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1, 2016

大師論

大師論  容乃公

最近看到一則京劇演出廣告: 說某某京劇大師要來加拿大表演. 京劇在藝術上要
比其他行業講究師承. 而這位所謂大師好像不但尚未開宗立派, 自己沒標榜師出
何門. 讓我覺得大師之名用得很唐突. 何謂大師?《辭海》這樣解釋︰「大師」
指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景仰的學者或藝術家。大,顯其宏博,世人難及;師,顯
其傑出,足可為世人師。在五四運動初, 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大學者,不是因為
有大樓的緣故,而是因為其中有大師的緣故。大師,本是指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
崇仰的學者.

蔡元培有這個解說或許是因為五四時, 新文化帶來很多學問專家 , 個個被稱為
大師, 令蔡校長納悶 (也許他心中說最少也要像我, 開新學之風的人才可以算在
內 ). 比如到底如王國維、魯迅、齊白石、黃賓虹等,我們稱之為大師。人家說
這些人不是自己炒出來, 而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德藝雙馨者。但是到底誰才算大
師, 各說各話吧.

其實蔡元培可能是對所謂國學大師一辭感冒. 當時最被稱道的大師就是國學大師
. 而國學大師中有二種, 一種是自己有國學基礎, 又提倡新學. 另一種像是王國
維, 章大炎等精通中學, 略通西學. 除外 , 也有舊學不精, 但仍被奉為大師的.
按蔡元培說法, 國學大師得有學術根底.

  有根底就是有家學淵源或出身書耕人家,從小必須經過私塾教育,即是說要
從「小學」做起。小學即文字學. 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小學概說》裡則正
重地強調:「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
豈專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偽斯甚。」可見「小學」雖小,卻
是「大師」之先覺條件。

   另外,大師得要弘博大氣象
 
 所謂「博大氣象」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指學術研究範圍廣博。所做的不是一兩門學問,或是精
於一門學術,而是舉凡經、史、子、集,無所不通,真正做到博觀而
約取,厚積而薄發。

   二是學術心胸、學術視野寬廣。在學術研究領域不存門戶之
見,不迷信權威,相容並包,兼收並蓄;學術視野寬闊,以發展的眼
光和世界的眼光來搞研究。

   三是寬厚風度,道德文章。接人對事,仁愛淳厚,寬容大度
,內斂低調,既不作學閥,也不作學丐,以道德文章為師為業。以上是說舊學根
基, 另外大師也要: 開新興風氣、具豐碩創獲、育才俊精英.

 這些解釋有些是傳統也接受的, 比《漢書》,「山東大師,無不
涉《尚書》以教」。這裡的巨大成就專指經學研究而言,後來擴充到
其他領域,專指在某一領域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開宗立派,在學
術或藝術上有祟高地位的領軍人物.

 一千多年來, 大師是先被佛家用去了. 因為佛家有門戶開山之制
度. 所以佛門多出師. 為了這名稱, 台灣佛光山開山大師星雲曾告誡
門徒:

『何謂大師?大師,是佛門的稱謂,有其規範。佛教裡還有法師、論師、禪師、
經師、律師等等,因為有佛法內涵,以法為師,或論議、或講經、或參禪、或持
律弘律等等而得名』。

在公元 527 年, 菩提達磨(乘舟)經於三載,至於廣州,刺史蕭昂出迎,聞奏
梁帝,梁帝下詔赴京師,武帝親駕車輦,迎請『大師』昇殿供養.

星雲客氣地說, 叢林裡,大師並不一定指偉大或年紀大者;大師也指發大心的人
、有學問的人等。(注意, 這是客套話啦 ). 當然這只是星雲對學生們開導而說
的. 依佛教傳統, 他應該可以稱為大師而不愧.


不過現在因為蔡元培的說明, 不但大師沒變少, 反而變多了. 到今天一些沒有正
式名師教過, 或在國學有起馬訓練的『知識先進』曾寫一些雜文, 又在媒體當名
嘴的人, 也堂而皇之被恭奉為大師, 被請到著名大學去演講. 在台灣各電視屢屢
被大聲尊呼為大師. 也許有人會感嘆斯文掃地了.


 孔子一生被稱為先師, 但好像沒被叫過大師. 不過大師這名稱他
算是最早用的. 比如在論語:

 微子第十八: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 少師陽
,擊磬襄,入於海。

在論語中, 大師指的是樂班的指導, 而少師指的是樂班的領頭.
孔子在禮記中,對音律發揚而不見于四書中比比皆是.

