.立雪齋琴譜            二汪  紱(雙池)清 (雍正八年    1730)    一六121編者自藏
原刻本
 57.琴書千古              四佚名        清 (乾隆三年    1738)    二四122影摹原寫

 58.治心齋琴學練要          王  善(元伯)清 (乾隆四年    1739)    二六124自藏原刻

 59.春草堂琴譜            六蘇  璟(琴山)清 (乾隆九年    1744)    二八125自藏原刻
本                一名琴學新聲
 60.大樂元音              七潘士權      清 (乾隆十年    1745)      六127 自藏原刻

 61.琴劍合譜            不分索敏亭      清 (乾隆十四年  1749)    ——128影摹原刻

 62.穎陽琴譜              四李  郊(繁周)清 (乾隆十六年  1751)    一二128 自藏原刻

 63.蘭田館琴譜            九李光塽      清 (乾隆二O年  1755)    四四130據南京圖
書館鈔本
 64.琴香堂琴譜          不分馬  任(東村)清 (乾隆二五年  1760)    三八132自藏原刻

 65.研露樓琴譜            四崔應階(拙圃)清 (乾隆三一年  1766)    二O134自藏原刻

 66.東皋琴譜            不分蔣興濤傳鈴木龍輯日本明和辛卯1771)    一五135影摹原刻

 67.自遠堂琴譜          十一吳  烘(仕伯)清 (嘉慶七年    1802)    九三136自藏原刻

 68.裛露軒琴譜          不分待考        清 (嘉慶七年後  1802後)  八八140影摹北京
樂氏藏稿本
 69.蕭立禮琴說          不分蕭立禮(小蘭)清 (嘉慶十二年  1807)      一144影摹北京
圖書館藏稿本
 70.小蘭琴譜              一葉  布      清 (嘉慶十七年  1812)    十二145 自藏原鈔

 71.琴譜諧聲              六周顯祖      清 (嘉慶二五年  1820)    二六146 自藏原刻
本               一名聽真軒琴譜
 72.指法匯參確解            王仲舒      清 (道光元年    1821)    —一148影摹浙江
圖書館藏稿本      王仲舒是師承李崑的
 73.峰抱樓琴譜          不分沈  浩(夢花)清 (道光五年    1825)    一六149編者自藏
原刻本
 74.琴學軔端            不分鑑湖逸士(石卿)清(道光八年   1828)    三四149轉鈔原稿

 75.鄰鶴齋琴譜          不分陳幼慈(荻舟)清 (道光十年    1830)    一六151 轉鈔原鈔
本               按陳氏是陳道初年有名琴師
 76.二香琴譜              十蔣文勛      清 (道光十三年  1833)    三O152       
                一名梅花庵琴譜
 77.律話                  三戴長庚(雪香)清 (道光十三年  1833)    ——154編者自藏
原刻本
 78.律音彙考              八邱之稑(穀士)清 (道光十五年  1835)    二四155自藏原刻

 79.悟雪山房琴譜            黃景星(煨南)清 (道光十六年  1836)    四六156 轉鈔原刻
本               或稱古岡琴譜
 80.槐蔭書房琴譜        不分王  藩(晉卿)清 (道光二十年  1840)      八l60轉鈔北京
圖書館寫本
 81.行有恆堂錄存琴譜    不分清室綿恩子孫清 (道光二十年  1840)      八160自藏原寫

 82.張鞠田琴譜          不分張  椿(鞠田)清 (道光二四年  1844)    二六161影摹王世
襄先生藏稿本
 83.一經廬琴學            二姚配中(仲虞)清 (道光二五年  1845)    一五163自藏原刻

 84.稚雲琴譜            不分曹  錡(稚雲)清 (道光二九年  1849)    一九164自藏原稿

 85.琴學尊尊聞          不分郭柏心      清 (同治三年    1861)    一三165編者自藏
原刻本
 86.琴學入門              二張  鶴(靜薌)清 (同治三年    1864)    二O166自藏原刻

 87.蕉庵琴譜              四秦維瀚(延青)清 (同治七年    1868)    三二167自藏原刻

 88.琴瑟合譜              二慶  瑞(輝山)清 (同治九年    1870)      八169編者自藏
原刻本
 89.以六正五之齋琴譜琴    六孫  寶(晉齋)清 (光緒元年    1875)    二一170影印傳鈔

