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31, 2016

梁實秋與韓菁清

梁實秋與韓菁清
  韓箐清(1931一1994),湖北才女,歌星,影星,作家梁實秋之
妻。本名韓德榮,原籍湖北黃陂六指街鄭田村,生於江西廬山。
  韓菁清-----成長經曆父親韓惠安是當地富賈,曾任湖北紗布絲麻
四局總經理,漢口商會會長,湖北參議會議長。自幼極具音樂稟賦,
她喜歡唱歌,不顧家庭的強烈反對,走上歌星之路。曾於上海兒童歌
唱比賽中榮列榜首,14歲參加上海歌唱皇后大賽,奪得桂冠。後隨父
去香港,步入影壇,成為香港影歌雙棲紅星,1946年8月,當選上海
「歌星皇后」。1949年出走香港,在那裏成為影星。後來前往台灣,
成為台灣頗有聲譽之歌星。
韓菁清
韓菁清
  韓菁清-----主要作品
韓菁清
歌星皇后韓菁清
  曾主演《一夕緣》、《女人世界》、《近水樓台》等影片。 曾自
編、自演、自寫歌詞、自己演繹四部影片:《大眾情人》、《一代歌
後》、《我的愛人就是你》及由陳蝶衣編劇的《香格裏拉》。《香格
裏拉》片中插曲有:主題曲《桃花源》、《罵傻瓜》、《比翼鳥》、
《送花巾》、《風娃歎月》、《老壽星》等。其中一首《太平年》是
歌頌收成好共度太平年的歡愉歌曲。從歌中可窺探出農家豐收慶祝新
年的盛況:「太平年呀年呀年太平唷,家家呀戶戶點呀點紅燈唷,啦
啦;紅燈照上稻粱堆,堆堆呀稻粱是黃金唷」,「吹吹呀唱唱慶呀慶
豐收唷,今年田裏收成好,明年呀更有好收成唷」 副歌更將農家喜氣
洋洋的濃郁氣味表露無遺:「太平年呀年太平。拜過天地拜過神呀,
但願上蒼來保佑呀,年年風調呀又雨順呀!《一代歌後》中插曲除了
《多謝你的黃玫瑰》、《小野花》、《姐妹花》,其中一首《可愛的今
天》是首當年流行一時的含意好、旋律輕鬆的歌曲。不僅是點唱寄意
給朋友祝賀生日,也可當新春點唱的好歌:「可愛的今天呀今天,陽
光普照,到處明朗,郎格郎格裏格郎」「可愛的今天呀今天,春風和
熙,百花齊放,郎格郎格郎,」 而《惜春光》亦是《一代歌後》電影
插曲。簡單又有意義的歌詞,由司徒明撰寫,描述春天的一片好風光
:「楊柳搖,百花放,樹上小鳥聲聲唱;豔陽天,多明朗,一年最好
是春光」「遠山青青,白雲飄蕩,小河邊上飛燕雙雙;南風吹來處處
涼爽;田野蒼翠吐露芬芳。」最後一段呼籲少年時代要珍惜好時光,
別輕易浪費大好光陰:「楊柳搖,百花放,樹上小鳥聲聲唱,豔陽天
,多明朗,少年時候惜春光!」
  韓菁清文學根底也很好,懂古文,懂英文,擅長書法,學過國畫
,油畫,會寫詩填詞、實屬才女。1967年到台灣灌制第一張唱片(台
灣電塔唱片公司)《一曲寄情意》發行達一百萬張,令人側目。
  韓菁清——傾城之戀也許是前世的宿命,也許是今生的緣分,甚
或是一曲《秋的懷念》注定二人相識相戀,相伴相念。適入耄耋之年
的梁實秋在台北偶遇小他二十八歲的歌星韓菁清,竟然開始了一段轟
轟烈烈的忘年戀,最終得成正果,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相濡以沫共
同度過了十三個春秋。
  自韓菁清於1974年12月1日(她自己昏乎乎地記成11月31日)寫給
梁實秋的第一封信開始,至1975年1月10日梁實秋回美國暫別止,彼此
間寫了四十多封情書。短短的四十幾天,從初次相識到忘年之戀,他
們幾乎天天見面,卻又天天寫情書。這些情書的信封上沒貼郵票,也
無收信人地址,全是親手送給對方的。12月1日,韓菁清送出第一封信
,請梁教授「趁早瞭解我的為人」,意在要梁實秋不要產生「奇跡般
」的想法。殊不知,一石擊起千層浪,梁教授的情書源源不斷而來。
韓菁清因「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受太深,經過激烈的思考之後,勸
梁實秋「懸崖勒馬還來得及」,並在她的梳妝台玻璃鏡上寫下「世間
沒有愛情」的話語,勉勵自己趁早關掉愛河的閘門。
  但是,梁實秋心中已經燃燒起一盆愛的烈火,那愛戀的根就像一
棵擎天大樹,緊緊地擁抱著地火山魂,當根與根之間發生撞擊,彼此
都找到共同的落點,便以此為愛的樂土。愛沒有埋怨,就像那大樹的
根一樣,無論紮在高山之巔,還是荒原之中,只要愛情之根充滿活力
,那裏就必將成為根系蓬勃的世界。它們相互攀援,競相蔥鬱地吸吮
著精神的乳汁,加工著生命的光輝,抖出一身生活的綠色,愛的綠陰
就會覆蓋著未來的生命之路。12月2日中午二時,韓菁清醒來掀開窗簾
,發現梁教授早已靜候在樓下。梁實秋見窗簾開了,便迫不及待地跑
上樓去,對韓小姐說,在樓下撿到一封信,他將信交給她,她見信封
上寫著「菁清小姐」,便急忙展開信紙讀了起來。這就是梁實秋寫給
韓菁清的第一封情書。
  事後,韓菁清因為二人年齡等等問題,對婚姻大事猶豫不決,便
將她自己過去的身世全都告訴了梁實秋。12月6日,梁實秋給韓菁清的
信中說:「不要說是懸崖,就是火山口,我們也只好擁抱著往下跳。
」在梁實秋的愛火燃燒之下,她被征服了。12月7日,韓菁清給梁實秋
的信中說:「每天我們在一起,也不知哪裏來的那麼多話,一開動馬
達,就不能剎車!」人間一場偉大而真誠的忘年戀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梁實秋、韓菁清之間 「白髮紅顏」、「才子佳人」、「作家歌星
」的忘年戀愛,在台灣惹起過一場新聞風波。
  這場風波緣於1974年11月27日。韓菁清女士談到這個問題時說:
「事情得從前一天說起。那天,我的姨父謝仁釗要寫一封英文信給一
位美國議員朋友。姨父是國際關係法教授。寫信時,有幾個名詞的英
文不知該怎麼寫,我當時正巧買了一本梁實秋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辭
典》,姨父借用我的辭典。吃晚飯時,他把辭典放在餐桌上,一邊吃
飯一邊翻閱。我說:『謝伯伯,吃完飯再看吧,飯桌上有油,會弄髒
辭典的。這是我用一千多元買來的書。』『一本辭典有什麼了不起的
?』姨父不以為然地繼續說:『遠東圖書公司的老闆,當年還是我送
他出去留洋的呢。這種辭典,我去遠東要多少本他就會給多少本。明
天,我帶你去遠東,叫老闆送你一本新的!』我的姨父說完,依然在
餐桌上翻閱著辭典。」韓菁清的姨父謝仁釗說話果真算數。第二天,
他帶著韓菁清到了遠東圖書公司。老闆浦家麟當即奉上一冊嶄新的《
遠東英漢大辭典》,並告訴謝先生一個好消息:「梁先生在華美大廈
呢,你想見一見他嗎?他這次來台北,是我們『遠東』請來的。」 「
行,我去看他。」謝仁釗便帶著韓菁清一起到了華美大廈。
  見面之後,謝仁釗和梁實秋聊了一會兒,便請梁搭他的車去林森
路統一飯店喝咖啡。韓菁清此時只是跟在姨父身邊,抱著那本嶄新的
大辭典,沒有說什麼話。
  到了統一飯店,偶然遇見了美國教授饒大衛。因大衛教授也是研
究政治的,和謝仁釗教授有共同的話題。兩人越談越投機,便把梁實
秋和韓菁清撂在了一邊,給他們交談創造了機會。
  梁實秋見韓菁清手裏拿著自己編的大辭典,就跟她閑談起來。
  「哦,你就是韓菁清小姐,我聽過你唱的歌呢。」梁教授繼續說
:「我第一次在台灣電視節目中看到你的名字,就覺得很彆扭!」
  「彆扭?」韓菁清感到奇怪。
  「你想想,菁念『精』,這『菁清』多麼拗口?要麼叫菁菁,要
麼叫清清,才順口。這名字是誰取的?」梁實秋咬文嚼字地問。
  「我的本名叫韓德榮。韓菁清是我的藝名,是我自己取的。」韓
菁清當時把梁實秋視為長輩,便一五一十地從實道來。
  「像是男孩子的名字,這名字也取得不好!」梁實秋笑道。
  那邊,中外教授論政治、談笑風生。
  這邊,白髮紅顏遇知己,情投意合。
  「我小時候在上海,喜歡唱歌。登台唱歌用韓德榮這男孩子一樣
的名字,當然不行。我就從《詩經——唐風‧杖杜》一句『其葉菁菁
裏』,取了『菁菁』兩個字作為藝名。不過,我很快就發現,在歌星
中用『菁菁』兩個字作藝名的人有好幾個,我就改成『菁清』,而且
加上了姓,成了『韓菁清』,再也不會跟別人重複……」
  梁實秋聽了韓菁清就自己取名的介紹後,津津有味,讚道:「你
真不簡單啊,小小年紀之時,就知道《詩經》,知道「其葉菁菁」。

