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0, 2017

桑文化和易經(2) 專談秋胡戲妻的傳統


桑文化和易經(2) 專談秋胡戲妻的傳統  容乃公

 中國戲曲文學最重要的趣味是把人放在最尷尬又進退兩難,再去考驗人
在面對各種不合人情的局面時如何處理.所以中國的戲曲不合常理,又
荒謬.因為如此,中國的戲劇藝術不必經過類似西方現代主義的反傳統
的實驗,比如存在主義的荒謬劇等等.

中國的戲劇不但劇情不合理, 實在是不合情理反而是其最重要的精神
, 至于違反史實,等等,一點都不值得放在美學的平準.


京劇余派的桑園寄子, 馬派的桑園會, 都和桑文化有關係. 桑園寄子
說的是鄧伯道在逃亡時帶自己兒子和侄子. 一人無法同時照料, 最後
丟掉自己兒子,將之棄于桑園,而存活侄子.

桑園會又稱為《秋胡戲妻》、《葵花峪》、《馬蹄金》。秋胡戲事在
中國戲曲的重要性, 不下于孟姜女. 這故事有變文版本. 戲妻的故事
原出莊子三戲妻, 「洞賓曾調戲牡丹.. 在京劇尚有代表劇目之一像
《武家坡》、《汾河灣》(訪妻)

京劇唱詞:「秋胡打馬奔家鄉,行人路上馬蹄忙。坐立雕鞍用目望,
見一大嫂手攀桑。前影好似羅敷女,後影好似我的妻房。本當下馬將
妻訪,(嗯~)錯認了民妻起不端/罪非常。」

如乃公在上篇談到桑文化和中國人的情愛傳統.秋胡戲事是說
魯國大夫秋胡在外為官二十餘年,辭官回鄉,在桑園遇妻羅敷,不敢
冒認。秋胡故意以帶信為名,調戲羅,羅憤而逃回。秋胡至家,羅羞
憤自縊,經秋胡母子急救脫險。母責秋胡,命其向羅賠禮,夫妻和好



《秋胡戲妻》故事見劉向《列女傳》,後成為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
劇中主角羅梅英剛結婚三天,丈夫秋胡就被勾去當兵。梅英在家堅貞
自守,歷盡了千辛萬苦。十年後秋胡得官回家,在桑園偶然相會,夫
妻已不相識,秋胡竟「倚強凌弱」,把她當人家的妻子調戲。當梅英
知道這就是自己盼望多年的丈夫時,她氣憤極了,堅決要討休書,最
後婆婆以自殺脅迫,她才認了丈夫。——故事本身說明了該女子是一
個有良好道德情操的貞潔烈女。

這個故事在中國文學中有各種變化與演義. 有的是夫妻最後和好, 有
的是讓秋胡投水自殺, 也有傳唱忠孝節義, 讓秋胡的老婆羅敷為了貞
潔 (非常無理頭的 ), 成全她的烈女的形象.

元雜劇大家石君寶,
終年 85 歲。一生著有雜劇 10 部,現存《魯大夫秋胡戲妻》、《李
亞仙花酒曲江池》、《諸宮調風月紫雲亭》 3 種。《魯大夫秋胡戲
妻》為其代表作.

「秋胡戲妻」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山東,具體文本在西漢成帝時產生,首
次記載秋胡故事的文獻為劉向所編纂的《列女傳》

    漢代大一統政治局面的實現,使政治治理相對穩定,統治者加強了
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宣傳教化工作。劉向在《列女傳》卷五《魯秋潔
婦》記載了這個故事,

魏晉時期描寫秋胡故事的詩篇,當屬傅玄的兩首詩歌《秋胡行》。

    魏晉時期的文人開始珍愛生命,傅玄的詩歌雖仍是力圖倡導儒家禮
教,但詩歌的側重點已經從倫理道德轉向哀婉歷史故事的述說。傅玄的
另一首《秋胡行》(又作《和班氏詩》)就體現了當時詩人的這種矛盾
心態:燕婉不終夕,別如參與商。憂來猶四海,易感難可防。人言生日短
,愁者苦夜長。百草揚春華,攘腕采柔桑。素手尋繁枝,落葉不盈筐。羅
衣翳玉體,回目流采章。君子倦仕歸,車馬如龍驤。精誠馳萬里,既至兩
相忘。