 90.天聞閣琴譜          一九唐彝銘(松仙)清 (光緒二年    1876)  一四五171自藏原刻

 91.天籟閣琴譜          不分蒙古覺庵氏  清 (光緒二年    1876)    三O177轉鈔王世
襄先生藏鈔本
 92.響雲齋琴譜            二佚  名      清 (光緒二年    1876)    一五178編者轉鈔
南京圖書館藏寫本
 93.希韶閣琴譜            四黃曉珊      清 (光緒四年    1878)    四四179北京圖書
館本
 94.雙琴書屋琴譜集成      六清谾子      清 (光緒十年    1884)    三九182昆明李瑞
藏原稿本
 95.綠綺清韻              一徐臚先      清 (光緒十年    1884)    —○185騙者轉鈔

 96.琴旨申邱              一劉人熙      清 (光緒十五年  1889)    二  186編者自藏
原刻本
 97.琴瑟合譜              二黃曉珊      清 (光緒十六年  1890)    一六186編者藏本
 98.枯木禪琴譜            八釋空塵(雲間)清 (光緒十九年  1893)    四二187自藏原刻

 99.琴學初津              十陳世驥(良士)清 (光緒二十年  1894)    五○189自藏原稿

100.鄂公祠說琴          不分朱啟運      清 (光緒二四年  1898)      二192轉鈔原稿

101.鳴盛閣琴譜          不分林  薰      清 (光緒二五年  1899)    十二192影摹原刻

102.十一弦館琴譜        不分張文祉(瑞珊)清 (光緒三三年  1907)      八193自藏原刻

103.琴學叢書                楊宗稷(時百)清 (宣統二年    1910)    三二194自藏原刻

104.雅齋琴譜叢集        二一李光烈      清                              自藏寫本
105.詩夢齋琴譜          一○葉  潛(鶴伏)   (民國三年    1914)    二○199轉錄汪盂
舒先生藏稿本
106.山西育才講義            彭慶壽(祉卿)顧  燾(梅羹)民國11年1922)一二200編者自藏
原石印本
107.梅庵琴譜              二王魯賓(燕卿)徐  卓(立蓀)民國20年1931)一四201原石印本
108.今虞琴刊            不分今虞琴社       (民國26年    1937)      二202原鉛印本
109.沙堰琴編              一裴鐵俠         (民國35年    1946)    -三202原刻本

星期四, 1月 09, 2020

為什麼京劇台灣人要比北方人容易唱

為什麼京劇台灣人要比北方人容易唱  容乃公

京劇唱腔講究聲韻, 這是分別內外行的準則. 用這個準則, 即使專業演員不工唱
腔聲韻的時候立即露馬腳. 其實聲韻會把專業或票友搞得八葷八素原因和京劇發
源有關.從乾隆開始,京劇在北京發展出來,北京人大都不是中原的人,嚴格說來
算是外族.他們學說中國話和咱們中原人不同.可是經過幾百人外人漢化後,這些漢化的外人
居然後來居上,把他們說的中國話變成咱們的國語了,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以
北京話為基調的國語.學這外來人說的腔調對咱們閩南人來說是很辛苦的,但是
這辛苦比起說國語的北方中國人,尤其是唱京劇的中國人,就算不了什麼了.

這話從何說起?

京劇唱腔最講尖團.對北方中國人來說,尖團是很不好分的,因為許多字得不
能按平常說話的發音,而要加以改變.這如同英國人去學法國人和西班牙人
捲舌頭那麼難.可是對放南方中國人,比如咱閩南人,一點兒也不難,因為尖音
原是存在的.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及所謂「中東歸人辰」,什麼是中國人辰呢,我們得先
從京劇收韻談起.現在演員光講音樂性,但開始忘了聲韻才是國劇的靈魂,越來越
多京劇演員忘了如何收韻,或在韻上打馬虎眼,反正大家聽不出來.其實收韻對
不太會講國語的閩南人 反而不那麼難.

對想搞清楚如何把國劇聲腔發得美好的人是必備工具.為了發音好聽,有「中東歸人辰」
的說法.所謂「中東歸人辰」說白一點就是把許多對北方中國人一點都不難的韻母為 eng ㄥ
改發為對南方像我們閩南人一點都不難的en ㄣ字.嚴格說來就是把被入關的滿洲人
搞得很不好聽的中國國語稍稍復元到當年像咱閩南人說話的好聽味道就是了.

 像咱閩南人 是比較不會發韻母為 eng ㄥ,唱起京劇,不必費事就是一開口即可-
中東上韻歸人辰反而容易.