  韓菁清祖籍湖北黃陂縣。其父韓惠安(又名韓道惠),人稱財大
氣粗的「韓四爺(排行第四)」。韓惠安善經商,年輕時做鹽生意,
從黃陂來到漢口,從北方到南方,漸漸發了大財,成了大鹽商。出任
過湖北紗、布、絲、麻四局的總經理。另外,還擔任過漢口市商會會
長、湖北省參議會參議長。「韓四爺」有個癖好,即有了錢喜歡買房
子。在黃陂、在漢口他買了幾百間房子,還有漢口法租界的漢口大舞
台(現在的人民劇院)和東方大旅館。江西廬山是達官貴人,巨富商
賈的消夏勝地,他在那裏的廬林新五號建造了英國式的別墅,與林森
(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的別墅毗鄰。買下上海孟德蘭路的洋房,使
他在十裏洋場有了立足之地。據說這幢用青磚、紅磚鑲嵌砌成的英國
式三層樓房,內有幾十間房間,四周有兩畝大小的花園,房主原本是
上海銀行的老闆。在1937年「八‧一三」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役爆
發之後,老闆突然失蹤。後來有消息說他是被吳世寶(當過馬伕、車
伕,與特務、流氓頭子李士群相識後飛黃騰達,不可一世)綁架。吳
綁架又是因為要錢,揚言要價六十萬大洋(銀元),無奈,只得把孟
德蘭路的花園洋房開價六十萬賣出。消息傳出,有人去看房宅,見園
中栽著一棵桑樹,忌諱桑(喪)同音,怕不吉利,便搖頭而去。唯有
韓惠安不信邪,快言快語地以六十萬買了下來。
  「韓四爺」先後有八個太太,大太太姓陳名福善,原是韓家童養
媳。陳氏生養一子。按韓家「道德光前肖,延安建元勳」的輩分順序
,取名韓德厚。大太太先住在黃陂,後來住在武漢。二太太姓唐名慧
貞,十二歲便成為「韓四爺」的妻子。她是蘇州人,年歲稍大後便主
持家政。二太太先住在武漢,後來遷往上海,成為孟德蘭路花園小樓
的女主人。二太太沒有生養。三太太姓楊,山東青島人,行醫為業,
姣美而有修養。她在漢口日租界開設診所,當年的國民黨第三十二集
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國民黨第二十六集團軍總
司令徐源泉等軍政要員都找她看病。韓惠安也常去找她看病,日子久
了,就看中了她,向楊小姐提出求婚。楊小姐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表
示願意相嫁,但有一個條件必須達到,即明媒正娶。韓惠安答應了楊
小姐的條件,很快在武漢璇宮飯店和楊小姐舉行婚禮。消息傳出,唐
慧貞怒不可遏,領著一批人馬直奔璇宮飯店,大打出手。「韓四爺」
在窘迫之下,急忙將楊小姐轉移到廬山,安置在他的別墅歡度蜜月。
楊小姐有了身孕,「韓四爺」萬分欣喜。1931年10月19日(重陽節)
那天,楊小姐生下一個女兒,「韓四爺」給她取名韓德榮。這個名字
像個男孩子名字,他原本就是希望她生一個男孩。
  韓德榮就是韓菁清,楊小姐生下韓德榮之後,不願再在廬山過著
「偏居」生活,便遠走高飛,不知所往了。從此以後,「韓四爺」不
再提楊小姐。一直到韓菁長大後在台灣高雄演唱時,她才從父親的好
友上官雲相將軍口中得知自己生母的點滴情況,連生母的名字都不得
而知,照片也未曾尋到過一張。楊小姐走後,在親友們的勸說之下,
唐慧貞才把韓德榮接回武漢家中撫養,請了一位山東奶媽照料。後來
,「韓四爺」又娶過五位太太,據說其中有一位日本籍太太生過三個
男孩,卻因中日戰爭帶著孩子離華回日本不知下落。韓惠安太太雖多
,但只有一兒一女。在韓惠安四兄弟中,女孩唯有韓菁清一人。所以
,韓家把她視為掌上明珠。韓菁清雖然從小缺乏生母之愛,但父親一
直把她視為心頭之肉,總想把她培養成金鳳凰,要她努力讀書,便請
了家庭教師彭壽民,教她習古文。
  梁實秋知道了韓菁清的這一曆史後,問:「你念過哪些古文?」
韓菁清便搖頭晃腦地背誦起《孟子》來。梁實秋感到十分吃驚,他知
道在台灣的歌星、影星中,像她這樣懂古文的似乎沒有。他跟她談李
清照、李商隱、李白、杜甫,韓菁清對這些人的經曆、作品都能說得
上來,並十分在行。於是,梁實秋喜出望外,發出感歎:「你這樣喜
歡文字的女孩子,當初如果長在我家裏,那該多好!」韓菁清回憶起
當時的情境,覺得梁教授說話的口吻完全像自己的父親,她根本就沒
有想到,1974年11月27日在統一飯店與梁教授的相識、談話,竟成了
這對作家歌星偉大愛情的開始。
  初冬的暮色悄悄地籠罩了台島,輕輕降落在統一飯店梁韓見面後
第一次長談的那間屋子裏。時間不早了,韓菁清忽然看了一下表,站
起身來向梁教授告辭:「梁教授,我晚上七點要趕到台灣電視公司聽
課,該走了!」「我送送你。」梁實秋起身說道。
  此刻,謝教授與美國客人談興正濃,梁實秋便陪著韓菁清走出了
統一飯店。
  「你還去聽課?」梁實秋問。
  「我原先是歌星、影星,現在想學編導,是台灣電視公司第十二
期編導研究班的學員。我還是班長呢,一定要早到。」韓菁清邊走邊
回答。
  「你很努力,很用功,這很好。當年,這個研究班第一期的時候
,我給學員們講過莎士比亞。」梁實秋十分稱讚韓菁清的好學精神。
「可惜,我無緣成為你的末代弟子!」韓笑道。「誰說無緣?今日萍
水相逢,談得那麼投機,就是有緣嘛!」此刻,梁實秋爽朗一笑,並
毫無回轉之意,繼續陪韓菁清朝電視公司走去。韓菁清感到難為情,
幾欲想勸梁教授回去,可梁教授執意不肯回,一直送韓菁清到電視公
司。當時,兩人的肚子都鬧著空城計,為了感謝梁教授的關心,韓菁
清就在電視公司餐廳請梁教授吃了一頓晚飯。
  「很抱歉,這兒只能吃工作餐。」韓菁清說。
  「韓小姐請客,我吃什麼都高興。」梁教授仍是滿面笑容地回答
。於是,韓菁清要了兩份工作餐,每人一菜一湯,每份三十五元台幣
。這是她和梁實秋第一次同桌用餐。吃完飯,已近七時,韓菁清急急
忙忙寫下地址後向梁教授告辭,直奔課堂而去。梁實秋望著韓菁清遠
去的身影,那神情,那心境,猶如慈祥的父親送女兒上學一般,牽腸
掛肚,好不放心。他在電視公司大門口默默地佇立了許久,心情總是
不能平靜,最終還是打道回府了。這一天,成了梁實秋晚年生活的轉
折點,也成了韓菁清人生道路上劃時代的一天。1993年6月17日,韓菁
清在給筆者的回信中回憶那段曆史時說:「我們是很自然的認識、交
往、戀愛而結婚的。因眾多指責批評,而使他分秒必爭,加速了婚禮
進行曲!」
  1974年11月28日晨,梁實秋一改平日早上寫作的習慣,在華美大
廈十樓臥室裏早早起了床,由於昨天與韓菁清的一席長談,使他整夜
輾轉反側,未曾睡得安穩,眼皮有些浮腫。彷彿受丘比特的驅使,他
連早飯也沒顧上吃,便出了華美大廈,步行速度比平日加快了許多。
約有半個小時之後,來到韓菁清昨天所留下的地址,忠孝東路三段二
十七巷韓菁清居住的那幢樓下。他仰頭望見七樓那間屋的窗簾緊閉著
,似乎主人仍在甜蜜的夢中。梁實秋只好在樓下來回踱步,一會兒又
朝七樓的窗戶望望,心中焦灼不安。韓菁清是有名的「夜貓子」,晚
上忙於自己的事情,白天才無憂無慮睡大覺。梁實秋等不到那窗簾的
啟開,便一步一回頭地朝華美走去。他邊走邊搜索著昨天的情形,思
考著與韓菁清談話的每一個細節,他感到怎麼會跟這位小姐一見如故
,並且總是將她掛念在心頭呢?
  回到華美,梁實秋仍然像丟了魂魄似的,坐臥不安,也無心辦任
何別的事情。吃過午飯,他又來到韓菁清的樓下,七樓那間窗戶上的
簾子依然緊緊地封閉著。 此刻,他開始懷疑韓菁清昨晚是否回了家。

