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23, 2024

踏歌和元宵

踏歌和元宵 容乃公
日本踏歌,學術界公認是來源於中國。但在踏歌傳入日本之前,在日 本古代曾有一種類似於踏歌的民間傳統集體舞蹈「歌垣」,一般是在 每年的春秋兩季舉行,參加者在舞蹈時前後連臂踏地而歌。從「歌垣 」舉行的時間及舞蹈的性質來看,與漢代和東北亞地區流行的十月踏 歌迎神以祈農桑的習俗緊密關連,應當是從大陸傳來的古俗,這也是 古代日本接受唐人踏歌的基礎。踏歌傳入日本之後,保留了在元宵節 期間舉行的風俗,並且形成了獨具本民族特色的踏歌節,還成為宮廷 儀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元宵節要走路, 這和踏歌不無關係. 中國各地方都有元宵走路的習 俗. 正月元宵,男罷市,女挈伴紛然於各寺廟行走,俗謂走百病。
同時也有女人元宵走橋習俗. 唐陳嘉言<上元夜效小庾體詩>:「今 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可知元宵 時,女子看俊男,男子看美人. 這也許是元宵節變成情人節的一個理 由.
過去女人不出大門. 只有在節日外出. 元宵節逛燈市是允許女性自閨 門出走,進入公共空間。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縱使是 一般人家婦女須為生活而出入市集街巷,也不能肆意遊樂。因此元宵 的燈市遂成為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無論是任何階級身份的女性,都 可以自由出入。
元宵走路,可能和搜儺有關.
這個稱為中國戲曲的活化石, 有很多事是各地民俗的發源.
從農曆初一跳到十六,包括「起儺」、「演儺」、「搜儺」、「圓儺 」等儀式過程。「起儺」,大年初一清晨,儺首帶領弟子來到儺神廟 ,將十二尊儺神面具及一尊金冑紅袍的儺神小太子木偶雕像從儺神台 上請下,焚香禮拜,燃燭鳴炮,鑼鼓齊鳴,沿廟參拜。「演儺」,是 儺祭活動的主要部分,全過程共有《開山》、《紙錢》、《雷公》、 《儺公儺婆》、《跳判》、《酒壺仔》、《雙伯郎》、《祭刀》等八 個傳統節目依次出台。
「搜儺」這是儺祭活動的核心。正月十六夜至次日凌晨,全村熱鬧非 凡,儺信仰者聚集儺神廟,舞儺者手執香火,垂首神前,念著儺咒, 手舞足蹈逐疫求福。接著由「開山」、「判官」、「大鬼」一手執神 鏈,一手持「香火訣」,快速衝出神廟,奔赴各家各戶,潛入廳堂、 內捨,挨家挨戶驅疫逐鬼。「圓儺」,舞儺者高舉火把,腳踏田間小 道,逐祟於郊野,以「參聖像」、「判效」占卜全村五穀、六畜、生 育、疾病等各個方面的凶吉預兆。
人們舉著火把, 尤其是少年, 挨家挨戶闖門, 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 消災儀式.
小說戲曲裡,不難找到因元宵燈市而締結情緣. 牡丹亭, 紅樓夢, 金 瓶梅都拿元宵節當故事的一個主軸. 京戲法場換子故事就是薛剛元宵 薛剛闖禍.
元宵和湯圓 元宵節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一說,漢武帝時有一個宮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 好湯圓;元宵想念家裡的父母姊妹,感動了東方朔;東方朔就編了一個玉帝要火 燒長安城的故事,讓漢武帝批准在正月十五日,家家戶戶做湯圓、點燈籠,同時 允許娘娘、宮女出宮,與民同樂,以避邪;到了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燈籠上寫 著「元宵」兩個字,帶著自己做的湯圓出了宮,並順利地與父母姊妹團圓,從此 湯圓就又被稱為元宵。 元宵起源於煮蠶繭祭蠶神. 蘇軾的《浣溪沙》「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他說的和湯 圓很像吧. 中國人最早發明養蠶、抽絲、織作絲綢面料的技術,可以追溯到 7000 年前,並留下了許多傳說故事;例如,黃帝正妃嫘祖養蠶的故 事,馬頭娘的蠶馬故事,《山海經》還記有「嘔絲之野」的內容。 乃公曾寫過佛教的馬明王, 和蠶馬.沒想到,它也和元宵扯上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