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14, 2017

紀念台灣大學日籍教授 高(土反)知武

紀念台灣大學日籍教授 高(土反)知武 作者:容乃公


偶而看到中國時報潘罡先生發表的高 (土反 )知武紀念館揭幕的消息 , 令我感懷
良多. 潘罡先生曾在就讀台大外文系時上過我的課. 常年撰寫很精彩的新聞評論.
是個很有心的文藝的新聞從業人員 . 不過我回應這則新聞的原因郤純然是個人的
. 高 (土反 )知武教授和我有一段小因緣, 也曾經是啟發過我的人. 這話得從花
蓮講起.


我認識高 (土反 )知武教授是在進台大外文系而參加了台大交響樂團 .在尚未考
上台大前, 我和一群花蓮愛好音樂的朋友常在一起玩音樂.我們這群朋友曾為了喜
好西洋音樂而創建了台灣第一個民間管絃樂團,帶頭的當中有後來跑到台灣省交響
樂團吹巴松的李豐盈先生, 著名的合唱指揮李忠男先生和主時過洪建全音樂圖書
的音樂評論家林宜勝先生.


林宜勝就是青年作家林宜澐的大哥.


我說我們創的是台灣第一個民間管絃樂團是因為當時向省政府登記時, 省府還不
知如何發給我們許可, 因為史無前例,因此我們的登記証是第一號.


在成立一年後, 我們常辦演奏會、和省交的團員交流; 也常請到知名的音樂家到
花蓮表演, 比如新婚的鄧昌國教授夫婦. 我原先是學小提琴的, 但是為了加強管
絃樂團陣容、我們向台中一家樂器行訂製台灣頭一張自製的大提琴 -- 管絃樂團
指定由我使用.


在這一年之中我最難忘的, 也是最快樂的經驗就是和林宜勝與李忠男的每週絃樂
四重奏的練習的聚會. 因為是四個人玩, 我稱這個聚會是音樂麻將. 後來大部份
時間我改玩中國古琴, 但仍然覺得玩絃樂四重奏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成立一年後, 團長李豐盈去了省交. 最熱心的李忠男被請到台北幫廖年賦搞「世
紀青少年管絃團」, 這個團一度還請過由後來主掌台灣國政的李登輝總統當董事
長. 我則很巧和林宜勝同時考上台大外文系. 所以台灣頭一個民間立案的「洄瀾
管絃樂團」搞了一年就停辦了.


我和林宜勝在民國五十二年進入台大外文系後非常幸運, 因為剛好一群台大同學
正在籌辦一個台大人的管絃樂團. 聽說台大早年傅斯年時代就有個說法.有人勸台
大辦音樂系,台大校長說台大學生之中會音樂的人才濟濟. 光醫科就可以湊足一個
樂團, 根本不必另外設音樂科系. 這話在早年可以振振有詞來說, 因為離事實不
遠. 那時的台大交響樂團之中醫科佔了半數以上.


我們很幸運請到了首任國防部示範樂隊大隊長兼指揮樊燮華先生當指揮.前後我們
也曾請過幾位名音樂家當指揮:包括史惟亮教授、王沛淪教授、李泰祥先生. 這些
音樂家各有其長, 但我最要提的是樊燮華指揮.這話從何說起呢?


台灣在四五十年前的水準不比當今. 我們許多學生之中並不是人人都俱有上台演
奏的本事. 有的人可能只是初學的. 要指揮這麼一群程度參不齊的樂手何其難哉.
何況, 號稱「交響樂團」, 總得要排演得出「幾出」出名交響曲. 這點就沒難倒
樊指揮. 他把訓練軍中樂團的手腕發揮得淋漓盡緻. 第一: 程度不好的樂手不要
在重要的部份攪局.第二:每個句子頭尾要清楚,尤其起始和最後落點的音要整齊一
致.其他就看各人的本事發揮了.


就這樣,不到半年浩浩蕩蕩的趕上場.記得初演的曲目是「費加洛婚禮序曲」、「
未完成交響曲」、和「愛格蒙特序曲」. 除外 , 記得尚有徐頌仁的鋼琴、陳漢忠
的大提琴還有我和林宜勝合奏的柴可夫斯基的絃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我用
的是從花蓮帶來的那張大提琴.


可惜因為沒買到好的盒子, 那張花了我們幾千塊台幣的本土自製大樂器在台大基
隆路第九宿舍的房間被很不知趣又不知音的老鼠咬破一個洞.


我很佩服樊指揮的本事. 另一位至今仍不能忘記的老師就是樂團的指導老師高 (
土反 )知武教授.


高 (土反 )教授的家放了一張我們樂團最不可少的低音大提琴. 當時台灣除了幾
個像剛從國外回來的張寬容教授外, 很缺大提琴老師. 所以這位任教農學院的日
本長者成為我學習大提琴的唯一指導人. 他曾要我改拉這號長得比我還高的大樂
器. 他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都能教. 也非常內行. 可惜我既魯鈍,又沒開竅, 居然
沒答應. 實在是太可惜了.