  按中東上韻歸人辰定律,凡是發是 「屬開口呼、齊齒呼的字,中東上韻歸人辰」。

曲藝中的十三轍是從韻母的角度,將現代漢語北京音系的音節分成為十三大類:

一、 中東轍,或叫中東韻(下同):eng、ing、ong、iong、ueng
二、 江陽轍:ang、iang、uang
三、 人辰轍:en、in、uen、un
四、 言前轍:an、ian、uan、
五、 由求轍:ou、iou、iu
六、 遙條轍:ao、iao
七、 灰堆轍:ei、uei、ui
八、 懷來轍:ai、uai
九、 發花轍:a、ia、ua
十、 缺斜轍:ie、ue
十一、 梭波轍:e、o、uo
十二、 衣七轍: i、u、er
十三、 姑蘇轍:u

    「中東歸人辰」的規律就是:
    一.屬開口呼、齊齒呼的字,中東上韻歸人辰;
    二.屬合口呼、撮口呼的字,中東上韻仍然歸中東。


    中東轍是指韻母為 eng ㄥ 的字。包括音節48個。如:崩、朋、盟、燈、中
、松……兄等。

    人辰轍是指韻母為 en ㄣ 的字。包括音節43個。如:恩、奔、盆、門、嫩、
群……尋等。

「開、齊、合、撮」四呼是什麼呢.先得說一下介母.所謂介母就是國語注音中一個
字拼音中介有一,ㄨ,ㄩ.或沒有等四種.


    開口呼是指一個字的拼音,聲母和韻母中間沒有介母。
比如:上山(shang shan)、石碑(shi bei)、霸道(ba dao)、杭州
(hang zhou)、人丹(ren dan)。

    齊齒呼:指一個字的拼音,聲母和韻母中間介母是注音符號一,ㄨ,ㄩ.的ㄧ.。如:天仙
(tian xian)、郵遞(you di)、養牛(yang niu)、秋江(qiu jiang)、良
家(liang jia)。

    合口呼:指一個字的拼音,聲母和韻母中間介母是注音符號一,ㄨ,ㄩ.的ㄨ。如:歪
瓜(wai gua)、過渡(guo du)、黃龍(huang long)、腐化(fu hua)、碗櫃
(wan gui)、不管(bu guan)。即我們改動後的韻母表中,左數第三列為韻母
的字。

    撮口呼: 指一個字的拼音,聲母和韻母中間介母是注音符號一,ㄨ,ㄩ.的.ㄩ。如
:淵源(yuan yuan)、全軍(quan jun)、全員(quanyuan)、漁翁(yu weng)

    按這個定律,凡發音時國語注音中

(1) 沒有一,ㄨ,ㄩ中介的開口呼,
    或有一,ㄨ,ㄩ中的ㄧ音的齊齒呼中介的,

    就得把這個原來發為中東轍韻母為 eng ㄥ 的字全改為 en ㄣ 字的人辰轍指韻母.
對咱台灣來說就是把原來發得很辛苦的ㄥ音變為原來咱們說得很習慣的ㄣ音.

(2) 若是遇到一,ㄨ,ㄩ中介的ㄨ(合口呼),
    或一,ㄨ,ㄩ中的ㄩ音(撮口呼),
    原來發 eng ㄥ的音乃然可以發 eng ㄥ.

    從這兒看來,第二條定律, eng ㄥ仍然發 eng ㄥ,是一種讓步.


    下面以《擊鼓罵曹》的四句唱詞來分析,裡面的中東轍字很多,但要分為:
一.「屬開口呼、齊齒呼的字中東上韻歸人辰」。二.「屬合口呼、撮口呼的字,
中東上韻仍然歸中東」兩種規律去處理。 括號內的字,表示按規律一變化的字。
《》內的字表示按規律二,不變。
    (平)(生)志 氣 《運》未《通》
    似 蛟 《龍 困》 在 淺 水 《中》
    有 朝 一 日 《春》 雷《動 》
    得 會 《風 雲》 上 九《重》

    再以《文昭關》中的一段人辰轍的唱詞,分析一下「屬開口呼、齊齒呼的字
中東歸人辰」;「合口呼、撮口呼的字中東仍然歸中東」的例子:
    伍雲頭上換儒巾 人辰
    喬裝改扮往《東》(行) 中東歸人辰
    臨潼會,(曾)舉(鼎) 中東歸人辰
    在那萬馬(營)中顯奇(能) 中東歸人辰
    時來雙掛(明)輔印 人辰 運敗時衰宿荒村
    人辰 思來教人恨不恨 人辰
    莫不是我伍員八個字的(命)(生)(成) 中東歸人辰
    回頭再對《東》皋《公》論 人辰
    你是我伍員救(命)的恩人 人辰
    但願過的昭關(境), 中東歸人辰
    一《重》恩當報你的九《重》恩 人辰
    皇甫《兄》請上受一禮 有勞你舍下這全恩 人辰
    焚香(頂)禮不為(敬) 中東歸人辰
    來(生)犬馬答報你的恩 人辰
    伍員的心中有千般恨 人辰
    放大膽,且向虎山(行) 中東歸人辰

