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25, 2022

醢(2)人肉做成肉酱的传统

醢(2) 芝麻胡同裡的人倫 容乃公

芝麻胡同的戲說的即為人倫之羞.

乃公讀易經, 一不解, 為什麼當初商王逼周文王吃自己兒子的肉, 讓 他老人家因而發憤發明易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開端. 在我讀易經時, 也 常想到大廚師易牙,春秋時期齊國人。中國人最會做菜的先生名為易 牙 -- 原本為寺人,精於烹調,長於辨味,史稱其:「至於味,天下 期於易牙。」「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之以鹹」,「淄澠之合,易牙 嘗知之」. 寵於齊桓公夫人衛共姬, 桓公為了討好她. 說未曾食過嬰 兒的肉,易牙就殺了自己的兒子,煮熟給齊桓公吃. 中國史上易經大 師和最大的廚師易牙都被迫食或烹自己兒子的肉 --乃公的問題為何中 國中最高的智慧和人生最美的口欲都發生在一個被迫烹吃自己兒子的 肉的人物身上, 難道說用被用醢刑的犯人的肉和文化史上最高端的產 物和人肉有關? 後來想到, 當時並非是白煮, 而是正正當當由廚師做 出來可以端上餐桌的一道料理. 自古, 沒聽說有人愛吃開水燙熟的人 肉, 即便是像周文王或桓公夫人吃的口糧與美餐.乃公發現其中有天大 秘訣存在一個字, 這個子就是醢. 醢原是用肉、魚等製成的醬。 但 在古代的也是一種酷刑,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醢字常出現在一個孔 子做的春秋傳裡 -- 它說的是肉醬

醢從酉。本義: 肉醬 minced and hashed meat 脯醢菜羹。——漢司 馬光《訓儉示康》又如: 醢脯 (肉醬和乾肉 ); 醢醬 (肉醬 )醢,醬也 。——《廣雅》醢古代一種酷刑, 將人剁成肉醬 [mince up sb.into meat] 殺梅伯而醢之, 殺鬼侯而脯之。——《呂氏春秋慎行 論》「卬盛於豆,於豆於其香始升。」毛傳:「木曰豆,瓦曰登,豆 薦菹醢也。」孔疏:「木豆謂之豆瓦豆謂之登,是木曰豆,瓦曰登, 對文則瓦木異名,散則皆名豆。瓦豆者,以陶器質故也。」] 考古發 現商朝有一個東西, 即陶豆,春和傳說陶豆薦菹醢 --- 菹是鹹菜、酸 菜一類食品,醢是肉醬。說明周僅用陶豆盛肉食,也盛菜蔬。 在我 國,醬的製作工藝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也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改良 優化。從遠古時期簡單的用鹽醃製,到先秦時期用各種肉料(加入適 量的谷)與酒合制,再到漢代以豆子、麥子等取代肉料以及此後陸續 推陳出新的制曲工藝,都充分說明了人們對於醬的品質有著更高的追 求。乃公猜想古時, 人們要做醬菜, 原先是用肉, 但肉並不易取得, 在必要時, 可能要用大量的肉品來發酵, 可能缺少肉品來源時, 人肉 會是最好的選擇, 尤其想要處置大量敵國的俘虜傳說做醬菜祖師爺就 是活埋過讀書人的秦始皇. 不過乃公看過令人驚心動魄的秦朝文物, 直為之讚美, 相信秦人未必光會殺人如麻. 聽說鹹菜業祖師爺秦始皇 為了修築萬里長城時,想出將青菜變鹹菜的辦法,解決了民工長期吃 菜的問題。至才至今沒聽說他老人家用人肉去醃醬菜來逼害俘虜. 醢 ,醢是肉醬,把肉曬搗碎,放人鹽、酒,發酵釀製。把人也可以這麼 做了,是一種有創意的刑罰。

《詩經大雅行葺》:「醓醢以薦」,「醢」是肉醬,「醓」是造肉醬 時加進動物的血,較為稀一點。從《詩經》成書於西周至春秋中葉, 及《大雅》一篇反映西周歷史,可以肯定的,肉醬的方法應出現在西 周或更早以前。

《禮記內則》 (約成書於戰國 (前 275 年至前 221 年 )至西漢 ( 前 206 年至 23 年 )初年間 )在載先秦貴族用膳的禮節時記載了不同 的醬配合不同的食物:「腶脩蚳醢,脯羹兔醢,麋膚魚醢,魚膾芥醬 ,麋腥醢醬」,意思是「吃薑桂肉條時用螞蟻醬,吃煮乾肉時用兔肉 醬,吃麋鹿皮時用魚肉醬,吃魚片時用芥醬,吃生麋鹿時用肉醬。」 由此可見,在先秦時代,不但人們已培養了一些關於醬的飲食習慣, 而且醬的種類很繁多。在西漢以前的古籍《詩經》和《禮記》中的醬 ,絕大多數是兔、雁、鹿、甚至螞蟻等「野味」,孔子說「不得其醬 不食」 (《論語鄉黨》 )他老人家很清楚, 用人肉的醬可能偶而也流 傳在各國名廚手藝之中, 他不小心也吃到. 他在週游列國時, 可能經 常會先問一下, 請問這東西有人肉在其中嗎? 聽說孔子聽說子路被殺 後, 被人家剁成肉醬, 把要吃的肉醬丟了. 《禮記檀弓上》:「孔 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 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