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17, 2016
談嗩吶
談嗩吶 春山樓主
嗩吶不是一個普通樂器. 在台灣, 吹嗩吶的人最常接近的世界就是送
死人的儀式. 這一行和道士的科儀一樣, 不是人人能學. 在多年前,
我認識一位美國音樂家名叫 John Allanbrook, 他出身哈佛, 專攻法
國號, 和指揮. 他出身名門, 父親 Douglas Allanbrook 是美國和大
峽谷組曲作者葛羅菲是好友, 也是同樣等級的國家藝人. 某一年
,John Allanbrook 到台灣去學吹一個很特別的樂器, 要我給他介紹
師父.因而, 也帶領我入了這個樂器的世界.
那年,Allan 因為母親病故, 好像得了憂鬱症. 同時我也發現了很多
憂鬱症的人和這個樂器有關係. 原因是在台灣, 這樂器有它不尋常的
關係. 不像現在在中國大陸被萬人讚美的那個可以模仿百鳥朝鳳的玩
意.
《百鳥朝鳳》就是流傳在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
嗩吶曲子,這首曲子的旋律熱烈歡快,中間可以隨意發揮,用嗩吶模仿
各種鳥叫聲,充分地表現了大自然生氣勃勃的景象。
我想嗩吶迷人就在這裡. 不過南方的笛子吹得好的, 可能不止有百鳥
之好, 而是千萬鳥群在天齊飛. 我在溫哥華市場聽過鄭振華的笛子,
當時真有如整個市場的屋頂全是鳥飛,曾為其技嘆服不止.
( John Allanbrook 作的曲子很好聽,大家可以聽聽看:)
http://www.allmusic.com/album/douglas-allanbrook-symphony-nos-2-3-mw0001860467
嗩吶是一種從胡人傳到中國的樂器. 吹嗩吶要領在換氣. 唱戲最不容
易的是換氣.有人會偷換,細聽才可以察出.聽說有樂師好強,吹嗩吶久
不換氣.最後得了疝氣.
在傳統戲曲中,我所謂七十二吊,最早的吊是因為中國戲曲是從演吊死鬼開始的,可能
出生在道教科儀. 其中最早的吊神, 有「吊神」是穿紅的。據說吊死
鬼比別的鬼更帶三分陽氣,能出沒陽間.
「調」是動詞,即扮演市調弄之意。故《男吊》、《女吊》也可稱為《調男
吊》、《調女吊》,統稱「調吊」。《調無常》亦可稱為《無常》。
無常》戲中,無常亦自稱是「人在陽間吃飯,魂在陰世值日」,所以,舊時紹興
人說白無常是帶有「三分陽氣」的。
在演吊神時,會用到嗩吶.而吹嗩吶用氣,是模擬人的將死不活.京劇最工的身段是
吊殭屍.
演楊家將的碰碑 < 碰碑 > 一定要摔「硬殭屍」. 吊殭屍有分硬的和
軟的. 目前京劇界的人好像會硬殭屍的只有少數老生會. 據說于魁智
、李少春都這麼來過。因為這身段不好學, 得花十年工夫, 所以有人
不以為然. 想那老令公年邁力衰、飢寒交迫,戰戰巍巍的,來個氣吞
山河的「硬」摔,不免有尷尬之感:既如此有力氣,何需急忙忙「碰
碑」殉國呢?再堅持堅持,沒準就絕處逢生了, 再「與時俱進」一把
:難道說他老人家患了「戰地憂鬱症」不成?我相信老令公真的是得
憂鬱症.
