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7, 2020

自動繳械的社會監督

自動繳械的社會監督 容乃公

什麼時候會是一個社會崩壞的指標呢? 我以為是一個社會因為無智, 沒有分別是非而給 當權者社會監督自動繳械時.

過去的歷史都會出現獨裁者. 君權時代, 數千年因襲而致令當權者可以為所欲為. 帝制 時代沒有所謂民主, 接下來, 推翻帝制的革命者要用暴力去取得政權, 也是理所當然. 我們 要去評論過去, 不能拿現代標準. 所以拿蔡英文來比慈禧太后, 對蔡英文可能不公平. 不過 , 我們也要給慈禧太后一個公道. 以當時的標準, 她是否比蔡英文獨裁, 我以為也要有一點 審慎的公道心. 慈禧太后曾放過暗殺他的人, 也沒有過分亂殺革命黨, 也沒有掌控新聞. 和 接下來的革命者, 她算是很大方仁慈的. 腐敗的清朝是該被打倒, 俄國沙皇也該. 但打倒他 們的人手段都是前所未有的陰狠殘暴, 這是為了快速變革而不得己為之. 時代進步了, 人們 思想也開明了, 有人一直拿一世紀前, 或半世紀前的事件不停地算老帳, 以致忘了, 我們對 當前的不良政治手段要用現代, 而不是過去的標準. 人們未必要一直念念不忘過去的缺憾. 過去有白色恐怖, 紅色恐怖, 帶給人們痛苦, 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不必要把老帳本拿來向面 前的人去算. 可是有些把這老帳本當做一個永遠沒法了結的應收帳, 向活著的人索討 --- 還討了半世紀, 這不能成為轉型正義的理由.

在過去不同時代政治體系有各自不同的壓迫人民的方法, 在那種時代, 即便是智識份子 也只能隱忍. 不過這種狀況都很少持久. 我以為舊社會的專制獨裁都不會持久. 我以為史家 不必為之擔憂 -- 人心不會因而淪喪. 不過社會一但出現了一種現像, 社會因為集體緊張, 或被催眠, 而心甘情願把我說的社會監督自動繳械, 給了一個野心家, 把獨斷的權力無條件 奉獻 , 對這個野心家百般奉承 -- 即令沒有過去的黑暗暴力, 而是全民投票信託. 這時出 現了的就不是傳統社會制度流血革命的的人心惶惶, 而是一個社會良知的集體泯滅 --- 這 可以稱之為文化的劫數了. 我以為這才是我們要擔心的.

在歐洲, 德意志在魏瑪共和國的民主政治, 德國人心甘情願把大權給了希特勒. 只是因 為個德國人不甘被人欺負 -- 這情形和台灣太目前太像了. 我們的新聞從業人員變成政權發 言人, 法官被叫到一旁立正, 大學校長排成一排痛哭, 立院只投一種票, 最高行政法院表姐 夫當, 選舉委員會給自己黨友管, 最高糾察權給自己心腹, 忠狗 --.

這個國家五權全被一人掌控, 我以為這未必是真的社會的危機. 這個社會出現了的自動 繳械的社會監督才是危機. 要重新教化它的人民, 我以為可能很不容易了. 這是文化劫數.

星期日, 12月 20, 2020

關于冬至文化現象

關于冬至文化現象 容乃公

冬至 (陽曆十二月廿一日、廿二日)

商旅不行

今天到了冬天, 全世界的旅行業叫苦連天, 易經在復卦說,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 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至日閉關

冬至.易經有至日閉關的說法.為什麼要在至日閉關呢:

先王以至日閉關,內不放出,外不放入,皆所以煉為表衛,護此微陽。故曰『出入無疾 ,立表微剛』。易經說閉關, 是為了防病, 而病的問題源在鬼.

中國古代因為冬至最能驅鬼,因而很多迷信和冬至有關. 易經復卦說: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 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 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 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為水氣最少的時侯, 消息卦出入不見坎復卦「出入」所說的是消息卦的道理。消息 卦陽出指的是六卦:復、 臨、泰、大壯、夬、乾。易經巽卦象為入,也就是乾陽向坤地入 也。 消息陽入者六卦:姤、遯、否、觀、剝、坤,十二月卦陽入,皆坎 卦。坎為疾,坎,故出入為疾。出入說的是陽入坤地.十二月為入 (enter),所以說閉關.

復字原閉關, 即覆也. 這時人入了門戶, 可以防盜, 或暴客. 暴客就是鬼. 這時家要裝 兩道門, 而且出去時最好拿了二片木片, 一路敲打. 也許是復卦說的

易經復卦說:重門擊柝 柝者,兩木相擊,以行夜也。

晉魏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影添長一線(四五)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史記 陳勝傳.有臘日之言.是謂此也.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繫細腰鼓.戴胡公頭.及 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沐浴轉除罪障按禮記云.儺人所以逐厲氣也.呂氏春秋季冬紀注云. 今人臘前一日.繫鼓驅疫.謂之逐除.