  其實,韓菁清是回了家的,她正在踏踏實實地睡大覺。與梁實秋
的相識,她開始僅僅認為他是可敬可親的父輩,打心裏沒生出過別的
念頭。她一覺醒來,已是下午兩點。韓菁清起床拉開窗簾。梁實秋見
七樓上有了動作,便喜悅充滿了全身,三步並成兩步衝上七樓,急促
地敲開了韓菁清的
韓菁清
韓菁清與梁實秋的傾城之戀
  閨門。
  梁實秋的突然到來,給韓菁清也添了許多驚喜,便熱情地招待梁
教授落座。梁教授初進韓小姐的閨房,顯得並不十分拘束,發現室內
放著許多書,而且還有字帖——《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簡稱《三
希堂法帖》,所收為三希堂藏王羲之、王獻之、王洵的墨跡),他顯
得更加高興。便問:「你喜歡書法?」「十幾年沒練字了。」韓菁清
將寫的字給梁教授過目。梁實秋認真端詳著韓菁清寫的字,一邊看一
邊讚不絕口:「難得,難得,你的字有男孩子的氣魄!」梁實秋不僅
是文學巨匠,而且也精通書法,他的字自成風格,遂成親朋好友索求
的墨寶。在和韓菁清的交談中,梁實秋還得知韓小姐不抽煙、不喝酒
、不賭錢,對她的「三不主義」表示極為讚賞。他們還談莎士比亞,
談散文寫作(韓菁清二十三歲就由香港東南印務出版社出版過她的散
文集《韓菁清小品集》),話題漫無邊際,暢所欲言,志趣相投,他
們越談越接近,從相互瞭解到建立相互尊重的感情。這一天,在他們
未來的愛情生活中,起到了堅實的鋪墊作用。
  韓菁清致讀者
韓菁清
《秋的懷念》
  古今中外,不分貧富,每天都有許多愛的故事,我與梁實秋的戀
愛雖有點傳奇,結婚卻非常簡單地在一家小餐廳舉行,和普通平民百
姓沒有什麼兩樣。
  十三年中,我們過著平凡幸福的日子,他每晨散步、寫作,晚上
看書,我每天蒔花照顧貓咪們,更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有福同享,有
難同當,互敬互愛,知己知彼,雙方從戀愛到結婚,雙方都付出了相
當大的代價,當年寫情書時,沒有想到未來是個什麼樣的結局,也想
不到今天在海峽兩岸出版這本書。
  多蒙葉永烈夫婦再三給我鼓勵支援,他們考慮到研究梁教授史料
的人可以更深一層的瞭解他晚年的生活情形,也要讓現代的子子孫孫
明瞭「愛的真諦」,所以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
  的確,愛情不是一種兒戲,愛情是一種極神聖的東西,愛情是無
價之寶,愛情是一種偉大的使命,夫妻都要擔當!保持永遠的美好!
  愈是得來不易的愛情,愈要格外珍惜,人生苦短,應該多愛對方
一些,使生命變得有活力,生活在一起,是幾生修來的緣分,我們沒
有辜負上天的安排,我們的十三年每天都擁有了甜蜜、美滿和幸福,
從我認識梁教授的第一天開始,直到今天出書,我以他為榮,他和這
本書永遠陪伴著我,繼續的在降福於我,梁教授在我心目中他是偉人
,雖然巨人離席,雖死猶存!
  謝謝全世界的讀者都愛他,比愛我,我更高興。我與他是兩位一
體不可分割的,天上人間,我們仍在互訴衷情,心心相印!我和他的
愛情就是這樣一直延綿下去,永遠、永遠、愛個沒完!
  梁韓菁清祝福讀者們好 ——《秋的懷念》(黎陽殷世江 著 中國
華文出版社)
  朋友眼中的韓菁清8月21日上午,我得到台灣淡江文理學院中
文系主任韓光榮來電話略稱:「姆媽走了,是中風,日子是十號。她
7月下旬進仁愛醫院。」光榮是自三十年代起的著名散文家兼翻譯家
梁實秋的遺孀韓菁清的養子,襁褓時已入上海孟德蘭路稱瑜伽精舍的
韓家。菁清本名德榮,乃為子取名光榮。1949年前夕,母子與菁
清之父惠安先生同來香港。韓先生原籍湖北黃陂,久居漢口,稱「漢
口杜月笙」,開過唱京戲的「大舞台」。本俠林中人。他多妻妾,但
早死,菁清系庶出,韓父來港未久病逝。菁清先後令光榮在香港與台
北求學,後來他又留美深造,菁清與梁實秋結婚前,光榮學成歸來。
母子感情本佳,到母嫁梁後漸減。光榮與梁間且勢若冰炭,彼此都不
要看對方。我對帶些傳奇性的菁清,可能所知道的比任何一位文人為
多。梁追韓時,韓的經濟情形還勝於梁:婚後的愛巢變韓的產業。光
榮旋因自己結婚搬出。 我得光榮的電話後,當天即通知沈韋窗兄等。
抗戰勝利後,由攝影家顧志剛兄撮合,上海有義結金蘭的所謂「洋易
八仙」,行頭於瑜伽精舍中佛堂。此夕進膳於「梅龍鎮」四川菜館,
來寶中有本刊沈社長。「八仙」以長幼為序是陳蝶衣、潘勤孟、顧志
剛、馮鳳三、譚雪萊、席曙天、黃彰才與韓菁清,菁清是小妹子,亦
有人把稱作「何仙姑」與「韓老八」。八人常在國際飯店底層喝咖啡
,底層無名,好事者即稱之為「八仙廳」,甚至為「國際」當局所接
受呢。八人中「仙遊」最早者是「老六」同文曙天歿於香港。多年後
是書法家「老二」勤孟兄,歿於上海。他曾是胡漢民的幕僚,學曹全
碑而造詣更深,他亦「爬格子」動物。近年返滬辭世的「老三」顧志
剛兄,當北角初稱「小上海」時,設「中國照相館」於英皇道上,且
稱「名店」。「老五」譚雪萊最廣交遊,早無音訊。「老七」黃彰才
繫上海名甚久,退休近年,卻仍在資料室服務。此刻「何仙姑」亦「
歸天」,只存依舊賣文的「老大」蝶衣兄與我這「老四」了。
  8月下旬,台北《中國時報》上刊很小的啟事如下:
  「故韓德榮女士之喪,訂於公元1994年8月31日上午九時
假台北市辛亥路第二殯儀館懷親廳舉行公祭。
  家司韓光榮等敬啟
  菁清十分重視梁實秋夫人這銜頭,因此,啟事上應用「梁實秋夫
人韓德榮女士」。菁清與我早已離異的前妻孫慧珍相識。1957年
我在香港結婚,她專誠自日本趕返道賀,與我第二位太太黃亦明更談
得來。當我痛賦鼓盆,居台北的菁清且在當地為作佛事。1978年
,吾次女自滬來港定居,菁清若來香港,必由吾次女做伴,她們兩人
交密,還甚於菁清與我。今年七月,吾次女且得其台北來信,命代付
她在尖沙咀彙豐銀行的大號保管箱費,當然照辦。九四年前,菁清常
往上海,主要為探其小名大毛與三毛的兩侄兒等。大毛夫婦亦常來香
港,則菁清必自台趕至。我是大毛在港的「長輩」,「申請」他們入
境。菁清所珍視的那些「親情」,俱用鈔票購來,她可能由於養子令
她失望,特重那種存在著血統的關係的「親情」,十分慷慨解囊。當
年她發現了那「親情」的可怕,不再往上海了。她曾向吾次女提到光
榮問過她的遺囑如何?她未答複。我早知她在台北與上海都有物業,
已立遺囑。此遺囑,日後可能引起爭執吧?
  1988年梁實秋病逝,其長女文茜偕已女王群自北京遠來香港
,擬飛台北奔喪,因政府未予通融不果,母女事前在舍間小留。各報
記者聞訊蜂擁而至。後來菁清趕到,文茜與繼母相會,看來真把比她
年輕的繼母當作長輩。不久三人一同上京。此乃菁清首次回去,她會
見了亡夫生前的好友冰心與老捨夫人胡潔青,兩位對她的印象極好。
《中國時報》上那則啟事署「家屬韓光榮等」,我相信「等」者指光
榮的妻孥。梁在北京與西雅圖共兩女一子,絕不可能奔喪,苟有唁電
,已十分對得住其「先考」的在天之靈了。
  菁清生平結過兩次婚,頭一次是在香港與菲籍樂師羅密歐,他比
菁清年輕,又是俊朗,難得的還像江南小白臉,膚色的粉,高約一米
七五。他當然是香港所謂「女人湯丸」,歡場女兒輩獻身者眾,給菁
清「娶」去,郎自為愛財。
  我與先室曾喝他們的喜酒,夫婦也來過舍下多次,有天菁清提到
羅密歐愛在酒吧中「泡」,又稱家中洋酒多呢,我笑著對她說:「毛
毛:此言差唉,酒吧中的氣氛,家中哪裏有?我們在上海時到接12
月24號要在夜總會中花較多的錢,只為別的日子並無那種氣氛而已
!」
  菁清的小名是「毛毛」,我在上海卻常叫此小名了。再半月,先
室提到菁清說羅密歐脾氣不好了,又懷疑自馬尼拉來香港探「兄」的
那個所謂「妹妹」是他老婆呢。再半年,菁清率子往台北定居──經
過一個較長的時期,羅密歐離異成功,我對菁清說:「羅密歐志在掘
金,你這『朱麗葉』很早『在外頭跑跑』,『門檻蠻精』,因此他大
失所望,甚至外宿又對你粗暴了。」菁清無言。
  菁清在下嫁羅密歐前,生活之多姿多彩是不可否認的。抗戰勝利
後,常往瑜伽精舍,探菁清者中有所謂「一文一武」,文是上海市長
吳國楨,武是上海警察局長宣戰吾,兩人偶然相逢於韓家後門外,俱
俯首作尹邢之避面,菁清的男朋友永遠走後門呢。梁實秋少壯時友好
原毓任「教育部長」時,對韓獻新詩一首,用彩筆繪寫在水彩畫紙上
,有字有畫,故稱「繪寫」。菁清為配精美鏡架。她曾問我此詩如何
?即以「有趣」兩字報之,略去「肉麻當」三字了。菁清中學還未畢
業。且曾入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算是讀了一學期,則憑顧氏的面子
了。
  當年梁實秋要與菁清結婚,台灣的梁氏學生包括在大陸與台灣,
立雪程門者,一致反對,且組所謂「護師團」,似乎認為老師要被該
「名女人」吃掉。梁、韓不理壓力,終於在1974年(1975年
,編者注)結婚,雖是「老夫少妻」,倒也恩愛,十三年半來,可算
和睦。菁清「相夫教貓」,力學英文與練寫作。菁清一生未嘗懷孕,
極喜小動物,家中蓄貓兩頭,不唯她「愛如己出」,其夫亦然。梁實
秋曾出散文集「白貓王子及其他」,其中第一篇是「白貓五子」。菁
清的生日是農曆重陽,去年吾次女事前寄一張在「屈臣氏」所購上有
貓兩頭的生日卡給她,她說十分喜歡。但今年重陽她已離人間兩月另
五天了。
  港、台都流行「江湖地位」一語,這是指「名」。菁清與梁實秋
結婚後,即無什麼「江湖地位」,身份只是梁實秋夫人而已!她在舊
日上海,曾是「上海歌後」,那年華中水災,有人搞「選美救災」牟
利,除選出「上海小姐」外,又有「歌後」、「舞後」與「評劇皇后
」,俱分正副,選票是用錢買的,正牌「上海小姐」王韻梅當我在上
海結婚時,她叫王國花,隨我的朋友來甯波同鄉會契喜酒。菁清是正
牌「上海歌後」。其中最是「貨正價賣」的系正牌「上海評劇皇后言
慧珠」,本月份是梅蘭芳百歲冥壽,在梅氏的門人中,慧珠可稱色藝
雙絕,不作第二人想了。菁清在香港初拍電影,在「新華」諷刺香港
選美的「天堂美女」中演一參加選美者,作泳裝時,線條勝其他「美
女」。不久,菁清自組榮華影片公司,拍了《大眾情人》、《我的愛
人就是你》與《一代歌後》等四部。這裏我不憶其中一部是什麼。對
四部戲我都未看過,僅選了些歌詞,今亦只憶由姚敏譜曲的「謝謝你
的黃玫瑰」一首而已!我對港、台電影,是上海人所謂「胃口缺缺」
。五十年代我自己編了六個劇本,拍成電影的先後系由董佩佩、鍾情
、林黛興、張仲文等主演的四部。僅看過與李厚襄、胡褒、張倫純等
兄組織「四喜」所拍由張促文主演的一部而已,菁清對「榮華」四部
電影除自任女主角外,又撰些歌詞與對劇本作補充。當流行女明星自
費拍戲的年代,別人俱只拍了一部,例如李麗華的「麗華」,人稱「
一片公司」,「榮華」卻是「四片公司」非僅空前,可能絕後了吧?
  現在,曆史證明,菁清對梁實秋情深,她守寡逾八十個月,絕無
「七年之癢」。當年梁氏喪偶,悼亡文章寫得感人至深,但髮妻屍骨
未寒,老頭子遇到菁清即思第二春!
  菁清寡居時還比梁氏作鰥夫時年輕還有錢,本男女平等之旨,對
愛情,韓比梁偉大得多了。[1](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簡體版:韓菁清



