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12, 2015

沒有絲,如何開絲路?

沒有絲,如何開絲路?


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一文裡記述紹興小孩的兒歌:「薺菜馬蘭頭, 姊
姊嫁在後門頭。 」把馬蘭頭寫成了文字。的確,這是江南遍地繁生的野菜
,郊外踏青,野菜占了春色的一半。

馬蘭頭其實說的不光是上海人愛吃薺菜, 而是一個和中國文化最直接
的蠶絲文化.


中國大陸開展一個世紀大計劃, 就是絲綢之路, 有海上和陸上的. 中
國自古立國, 和絲有非常綿密的關係. 不過大家可能會看不到在一件
事: 中國人己經不會造絲, 不但不會造絲, 而且也沒有絲的文化. 絲
文化因為題目太大, 我只能大略舉二三來談. 當年中國可以稱雄各國
, 不光因為會造絲, 而且也因為有絲的文化. 這文化背後就是養蠶文
化.

現代中國沒有絲文化, 從古琴找不到好絲就可以看出來. 我曾買過很
多號稱上品的冰弦, 實際上並沒好到那裡. 台灣琴人比大陸早二三十
多年開始用絲弦, 很多是因為大陸有人造生絲, 而日本人也開始做一
些改良過的新式絲. 不過看書上說的, 或聽老人家講的, 現在人的絲
真無法和從前比.

有一陣子我玩京胡. 在中正紀念公園圍廊向老票友們買, 是論兩買的
, 用起來, 相當不錯. 不過聽老一輩人說現在再也聽不到當年徐蘭沅
等琴師用的東西了. 不過更早的琴人用的琴, 可以一根絲用幾年不壞
. 可想好琴絲的時代是我們完全沒法領略的文化. 太遙遠.

比絲文化更古老的是蠶文化.那是比美商周或更高的四川蠶文化.

引而申之,無數的古老傳說編織出來的就是可能可以算是中華文化總合的
絲文化,這個發自四川巴蜀,從三星堆起,到後來的出現的和西周同時的蠶叢氏,
蜀國首位稱王的人 應該為一個氏族或朝代,持續了數百年,
蜀的名稱可能和蠶叢有關,說文‧《蟲部》釋蜀為:" 蜀,葵中蠶也
,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像其身娟娟。這可以說是絲文化的原始.


以後和蠶相關的題目,諸如,廣東的蠶女與姑婆屋 ,「梳起」儀式,
纏蠶(喪和桑), 盤瓠, 高辛氏,瓠篱,戎吳將軍,馬頭娘, 由馬頭娘
引申的佛教馬鳴王菩薩.

 
《山海經》、《搜神記》、《太平廣記》
說到蠶神馬頭娘傳說姑娘和馬皮盡化為蠶,在樹上吐絲吶。這樹叫「
桑」. 死在樹上稱為喪.

蠶女是天女, 乘流雲駕馬. 天女是佛教西方傳到中土的, 但其思想的
根欲在中國.

馬頭娘即天女。這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蠶神。相傳
,黃帝打敗九黎以後,在慶功會上蠶神前來獻絲。這位蠶神像個仙女
,披著馬皮飄然而降,手裏捧著兩束蠶絲,一束金色,一束黃色,獻
給了黃帝。

馬頭娘和盤瓠. 帝嚳高辛氏耳中的虫名, 似龍 (今人稱龍船廟又名龍
蚕廟 ), 名盤瓠。這就是盤古的原始.

中國自古把北方野人稱為龍犬和犬戎. 這個說法好像暗示龍為馬化 (
八字命理有馬化龍駒格 ) 而以龍名之, 會不會是說他們也有絲文化.
傳說中的冰絲只能出現在冰天雪地的塞外, 而不是中原. 至少金庸曾
在小說中吹哄過.


幼蠶叫蟻蠶發育到成蠶,一個多月裏體重增加了一萬倍。一個蠶繭不
過幾公分長,抽出一根絲來,竟有 140 0 公尺長﹗「變形」信仰
(metamorphoses).


蠶神即蠶叢、青衣神。周時,蜀地有個侯爺叫「蠶叢」,他的一雙眼
睛很特殊幼蠶,豎著長著,與一般人橫著長不同。蠶叢後來當了蜀王
,他到處視察,教給百姓種桑養蠶,鄉人感其德,便為他立祠祀之。
他的祠廟遍於西土,十分靈驗。蠶叢巡行郊野時,常愛穿一身青衣,
百姓便俗呼之為「青衣神」,把他出生的家鄉叫做「青神縣」。青衣
神蠶叢屬於四川一地的蠶神。

四川為蜀,即獨,姑獨之意.四川王名杜于.