    這幾句詩描寫了秋胡妻日常勞作的美態與思念夫君的憂傷,有漢末
文人詩歌《古詩十九首》的韻味,傅玄想要表達的是秋胡妻忠實於愛情
的思想。其特別之處是結尾的兩句議論:「彼夫既不淑,此婦亦太剛」
,認為她太剛烈,這批評中有對秋胡妻尋死的惋惜,希望她珍視生命,又
認為女子應順從、原諒丈夫。


    描述秋胡故事的晉代文本還有葛洪的《西京雜記》:
葛洪處理結尾採取各打二十大板的手法:

---- 悅之, 乃遺黃金一鎰。妻曰: 「妾有夫, 游宦不返, 幽閨獨處,
三年於茲, 未有被辱於今日也。」採桑不顧, 胡慚而退。至家, 問家
人 : 「妻何在? 」曰: 「行採桑於郊, 未返。」既歸還, 乃向所挑
之婦也, 夫妻並慚。妻赴沂水而死。葛洪沒有更改故事的基本情節,
只是秋胡妻在拒絕秋胡時少了儒家禮教的口吻, 末尾處還增加了一句
「夫妻並慚」, 這句話粗看是作者無心的一筆, 其實很微妙, 秋胡慚
愧的是沒有認出自己的妻子, 葛洪似乎在為其不義行為開脫, 以這種
方法緩解人們對秋胡的厭惡, 結尾處秋胡妻的死顯得牽強。


秋胡戲妻,又稱桑園會,講獲得功名回家探親的男子跟採桑女之間的
故事,是一類文學和戲曲的本事,從漢代一直流行到今日。情節大體
是:一個男子見到路旁或桑園中採桑的青年婦女,愛其色而挑之,希
望結歡,被這位貞潔的女子峻拒。讀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採桑者跟
桑樹的關係:在有的作品中,桑樹比人高大,採桑者是站在樹上採桑
;有的作品中則是樹與人齊,人站在地上採桑;更多的作品,則因敘
寫簡古或完全沒有提示,至於採桑者究竟立於樹或立於地,無從判斷
,桑樹的高矮也就不知道了。

(女人在採桑時, 有些桑樹與人同高, 而有些桑樹比人高. 與人同高,
即無法避開前人挑逗的男性, 或許這也是另一個看戲劇中男女的
flirting的類型.)


從中國絲文化來看, 採桑女在田中, 很容易有外人情欲的誘惑與考驗
. 在封建社會, 中國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來點出性的敏感話題, 而轉
為戲妻的茅盾與人性的複雜. 從實際場景, 有一個因素被文學評論家
看出來.

「桑(桑樹,桑林)與文學」是漢文學、漢文化重要的課題

旨趣在傳統農桑與文學理解的關聯。到目前為止,

比如: 秋胡戲妻作品裡的兩種桑樹. 中國絲文化是如此重要, 數千年
來, 多少的人生都舖陳在陌上桑上. 〈採桑傳說〉己成人類學的專題
了, 不光是戲曲的血肉.

秋胡戲妻說的是夫妻的困境. 易經有一個困卦, 說困六三,入于其宮
,不見其妻,凶。
繫辭下繫,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困,許慎說文解注解困字為「故廬」。「廬」者,二畝半一家之居,
必有木樹牆下以桑是也,故字從口。謂之困者疏廣所謂舊田廬令子孫
勤力其中也。困本義為止而不過,引申之為極盡,論語四海困窮謂君
德,充塞字宙與橫被四表之義略同。有人引申而解困為「廢頓之廬,
口者四壁,木在其中者,棟析廢崩,廢頓於其中。」亦合於困之意。

說文提到種桑樹,可能有特別意義 . 這些意義讀者們可以按自己的
理解去看 . 如何看呢, 乃公以為, 看中國文化相同, 先從桑文化來
看.