冬至是陰陽處在不明之時,即萬事混沌,中國北方人吃餛飩「餛飩 」與「混沌」 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 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 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 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 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濕飩 」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 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紅色是冬至的保護色

清朝冬至處決時,監斬官蒞臨刑場要身披大紅斗篷,主要是怕鬼氣無法走開. 另外, 刑場的監官也要留意, 不小心, 會惹事. 清朝冬至處決時, 監斬官蒞臨刑場要身披大 紅斗篷, 這個道理和現代人流行紅內褲有點相同, 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驅邪, 因為陽氣重. 灶 君崇拜儀式. 冬至原來屈原就己經有法術的記錄了. 原來屈原在冬至, 要祭灶神. 這個習俗 不是他發明的, 自古有之, 而且一直被當做宗教和民間儀式. 冬至為何吃湯圓?因為要防鬼:

古代人在冬至,不是忙著吃湯圓而己,他們忙的是驅鬼:

古時驅鬼稱為除疫.因為沒有防災葯,所以他們用儺來幫忙.

鬼的名目很多,有時不夠用,會把古時的,最古時的人物搬來.比如顓頊三個兒子:

玄中記.顓頊氏三子.俱亡.處人宮室.善驚小兒.漢世以五營十騎.自端門傳炬送疫 .棄洛水中.故東京賦云.卒歲大難.毆除群厲.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 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 鬼,防災祛病。

冬至一年陽氣最少,所以人們想法吃補.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 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 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 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白居易《冬至夜》: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鬚鬢蒼浪《酬皇甫庶子見寄》: 春坊瀟酒優閑 地, 愁鬢蒼浪老大時 . 蒼浪作斑白解俗以為把死者墳頭燒成斑白家中就會得紅斑狼蒼. "相煩大小皆為凶、所以不能燒墳.因為燒了墳,即有蒼之疾.

灶君崇拜儀式祠祀灶君的習俗早在先秦兩漢時已有,漢代祭灶通常在冬至以後第三個戊 日(即臘日),南朝梁時定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以豚酒祭灶。唐未以後民間習俗則以臘月( 臘月即農歷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 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灶神雖然 只是居住在各家各戶裏,但由於他在職權上是天帝派駐下方的全權監察代表,因此,灶神之 祠也由庶人所祀之灶升為大夫之祀了,灶神也因此廣泛地被道士所利用。

基督出生在冬至後二三天, 易經以冬至為一陽之始, 所以祂的出生, 象微一個開始. 這 出生和人類面臨鬼邪要求他的救贖有關係. 因為這個神, 一出生, 人類得救, 而鬼邪消亡.

星期日, 12月 06, 2020

謝家華(Tony Hsieh)和川普

謝家華(Tony Hsieh)和川普 容乃公

謝家華去世了,年僅46歲的他死於火災。

Zappos 前首席執行官謝家華(Tony Hsieh)因燒傷在 11 月 27 日離世,年僅 46 歲。 這位華人企業家創辦的 Zappos 是全球最大的鞋類電商。他本人也因獨特的領導力與公司理 念而聞名。Zappos 官方放置了其遺像以緬懷逝者,並書「世界已經失去了遠見卓識和不可 思議的人,他的精神將永遠成為 Zappos 的一部分。」

我們可否從他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我以為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 都可能提供其他人去學 , 但有些東西不是人人學得來, 而有些東西你最好也不要學:

謝家華說, 管理一個公司不能搞官僚, 要將它搞成一個成市. 他開始離開傳統, 而採用 一個開放的制度, 當他公司員工到了一百人, 他要他們把公司當家, 不分階級. 上班如在家 . 這點和史上蒙古人開始放棄遊牧民族的家族制度, 而以千夫長為單位. 一則行專制, 二則 完全開放各地. 這個機動, 發生了效用. 不過謝家華沒機會學到這程度. 怹成功是因為運氣 , 因為當他公司到了百億的資產時, 除了學蒙古人, 否則, 把公司當家注定無法走下去. 幸 而每一次都有人把他公司買走了. 不想以他思維方式, 應該可以再創另一個管理制度.

他賣鞋子時, 成功的因素是顧客為上. 他賣東西可以完全 money back, 顧客可以任意 退貨換新. 這方法, 賣高價鞋子可以. 聽說他公司曾有花十個小時和客人討論, 這也是一種 妙招. 但你能學嗎? 另一個因素是, 快樂. 他以為做生意, 做事, 快樂至上. 員工上班好像到夜總會, 碑酒屋. 愛情因子也發酵. 他女友就是合夥人.

