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05, 2022

簧:中國上古的更正液(eraser)

簧:中國上古的更正液(eraser) 容乃公

《說文解字》言:「簧,笙中簧也。從竹黃聲。古者女媧作簧」,認為簧只 是笙中的簧片。《詩經‧小雅》曰:「吹笙鼓簧,承筐是將。」顯然,簧與笙並 列,並非同一樂器。但是它也是古代一種流行的更正液.

中國考古學家曾在幾次發現簧. 陶寺口簧在年代上距今 4000 左右,一般以為它是一種樂器, 但古人古人造物, 常是一物多用. 所以乃公以為簧可能最早是先文化人在上洞繪畫, 拿竹片做為更 正,即現在人說的Eraser.

在中國古代,雌黃經常用來修改錯字【見《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館 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 ,粉塗之則字不沒,吐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 鉛黃,蓋用之有素矣。】。因此,在漢語環境中,雌黃有篡改文章的意思,並且 有著「胡說八道」的引申義,如成語「信口雌黃」。 除了修改錯字,雌黃作為一種罕見的清晰、明亮的黃色顏料還被東西方的文明長 期用於繪畫。 除了修改錯字,雌黃作為一種罕見的清晰、明亮的黃色顏料還被東西方的文明長 期用於繪畫。在東方,敦煌莫高窟壁畫使用的黃色顏料裏面就有雌黃的存在;在 西方,雌黃也一直在碾碎之後作為顏料用於畫畫。

唐代詩人羅隱作詩,把這個樂器一物多用寫得非常清楚: 簧最重要的用處是人們在爭論時, 手拿簧, 後人稱為信口雌黃. 這玩意如珪玷, 像似樂器,郤被人拿來造禍:

珪玷由來尚可磨,似簧終日復如何。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國亡家只為多。須 信禍胎生利口,莫將譏思逞懸河。猩猩鸚鵡無端解,長向人間被網羅。

最早的Eraser,見于漢書:

  漢書:「田肯賀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國劉顯,博覽經籍,偏 精班漢,梁代謂之漢聖.顯子臻,不墜家業.讀班史,呼為田肯.梁元帝嘗問之 ,答曰:

「此無義可求,但臣家舊本,以雌黃改『宵』為『肯』.」元帝無以難之. 吾至江北,見本為「肯」.

信口雌黃這典故出自 《文選‧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硃紫 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 ,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雌黃是一種橙黃色的礦物,即雞冠石,可作顏料 。古時用黃紙書寫,錯了即用雌黃塗抹重寫。後因稱不顧事實的隨意批評或亂說 為「信口雌黃」。 【口中雌黃】: 謂隨口更改言論不當處,如用雌黃蘸筆,塗改錯字。 【妄下雌黃】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校定書籍,亦何容易 自揚雄劉向方稱此職耳。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後因稱亂改 文字,亂加議論為「妄下雌黃」。參見「雌黃」。 古代用以書寫。黃,雌黃,古代用以校點書籍稱為握素披黃】

王衍是個少年得志的帥哥. 書讀得很好, 迷上了玄學。他精通玄理,但就是 愛抬摃. 晉朝時, 從胡人學會類似西藏僧人辯論經意, 手中舉物互拍. 晉人清談 時必定要手執一種用木條和獸毛做成的工具,名叫塵尾,它本是用於驅蟲﹑但王 某拿的是當時流行的雌黃. 那時,人們用黃紙寫字,發現寫錯了,就拿黃色的雌 黃來塗抹,然後再予更正。大家見王衍這樣喜歡更改別人的言論,於是便給他起 了一個綽號——「口中雌黃」。

王衍尉經過「八王之亂」等政治動盪,西晉迅速走向衰亡,王衍 56 歲那年 在一次兵敗後被人推倒牆壁砸死。

宋朝劉兼《誡是非》把巧舌如簧作為害人的樂器寫得活生生: 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辨玉且 寬和氏罪,誣金須認不疑情。因思疇昔游談者,六國交馳亦受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