星期五, 5月 19, 2017

桑的文化和易經 (1)

桑的文化和易經 (1)  容乃公論易


桑樹和桃樹在中國文化中重要性相可比擬, 而二者都和驅有關. 魯迅
在散文中, 提到很多中國的迷信. 說他比周作人還迷迷信, 當不為過
. 就連談植物小道, 比如《朝花夕拾》也要說點鬼神之事:

『桑椹本是很普通的東西,但百草園裡卻是沒有,這出於大園之北小
園之東的鬼園裡,那裡種的全是桑樹,枝葉都露出在泥牆上面。傳說
在那地方埋葬著好些死於太平軍的屍首,所以稱為鬼園,大家都覺得
有點害怕。』

胡蘭成也在今生今世中大談桑事, 郤只說他的愛情. 而且也是胡氏的
美化. 到今天乃公還在期盼誰人可以把溫州范秀美, 那一位桑蠶專家找出來
. 胡蘭成文章比周氏二兄弟乾淨, 從沒聽說他扯到中國人的信仰 --
我說信仰是迷信.

桑字, 和這字個的諧音字喪字連在一起, 只摸到中國喪文化的邊緣.
我以為中國喪文化可以稱為桑文化當不為過.

  商代作為典型的神權社會,巫師在這個社會中所具有的意義無疑
是最重要的。商王國的各種職官以至商王都同時具有巫者的身份。《
呂氏春秋‧順民》:「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於
是翦其發, 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乃公寫了非常多
的桃樹, 比如周公和桃花女, 八字犯桃花等等, 相較之下, 桑要比桃
重要多多.

中國人以桃花為愛情的象徵, 一個人八字帶桃花, 一生會有諸多愛情
. 這是老生常談. 其實, 桑不光和死有關. 這個字自古即和愛情與生
育, 兩個男女之促長劑,有最直接的連結.



《淮南子‧說林訓》:「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
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此傳說是說女媧造人之際
,黃帝、上駢、桑林諸神鹹來幫忙。這個桑林之神其名堂很深.

《太平御覽》卷 78 引《風俗通》: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緪於泥中,
舉以為人。

傳說天地剛從渾淪分開的時候,地上沒有人,女媧認為有了人,地上的生機會更
好,就用黃土捏人。工作量太大了,她實在忙不過來,就用繩子蘸泥巴,掉下來
的泥點子也就成了人。造出來的人得通過婚姻繁衍後代,因而女媧不僅造人,而
且還熱心人民的婚姻。《繹史》引用的《風俗通》說:「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
謀,因置昏姻」。女媧是禱祠神,祈求她做媒人,這才有了婚姻。《路史後記》
中說:因為女媧做媒人,所以後世人建立國家就把她祀為媒神。《禮記》中記載
:仲春二月,用太牢的禮節,在高媒廟祭祀。《周禮‧媒氏》中說:仲春之月讓
男女相會交合。在這時候,對私奔的也不禁止。由上可以看出,女媧氏不但造了
中國人,還是中國人的婚姻之神。

這個神話比聖經的蘋果樹還重要. 桑林之神是女媧造人的主神, 而他
也是人類傳宗接代的主神. 女媧用泥巴造人, 是用繩子蘸泥巴, 所以
易經說:

  九五 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繫就是用繩子蘸泥巴造人.


    在商代甲骨文中,更是記載了殷人大興巫風的事例。一是釋兆和占卜,時商
王在出征、生產、生育等社會活動中,必須進行占卜與釋兆,以便瞭解鬼神的態
度。二是祭祀活動,商代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祭上帝和祖先,其次是祭自然神,如
祭河神「沉十牛」,祭山神「埋三宰」。祭品有牛、羊、豬、狗,甚至殺奴隸祭
祀。三是巫術,如巫咸用驅趕巫術除掉了「祥桑」樹作祟,殷道又得復興。

商人做的驅巫, 是人類宗教的大發明, 即把和自己信仰不同的人, 在
古時, 大多為女人, 燒死. 這個發明一直到了後來基督教清教徒仍在北
美繼續操作. 美國早期小說,比如霍桑的紅字 寫很多新英格蘭的 witch hunting, 美
國人到現在對別人的文化有一種無法根除的排他與恐懼多少有 witch
hunt 症候有關.




