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17, 2019

台灣來的騙子


容乃公說字--騙    容乃公

一個人會被騙是因為他先騙自己:  容乃公
`
名作家胡蘭成說:"小孩兒有時候說謊話,是為了想說更真的話"。

乃公說: 老頭說真話, 常讓人聽來像瞎扯. 就是台灣人說的烏魯木齊 (沒歷練的人無法聽懂 ), 請大家常聽老朽忠言.

乃公說字, 曾談過謊這個字, 不過顯然, 謊這個字, 地老天荒, 和騙字很不同. 騙字, 再如何說, 都是有心去胡弄人家. 揶揄和胡弄, 聽來很像一種動物, 名為 YAHOO, 讀來像揶唬.

我說過, 謊字見于甲骨文, 但「騙」字是後來杜撰的, 因為甲骨文有「馬」;「扁」字郤尚未出現, 就連《說文解字》也沒收錄「騙」字。是否古人說謊, 比如編造故事, 郤不會騙. 二者有大不同, 前者活在虛幻, 而後者以虛弄假騙人.

在《說文解字》是有個很像的,諞:便巧言也。從言『扁』聲。論語》曰:「友諞佞」。

乃公談字,發現中國字太多pitfalls,太沒厘頭.

現在很多專心古文的人會去強解, 說騙和騎馬身側一邊, 有點不真實 , 所以騙這個壞事和馬掛了勾. 我想馬這個動物和狐狸比起了, 可說是老實得可以了, 但為何馬這個字和騙字連上呢.

我相信古時有中國有一種動物名叫『騙』, 因為它會騙人. 或許 Yahoo 和故事中其他的馬, 有的是來古老的東方 -- 其名為『騙』.

  傳說饕餮是一種毛人,在《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記載:「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谷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實在是一副讓人厭惡的嘴臉.

這個東西不就是Swift小說中的Yahoo的形象?


Yahoo 當做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是由一個台灣博士學生楊致遠和他朋友 David Filo 為了找東西方便而發明的, 後來演變成賺大錢的網路公司. 有人後來問楊致遠他用 yahoo 和 Swift 小說動物有無關係, 他承認他們自認雅虎就是故事中那個半人半獸不文明的造物
. 我不知道老楊曉得不曉 Swift 遊記中把 Yahoo 寫成一個在污泥中尋寶, 金錢至上的時尚人物, 用來譏諷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粗暴下流的 -- 他們像人類, 是作者心目中當時的人類, 集骯髒不雅之大成.

若是我, 打死也不會取 Yahoo 這個字當公司標籤.

故事主人公 Lemuel Gulliver 喜愛的是另一個角色, 他們是另一種馬, 有智慧, 和高尚品德, 名叫 Houyhnhnms.

除了和 Yahoo 相同, 它代表貪婪的本性,如同檮杌一樣,這又是一個生前作惡令人憎恨,死後遭到極度醜化扭曲的人物因為它專以龍的腦袋為食,可以看出饕餮除了貪婪之外還有卑鄙的性格,加上它又是半人半獸, 所以更令我想起 Yahoo.



說起吃腦, 我過去讀過台大外文系出身在文革時投共的作家陳若曦寫過吃人腦的事 (尹縣長 )當時以為太過傳奇, 因為那小說擺明是寫實故事. 其實傳統中國小說指的就是那類超乎常人知識和經驗法則的事, 才可以稱為小說, 至少會在經驗法則之邊緣 (bordering on bruth). 一個人生活經驗多了, 可能必要天天和謊言生活在一起. 好的文
人可以寫到人吃人腦, 這是紀曉嵐寫烏魯木齊 (台灣人口語匪夷所思之事 )之可貴. 因為真的有個吃人腦的半人半獸物, 或未必名為 yahoo, 相差不遠. 作家不一定要和張愛玲那樣一生走同一條街而天天新鮮, 但她得要在那條街上像她模仿的美國小說家 Henry Janes 的仕女, 常常會見鬼才算數, 否則她再妙筆生花, 沒有小說家風範 -- 因
為 bordering on truth 那是小說的要件, 否則這個作家越想說真的話, 反而騙人. 作家一生寫的那條街只是她窄小心靈的寫照, 即便她不必寫到人吃腦的事. 容乃公回應胡蘭成說的 -- 小孩說謊.
其實作家最要說謊, 否則會騙人. 坦白說, 見到鬼的作家在說謊, 沒見到鬼的作家必要說謊, 因為說謊其實就是為了說更真實的事.

