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0, 2017

桑文化和易經(2) 專談秋胡戲妻的傳統


桑文化和易經(2) 專談秋胡戲妻的傳統  容乃公

 中國戲曲文學最重要的趣味是把人放在最尷尬又進退兩難,再去考驗人
在面對各種不合人情的局面時如何處理.所以中國的戲曲不合常理,又
荒謬.因為如此,中國的戲劇藝術不必經過類似西方現代主義的反傳統
的實驗,比如存在主義的荒謬劇等等.

中國的戲劇不但劇情不合理, 實在是不合情理反而是其最重要的精神
, 至于違反史實,等等,一點都不值得放在美學的平準.


京劇余派的桑園寄子, 馬派的桑園會, 都和桑文化有關係. 桑園寄子
說的是鄧伯道在逃亡時帶自己兒子和侄子. 一人無法同時照料, 最後
丟掉自己兒子,將之棄于桑園,而存活侄子.

桑園會又稱為《秋胡戲妻》、《葵花峪》、《馬蹄金》。秋胡戲事在
中國戲曲的重要性, 不下于孟姜女. 這故事有變文版本. 戲妻的故事
原出莊子三戲妻, 「洞賓曾調戲牡丹.. 在京劇尚有代表劇目之一像
《武家坡》、《汾河灣》(訪妻)

京劇唱詞:「秋胡打馬奔家鄉,行人路上馬蹄忙。坐立雕鞍用目望,
見一大嫂手攀桑。前影好似羅敷女,後影好似我的妻房。本當下馬將
妻訪,(嗯~)錯認了民妻起不端/罪非常。」

如乃公在上篇談到桑文化和中國人的情愛傳統.秋胡戲事是說
魯國大夫秋胡在外為官二十餘年,辭官回鄉,在桑園遇妻羅敷,不敢
冒認。秋胡故意以帶信為名,調戲羅,羅憤而逃回。秋胡至家,羅羞
憤自縊,經秋胡母子急救脫險。母責秋胡,命其向羅賠禮,夫妻和好



《秋胡戲妻》故事見劉向《列女傳》,後成為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
劇中主角羅梅英剛結婚三天,丈夫秋胡就被勾去當兵。梅英在家堅貞
自守,歷盡了千辛萬苦。十年後秋胡得官回家,在桑園偶然相會,夫
妻已不相識,秋胡竟「倚強凌弱」,把她當人家的妻子調戲。當梅英
知道這就是自己盼望多年的丈夫時,她氣憤極了,堅決要討休書,最
後婆婆以自殺脅迫,她才認了丈夫。——故事本身說明了該女子是一
個有良好道德情操的貞潔烈女。

這個故事在中國文學中有各種變化與演義. 有的是夫妻最後和好, 有
的是讓秋胡投水自殺, 也有傳唱忠孝節義, 讓秋胡的老婆羅敷為了貞
潔 (非常無理頭的 ), 成全她的烈女的形象.

元雜劇大家石君寶,
終年 85 歲。一生著有雜劇 10 部,現存《魯大夫秋胡戲妻》、《李
亞仙花酒曲江池》、《諸宮調風月紫雲亭》 3 種。《魯大夫秋胡戲
妻》為其代表作.

「秋胡戲妻」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山東,具體文本在西漢成帝時產生,首
次記載秋胡故事的文獻為劉向所編纂的《列女傳》

    漢代大一統政治局面的實現,使政治治理相對穩定,統治者加強了
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宣傳教化工作。劉向在《列女傳》卷五《魯秋潔
婦》記載了這個故事,

魏晉時期描寫秋胡故事的詩篇,當屬傅玄的兩首詩歌《秋胡行》。

    魏晉時期的文人開始珍愛生命,傅玄的詩歌雖仍是力圖倡導儒家禮
教,但詩歌的側重點已經從倫理道德轉向哀婉歷史故事的述說。傅玄的
另一首《秋胡行》(又作《和班氏詩》)就體現了當時詩人的這種矛盾
心態:燕婉不終夕,別如參與商。憂來猶四海,易感難可防。人言生日短
,愁者苦夜長。百草揚春華,攘腕采柔桑。素手尋繁枝,落葉不盈筐。羅
衣翳玉體,回目流采章。君子倦仕歸,車馬如龍驤。精誠馳萬里,既至兩
相忘。