在商朝時盛行把女巫置於烈日之下爆曬或火中焚燒,以求雨降。避邪
也是一種重要巫術,如商代青銅器上的人面、龍、虎、饕餮等形象,
其主要社會功能就是為通神避邪。很多是在桑樹下進行的.

從夏朝起,中國人男女在野外瞎搞,美稱奔者不禁,有其非常美好的
傳統.所以桑中,為文學的大題.設想,

比如娥皇的故事.

古時有桑中的美談:

皇娥與帝字一面彈著古琴.皇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曠浩茫
茫,萬象回薄化無方,涵天蕩蕩望滄滄,乘桴輕漾著日傍,當其何所
至窮桑,心知和樂悅未央。」他們玩樂的地方就稱為桑中.


《詩經》《衛風》云「期我乎桑中」. 他和帝子彈完古琴, 一起做愛
, 後來生了小孩名叫少昊,號曰窮桑氏. 這娃兒又叫桑丘氏。至六國
時,桑丘子著陰陽書.

  詩經七月流火寫的也是這碼事: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七月火星移向西,八月割葦好日子。
三月去桑園,拿了斧和剪,修理桑樹顛。
拉下高枝採嫩葉,七月伯勞唱。
八月染絲忙,染成黑色和黃色。
唯有紅色最漂亮,留為公子作衣裳。)

乃公讀易經最重繫辭,因為那是孔子給後人讀易的秘碼.

繫辭五

    子曰 「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
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
家可保也。 易曰 『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目前大學國文老師們大約會拿這句來談國家興亡之道. 乃公不反對,
因為孔子一生求官, 把儒家從街坊賣糯米 (其實是操給人消災除穢
的老本業), 變成一心求功名利祿的官蠱. 乃公似為這句話重點, 安危
存亡, 有非常深的哲理. 因為桑和死人有關, 和天災有關. 乃公相信
最早, 易經可能也是中國人的死亡經, 是佛教死亡經的原本. 古時,
人死了,是樹葬,這和現在從北歐人學來的把人埋在樹園或將人的骨灰
攦在樹下不同. 古人是直接把人的『大體』掛在樹上, 讓它給蟲吃了
, 或讓它乾掉. 後來,不封不樹,被說成沒在墓上種樹,可能是迎合孔
子的家墳風水.乃公以為把人埋在樹下極不合風水之道. 不如將它丟
在水中餵魚環保. 今人的樹葬若必要行之, 只可安在桑樹下或桃樹下
---理由是這兩種樹都有靈,可以壓邪祟.


星期二, 5月 16, 2017

餃子和易經占卜

餃子與易經占卜   容乃公論易

餃子可能早就存在古代中國了,而且可能用來占卜.

因為絲路文化倡行, 很多中國人的東西也被疑為傳自西土, 比如剛在
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餃子是胡人的東西:


『饅頭傳入前我國古代只有蒸餅、煮餅,蒸餅、煮餅是一種非發酵食
品。-- 在土耳其,人們把水餃稱為「饅頭」 Manto。在阿富汗,把
蒸餃稱為「饅頭」。蒙古帝國和帖木兒帝國時期,餃子從西亞傳到了
中國。在餃子的原產地烏茲別克、土耳其、阿富汗、亞美尼亞等國家
,多以羊肉為餡,用加拌碎蔥的酸奶煮熟後,澆上黃油,噴上紅辣椒
粉,十分美味。-- 餃子、饅頭在西域時叫做 Manto,傳入我國後最
早見於郎瑛所撰《七修類移》,說:「饅頭本名蠻頭。」當時也叫胡
餅。』

乃公對這說法有點意見. 因為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餃子原來由醫家張仲
景發明的.