星期一, 3月 28, 2016

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要自己承擔

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要自己承擔

現代社會用分子物理學方式,將個人分開成為單一的個體審視.這和傳統社會
看法不同.傳統每個人都是他處身的小群體不可分割的一份,從而引申到中群體,
大群體.個人因而得到團體的圓滿的教養而變得正常.現代人郤把個人當做
不相關的人去看,不過一旦個人精神出問題時,社會郤要為他負責.

我深不以為然.

我以為在犯罪學上,用精神不穩定看成免除罪責的理由是很荒唐的.
一個人若出現精神不穩定,好象社會要先幫他的精神治好,才可以談
治罪.問題是,精神病的辦別只由心理學家去鑑定.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
一個人的道德上的危險傾向也看成是精神的病態呢?歷史上,很多思考能力
非常強的人,郤有自己無法控制的劣根性,難道這不也是精神的問題.
社會上的人是否也要對他不可抑制的失德的傾向加以同情, 因而也該
幫他緩頰? 這對受害的人多不公平. 心理學家可以用量表儀器去查驗
一個人的精神病, 但是對一個科學查不清楚的那些因為道德失誤帶給
社會重大傷害的慣犯, 是不是也應該放他一馬. 沒聽說過上帝是用心
理量表去決定誰是撒旦的說法.假如希特勒活在今天,他要求審判庭給
他做心理檢查, 我相信他有可能通過, 因為他這一生真的像瘋子. 可
能他會被判無罪.

