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19, 2017

桑的文化和易經 (1)

桑的文化和易經 (1)  容乃公論易


桑樹和桃樹在中國文化中重要性相可比擬, 而二者都和驅有關. 魯迅
在散文中, 提到很多中國的迷信. 說他比周作人還迷迷信, 當不為過
. 就連談植物小道, 比如《朝花夕拾》也要說點鬼神之事:

『桑椹本是很普通的東西,但百草園裡卻是沒有,這出於大園之北小
園之東的鬼園裡,那裡種的全是桑樹,枝葉都露出在泥牆上面。傳說
在那地方埋葬著好些死於太平軍的屍首,所以稱為鬼園,大家都覺得
有點害怕。』

胡蘭成也在今生今世中大談桑事, 郤只說他的愛情. 而且也是胡氏的
美化. 到今天乃公還在期盼誰人可以把溫州范秀美, 那一位桑蠶專家找出來
. 胡蘭成文章比周氏二兄弟乾淨, 從沒聽說他扯到中國人的信仰 --
我說信仰是迷信.

桑字, 和這字個的諧音字喪字連在一起, 只摸到中國喪文化的邊緣.
我以為中國喪文化可以稱為桑文化當不為過.

  商代作為典型的神權社會,巫師在這個社會中所具有的意義無疑
是最重要的。商王國的各種職官以至商王都同時具有巫者的身份。《
呂氏春秋‧順民》:「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於
是翦其發, 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乃公寫了非常多
的桃樹, 比如周公和桃花女, 八字犯桃花等等, 相較之下, 桑要比桃
重要多多.

中國人以桃花為愛情的象徵, 一個人八字帶桃花, 一生會有諸多愛情
. 這是老生常談. 其實, 桑不光和死有關. 這個字自古即和愛情與生
育, 兩個男女之促長劑,有最直接的連結.



《淮南子‧說林訓》:「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
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此傳說是說女媧造人之際
,黃帝、上駢、桑林諸神鹹來幫忙。這個桑林之神其名堂很深.

《太平御覽》卷 78 引《風俗通》: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緪於泥中,
舉以為人。

傳說天地剛從渾淪分開的時候,地上沒有人,女媧認為有了人,地上的生機會更
好,就用黃土捏人。工作量太大了,她實在忙不過來,就用繩子蘸泥巴,掉下來
的泥點子也就成了人。造出來的人得通過婚姻繁衍後代,因而女媧不僅造人,而
且還熱心人民的婚姻。《繹史》引用的《風俗通》說:「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
謀,因置昏姻」。女媧是禱祠神,祈求她做媒人,這才有了婚姻。《路史後記》
中說:因為女媧做媒人,所以後世人建立國家就把她祀為媒神。《禮記》中記載
:仲春二月,用太牢的禮節,在高媒廟祭祀。《周禮‧媒氏》中說:仲春之月讓
男女相會交合。在這時候,對私奔的也不禁止。由上可以看出,女媧氏不但造了
中國人,還是中國人的婚姻之神。

這個神話比聖經的蘋果樹還重要. 桑林之神是女媧造人的主神, 而他
也是人類傳宗接代的主神. 女媧用泥巴造人, 是用繩子蘸泥巴, 所以
易經說:

  九五 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繫就是用繩子蘸泥巴造人.


    在商代甲骨文中,更是記載了殷人大興巫風的事例。一是釋兆和占卜,時商
王在出征、生產、生育等社會活動中,必須進行占卜與釋兆,以便瞭解鬼神的態
度。二是祭祀活動,商代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祭上帝和祖先,其次是祭自然神,如
祭河神「沉十牛」,祭山神「埋三宰」。祭品有牛、羊、豬、狗,甚至殺奴隸祭
祀。三是巫術,如巫咸用驅趕巫術除掉了「祥桑」樹作祟,殷道又得復興。

商人做的驅巫, 是人類宗教的大發明, 即把和自己信仰不同的人, 在
古時, 大多為女人, 燒死. 這個發明一直到了後來基督教清教徒仍在北
美繼續操作. 美國早期小說,比如霍桑的紅字 寫很多新英格蘭的 witch hunting, 美
國人到現在對別人的文化有一種無法根除的排他與恐懼多少有 witch
hunt 症候有關.




在商朝時盛行把女巫置於烈日之下爆曬或火中焚燒,以求雨降。避邪
也是一種重要巫術,如商代青銅器上的人面、龍、虎、饕餮等形象,
其主要社會功能就是為通神避邪。很多是在桑樹下進行的.

從夏朝起,中國人男女在野外瞎搞,美稱奔者不禁,有其非常美好的
傳統.所以桑中,為文學的大題.設想,

比如娥皇的故事.

古時有桑中的美談:

皇娥與帝字一面彈著古琴.皇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曠浩茫
茫,萬象回薄化無方,涵天蕩蕩望滄滄,乘桴輕漾著日傍,當其何所
至窮桑,心知和樂悅未央。」他們玩樂的地方就稱為桑中.


《詩經》《衛風》云「期我乎桑中」. 他和帝子彈完古琴, 一起做愛
, 後來生了小孩名叫少昊,號曰窮桑氏. 這娃兒又叫桑丘氏。至六國
時,桑丘子著陰陽書.

  詩經七月流火寫的也是這碼事: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七月火星移向西,八月割葦好日子。
三月去桑園,拿了斧和剪,修理桑樹顛。
拉下高枝採嫩葉,七月伯勞唱。
八月染絲忙,染成黑色和黃色。
唯有紅色最漂亮,留為公子作衣裳。)

乃公讀易經最重繫辭,因為那是孔子給後人讀易的秘碼.

繫辭五

    子曰 「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
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
家可保也。 易曰 『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目前大學國文老師們大約會拿這句來談國家興亡之道. 乃公不反對,
因為孔子一生求官, 把儒家從街坊賣糯米 (其實是操給人消災除穢
的老本業), 變成一心求功名利祿的官蠱. 乃公似為這句話重點, 安危
存亡, 有非常深的哲理. 因為桑和死人有關, 和天災有關. 乃公相信
最早, 易經可能也是中國人的死亡經, 是佛教死亡經的原本. 古時,
人死了,是樹葬,這和現在從北歐人學來的把人埋在樹園或將人的骨灰
攦在樹下不同. 古人是直接把人的『大體』掛在樹上, 讓它給蟲吃了
, 或讓它乾掉. 後來,不封不樹,被說成沒在墓上種樹,可能是迎合孔
子的家墳風水.乃公以為把人埋在樹下極不合風水之道. 不如將它丟
在水中餵魚環保. 今人的樹葬若必要行之, 只可安在桑樹下或桃樹下
---理由是這兩種樹都有靈,可以壓邪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