山海經還說到很多馬,比如長得像狗的天馬.

這種天馬,雖然叫天馬,其實就是一直差色的小狗——說差色,是因為這狗身子是白的,但是狗頭確實黑的,而且會飛。


英招,《山海經》裡記述的槐江山神,中國的人馬獸.

《山海經 - 北山經》:說到敦頭之山,多孛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是座敦頭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但不生長花草樹木。

Yahoo就是愛金玉被 Swift嘲笑的.


可能我讀書太少. 古今中外, 馬這個東西其實還真得很虛幻, 而且不實. 比如 Yahoo, 它是一隻被寫成令人厭惡的怪馬, 但是和騙人有關 , 而且最後還牽扯到台灣人 -- 不是因為創設 yahoo 公司的楊致遠是台灣人.

Yahoo 的人格在小說中有太多缺點, 也包括了不實, 但它不騙人.

這個小說最後被扯到台灣人, 也不是因為台灣有個像 yahoo 的傳說人物名字有個『扁』字, 他一下裝病, 一下弄很多錢說是要獨立救國 .Swift 在寫他的小說時, 英國情形和台灣很像, 就是格列佛遊說中的大小人國一個國家兩派人馬相爭到個個 yahoo 的樣子相像. 有人罵台灣政治人物愛騙. 我以為台灣政治太像格列佛遊記中的大小人國 .
政治家太像 yahoo, 而且是會騙人的 yahoo. 不過這不是我把 yahoo 扯到台灣的原因. 故事說來話長.

Swift 的文章後來成為一個揭穿一個來自台灣的大騙子的引子, 因為他提到一個好朋友, 知道『台灣人』很會吃小孩. Swift 寫過一篇名 A Modest Proposal 去教沒飯吃的愛爾人吃小孩, 而他建議人們去問一個據說來自福爾摩沙的好友, 因為那兒的人很懂吃小孩. Swift 的遊記也寫到了日本, 而這位來自台灣的朋友自稱福爾摩沙是日本國
王的地方.

總之, 這個人己被列為史上最大的騙子.



他讓我們發現科學家包括牛頓都可以被騙. 這個騙子是個天才, 說他來自福爾沙,他創造了當時稱為福爾摩沙的文化, 包括文字, 習俗 . 他曾編了一本福爾摩沙字典. 他到英國皇家學院還開了課. 英國著名的文學家和英文字典專家 De. Samuel Johnson 說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牛頓坐在皇家學院主位, 主持一個面試. 無法揭穿他. 到最後
他的書成為暢銷書, 而歐洲人大體也相信他說的鬼話.

你以為科學家個個都像發現黑洞也有光的史蒂芬哈金嗎? 你錯了. 一個科學家掉進文化的泥淖時, 包括牛頓, 也可以是個白痴.

和文學一樣, 原來文化學和科學也因為有 bordering on truth, 而自願或不甘心的被騙. 不過到今天, 包括台灣的學界, 仍無法查出這個騙子的真名和真人.

請繼續聽我說來自台灣騙子的故事.