我認為一個人因為精神病態做出犯法的事情, 不論他的病多麼嚴重,
都應該和因為道德失誤而犯法的一樣接受與社會隔離的矯治. 我不相
信他們矯治和與社會永遠隔離的判定只由心理學家去決定是不夠的.
這個工作最少也要由社會人士共同參與.

我們不應該將一件事關天理的事由只懂科學 (大部分的時候是假科學
)的心理醫師去判定.

現在社會上因為先有道德缺失 (比如吸毒 )而發展成心理缺失, 最後
犯了法. 這個人的社會責任仍然很明白, 那是道德缺失而引起的. 他
當然也要和被認為行為犯了法的所謂精神正常人同樣被處罪.

我們社會的想法的發展真的亂七八糟.這要從教育和教化去檢討.

現代人個人精神出問題, 是社會的責任嗎. 我以為我們社會出問題,
才是問題,而社會出問題是教育和教化的問題.

星期六, 3月 26, 2016

兒童該讀三字經嗎

兒童該讀三字經嗎 容乃公

https://www.blogger.com/blogger.g?blogID=13840949#allposts/src=dashboard

傳統故事很多不但不合情理,而且荒謬.那麼該不該批評呢?

拿伯夷叔齊的故事來說,我們要如何教小孩看待這故事?

在詩詞裡有一個典故,叫士甘焚死.就拿來做參考: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
骨肉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
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
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
去,抱樑柱而死。此六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
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這個典故士甘焚死來自莊子  .《莊子集釋
》卷九下〈雜篇盜跖〉)

這是中國傳統寒食節的由來.


任何文化都有傳統和創新,但是傳統的東西放在另一個時代通常都
有不合時宜之處,因而文學和文化有解釋學.古代的各種傳說,典故,
若放在現在,當然不合情理,不過在傳播時,接受者未必會照單全收.
價值和觀念不同.價值存在對事物看法和信念,通常都得放在傳統
的架構才可以形成.觀念只是流行.

通常我們對道德時尚,形成的模式,外表是觀念和習俗完成,但是
在內涵,則必須建立在傳統文化基礎上.比如傳統對女人守貞,
婦女從一而終,其實在歷朝,實行起來,未必全如我們想像.在很多
朝代,也有強迫寡婦再嫁的.傳統文化或有野蠻殘酷的事,但中國
傳統文化未必全是糟粕.中國傳統對女人的態度,在易經講乾坤,
二者平等. 不過,真正平等不在於二者所有權利,尊嚴,享用,受苦,
都得平放在完全均等上,有時反而相反.因為天生男女不一,若二者
在社會上一視同仁,反而不能求平等,那只是外表形式的假平等,
傳統中國文化從未求男女假平等,現在因為生產方法變了,可以要求
某些男女比如同工同酬,但仍沒讓女人當兵打仗.


全世界的任何文化都有典故, 傳說, 比如伯夷的故事, 和寒食文化有
關, 民間並不那麼在乎伯夷叔齊的不知變通, 但仍然拿二人的德性來
表揚, 這只是當做一種標榜, 未必要人人去效法, 其背後的內容要點
在民俗文化 -- 寒食文化必得從文化人類學去看, 即古人讀經的目的
. 宗教的演變與形成 . 西洋文化來自文學, 比如莎士比亞, 但是莎
士比亞很多說的是希臘羅馬神話.

中國民容宗教創出來奇形荒誕的故事不光是多如牛毛, 而是傳統文化
, 尤其在民間信仰, 其本身就得先要荒誕, 才有想像之妙. 中國戲曲
來自孟姜女, 其實孟姜女這個人未必存在, 哭倒萬里長城只是比喻,
實際上不可能存在. 但孟姜女成為中國傳統戲曲的祖宗, 其資料可以
寫一百個博士論文都夠, 因為它等于中國民俗學, 但它背後有非常深
的文化背景. 也和佛教入中土有關. 大陸因為接了五四反傳統, 學者
對文化學解 (hermeneutics) 說能力相對低能, 我個人未必全贊成讀
經 , 比如弟子規, 我覺得太淺. 但三字經就有價值.

教三字經, 不等於要現代兒童去效仿古人的行為, 而是要他們通曉經
意的內容, 以利他們開創新價值. 現代人以為自己行為都可以
justify, 很少人去思考如何讓我們新的生活方式更有效, 更合理.
一個社會的行為模式要建立, 並不容易. 在求新時, 我們唯一的能力
培養來自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
孔子在創造他的大學問時, 心中嚮往堯舜周公, 但他的六經幾乎全都
是創造出來的東西. 沒有周公, 何來孔子.

星期二, 3月 22, 2016

從李雲迪在韓國犯譜談 AI( 人工智慧 )和人類鋼琴比賽的前 景 --容乃公談易

從李雲迪在韓國犯譜談 AI( 人工智慧 )和人類鋼琴比賽的前
景 --容乃公談易

李雲迪在韓國巡演中,記憶錯亂被迫中斷演奏?

2015.10.30 李雲迪在韓國首爾演奏蕭邦鋼琴協奏曲時, 因為各種原
因, 在演奏中因為忘曲而中斷演出. 對職業音樂家而言, 這是一個在
他專業生涯可能會是一個致命的失誤.

李雲迪在事後向聽眾道歉,他說:

非常抱歉在前天首爾音樂會上出現失誤,在此向樂迷朋友們道歉!非
常感謝樂團和指揮的包容和支援。作為一個鋼琴家我深知無論任何理
由,都必須在舞台上交出一百分的表現,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謝謝
大家的指教。

環球時報的報道:李雲迪根本沒有推卸責任,樂團的首席小提琴家出
來為他澄清了.

其實, 從演奏傳統來說, 他的說法都沒法被認同, 因為在台上, 忘詞
, 忘了譜, 都是沒法被諒解的. 總之, 那就是一個失敗的藝術.

通常, 有經驗的演奏者會當下立即忽悠過去, 大部份時候, 除非很內
行, 一搬人是不會注意到的. 在談到彈錯的事, 有人拿霍洛維茲來比
較:


小提琴家密爾斯坦:「霍洛維茲是舉世無匹的,他可能常常出錯,但
你不能說尼加拉瀑布有錯。」「別的鋼琴家是香水,但霍洛維茲是製
造香水的『香精』。」

而鋼琴家兼指揮家伯恩斯坦:「我和霍洛維茲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
彈出了樂譜上的百分之百,而我只彈出了百分之七十而已。」

其實霍洛維茲的錯, 應該是一種美麗的錯, 而伯恩斯坦承認自己常彈
錯, 郤是因為他彈得不好. 作為指揮家, 他的水準無懈可擊, 但是他
也彈鋼琴, 我曾聽過他的鋼琴, 同時拿來比較別的音樂家, 他真的是
錯誤很多. 那是因為他水準不夠.

不過無論如何, 反正在台上人人都會犯錯, 只是想吃演奏家的飯, 真
的沒人有膽子在台上中途停下來.

我自己親身經歷過在台下差點要停下的經驗. 四年前, 我在台北教育
大學音樂廳彈海登的鋼琴協作曲. 我學彈鋼琴是跟 youtube 學的,
因為沒受過專門的指導, 我只能靠用功, 所以當然得背譜. 原先相信
至少可以交待. 因為沒經驗, 上台前沒去摸現場的琴, 做該有的
rehearse, 結果一開始碰到琴時, 整個手全呆住了, 因為每個琴的彈
性全不同. 這時的感覺很像一下子去觸摸一位陌生女生的手, 不知所
措, 六神無主. 原來, 不論多麼專業, 在上台前要先摸熟環境之外 ,
也必須先和台上的樂器預先交流, 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台鋼琴個性是相
同的.

在當中一時記憶沒錯亂, 而是手指不聽話. 幸而我反應正確, 合糊過
去了, 結果流水沒中斷交了差, 沒喝倒彩.

我記得很多年前, 在台灣接待過一些音樂家. 有一回, 接待美國小提
琴大師黎奇 Ricci.我原本想帶他逛逛台北, 他老兄居然說沒工夫,
因為要全天留在 hotel練琴.這位世界級的帕格尼尼專家在六七歲出
道己震驚武林, 居然七老八十還對自己不放心 --. 他的一生就是大
部份專業演奏家寫照.

