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01, 2019

烈士論


烈士論 容乃公

烈士被拿來當做為國家社會壯烈捐驅的用法可能是近代才開始, 而且有為了實際
目的把這個名詞簡化的嫌疑. 或許因此有人以為有小義行而死的人, 比如消防員
, 可以不可以被放在烈士館公祭曾引發爭論. 古人最講義行,但孔子經傳好像沒
提過烈士.史記的那些合乎現代人稱為烈士的壯士被司馬遷放在刺客列傳, 他有
用到烈士這個詞, 但沒有為之列傳.

其實烈士不一定指為了壯義而死的人, 活的也可以. 所以沒被放在國家烈士碑那
些義人照說也要人為他們討個說法.

一個國家或政治團體的烈士有時會是敵國的惡人. 日本人把在戰爭中為國而死的
, 通常就放在神社, 而不是烈士紀念館. 這倒比較合古人的看法, 有宗教信仰的
, 把那千萬個有名的亡魂放在神社當神來祭. 這一點, 有人因為不理解日本人根
據傳統宗教信仰 (迷信?) 的做法而指責 -- 日本人的神社主要不像為去頌揚一
個戰爭的正義性 (除了有心的政客 ),而是為了靖安那些死鬼不來人間作亂而去
年年祭拜. 對不信鬼神的,在乎烈士紀念碑只有政治含意,有人為之耿耿于懷。

李斯列傳曾在頌揚儉節仁義之人說烈士死節之行顯於世. 很多烈士為了義行而死
, 但古人沒有把死拿來當唯一條件, 所以後人在乎義行, 把自己都稱為烈士了.

據《世說新語 -- 豪爽》記載:東晉王處仲酒後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門行》中「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
(古代供玩賞的一種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果壺口都被敲缺了。《玉壺吟
》即以此為題。「壺女」被拿來當做《紅樓夢》中妙玉的判詞:「終陷濁泥中」
, 表示曹操不淨, 而妙玉也是, 但二者誰是烈士?

曹操自以為烈士, 他並沒有為了義行而死. 曹操在其中《龜雖壽》一段自比神龜
-- 『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說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從曹操一生行誼顯然
不足以被放在烈士紀念碑.

不是被史家罵氣節差的時代為國捐驅的『烈士』比較少. 明朝末年當被史家詬病
為氣節低落, 實際上, 據說甲申之亂明朝為國捐驅的官員達四千人之多. 柳如是
的狀元老公錢牧齋和老婆相約投水而縮足被貽笑大方, 她才稱得上烈士, 以詩為
証:

美人顧影憐憔悴,烈士銷魂感別離。一樣黃昏怨花柳,豈知一樣負當時。

烈士一詞最後落到變成政治詞語可能和新文化對傳統文字學修養太少有關係. 其
實烈士自唐朝以來, 一直是在佛教文化被理解. 上頭說到妙玉, 她的下場在于修
太少的『不淨觀』, 其程度遠過曹操. 相比之下, 能稱為烈士的反而是寫烈士銷
魂感別離的柳如是.

把烈士這個字帶到中國文化場的人是唐三藏法師, 他介紹了佛教相當重要經典的
『烈士池』, 以後被許許多多傳奇小說用不同的方式說明什麼是烈士.

《烈士》故事出自《大唐西域記》卷七,「烈士池及傳說」。

它講述了古代印度有一隱士,隱名滅跡來到施鹿林附近的涸池邊,結廬隱居。隱
士「博習伎術,究極神理」。

後來隱士尋得烈士,二人「設壇場,受仙法,依方行事」,以諧成仙之願,隱士
囑咐烈士「願一夕不聲」是成仙的秘訣。但這一切因烈士夢幻中驚叫而終告失敗


烈士為報答隱士的知遇之恩,一直信守屏息不發聲的誓言,在夢境中他堅持緘口
不語,但卻激怒了先前的主人,使先主性起,持刀殺死烈士。於是烈士轉世投胎
到南印度一大婆羅門家,經過受胎、再生、他備受痛苦,以後又經過讀書、成年
結婚、喪親、生子幾個階段。夢幻中經過幾十年,在各個階段中都遇到巨大的折
磨與痛苦,但烈士每每想到隱士對他的恩德,都隱忍不發一言。然而在他轉世後
的 65 歲時,他妻子以不說話就殺死他們的兒子相威脅,迫使烈士開口說了話,
致使多年夢寐以求的成仙法事毀於一旦。

在佛教經典《雜寶藏經》卷二《婆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段成式的《酉陽
雜俎》續集卷之四中的「中岳道士顧玄績」, 和唐人傳奇『杜子春』等等, 林林
總總都沒說什麼人為國捐驅, 而在說一個堅持而己.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唐人「始有意為小說。傳奇者流,源蓋出於志怪,
然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所成就乃特異。其間雖亦或托諷喻以紓牢愁,談禍福
以寓懲勸,而大歸則究在文采與意想,與昔之傳鬼神明因果而外無他意者,甚異
其趣矣。」

他對宗教狹窄的偏執使他只被後人立了銅像,而沒列烈士碑,殊為可惜.
他在他的作品『墳』裡說: 『節烈這兩個字,從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過
「節士」,「烈士」的名稱。然而現在的「表彰節烈」,卻是專指女子,並無男
子在內』。乃公說, 談烈士這個題目, 魯迅大約也只能談到這兒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