東漢末年,張仲景告老還鄉後,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捱饑受寒,耳
朵凍爛,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藥,用羊肉、驅寒
草藥煮熬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據
說吃後身體會發熱,兩耳很快就痊癒了。張仲景派藥持續到年三十。
年初一時,人們開始仿嬌耳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稱
之為「餃耳」、「餃子」。(維基百科 )



迄今發現最早的水餃竟出土於山東。1978 年,在山東滕州的薛國故
城遺址中,一件食器青銅簠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學家的關注。造型精美
的容器內,盛放的是一盒因時代久遠已經炭化的三角形食物,用竹籤
輕輕撥動時,裡面露出了屑狀餡,隨後被專家認定是水餃。它比之前
新疆吐魯番唐代墓中出土的水餃「年長」了一千五百多歲,考古學者
據此推測,餃子這種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
於古代東夷地區。

中國在古時還沒學會吃麵, 最早和麵扯上關係的是姜子牙, 生於東海
之濱,商末周初人。

姜子牙祖上是東海人, 可能和東夷有點關係. 他八字帶鐵掃把, 所以
娶了一個敗夫的老婆. 第一次的行業就是販賣笊籬(撈餃子用的),
很可能那時己經有類似餃子的東西. 他第二次改賣麵粉,再次失敗,
因為當時的麥子是粒食(就是蒸麥粒吃,還不磨成麵 ). 可能他賣的
餃子和麵粉沒人吃, 可能與品質不好也有關. 不過從他的事業可以看
出, 中國人最早, 至少在東海之濱的薛國, 己經有人吃餃子了. 餃字
是會意字. 在甲骨文中和很多食物都是加了蓋的. 我相信餃子是遠古
即有, 或許不是麵粉做的.

薛國人不但會吃餃子. 也是發明很多文明的產物. 比如車子. 薛國人
奚仲為人所熟知,因為有「奚仲造車」的典故。四千多年前,奚仲改
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用馬牽引的木製車輛,這種車模樣比較原始,
從甲骨文的「車」字可以看出,車由輪、軸、輿、轅等部件組成,是
種單轅車,通常由兩匹馬駕駛。雖然簡陋,但已是足以顛覆人們生活
方式的發明了。由於他精通造車技術,又瞭解夏王朝的車服制度,奚
仲被大禹任命為「車正」,負責督造車輛並完善相關禮制,被後人尊
為「舟車之祖」。


姜子牙後來改行當屠夫殺牛, 每天生產牛肉, 牛皮, 和牛骨。在他那
個時代, 牛骨等于是現代人的電腦, 人們把牛肉吃掉後, 骨頭拿來寫
字, 即甲骨文. 商人的占卜, 在周朝仍有流行. 不過己經少了. 至于
, 他賣的餃子, 是否包牛肉餡, 我們不待而知. 在商周之際, 是一場
文化大革命. 不止是吃東西的方法, 應該連占卜也包括在內. 我相信
在他之前, 餃子己被納入民間, 或廟堂, 而且, 極其可能不是光拿來
吃, 而是占卜用.



史上最早水餃的問世,使人們對古老的薛國刮目相看。薛國歷經夏商
週三代,直至戰國中期被齊所滅,成為孟嘗君的領地,前後延續
1500 年以上,傳承六十四世,是目前可考的古代山東地區存續時間
最長、序列最為清晰的東方古國。古人說「小國無紀,世次不盡知也
」,薪火相傳對一個小國來說著實不易,「惟薛有序,於斯千年」,
此言非虛。

我想在文化學上,食品一向和祭祀有關.而周易的發明,在一個爻字,即
交字,陰陽相交.有人以為餃字這個字是會意字,最二片麵皮包著肉餡,
這個說法和張仲景的藥理不太合.

肉要剁才能成為包餡,古時流行把人肉剁成泥,
說周文王被紂王囚禁後,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質,為紂王駕車。紂王烹
殺了伯邑考將他做成了肉羹賜給西伯昌,並說:「聖人應當不會吃自
己兒子做成的肉羹。」西伯昌最後還是吃了肉羹。紂王評價說:「誰
說西伯昌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據考, 晉文公重耳在跑路時, 人家把他的侍從殺光, 全剁成肉泥. 乃
公有個奇想,可能寒食的原因和大家看到了餃子內容倒了胃口有關.