我開始對 Yahoo 發生興趣是在台大外文系聽一個美國耶穌會神父傅良圃 Father   Frederic J. Foley 講到英國小說家 Jonathan Swift. 這位英國 - 愛爾蘭作家作家以尖刻文筆譏諷英國政治. 最有名的就是格列佛遊記. 當時我們讀了 Swift 著名的諷文,一個謙卑的建議(A Modest Proposal). 這文章談到為解決愛爾蘭人饑荒,有個方
法是殺嬰食肉. 因為其肉味美, 而又養生.


這篇永垂不朽的大作在後來我才知道和台灣有點瓜葛. 也和 Father Foley 教授的生涯有關係.


這論文最重要是 Swift 在提議吃小兒肉, 拿了一個地方的風俗當參考. 這個地方就是台灣, 當時歐洲人稱福爾摩沙.
他提到吃小兒肉的方法很多, 可以去問我的一個在倫敦的美國朋友, 名叫撒瑪納札一個福爾摩沙來的住民.

我後來才知道, 原來 Father Foley 博士論文寫的是《福爾摩沙大騙子》(The Great
Formosan Impostor)

原來傅良圃神父研究撒瑪納札,純屬偶然,。他是在台大教英國文學史時,讀到《小人國遊記》作者史威佛特(Jonathan Swift)所寫的(A Modest Pro posal)裡面某篇尖刻的諷刺文章(應該就是那篇煮嬰孩來吃的建議〉,提到撒瑪納札跟台灣,引發他的興趣.


Swift 的遊記因為成為文學史的政治諷刺經典,英國人把它變成公民考試必讀。但是沒想到原來這一句話引到了另一個大發現, 一個曾編過皇家學會, 包括牛頓, 所有會員的自稱來現在我們稱為台灣島來的騙子.



台大外文系的教授(他獲有哈佛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學位)。早年在台大文學院出入的人,對於這位體型壯碩,頂著個大禿頭,熱愛攝影,曾經出版 Face of Taiwan 攝影集的神父應該不陌生。作家李敖曾追憶他在台大求學最有趣的幾件事,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回他跟人稱 Father Foley 的傅神父坐在大草坪上聊天,聊到盡興時,神父竟指著
自己的生殖器做鬼臉,說:「 useless 」。其人幽默風趣,於此可想而知。

傅良圃神父會研究撒瑪納札,純屬偶然,與為台灣辯護無關。他是在台大教英國文學史時,讀到《小人國遊記》作者史威佛特(Jonathan Swift)所寫的《芻議》(A Modest Pro posal)裡面某篇尖刻的諷刺文章(應該就是那篇煮嬰孩來吃的〈育嬰芻議〉),提到撒瑪納札跟台灣,引發他的興趣,一路追索下去,走遍了英國、美國、荷蘭、
義大利各地圖書館。最後根據原始函件、當事人回憶等資料,寫成了這本書,讓世人對於撒瑪納札這個大騙子的一生,有了更清楚的瞭解。







我在大學受業于這位天主教耶穌會教士,讀了不少英國文學,後來查了一下,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一

文/傳月庵】

1996 年,大塊出版社創業甫始,推出新書系『 mark 』。第一本書《福爾摩啥》果然不同凡響,開疆闢土,立下汗馬功勞。這本書的成功,不單是譯名有趣,荒誕無經的內容,更讓台灣讀者在發噱之餘,獲得某種「他們都通通猜錯」的快感。事實上,書中圖版所顯示的貨幣、文字、宗教、葬禮、人物造型、交通、居室等等,處處充滿西洋
痕跡。以今視昔,實在很難想像向來號稱「睿智」的英國上下,都被這書唬得一愣一愣,一下子成了「暢銷書」,出版一年,即刻再版。作者撒瑪納札(G. Psalmanaazaar)更吃香喝辣,儼然文化名人,甚至還進入牛津大學做起研究來了。