李雲迪在台上犯錯的事, 我以為值得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 藝術若執
意追求完美, 那麼遲早也會和電腦 AI 人工智慧對幹, 電腦可以模擬
圍棋, 當然也可以模擬鋼琴. 事實上, 現在很多公共場合己經有人擺
上電子鋼琴來替代琴師了, 而假以時日, 它替代的會是大師.

從霍洛維茲的錯,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會故意去犯錯而增加藝術的
深度.這對西方音樂尤其有必要.中國的音樂,比如古琴,不但沒要求
一位彈奏者要彈對, 反而容許不同的琴師用他自己的方法去彈他想表
答的, 因而有琴派的分別. 古琴不但不去介定曲譜, 而且手法和音樂
內容全給了演奏者自己決定.在要求準確的傳統,西洋音樂家只好故意
去加上變化和 --- 故意的差錯, 來增加個性. 若你曾一下拿幾十個
演奏家來比較,一定會同意我說的.

錯,不但不會是一種藝術的敗筆,可能會是救贖.

將來, 人類和 AI 比賽鋼琴, 最有把握的勝算不在彈得更接近原典,
因為原典本就不存在. 而在背離原典 (不管你翻
mode,form,style,prime, origin 都好 ), 在自由自在, 在不可靠,
在犯譜.

過去西方音樂一路追求完美. 在美學上, 完美本來就是一個缺陷. 因
為它追求的和人工智慧要求的目的相同. 人類過去一路在追的居然就
是人工智慧最拿手的, 我想人類該反省, 走回頭路了.

我想李雲迪的台上失手,應該是一件好事.

跟據易經的思考, 對和錯是同時存在的. 一個沒有錯的真理, 不會是
真理. 易經有錯卦, 錯卦又稱為對卦、旁通卦,或類卦。錯卦:陰和
陽對立叫錯。人類能有智慧就是因為人會不斷犯錯, 而犯錯的原因就
是因為他走到完全對的境地, 這時, 錯就會現身讓對成為對.

在寫這文章時, 我同時在聽小提琴大師黎奇 Ricci 帕格尼尼隨想曲
24 號, 同時也在想著被讚為製造香水的『香精』的霍洛維茲. 老實
說, 我聽黎奇現在的音樂倍感無味. 或許他真的被帕格尼尼套牢一輩
子了. 最近讀到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 -(Hermann Karl Hesse) 早
年為文大力稱許傅聰為蕭邦的化身, 他或許沒想到, 傅老晚年時迷的
是海頓, 也許他發現自己的蕭邦是一個錯的化身.










星期六, 3月 19, 2016

祖克柏的機會

祖克柏的機會 作者 容乃公

祖克柏又去中國了,見了劉雲山.大家都在想到底他葫蘆裡想賣什麼膏葯.
目前幾家美國的大號網路公司都在打中國的主意.谷歌曾試過去敲
門,結果不理想.我想祖克柏未必會失算,因為我可以從他的個性去
理解他是有想法的人,而且他的想法合乎中國人傳統的思考方式.
我並不談像孫子兵法之類的謀略, 而是易經的中道. 若我要對他有所
建議, 我的建議很簡單:

祖克柏去中國是為了市場, 也不是為了市場. 他說而是要和中國結合
去開創市場. 這句話比較中聽.

中國人的思考是有易經的深厚傳統, 這是根植在中國人血流之中的,
也是直覺.

為了市場, 必然會有相爭. 而且也有改變中國的顧忌. 我覺得祖克柏
應該不取市場相爭的想法. 他應該說服地主, 我不想改變中國, 我想
和中國一同去改變世界.

在傳統博奕理論, 取決在一局勝負, 但有時為佈大局, 故意不在小局
取勝, 為了大局. 這就是易經的想法. 易經講的是場,field. 場這個
字原來就是易. 在一個範圍中做些變化, 看些變化, 因而可以看到場
外的景像, 甚至操縱場外的活動. 若以爭勝, 可能只有你死我活. 但
是不求勝, 反而可以把陰陽二個力氣帶動場外的活力, 這是易經的基
本精神.

谷歌曾想進入中國.但沒有很順利.我想祖克柏比較靈光.

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祖克柏生在 1984 年 5 月 14. 他的八字是戊土日生在己巳月. 八字
稱為劫財格. 用神為水, 土以水為財. 所以他很會積錢, 但看輕錢.
命帶劫財的人只要輕財, 財就跟著來了. 若太吝, 會一路失財. 這是
中國命理簡單的道理. 聽說他老早把全部的錢都先預捐了. 以後財神
會一路跟他. 他這個生意人做的事是教育和濟世, 因為利眾生, 反而
大富.

所以這種人很能而善解進退捨取的道理.

我覺得很多美國人都想改變中國. 有無必要, 或有無可能另是一件事
, 比較重要的是:


為什麼要改變中國呢, 不如和中國一起改變世界.

這個大道理不是所有的生意人,或政治人物都會知道的. 當一個國家
一心一心要和別人去改變世界, 他自己會體會到良性變化的道理, 自
己也會成長.

易經說, 當陽變時, 陰就變了. 變和被變會同時生變.

星期二, 3月 15, 2016

論白色恐怖

論白色恐怖

我一直以為近代政治上的恐怖只有納粹和紅色恐怖, 其他或有林林總
總的少數獨裁政治, 或有個人獨裁者造成全民活在政治壓迫的個案,
這些都算是少數, 當然惡名昭彰的紅色高棉一定包括在內. 不過若不
是因為全民的發展嚴重被限, 全民都沒有選擇, 那這只能算是政治壓
迫, 或惡劣的特務行為, 乃不能構成恐怖的名字.

比如美國的麥卡鍚就不能算是白色恐怖, 因為當時對付的紅色異端只
少數, 而其他人生活並沒太受影響.

所謂恐怖, 我以為必須構成全民生活都受到無法忍受的壓迫才算. 一
個社會在發展中, 因為政治利益不均, 必要得用極端手段去改變, 這
時會產生一些反對者. 主政者要對反對者加以控制, 因而用了殘暴的
手法去捕害, 這算是一種酷政, 但離開恐怖仍很遠. 過去, 清朝未年
, 日人治台, 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統治時, 和以後治台, 以及共產黨在
統治大陸相當大部份時間, 都曾用過嚴酷手段去捕害異端, 但這不算
恐怖政治 . 因為社會上存在相當資源不均, 不過主政者有心, 仍然
會將這個社會治好 .

不過大陸在共產黨主政時的相當長時間, 全民的意志是沒有選擇的.
你不去同意他還不夠, 你必須全力支持, 你的思想全部被拿來用放大
鏡去檢驗, 就算要當順民, 也不行. 你得面對無休止的政治鬥爭. 我
想文革時很多大陸著名的人士, 保持沉默都不行: 這種全民活在一
種全然沒有選擇的情況, 不是恐怖, 那是什麼.

這情況全並未發生在台灣.

國民黨在早期受過蘇俄的影響, 也大搞特務, 最後變成白色恐怖, 不
過這個名目是由紅色的人士叫出來的. 國民黨在大陸的政治腐敗, 民
不聊生, 因而出現革命, 也因而為了對付反對者而大開殺戒, 但基本
上, 人民沒好日子過, 都不算恐怖.

二二八事件死了很多人, 就像天安門事件一樣, 都是和政治有關的殺
戮, 不過那是因為鎮暴, 也不能算是恐怖. 這種事也曾經發生在美國
.

在早期國民黨統治台灣時, 很多異議分子被捕害, 不過政府並沒有用
殘酷的手段去對付全民. 基本上, 若你不去反對他, 大約也沒人管你
. 這是很重要的分際.

我個人相信世界上主政者都有良莠不齊的人, 和昏濁清明的時代, 所
以有必要改變 . 國民黨和共產黨在主政時, 都有過用殘酷手法去對
付異議者, 但大部份時候也努力想把國家搞好. 唯一差別是這個手段
構不構成恐怖的條件 .

我以為毛澤東在早期統治大陸時採用的方法應該算是恐怖政治, 因為
個人連當不說話的的順民也未必由得了你. 在國民黨統治時, 你只要
當個順民就可以, 至少沒人管你.