我學過老生唱腔, 和一般人一樣, 先學洪羊洞. 接下來學碰碑. 最不
容易把握的就是那股要死不死的調調. 余叔岩入門, 和一種叫嗩吶腔
有關. 那時有個叫李順亭號大李五,嗓左音高,專長嗩吶腔,能老生
戲極多,有戲包袱之稱。余叔岩倒嗓時甚窮困,多賴其岳父陳德霖周
濟,助其學戲。叔岩極好學,凡老輩及與譚鑫培配角下手場面,無不
虛心請教。嗓音恢復後,組班演唱,禮聘順亭入班,專與其學戲,故
叔岩能老生戲甚多也。
所以有下面描寫的詩句:
嗓高專唱嗩吶腔,更多腹笥不尋常。
堪誇好學陳家婿,禮聘班中做戲囊。
我跟北京京戲院出身的吳小妹學過洪羊洞. 唱京戲的通常不愛這出戲
, 因為不吉祥. 聽說譚鑫培唱了洪羊洞後就死了, 幾乎死在台上. 可
見這唱段有其怪異處. 因為老生和女吊一樣最先就演死人的. 而它的
唱腔在吸氣吐納模仿的就是嗩吶, 所以有嗩吶腔的發明.
中國的傳統樂器也分南北。北人吹嗩吶,嗩吶是在天上跑的,吹的時
候頭往上揚,扭脖聳肩,直抒胸臆,造成把曲調送上去的動勢。所以
嗩吶聲可以跨過黃河,飛越崇山,黃土地黑土地的,有輻射力穿透力
。南人吹簫,簫是遊走的,吹的時候要靜如處子,低頭瞇眼,緩吐長
音,隱隱約約,如泣如訴,似有似無,余音繞樑而三日不絕,有一種
底韻。
至于行當, 扮女人。南劇藝術的代表是越劇,特點是女人扮男人。北
方的女人唱京韻大鼓,也能唱出一股英雄豪氣。所以有南調或北調。
而北調的樂器就是嗩吶.
徐文長的《南詞敘錄》說:
南之不如北有宮調,固也;然南有高處,四聲是也。北雖合律,而止
於三聲,非復中原先代之正,周德清區區詳訂,不過為胡人傳譜,乃
曰《中原音韻》,夏蟲、井蛙之見耳!
徐文長是頭一個把南方的音樂抬高在北曲的人. 他用夏蟲來講周德清
的中原音韻. 是為胡人傳譜.
他又說:
胡部自來高於漢音。在唐,龜茲樂譜已出開元梨園之上。今日北曲,
宜其高於南曲。
有人酷信北曲,至以伎女南歌為犯禁,愚哉是子!北曲豈誠唐、宋名
家之遺?不過出於邊鄙裔夷之偽造耳。夷、狄之音可唱,中國村坊之
音獨不可唱?原其意,欲強與知音之列,而不探其本,故大言以欺人
也。
中原自金、元二虜猾亂之後,胡曲盛行,今惟琴譜僅存古曲。余若琵
琶、箏、笛、阮鹹、響 [ 角戔 ] 之屬,其曲但有【迎仙客】、【朝
天子】之類,無一器能存其舊者。至於喇叭、嗩吶之流、並其器皆金
、元遺物矣。樂之不講至是哉!
因為嗩吶之流的玩意在他看來,其器皆金.
我以為最重要的是因為嗩吶是不祥之器.
台灣的戲源自南曲,但也包括北管的傳統.
台灣的北管戲,包含了明末清初許多盛行的聲腔,其中「四平戲」為
弋陽腔系統,「亂彈戲」以及皮黃腔系統、吹撥腔系統. 在這北方系
統中, 嗩吶被用到很多, 現今野台戲班樂隊有文場二人,即一把殼仔
弦再加上另一彈撥類樂器,同時兩人都需間吹嗩吶。
台灣的歌仔戲最主要是女角的哭調.
許多傳統戲中,平和場面一般唱 [ 三五七 ];矛盾沖激烈場面,則
唱 [ 二凡 ]。兩者相輔相成。專用到嗩吶的 [ 三五七 ] 稱為 [ 還
魂三五七用嗩吶伴奏, 稱為梅花三五七. 這是從紹興戲的三五七來的
. 提到紹興戲, 不免要想到魯迅朝花夕拾裡的無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老師寫的好專業,得慢慢細讀唷。
老師寫的好專業,得慢慢細讀唷。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