    這幾句詩描寫了秋胡妻日常勞作的美態與思念夫君的憂傷,有漢末
文人詩歌《古詩十九首》的韻味,傅玄想要表達的是秋胡妻忠實於愛情
的思想。其特別之處是結尾的兩句議論:「彼夫既不淑,此婦亦太剛」
,認為她太剛烈,這批評中有對秋胡妻尋死的惋惜,希望她珍視生命,又
認為女子應順從、原諒丈夫。


    描述秋胡故事的晉代文本還有葛洪的《西京雜記》:
葛洪處理結尾採取各打二十大板的手法:

---- 悅之, 乃遺黃金一鎰。妻曰: 「妾有夫, 游宦不返, 幽閨獨處,
三年於茲, 未有被辱於今日也。」採桑不顧, 胡慚而退。至家, 問家
人 : 「妻何在? 」曰: 「行採桑於郊, 未返。」既歸還, 乃向所挑
之婦也, 夫妻並慚。妻赴沂水而死。葛洪沒有更改故事的基本情節,
只是秋胡妻在拒絕秋胡時少了儒家禮教的口吻, 末尾處還增加了一句
「夫妻並慚」, 這句話粗看是作者無心的一筆, 其實很微妙, 秋胡慚
愧的是沒有認出自己的妻子, 葛洪似乎在為其不義行為開脫, 以這種
方法緩解人們對秋胡的厭惡, 結尾處秋胡妻的死顯得牽強。


秋胡戲妻,又稱桑園會,講獲得功名回家探親的男子跟採桑女之間的
故事,是一類文學和戲曲的本事,從漢代一直流行到今日。情節大體
是:一個男子見到路旁或桑園中採桑的青年婦女,愛其色而挑之,希
望結歡,被這位貞潔的女子峻拒。讀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採桑者跟
桑樹的關係:在有的作品中,桑樹比人高大,採桑者是站在樹上採桑
;有的作品中則是樹與人齊,人站在地上採桑;更多的作品,則因敘
寫簡古或完全沒有提示,至於採桑者究竟立於樹或立於地,無從判斷
,桑樹的高矮也就不知道了。

(女人在採桑時, 有些桑樹與人同高, 而有些桑樹比人高. 與人同高,
即無法避開前人挑逗的男性, 或許這也是另一個看戲劇中男女的
flirting的類型.)


從中國絲文化來看, 採桑女在田中, 很容易有外人情欲的誘惑與考驗
. 在封建社會, 中國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來點出性的敏感話題, 而轉
為戲妻的茅盾與人性的複雜. 從實際場景, 有一個因素被文學評論家
看出來.

「桑(桑樹,桑林)與文學」是漢文學、漢文化重要的課題

旨趣在傳統農桑與文學理解的關聯。到目前為止,

比如: 秋胡戲妻作品裡的兩種桑樹. 中國絲文化是如此重要, 數千年
來, 多少的人生都舖陳在陌上桑上. 〈採桑傳說〉己成人類學的專題
了, 不光是戲曲的血肉.

秋胡戲妻說的是夫妻的困境. 易經有一個困卦, 說困六三,入于其宮
,不見其妻,凶。
繫辭下繫,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困,許慎說文解注解困字為「故廬」。「廬」者,二畝半一家之居,
必有木樹牆下以桑是也,故字從口。謂之困者疏廣所謂舊田廬令子孫
勤力其中也。困本義為止而不過,引申之為極盡,論語四海困窮謂君
德,充塞字宙與橫被四表之義略同。有人引申而解困為「廢頓之廬,
口者四壁,木在其中者,棟析廢崩,廢頓於其中。」亦合於困之意。

說文提到種桑樹,可能有特別意義 . 這些意義讀者們可以按自己的
理解去看 . 如何看呢, 乃公以為, 看中國文化相同, 先從桑文化來
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