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05, 2017
立夏
夏天開始了
小心今夏會特別熱,而且很多森林大火.在加州的人要多備水在家.
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
立 夏 (國曆五月五日、六日)
時序到了國曆五月,初春播種的農作物都已長大了。 所以這個節令為立夏
,其實立夏是告訴我們夏天快要到了,距離真正的夏天還有一段時間。 但
此時應該已有出現溫暖天氣, 且氣溫逐漸回升,大部份農作物才會迅速生
長。所謂「天時配合地利」,才算是正常的好節候。
節候語:
「立夏不拿扇,急煞種田漢。 」台灣地區這時候,根據歷年來的氣象紀錄
,平均氣溫都在攝氏二十五度左右,此時不拿扇者,未之有也。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 」這是說立夏日,如果起東風,就不會下雨
,主乾旱。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立夏日如果不下雨,必將乾旱,犁耙無可用之
處。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 」國人逢年過節,習慣上都吃些別緻豐盛的
食物。 立夏日一般婦女吃些什麼呢?她們就把李子榨成汁,混在酒中來喝
,據說喝了這種李子酒便能青春永駐,所以稱這種酒為「美容酒」。
立夏:氣溫不斷升高,夏意盎然,也常有雨。這時南方已是一派初夏風光
。江南一帶,櫻桃、枇杷和梅子上市了。真是「立夏見三鮮」。
第一個節氣就很多吃的~還記得那個雞蛋嗎~
立夏
,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
拄為支持的意思),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
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
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
「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
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
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
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
。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
光滑。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
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
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
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
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
,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
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
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
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
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
粥」風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
種形式,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捨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
,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
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
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
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
是務農人家左領右捨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
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
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
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
易經說變通四時,這四時即:
震為立春,兌為立夏,巽為立秋,艮為立冬。
立冬至立春,氣之相通者,艮--震。
立春至立夏,氣之相變者,震--兌。
立夏至立秋,氣之相通者,兌--巽。
立秋至立冬,氣之相變者,巽--艮。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