乃公註:
人辰的字有: 恨,東,公 明 ,重,兄 生
中東歸人辰的字有: 行,曾 營,鼎,能,頂, 命,生, 成,境, 敬


星期四, 1月 02, 2020

精英律師藍紅的生辰八字


精英律師藍紅的生辰八字

精英律師目前播到二十四集. 這一集放了一個內容, 是藍紅回到家時, 發現有人放在她大堂一個草人, 上有插了針, 寫上她生辰八字, 1984 年 10 月 1 日, 下頭寫上甲子癸酉戊辰丙辰. 這八個字和日子資料符合.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連續劇用了傳統迷信, 而又不是瞎編的, 也就是說編劇可能和紅樓夢與金瓶梅談的八字是根劇真人為模本相同 -- 這個編劇真很用心, 而且知識很廣, 不然就是有高人指導.

草人的把戲曹雪芹也用過, 就是馬道婆用巫術去害賈寶玉的“五鬼魘魔法” --這是一種模仿巫術。它源于原始宗教,一直流傳下來,即用木偶、草人、泥人或紙人代替被詛咒的對象,對之施行魔法,使被詛咒者中邪,喪魂失魄,五內如焚,直至死亡。較有代表性的一例見于《太平御覽》所引的《廣陵妖亂志》,記唐末地方軍閥高駢事. 不過很有趣的是曹雪芹沒有真用真實生辰資料, 郤在故事中讓這個迷信的方術發生作用 -- 寶玉真的中了大邪, 但精英律師用了真實生人,排出來的八字完全相同, 但後來被証明只是一場恐嚇.

當然八字也是一種迷信, 或許說和星象學一樣, 只有某種可以去和真實人生參考的價值, 諸如血型看個性. 比如藍紅八字是戊月生酉月, 傷官克官, 即會克夫的格局 -- 她婚姻運一直不好, 嫁了個有錢的老公孫超越病死, 而要打官司. 八字月提癸水桃花合而不化, 而生年甲子是官做桃花, 說明夫星有其他月人. 加2018 年戊戌,合去了桃花又沖了戊辰的夫宮,一年之中,居然也無法見到丈夫,而且一路和夫家爭財.

第一次看到一個談精英行業用到傳統民間信仰的資料,可能拿了一個真人的八字,很貼切故事人物的個性和遭遇,令我非常佩服電視敬業的精神.

讓我多加一句比較專業的評判 -- 藍紅照說以後運氣不會太差, 希望故事發展會給她一個公道, 因為八字傷官格的人通常都容易遇到不好的對待, 她真的不是一個壞女人--只是個性太強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ZKuTP1TgY


星期三, 1月 01, 2020

容乃公庚子小科普(4)---再談魯迅的庚子老鼠情結



容乃公庚子小科普(4)---再談魯迅的庚子老鼠情結

容乃公的思想觀點: 

五行以庚為金, 子為水, 自古以為中國人關于鑄劍的傳說, 其實背有一個庚金在水中淬淬鍊的理論, 聖主得賢臣頌》:「清水淬其鋒。」塗染。《戰國策.燕策三》:「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磨鍊。最好的劍, 其實是不是用火, 而是水. 傳統中國人關于工匠技藝, 有用人身祭物法術. 比如做酒的, 陶器的, 常因為無法做到最完美, 拿自己尚未出嫁的女兒來活祭, 丟入火水, 或許可以產生一些必要物質, 或只為驅邪. 魯迅寫過中國小說史, 對傳統怪力亂神應該不會沒聽說說. 不過他很用心去對這些迷信的東西改頭換面, 有些都寫成健康到可以編入中小學生讀本. 他在 1926 年完成的一個短故事, 改編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一,  名為鑄劍的文字.


魯迅一生寫過不少反神話 (demystifyig) 的文字. 他曾將筆說小說《搜神記》卷十一的楚國干將、莫邪夫婦二人,楚王鑄劍,的神話改編成類似童話故事名為《鑄劍》的故事. 在其中, 他把故事grotesque 部份擴大, 而讓傳統人身祭器的傳統變成童話.