蜀西南夷舊有君長,故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其後有杜宇,自立為王,
號曰望帝。蜀王本紀曰:「張儀伐蜀,蜀王開戰不勝,為儀所滅也。」

蠶叢是四川的祖先:

荀子蠶賦篇中謂蠶是「身女子而頭馬」蠶之發生應在四川
雄蜀王本記  說 「蜀王之先名蠶叢」  明一統志謂蠶叢教民蠶桑.今四川
人還號蠶為馬頭娘.
無論是「蜀王本紀」或「華陽國志」等古籍,都記載古蜀王世系的順序是蠶叢、
柏濩、魚鳧,接下來是杜宇、開明等人。

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蠶和杜于 (杜鵑啼血 ), 這個神話是說一個犯了罪
的國王為了自己做錯事而痛.這是春蠶的神話.

蝴蝶和杜鵑望帝與鰲靈四川王是「魚鳧」,
老鷹? 而是杜鵑鳥?

蠶和西天佛教
蠶又稱為馬鳴王或馬鳴菩薩
《大乘起信論》﹕佛經名。印度馬鳴菩薩作。馬鳴可能也是一個學造
絲的傳統,來自西方.

馬鳴菩薩即阿濕縛窶沙 Asvaghosa--馬鳴菩薩
《佛所行讚 Buddhacarita 》, 是以五言偈頌讚述佛陀的一生,由誕生至般涅槃後
八國平分舍利的事蹟,為古典梵文學美文體之先驅。 對中國佛教影響甚鉅的
《大乘起信論》據說也是馬鳴菩薩所造。
六月廿三日:水草馬明尊王 為馬明王生日.


唐李冗《獨異志》:鮑瑗家多喪及病,淳于智為筮之.卦成云:「宜入市
門教十步,有一人持荊馬鞭懸掛在東北桑樹上,無病,三年當得財.」
如其言,后穿井得錢及銅器二十萬。 掛馬鞭在桑樹上即為笞喪. (馬和蠶)蠶和桑
鞭桑除喪這個儀式原用在道法和民間習俗, 但原來就是非常復雜的蠶
文化的流行.

廣東的蠶女與姑婆屋:

廣東的處女模仿蠶卵孵化, 即孵蠶. 廣東迷信有姑婆屋和「梳起」儀
式長瓣子解開,梳成另一種髮型, 這個藝術應是另一種模仿儀式, 模
仿的就是蠶吐絲.


天文學,蠶在地支為酉.天文丙方上應星馬故有蠶絲之祥,
丁方上應壽星故壽考之兆.八字丁亥為壽星像,即火坐長生.
兌龍辰水有金口舌, 為折, 故露齒辰酉合土塞金聲故主, 重舌含糊其
言龍和蠶都開金齒.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寫嵊縣慳於出名人,缺少名勝古跡,卻不乏名山勝
水。

的農家生活, 在絲茶桐油,養蠶,在田頭禾間,在莊稼作物的寸長拔
他對家鄉的記憶也是保有一份樸實的充滿情趣的濃情厚意,經過幾十
年人生沉浮而未曾稍減:

桑樹叫人想起衣食艱難,我小時對它沒有像對竹的愛意,惟因見父親那麼殷勤的
在培壅,才知世上的珍重事還有比小小的愛憎更大的,倒是哀怨苦樂要從這裡出
來,人生才有份量。

三國時龐德公在樹上採桑,司馬徽來訪,又劉備小時門前有桑樹團團如車蓋,英
雄豪傑的本色原是出在如此份量的人世的。我鄉下的桑樹也這樣高大條暢,不像
新式栽桑法的切短,拳曲糾結。桑樹初發芽舒葉,金黃嬌嫩,照在太陽光裡,連
太陽光都成了是新的。女子提籠采新桑,叫做「小口葉」,飼烏毛蠶的。及桑葉
成蔭時,屋前屋後園裡田裡一片烏油油,蠶已二眠三眠了,則要男人上樹採葉,
論擔的挑回家。

這文章和周作人寫故鄉的野菜, 都在說一個種桑養蠶的農業生活. 當
今中國人要用現代經濟科技開闢一個新的海上陸上絲路.我不禁要問?
那麼我們的絲在那裡呢? 而傳統從三星堆文化開始到現今的中國人的
蠶絲信仰和文化在那裡呢?

不論文學, 宗教, 傳說, 神話, 民俗, 都全被排在現代中國文明生活
之中. 全民無人有這些信仰, 而這就是絲的信仰. 其結果, 中國人根
本忘了如何造絲.


沒有絲,如何開絲路?
http://yijingsearcher.blogspot.ca/2015/08/blog-post_52.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