這就是我對白色恐怖的理解.

我個人也算是自由主義者, 也相信民主政治是一種進步. 但是在過去
讀大學時, 我曾經在安全的範圍去偷聽大陸新聞, 看左派文學, 也有
自己政治的看法, 不過我不去選擇當異議者, 因為相信社會上有人比
較前進, 有人保守, 最終社會自己會發展出必要的改良. 所以也不覺
得少掉了多少政治的自由, 所以大致不覺得有必要去用白色恐怖來看
成長時台灣的政治氣候.

現在很多人在用白色恐怖這字眼罵國民黨, 很少想到真正有資格罵的
人可能是他自己未必支持的共產黨. 而白色恐怖的定義是指迫害共產
黨人的手段. 當年二二八事件的參與者很多都是共產黨, 我們幾乎可
以說二二八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重要的活動, 所以被害人應算是可以
用到白色恐怖這個字, 主要是因為他們是共產黨人或同路人. 至于因
為相信民主政治而去說國民黨白色恐怖, 算是指鹿為馬.

以下參考維基白科對白色恐怖的解釋。
白色恐怖[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色恐怖(英語:White 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
進行大規模鎮壓、槍殺革命黨與革命份子的恐怖統治時期稱之為「白
色恐怖」[1]。另一說則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軍與巴黎公社政權對
抗時,公社以紅色為代表色;政府軍以白色為代表色。法國政府軍以
鎮壓與懲治行動公社,是為「白色恐怖」。

現代定義[編輯]
在現代則於俄國革命時期的俄國共產黨廣為宣傳使用。在帝俄時代,
白色是沙俄帝國皇室的代表顏色,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稱,
白色並無任何貶義色彩。在西元1917年後的俄國內戰中,反共的俄國
「白軍」與俄共布爾什維克的「紅軍」相對,遂使用「白色恐怖」一
詞來形容白軍的殘暴。後來,芬蘭、美國等國反對蘇聯共產黨勢力擴
張的行為有一部份被稱為「白色恐怖」。

中國共產黨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中國國民黨在國內各大城市
中由軍統和中統執行的秘密反共行為,而行為中包括暗殺、屠殺及迫
害共產黨員,城市以上海、廣州和重慶為主,中共亦將這些中華民國
政府所統治的少數城市稱為「白區」,將共產黨控制區域稱為「紅區
」。

在台灣,「白色恐怖」一詞大多用來稱呼中華民國政府因中國共產黨
佔領中國大陸而被迫遷到臺灣,敗退臺灣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在1950年
代至1980年代在臺灣省實施戒嚴和獨裁統治,為了防止中國共產黨在
臺灣擴散,制定《懲治叛亂條例》,結果造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縱容
情治單位限制人民政治活動造成冤死或冤獄。直到1991年5月9日法務
部調查局幹員在未知會國立清華大學校方進入校園拘提歷史研究所碩
士生廖-偉程,引發臺灣社會與大學校園劇烈反彈。5月15日,臺灣各
地大學學生發起罷課並且於台北車站靜坐抗議,要求「廢除懲治叛亂
條例、反對政治迫害」。同年5月17日時立法院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
例》5月22日正式宣告廢止。解嚴以後,1998年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
成立白色恐怖補償基金會。十五年間補償10,067件(死刑809人最多人
數是感化(訓)教育),包括:二二八事件、七一三事件(外省人的228事
件)、孫立人部屬郭廷亮、柏楊、李敖、雷震、美麗島事件(除了林義
雄可能因林宅血案未破堅持不領補償金)等。仍有約1500名受難者未提
出申請。基金會執行長希望基金會結束營運後能與二二八基金會合併
成為「國家人權基金會」繼續保障未申請者的權益。

政治分類[編輯]
也有主張以資本主義勢力(商界、大財閥和反共產主義者)去迫害的
是白色恐怖,以共產黨去迫害的是紅色恐怖,[2]如蘇維埃政權為懲治
反對勢力,決定實行紅色恐怖,把反對勢力迫害人民的行為稱之為白
色恐怖。[3]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實行法西斯特務統治國家暴力的白
色恐怖和中共武裝革命的紅色恐怖對抗亦是一例。[4]台灣1950年代的
紅色革命有白色恐怖與之對抗。[5]

歷史學者認為在世界各國發生的白色恐怖是在20世紀中期(1950年代
和1960年代)美蘇冷戰的局勢下,反共國家出現的恐共過度行為,當
中不少獲美國支援的反共國家長期維持反民主的獨裁高壓統治,打壓
政治異己。

概念的來源[編輯]
1870年,由於普法戰爭的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的
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宣佈成立。然
而,新的「共和」政府不但對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採取消極態度,
而且還相繼鎮壓了巴黎人民西元1870年10月31日和西元1871年1月22日
的兩次起義。[6]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
立,而法國政府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對巴黎公社成員發動攻擊
。「公社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
的一名女工於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標誌
。從此以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
號。與此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
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7]

與「恐怖主義」涵義區別,是指「意在全體居民中散佈恐嚇、驚慌和
毀滅的一系列行為」。它的施暴量往往不成比例,表面上是任意的、
蓄意的象徵性行動,意在「殺一儆百」。而「白色恐怖」一詞,通常
意味著擁有政權的統治者,運用國家機器中的直接暴力手段,針對反
抗現有體制的革命或革新勢力,所進行的超越正常制度的摧毀行為。
「白色」原本指的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徽章——「白百合」,亦表示它
保守、反動的政權特徵性格。[8] 。

各國情況[編輯]
法國[編輯]
主條目: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長期處於政治混亂。保皇黨和共和黨派長期進行
鬥爭。保皇黨長期打擊共和黨派人士。1870年,由於普法戰爭的爆發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
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宣佈成立,第二帝國滅亡。然而,新的
共和政府不但對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採取消極態度,而且還相繼鎮
壓了巴黎人民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2日的兩次起義。[9]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
立,而政府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對公社成員發動攻擊。「公社
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的一名女
工於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標誌。從此以
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號。與此
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
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10]

俄國[編輯]
主條目:俄國白軍
芬蘭[編輯]
Antistub.svg    本章節需要擴充
匈牙利[編輯]
匈牙利在1918年脫離奧匈帝國,但匈牙利並未因此走向民主共和,而
是維持名義上的君主制。匈牙利王國雖然號稱是王國,但王位始終處
於空缺狀態。在1919年擊潰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霍爾蒂‧米克洛什
擔任攝政職位直到1944年,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霍爾蒂實行法西斯
獨裁統治,鎮壓異己和民主人士。

德國[編輯]
在納粹德國時期,納粹黨對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人進行政治清洗。

西班牙[編輯]
西班牙內戰期間(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國民軍的一系列強
姦與暴力行為,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之後的長達三十六年的法
西斯獨裁統治(1939年4月1日-1975年11月20日),在西班牙被稱為
白色恐怖。[11]在佛朗哥死後,西班牙展開民主改革後才逐漸結束。

美國[編輯]
主條目:麥卡錫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修社會帝國主義整個世界,共產主義陣營和
資本主義陣營的冷戰由此開始。

在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發動一場清除美國國內共產主義者的運
動,稱為「麥卡錫主義」。期間,很多著名好萊塢藝術家、作家等因
為表示對共產主義的同情,被反共勢力批判和迫害。

麥卡錫於其任職期間,高調宣揚共產黨侵入政府和輿論界的危機,促
使成立「非美調查委員會」,在文藝界和政府部門煽動人們互相揭發
,許多著名人士如演員查理‧卓別林和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
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為向蘇聯透露機密和為蘇聯充當間諜。1953
年6月19日科學家朱利葉斯與艾瑟爾‧羅森堡夫婦為此被判上電椅死刑
,造成了美國的白色恐怖。根據20世紀末解密的文件,其時控制演員
工會的裡根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並威脅迪士尼也揭發迫害部分演
員。

1950年2月,麥卡錫公開指責有205名共產黨人混入美國國務院,但沒
有提供任何具體姓名。1953年德懷特‧艾森豪擔任總統,麥卡錫和共
和黨領導層決裂。1954年,他指控軍隊和政府官員從事顛覆活動,為
此舉行了長達36天的聽證會,同時向全國進行電視直播。美國國內外
的輿論開始指責他是「蠱惑民心的煽動家」,11月中期選舉,共和黨
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麥卡錫後被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2
月2日參議院以67票對22票通過決議,正式譴責麥卡錫「違反參議院傳
統」的行為。從而結束了麥卡錫時代。

