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2, 2017

大暑三伏天談古代的一例一休


大暑三伏天談古代的一例一休  容乃公

牡丹亭中寫到柳夢梅在廣州學堂中攻書,捱了些『數伏數九』的日子.

數伏數九指的是:酷暑嚴寒。數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
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稱三伏,是一年中最熱
的日子。數九,冬至後,第九天算一個九,一直到九個九止,是一個
中最冷的日子。

歷朝做官的都有放假,不但寒暑,而且連神佛生日都放.一般稱為沐休.
最重要的是,三伏也曾被當做假日,變成一例一休的日子.

唐代《假寧令》規定,休假制度從5日休一天改為10日休一天,稱「荀
假」。 即每月第10天、第20天和最後一天,各休假一天。

到了南北朝時期,官員開始編組在夜晚到官署輪值。從唐代開始,不
值班的官員下午以後就可以回家。由於大部分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庭住
在一起,因此沒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而且,由於官員留
在官署的時間減少,削減例假日似乎也是公平的。

在大漢王朝,官員們被允許在每五天中可以休一天假,這個假日被稱
為「休沐」,也就是休息和洗澡的日子。這種慣例一直沿襲到隋朝。
古代因為衛生條件不好,洗澡是要被強迫的大事.

在漢代魏晉之後的南北朝時期,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國家發生了一些變
化:如南朝的梁國,每十天才有一次常規性假日。後來唐朝以後一直
到元代的辦公休假時間也都是如此,這也就是被史上稱之為的「旬假
」。

史記記載漢代官吏「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意思是官吏每上四天班
,第五天就必須休息一天,用來洗澡。

但是在宋代已經沒有釋迦牟尼和老子的誕辰日放假的制度了。

元代的法定節慶假日只有十六個。明清時期,節慶假日一開始甚至比
元代還少,朝廷只規定了三個主要的節慶,即春節、冬至和皇帝誕辰
。實際上,端午和中秋也變得重要了。但是在明清時期,最主要的變
化是有了長達大約一個月的春節和冬假。對於朝廷上下的眾多官吏來
說,要由欽天監為他們選擇十二月二十號前後的一天來「封印」。約
一個月之後,要宣佈來「開印」。冬假可以看做是對喪失常規性假日
和節慶假日的一個補償。


也有學者考證。漢代官吏供職(上班)期間,必須居住在官捨中,不
與家人同住。因此「漢律」才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要求官員上
了四天班,第五天就得回家洗澡更衣、探望親人(歸謁親)。每四天
必須探望一天的親人是誰?


台灣現在實行一例一休,最不良的現象是立法和執法者目中只有法,而
無天良. 所以員工為了多收入, 自願加班, 這居然也犯法. 而且禍及
老闆.

官員自願停休行嗎?古時也不行, 從周朝起, 違反而自動加班, 其罪
過最大只是不合禮法。但古時沒有勞動部, 所以問題較小. 有時, 自
動加班,是違反朝庭的制度,但也有被認為美德.

在從前, 一個員工自願加班, 可以是美德.

「漢書薛宣朱博傳」有這麼一個故事。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個國定假日
,所有官員都休假,只有掌治安工作的張扶,堅持不肯休假。

此時,比他更高層級的官員薛宣跳出來,勒令張扶休假。他告訴張扶
,職場需要你、但家人更需要你,尤其是妻子。禮制時代更必須通情
達理,該休假就得休假。這樣「慣員工」的好老闆,怎不教人肅然起
敬?也證明漢代人的勞基法觀念,比現代人還先進。若薛宣張扶在現
代被舉發, 可能官司不免.



現代台面上搞一例一休的官員立委為公行事不圓, 但對自己郤寬大為
懷 . 官員立委讓助理加班去開房間. 古時官員的沐休, 名之為看家
人, 其實很多是趁機去冶遊遊. 宋朝時期,官員們休假後最好的去處
便是秦樓楚館。現代很多官員會帶小三助理或女友去開房.當然他們也
是沐休,不過這個沐是餘興,而休是KEUKEI.

最近新聞報導立委們和助理亂搞, 去開房間被狗仔跟蹤了. 宋朝有沒
有狗仔我未所聞. 但這個偉大傳統郤被那些發明一例人休的委員官
員們發揚光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