這本書所以轟動,自然跟當時新舊教衝突,雙方爭搶「改宗」,乃至「受洗皈依」的異教徒多所關連。然而,人的判斷能力因知識多寡而不同,卻也是原因之一。18 世紀初年,東西洋海陸難通,「東方」即是「遙遠」的代名詞,遙遠遂成朦朧。據說,更早些時候,耶穌會記載,法國還有自充「中國人」,到處招搖撞騙者。以今日知識而言
,白種人跟黃種人,難道大家都分不出來嗎?答案是,當時一般西洋人只知道有白人、黑人之分,至於夾在中間的黃種人,那就「莫宰羊」了。但即使知道吧,天這麼高,世界這麼大,遙遠的東方有一群人,名字叫「福爾摩啥」,他們到底是「高鼻深目碧眼白膚」,還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誰又敢保證呢?1704 年,相當於清聖祖康
熙 43 年,再過二年,康熙皇帝就要把所有外國傳教士驅逐出境,一般士農工商,對於加了「犬部」的「英吉利」的理解,只怕也不會多過萬里之外的大不列顛子民們吧。

總之,此書的出現,讓人知道洋人所曾經想像跟虛構過的「台灣國」
。談笑之餘,或者也可理解,自我感覺優越的西方人之「妖魔化」東方,那是整體而論的,台灣從來也沒倖免過,「 Illa Formosa 」,「啊,美麗之島」的說法,純屬地理層面,而不及於其他。

有趣的是,介紹這本書給大塊出版的是兩位長年居留台灣的法國人,施蘭芳(Francoise Zylber-berg)跟魏延年(Rene Vienet),當時電視採訪還播出魏延年及其所擁有的 1705 年英文第二版珍貴古書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然而,無論是為此書寫序的翁佳音先生,或在書後寫了一個有趣的跋記的魏延年先生似乎都不知道,關於這本書作
者撒瑪納札最詳盡的傳記研究,早在 1969 年就已翻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了。而且寫作該書的作者,跟施、魏兩位一樣,都是最熱愛台灣的西洋友人。

這本書,也就是魏延年所提到,1968 年美國密蘇里大學所出版的《福爾摩沙大騙子》(Th e Great Formosan Impostor),作者 Frederic J. Fo-ley,其實跟他一樣,也有個中文名字叫「傅良圃」。他是美國麻州人,也是耶穌會教士,1946 年到中國研究語言跟神學, 1951 年來到台灣,一方面是耕莘文教院的神父,另一方面也是台大外
文系的教授(他獲有哈佛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學位)。早年在台大文學院出入的人,對於這位體型壯碩,頂著個大禿頭,熱愛攝影,曾經出版 Face of Taiwan 攝影集的神父應該不陌生。作家李敖曾追憶他在台大求學最有趣的幾件事,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回他跟人稱 Father Foley 的傅神父坐在大草坪上聊天,聊到盡興時,神父竟指著自己的
生殖器做鬼臉,說:「 useless 」。
其人幽默風趣,於此可想而知。

傅良圃神父會研究撒瑪納札,純屬偶然,與為台灣辯護無關。他是在台大教英國文學史時,讀到《小人國遊記》作者史威佛特(Jonathan Swift)所寫的《芻議》(A Modest Proposal)裡面某篇尖刻的諷刺文章(應該就是那篇煮嬰孩來吃的〈育嬰芻議〉),提到撒瑪納札跟台灣,引發他的興趣,一路追索下去,走遍了英國、美國、荷蘭、
義大利各地圖書館。最後根據原始函件、當事人回憶等資料,寫成了這本書,讓世人對於撒瑪納札這個大騙子的一生,有了更清楚的瞭解。

1969 年,這本書由傅神父的好友張劍鳴先生翻譯成中文,由純文學出版社出版,書名叫《文學史上的大騙子》。如此修改,是基於營利目的,還是有政治考量?歲月迢遙,人事俱非,很難問得清楚。但很可能也就是這一改,讓大家都忘了這本書的存在,畢竟,要把《福爾摩啥》跟「文學」聯想在一起,還真是有點困難吧。

【2004/09/05 民生報】  @ http://ud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