高 (土反 )說話很溫和,也精通樂理.他曾在一次指導我們拉四重奏時講了一個很
合乎中國音樂美學的理論,就是不準確定律.


他告訴我們,在拉絃樂器時,每個人調好的絃都會在樂曲進行之中鬆一些.所以根據
十二平均律的和聲是不可能的.因此絃樂的和弦最好是用相對合聲.這其實就是一
種不準確定律. 這種問題尤其會發生在絃樂四重奏時. 也因為如此, 絃樂四重奏
的音樂最能表現完美的和音.


在我後來學習中國音樂的路程中,高 (土反 )教授的話一再被印証. 第一次是聽到
由蘇州大學到台訪問的古琴家吳兆基大師也講到他調琴七絃故意不求絕對和聲,
為的是求得更強的和音的張力. 後來學京劇 , 我發現原來伴奏京劇的胡琴高手
, 比如伴余叔巖的李佩卿胡琴的兩根琴絃相合不準到幾乎差半度. 乾聽有點逆耳,
但加入伴了老生的唱腔後聽來反而特別有韻味.


我沒緣成為高 (土反 )入門弟子. 但是他曾說過的簡單的理論郤成了我追求音美
學的標竿. 在大家紀念這位特殊人物的時刻, 我想把他的話傳給想念他的人, 也
許我不能把他理論說清楚, 但是相信認識他的人都同意高 (土反 )教授是個有情
義的人、有深度的藝術家.


======================================================================
=================3>


1998.10.16 中國時報


----------------------------------------------------------------------
----------


高(土反)知武紀念館揭幕


 【記者潘罡台北報導】昨天的台大校園似乎處處迴盪著古典樂章。一方面,包
括中央研究院 院長李遠哲以及台大校長陳維昭等學者,昨天出席了台大前身「台
北帝國大學」教授高◆知武紀念館揭幕儀式。另外,陳維昭與台大管理學院宣佈
展開一連串美育計畫,第一階段是從本月十九日展開的「音樂 SHOPPING   MALL
」系列活動。而這兩件事情都和台大發揚精緻音樂文化過程有關,也讓老台大人
格外有感觸。中正文化中心顧問、現任台大管理學院副教授余松培就說:「回想
七、八十年前的歷史,對照今天的美育計畫,讓人不禁感慨。」 高◆知武在一
九三○年代來到台北帝大擔任農業工學教授,栽培出許多學生,台大農機系新落
成的系館就取名為「知武館」,襯托了高◆ 知武的份量。但在台大許多教授心目
中,高◆知武和古典音樂之間的聯結更令人難忘。高◆知武是台大交響樂團草創
階段(當時叫「台北帝國大學交響樂團」)的核心人物,並曾擔任台北帝國大學
學友會音樂部部長。在昨天揭幕的紀念館牆壁上,有關高◆知武的檔案照片有近
四成和音樂有關,其中包括他和樂團的演奏合照、他指揮及修復樂器的神情等。



 在兼顧農機專業與音樂嗜好過程中,高◆知武留下許多軼事。包括台大樂團是
台灣第一個管絃樂團,草創之初經濟拮据,高◆知武發揮他的機械專長,專門負
責修補樂器,到後來甚至可以開班授課。為了表彰他對樂團的貢獻,一九八七年
高◆知武最後一次訪台,台大樂團還由徐頌仁擔任指揮,在台北市社教館舉行一
場「歡迎高◆教授音樂會」,封他為台大交響樂團的「大家長」。而有回他返台
,到學生活動中心存放樂器和樂譜的地方察看,發現空氣潮濕,還自掏腰包買了
一台除濕機,對音樂的深情可見一斑。


 而昨天台大校長陳維昭在宣佈美育計畫時,也強調台大將秉持以往精神,推廣
美育,並希望拋磚引玉,帶動其他大專院校跟進。由台大管理學院發起的「音樂
 SHOPPING   MALL 」邀請音樂學者趙琴舉行十場講座,從十九日開始每週一中
午在台大管理學院地下一樓會議廳開講,除了校內師生外,也開放民眾旁聽。


 由管理學院發起美育講座,陳維昭覺得別有意義:「尤其管理學院教的都是財
經、工商、會計等等,往往給人銅臭味的印象。」趙琴的十場講座主題涵蓋古典
音樂欣賞入門以及音樂劇、歌劇、三大男高音甚至中國歌樂等,針對一般社會大
眾有興趣的題材。這十場講座內容也預計在中廣電腦網路中呈現。未來台大管理
學院還會策劃美術、電影等相關美育活動,同樣對外開放。而台大校方也準備在
寒假舉行一個文藝營,延續高◆知武以來跨越七十年的精緻文化播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