我以為在景氣時, 企業生存之道在于好死不如賴活. 但一個企業的存活能看準如何逃亡 也是重要的本事. 謝這個人是點子多, 這種人並不會管理, 所以他不管為管的無為行得通. 他一生最重要是學會逃生. 最好不要買舊貨. 可惜, 他發了財後, 去幫拉斯維加斯搞綠化. 但他又搬去一個舊而有問題的大樓, 並沒有去改裝. 我一直以為美國自從在內華達黑石沙漠 搞火人祭 (Burning Man) 後, 成吉思漢的陰靈就開始在美國發生作用 -- 很多人開始討厭 住屋. 寫窮爸爸富爸爸的地產天才曾長久住在女友後院的集裝箱屋, 而特斯拉的馬士客也賣 掉手中的屋子. 謝家華發了財, 郤自己不住豪宅, 自己選擇和二條犬住在一個旅行車裡, 為 此還買下一個舊停車場, 將它改裝為移動住宅場. 他對住屋的哲學令我讚嘆. 可惜, 他沒有 領會蒙古人的文化, 住旅行車原是為了四處為家, 但他郤把它當一個固定空間. 所以他最好 的創意也因而跟他生命停止.

一個創意太多的人最重要是要喜新厭舊, 要會逃生. 就住家而言, 他就太令人不能領教 了. 他最後跑到女友家, 居然也窩在地下室密閉間.

人類的文化在 2020 年後一定會有大變化, 這不用我說, 所以任何陳舊的生活方式, 思 想觀念, 政治制度, 都會因而發生變化. 現代企業管理己不能再用舊思維了, 就這一點, 我 以為謝家華一生足以為式,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玩得通透的人. 春江水暖鴨先知, 在美國有一 個人其實也是不想走老路子的人, 這個人就是川普. 也一路硬著身子去反抗美國民主制度的 文化, 我在他身上看到一個帶著悲情的英雄, 因為他也是想推陳出新, 但沒條件不許. 西方 的民主政治是發生在新聞報紙流行後. 過去, 英國的首相天天怕看當天早報. 現在沒有報紙 了, 西方的選民主制度在網路時代己經走不下去了 --  這點川普看得很清楚, 所以他打著 民主反民主. 把川普和謝家華看成同類人有點不倫不類--謝家華是逃生無路,而川普是打不 死的蟑螂,每分每秒都想逃生.

Poet at Dusk by BBC Radio 4

Poet at Dusk by BBC Radio 4 Tony Wang

I have come to know BBC Radio 4 by accident. I had Turnin Radio app which I still keep in my old ipadmini. Turnin Radio does not offer free download any more but it did not forfeit my old apple machie. So I have revived the use of that little magic device and it gives me plenty of pleasure. The recording I sent to you was only part of a BBC 4 program which includes recital of famous poets WILLIAM BUTLER YEATS:

The Circus Animals』 Desertion

III

Those masterful images because complete Grew in pure mind but out of what began?

A mound of refuse or the sweepings of a street, Old kettles, old bottles, and a broken can,

Old iron, old bones, old rags, that raving slut

Who keeps the till.

Now that my ladder's gone I must lie down where all the ladders start In the foul rag and bone shop of the heart.

and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poet

Primitive by George George Oppen(1977) Primitive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the complete broadcast of my gift, go to:

https://www.bbc.co.uk/sounds/play/m000pvdc Poet at Dusk

Poet Theresa Lola is only 26 years old, but her work has always explored mortality. She's fascinated by our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nal stage of life.

In this moving programme, Theresa meets poets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their thoughts and poems interweaving.

We hear from TS Eliot Prize winner George Szirtes, now 71, who uses his poems to retread the corridors of memory as he heads knowingly into the dusk. The American poet Alicia Ostriker explains that, as she's aged, the collapsing of both her body and her mind has inevitably found its way into her poems.

Poet and critic Peter Simonsen introduces us to the final works of WB Yeats who worked long into old age and strove to articulate the experience of physical decrepitude. Peter also offers us a haunting reading of the great Objectivist poet George Oppen's The Tongues. The sparse and fractured nature of the poem makes perfect sense when we learn that, at the end of his life, Oppen was suffering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which slowly but surely robbed him of the ability to speak and process words.

Our final encounter is with Sarah Yerkes, aged 102. Sarah spent decades welding vast metal sculptures until old age made such physical strains impossible. Despite being over a century old, her mind is as sharp as ever and she still actively writes. While Sarah remains passionate about poetry, the reality of life in old age means her poems are often filled with a sense of confusion and loss.

Sarah muses on the nature of the afterlife and, having concluded that dying is her next great adventure, reads one final poem - an elegy to herself.

Presenter: Theresa Lola Producer: Brenna Daldorph Executive Producer: Max O'Br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