周禮定義大師的職責就是管音律的人:

大師(要唸太)

職官名。掌理音律,樂工之長。下大夫。屬春官宗伯。諸侯亦有此官。《周禮春
官, 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
,曰興,曰雅,曰頌。」鄭玄註:「教,教瞽矇也。」

 《儀禮大射儀》:「乃席工於西階上,少東。小臣納工。工六人
,四瑟。僕人正徒相大師,僕人師相少師,僕人士相上工。」

鄭玄註:「工,謂瞽矇善歌諷誦詩者也。六工:大師、少師各一人,
上工四人。四瑟,禮大樂眾也。」

按少師即小師。大師、少師均稱為工。大師、少師亦以瞽矇者為之。

《大射儀》為諸侯之禮,是諸侯亦有此官職。

這麼說, 古時大師還得要有視力不良者才可以做. 中國命理對通音律者為瞽矇.
這個傳統從古時即開始,( 在清朝時, 儒外史曾專寫過明眼者搶盲人算命飯碗的
不公平對待. 瞽矇不是孔子發明的. 舜的父親叫瞽瞍, 本來就是音律師的稱謂.

那時宮內管音律的有時數以百計, 都叫瞽瞍. 並不是說大家都犯青光眼百內障嚴
重近視, 而是根據命理金木相克之理. 八字金多木少, 木多金少, 人就會像一張
古琴. 這種人通音律. 運氣不好, 果然就全盲或半盲了. 但不一定說是一定得眼
科醫師開証明有視力問題少可以考音樂系. 古時的人有辦法一下看出來, 近代通
命理者也可以看出. 這道理和八字犯平頭煞的人有出家命相同. 聽說很多出家大
家, 比如虛雲, 年輕時被看中, 就被料到以後會出家. 易經有漸卦講到鴻漸, 被
拿來給陸羽當名字, 就是將他從水中檢出來時, 和尚就己經算出他以後會成為佛
門大弟子. 他命和漸卦有關, 終身致力茶道. 而易經鴻漸于陸和陸羽名字相符也
是未發生即被看出.


除外,大師也是官名.古時大師屬三公,主持國政。


《詩經小雅南山》:「赫赫師尹」,「尹氏大師,維周之氏,秉國之
均,四方是維。」
毛傳:「師,大師,周之三公也。」
《詩 大雅 常武》:「大師皇父,整我六師。」
鄭玄箋:「南仲,文王時武臣也。」
鍾鼎銘文亦有大師,如《師望鼎》:「大師小子師望。」
' 《師●鼎》:「●蔑磿伯大師,丕自作小子。」詳「太師」。


不過易經有師卦, 說到大師克, 也說師出以律. 這也指明要當三公的大師, 不但
會帶兵, 也要會音樂, 而古時法律和音樂也多方相通.

又古時國王親自帶兵, 即稱為大師: 王自出征伐曰大師。王不自出征伐之師為小
師。

《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大師,則掌其戒令。」鄭玄註:「大師,王出征伐也
。」《周禮? 秋官? 小司寇》:「小師,蒞戮。」鄭玄註:「小師,王不自出征
之師。


總之, 大師本來指的就是會音律的人, 通常要有點視力有問題, 但是也會算命.
古時政教合一, 國王會占算, 會易經是正理. 上回我說到梁武帝, 這號人物我說
的這本事他都會一點, 但是他太專心佛學 , 又不去開山立宗. 所以他也不配稱
為大師了, 而只能稱達摩為大師了.

曾被認為最有資和稱大師, 甚至後來被共產黨人捧為國師的文人魯迅按蔡元培的
定義仍不算是大師. 這位曾刻薄過寫《隨園詩話》的清代文學家袁枚為幫閒扯淡
, 自己不自知也被人捧為大師. 他不像民初文人會票戲愛聽戲. 寫過中國戲曲史
, 但音律的認識平凡, 遠不及王國維, 被貼上大師的標籤, 也許非常多的人都以
為實至名歸, 不過不論按蔡元培, 星雲大師, 或孔門的說法, 實在差得太遠了
.

至於在大陸各大學拿了大師名銜去叫賣淺薄的思想, 更不必說通不通音律的一票
人, 可以得意一時, 真配得稱為大師嗎. 天曉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