《搜神記》卷十一
楚國干將、莫邪夫婦二人,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楚王很生氣,想殺他。劍有雌雄二柄。妻子懷孕快生產了,丈夫對她說:「我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王怒,我去一定被殺掉。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長大後,告訴他:『出房看南山,松樹長在石上,劍在它的背面。』於是拿著雌劍去見楚王。王大怒,叫他合套。劍本是兩柄,一雄一雌,雌劍來雄劍不來。楚王發怒了,把干將給殺了。

莫邪生下的兒子叫赤。後來長大了,問他母親:「我父親在哪裡?」母親說:「你父親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楚王發怒,把他殺了。他走時囑咐我告訴你:出房看南山,松樹長在石上,劍在它的背面。」於是兒子出房,往南看沒有山,只見堂前松柱下有一磨劍石,就用斧頭砸開它的背後,得到雄劍,早晚都想找楚王報仇。

楚王夢見一個男子,眉間廣闊,約一尺寬,說要報仇。楚王懸千金重賞捉拿。赤聽了,逃走,跑進山裡悲歌。碰到一位俠客,說:「你年紀輕輕的,怎麼哭得這樣傷心? 」赤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了我的父親,我想報仇!」俠客說:「聽說楚王以千金重賞購買你的腦袋,請把你的腦袋和劍都交給我,我為你報仇。」赤說:「太好了!」於是自刎,雙手捧著腦袋和劍,一併奉上。屍體僵立。俠客說:「我決不會辜負你!」這樣,屍才仆倒。

俠客提著赤的腦袋去見楚王。楚王很高興。客說:「這是勇士頭,應當用湯鍋煮」楚王照辦煮頭。三天三夜也煮不爛。頭跳出湯鍋,張著眼睛一副很生氣的樣子。客說:「這頭煮不爛,請大王親自到鍋邊一看,就一定爛了。」楚王立刻走近去看,俠客用劍比劃了一下楚王,王的腦袋就掉進湯裡;俠客也砍掉自己的頭,頭也掉進湯裡。三個腦袋都煮爛了,沒法分辨。於是把水和肉分開埋葬了,通稱「三王墓」


魯迅重講這個故事, 不過鬼使神差, 他居然想出一個溫水, 煮鼠來鼓勵兒子復仇的點子, 真的很妙, 因為古時鑄劍用人祭, 可能不如用鼠祭, 只是限于干寶故事點子的版權, 他最後仍然讓三個人頭在水中相打, 讀者看完他的故事, 當會給魯迅活生生的描寫按十個讚:

下面乃公摘錄魯迅故事開頭. 中國大陸小朋友可能都讀過這故事, 到底是畫龍點睛或畫蛇添足, 大家自有公評:

眉間尺剛和他的母親睡下,老鼠便出來咬鍋蓋,使他聽得發煩。他輕輕地叱了幾聲,最初還有些效驗,後來是簡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逕自咬。他又不敢大聲趕,怕驚醒了白天做得勞乏,晚上一躺就睡著了的母親。  許多時光之後,平靜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撲通一聲,驚得他又睜開眼。同時聽到沙沙地響,是爪子抓著瓦器的聲音。
  「好!該死!」他想著,心裡非常高興,一面就輕輕地坐起來。
  他跨下床,藉著月光走向門背後,摸到鑽火傢伙,點上松明,向水甕裡一照。果然,一
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裡面了;但是,存水已經不多,爬不出來,只沿著水甕內壁,抓著,團
團地轉圈子。
  「活該!」他一想到夜夜咬傢具,鬧得他不能安穩睡覺的便是它們,很覺得暢快。他將
松明插在土牆的小孔裡,賞玩著;然而那圓睜的小眼睛,又使他發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
蘆柴,將它直按到水底去。過了一會,才放手,那老鼠也隨著浮了上來,還是抓著甕壁轉圈
子。只是抓勁已經沒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裡面,單露出一點尖尖的通紅的小鼻子
,咻咻地急促地喘氣。
  他近來很有點不大喜歡紅鼻子的人。但這回見了這尖尖的小紅鼻子,卻忽然覺得它可憐
了,就又用那蘆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著,歇了一回力,便沿著蘆干爬了上來。待到
他看見全身,——濕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隨的尾巴,——便又覺得可恨可憎得很,
慌忙將蘆柴一抖,撲通一聲,老鼠又落在水甕裡,他接著就用蘆柴在它頭上搗了幾下,叫它
趕快沉下去。
  換了六回松明之後,那老鼠已經不能動彈,不過沉浮在水中間,有時還向水面微微一跳
。眉間尺又覺得很可憐,隨即折斷蘆柴,好容易將它夾了出來,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絲毫
不動,後來才有一點呼吸;又許多時,四隻腳運動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來逃走。這使眉
間尺大吃一驚,不覺提起左腳,一腳踏下去。只聽得吱的一聲,他蹲下去仔細看時,只見口
角上微有鮮血,大概是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