美國國內的白色恐怖在法律上並非麥卡錫一人唱獨角戲,1940年美國
國會通過「外僑登記法」,凡宣傳以暴力推翻美國政府者,或以此目
的成立組織或印宣傳品者,可判刑二十年,旨在煽動顛覆政權的美國
共產黨或和其有連絡者因此被大量迫害;二戰後1950年美國通過「國
內安全法」,禁止共產黨擔任公職或工會人員,也不能取得出國護照
,1954年美國通過共產黨活動管製法,直接宣佈共產黨不受法律保護
,完全違背美國憲法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規定,到1961年約翰‧甘迺
迪當總統之後這法律才縮小解釋或修改。[12]

中華民國[編輯]
大陸時期
1927年4月12日,北伐軍總司令蔣中正在上海以「清黨」為由,發動四
一二事件,造成國民黨內的分裂,蔣中正籍此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其間對中國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進行清洗,被中共以及兩岸主流媒體
稱為白色恐怖時期。
相關案例
1927年-1937年以及1946年-1949年的兩次國共內戰。
1931年中國國民黨左派人士鄧演達被處決。
1936年的七君子事件。
1946年中國民主同盟高層李公樸、聞一多遇刺的李聞慘案。
臺灣省戒嚴時期
主條目: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1949年5月20日,台灣省主席兼台灣省警備司令部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
省戒嚴令,持續到1987年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令為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於文化大革命的時期,白色恐怖一詞也被毛澤東用來打擊其他政治人
物如劉少奇和鄧小平。毛澤東在謄清稿上修訂後加標題,由當日會議
印發。文中說:「五十多天裡,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站
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
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制不同
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
的志氣,又何其毒也!」[13]

星期六, 3月 05, 2016

聽上海京劇院海派戲《龍風呈祥》

聽上海京劇院海派戲《龍風呈祥》容乃公

今年中國開啟拍攝十部京劇經典傳統大戲, 作為傳承和發揚國粹京劇
的重大工程。春節前後在上海大劇院首先推出兩出。一出由上海京劇
院承坦, 著名演員尚長榮和史依弘主演的《霸王別姬》; 一出由國家
京劇院承擔, 彙集全國名家出演的《龍風呈祥》; 還有八出尚無訊息
。這兩場演出是為了廣泛徵求意見, 以求把戲打造成精品, 拍成電影
, 留存後代。

昨天, 看完了央視重播的《龍風呈祥》, 這是由上海京劇院編的老戲
新演. 對我這個余派忠實信徒來說, 看過了, 不由得有些感想. 尤其
是上海人在想重建海派戲的用心, 以及京劇界新的一代的思路. 一則
以喜一則以憂. 主要不在演員工力, 而在于那個我們一聽又聽的骨子
老戲《龍風呈祥》味道就是不一樣.


在過去二十多年年來, 自從大陸主要的京劇院, 北京, 天津, 上海三
個地方, 無數次的到台灣演出. 我們台灣和大陸的戲迷從大陸只有揚
派而沒有余派的, 只聽張君秋, 而少人唱梅派的時代, 到後來京劇開
始在中國大陸因為復古流行, 我們開對當年京派和海派的涇渭漸漸沒
有感覺. 今天聽到上海京劇院的《龍風呈祥》, 以南戲標榜, 我終究
把全本戲看完.


三十年代初魯迅先生寫過一篇雜文《「京派」與「海派」》,後收入
《花邊文學》一書。他說:「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國之租界
,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沒海者近商,近官
者在使官得名,近海者在使商獲利,而自己賴以餬口,要而言之,不
過『京派』是官的幫閒,『海派』則是商的幫忙而已。」

魯迅一生, 因為寫寫雜文, 對很多問題評論未必有專業的見解. 他愛
說人家幫閒, 比如袁枚就被他罵過. 至于北派京劇幫了做官的, 海派
幫商, 都是他信口開河, 而他自信一生只幫窮人百姓. 這種文風, 也
算一格.


話說北派表演為主, 這回親眼 (南派戲不講聽, 重看 )看到全劇,
我覺得上海人的京劇趣味真實領教. 這戲中有很多我們都不習慣的,
比如傳統北派的周瑜由小生應工, 這回郤由專工余派的老生藍天來演
. 聽來十分不傳統, 莫非上海人存心和北京人抬摃.

說起海派, 上海的《龍鳳呈祥.這齣戲重現「五音連彈」
這戲弄了一個新花樣, 被稱為五音連彈. 早年,不知那位好事者將它
加入海派戲. 這是由梅花大鼓伴奏樂師的演奏發展出來, 由四人演奏
五件樂器中, 再由演員引吭高歌的名目, 稱為五音連彈.
在《相親》中,即喬玄、劉備、國太等人接連輪唱,一人唱幾句,在
接唱中變化不斷。唱段中多用垛句和大甩腔. 這種唱法, 在二進宮中
也曾有, 不過通常是二人接唱. 而在這個南派中由五六人接唱, 即在
西洋歌劇中也很少有那麼多角色一起連珠.他們唱得不錯,因為聽來有
若連珠.只是真正對喜愛聽戲的人,會略覺口舌多些.

反正上海人愛噱頭.

上海原本沒有創京戲的本錢. 不過上海人的專長就是能匯百川. 比如
在這眾多以余派唱工的戲班, 聽到各路的唱腔, 真令人不知置身何地
. 老戲迷們一聽說《龍鳳呈祥》, 總會想到馬連良的喬玄. 但是在這
戲中, 南派京劇以別樣的氣韻引領風騷。在此次的南派《龍鳳呈祥》
的演出中,陳少雲將用麒(麟童)派唱腔。《進宮》一場戲中,陳少
雲以「高撥子」邊唱邊念,連做帶演,借鑒了《徐策跑城》的表演,
將喬玄連夜進宮向吳國太賀喜的場景分寸得當地表現出來。只是不小
心會以為高慶奎也混進場了, 而小心聽, 又好像在聽梆子戲.


當年魯迅惡批京派的幫官各海派幫商,那是大作家一向心不懷好意的
隨口說說,大人們不以為怪.

早年在上海南派京劇改良運動中, 其實有很多仁心志士用心血去灌溉
方有當今海派成績.當不是如魯迅說的那麼不堪.這些人包括
汪笑儂外,還有潘月樵和夏氏兄弟, 毛韻珂為毛海珊, 馮子和, 王鴻
壽和以後的梅蘭芳, 張君秋他們.

當然海派從天平天國在上海的影響, 和後來跟隨上海興起, 我們對海
派當要另眼相看, 因為說來說去, 聽北派的戲用耳, 而南派戲, 套一
句上海人說的, 我們白相白相可也.

乃公是台灣人. 最後要幫台灣人講句話. 所謂真的南派戲, 還得到台
灣找.

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起,上海正式對外開埠,建立租界。爾後
,隨著太平天國等亂事爆發,大批難民湧入租界。許多戲曲劇種也隨
之進入上海,上海因而逐漸成為清末中國南方的戲曲集散中心。崑、
徽、梆、京劇先後於此爭勝,同時,因應上海本地特殊多元的社會文
化,最後終以京劇獨佔優勢,並發展出異於北方京劇表演風格的南派
京劇。


南派戲表演重視文戲武唱,講究特殊武技。無論在劇目、唱腔、念白
、妝扮或表演方式上,都勇於向傳統挑戰,尋求革新的契機。而光緒
二十年(1894)以後,京劇坤伶與女班戲園崛起,促使女班行當漸趨
完整,表演技藝日有提升。

台灣的戲曲傳統來自福建的南戲. 南戲當然與後來在上海起家的南派
即海派戲不同. 不過, 後來, 南派 (海派 )戲居然也曾在台灣生根.
早期在台灣演過許海派戲, 比如《七擒孟獲》、《太祖托夢》、《害
太子》、《古城會》、《關公看春秋》是標準海派劇目或海派唱法.
而且, 又出了一些唱片. 這些唱片都有海派師承或腔調上的特色: 《
古城會》取法南派關公林樹森; 《七擒孟獲》取法南派老生周菊娥;
《水淹七軍》中有王鴻壽的唱腔, 另外《害太子》中, 就有我這回在
《龍風呈祥》聽到的五音連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