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29, 2020

民族音樂和藝術歌曲--我們音樂教育的兩個盲點

民族音樂和藝術歌曲--我們音樂教育的兩個盲點 容乃公

今天大家談中華文化. 我以為我們有必要檢討我們中小學音樂教育 -- 我主張要先從廢除民 族音樂和藝術歌曲二個外來文化開始. 我們中小學生要一開始, 即要教合乎我們華人語音和 生理結構的音樂與歌唱法. 目前我們把源遠流長的傳統民俗音樂, 戲曲音樂和各地不同的少 數民族音樂放著不教. 而將大學的西洋音樂部門稱為音樂系, 同時又把我們國樂放在像是一 個小老婆的民族音樂系.

我們各地中小學主要教西洋音樂, 最後就教一點所謂藝術歌曲 (當然包括愛國歌曲 ). 學校 並沒有因地置宜去教各地方音樂, 比方藏族, 回族, 苗族, 或各省的以方言為主的歌唱法. 那些才真的算是民族音樂 . 我們要把國樂的教育, 國劇的教育, 擺在西洋音樂之上. 學生要學會聽昆曲, 京戲, 或各 省的民歌, 而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 (那才算是民族音樂 )很少聽說被提倡. 現在我們音樂 界處在一個亂七八糟的狀況, 比如把余光中的詩編成的校園歌曲稱為民歌, 或把春江花月夜 稱為民族音樂,這些都得改正.

近代世界文化幾乎可說全面由歐洲人主導的. 我們學校教學生唱歌, 仍然以巴哈十二平均律 的和聲去唱所謂某些藝術歌曲, 比如踏雪尋梅, 送別, 或我住長江頭, 等等, 而學生們會聽歌仔戲, 南北管, 京劇, 昆曲, 陝北秦腔, 京劇. 各地民歌的越來越少.

目前, 主政當局提倡愛國歌曲, 大體上也是跟從西洋作曲發聲原理寫的. 大陸曾有大段時間 除了愛國歌曲, 大家都會唱樣板戲的段子, 但只是一時的流行.

中國藝術歌曲是從五四運動那批新文化人從國外學來, 比如弘一大師, 趙元任等等. 我們的 歌唱家試著用基本上與我們生理構造不同的喉聲去模仿西方的發聲法 (還不包括美聲法 )唱 出來的歌,我以為實在無法和我們的戲曲與民歌相比.

我們的音樂系到今天仍然把中國音樂放在民族音樂系和部門, 實在很不合理. 大家不妨看看 音樂字典 --洋人編的, 比如葛落扶音樂辭典, 是如何說明民族音樂, 藝術歌曲的? 我們 編中國音樂辭典的人非得要狗尾續貂去用接龍的手法強解民族音樂和藝術歌曲發展史嗎? 民族音樂和藝術歌曲它的發生是波西米亞人的, 歐洲封建社會走到末日的喪歌, 或是新興民 族的悲歌 .後來被西方學者用來理解其他文化的手段.幹嗎我們的音樂學者不能自己另起一個爐灶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