後代把人肉泥取代羊肉牛肉, 成為十字坡的麥當勞, 以後更多的傳說
.我不愛莫言的文字,不過他的小說很多記了很多山海經傳統.有一處,
他寫餃字, 寫到了小孩。——我趕緊拉回思緒,像拉住一匹瘋馬的韁
辭灶日那晚,剛把一箅簾餃子下到鍋中時,和女兒燕燕拍著小手念著
有關餃子的兒歌「從南來了一群鵝,踐啦跩啦下了河」,寫得很活.


星期六, 5月 13, 2017

從易經的大過卦看法國總統的老老婆

從易經的大過卦看法國總統的老老婆  容乃公論易

網路流傳法國新總統寫給大他二十五歲的老老婆的情書, 感動天下有
情人. 這個雅事可以比美楊振寧娶了一個小他近半百的小小老婆. 二
者不可同日而語, 而其非理郤屬一端. 易經有一卦, 即大過卦, 專講
老少配的姻緣.

易經澤風大過卦,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棟橈,本末弱也。  (本即老本,末即幼齒)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旡咎、旡譽。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這個卦原來說的是棺材, 因為棺材是兌金, 下有風木, 即金克木, 為
棺象. 易經講葬為大過象。葬宜厚,故取諸大過。

葬取象于大過。大過卦木上有口。乾人入中,上卦兌為巽之反,巽為
木。下(內卦為巽,內為木,棺象。上卦反巽木,外木為槨象。

木原來是乾枯, 可以生火. 若木見水, 即泡了水. 在風水上即有枯又
生華之象. 在易經以會開花的楊樹相比. 楊木是做棺材的, 若楊木泡
了水, 反而長出枝來, 又開花, 這反常的現象, 即易經說的枯楊生華
, 或枯楊生稊. 易經說老夫得其女妻, 或大過九五,枯楊生華,老婦
得其士夫.

在易經看, 二者吉凶不同. 老夫得少女妻為吉, 而老婦得其士夫, 即
枯楊生華: 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歷史上有不少印証, 說明棺材見水, 而會有大過的枯楊生華, 老婦士
夫之象.

漢朝時,南陽有個府丞文穎,過界止宿,夜三鼓時,夢見一人跪前曰
:「昔我先人,葬我於此,水來湍墓,棺木溺,漬水處半,然無以自
溫.聞君在此,故來相依,欲屈明日暫住須臾,幸為相遷高燥處.」
這個鬼說, 他的棺本即在君帳北十數步水側枯楊樹下,後來文穎按其
夢中指示, 果有,果得一枯楊,掘其下,未幾,果得棺.棺甚朽壞,
沒半水中.穎謂左右曰:『向聞於人,謂之虛矣;世俗所傳,不可無
驗.」為移其棺,葬之而去.

這是古時筆說小說搜神記之類的東西.古人寫小說,是真正的小說,即反常的
古怪事.現代人,沒人生經驗,小說只寫平常人生,甚至有人只寫日常最無聊
的事,也稱小說,這事令乃公百思不解.


在風水學, 任何老的東西, 好像回春似的, 比如老人長智齒, 枯木生
花,( 比如棺木也生根了 ), 都會出現自然反轉的事. 因而有老婦士
夫的姻緣.


這故事沒說到老夫老婦得士夫少妻的事. 不過古時小說筆記有提到枯
楊無英華,因為有妖邪.比如占卜大師郭璞曾占過大過卦,占出:

得大過之升.其辭曰大過卦者義不嘉,冢墓枯楊無英華身被重累嬰妖邪
的事.

我以為在風水上, 若有這種現象, 都會出現老婦得少夫, 或老夫得幼
婦的姻緣.

有人硬是有這種緣,但沒這種份.最值得嘆息的就是清朝的袁枚.

古時把老頭去嫖幼齒的就直稱為枯楊生華.

袁枚曾有機會娶一個小妹, 名鳳齡, 幼鬻吳門作婢, 她年十四, 被袁
枚贖回, 可惜袁枚以為自己年歲太大, 不欲為枯楊之梯, 眼巴巴看她
嫁給隋氏, 被大老迫害, 雉經而亡. 有人引詩說袁枚誤了一件好事;

吳音嬌軟含春姿。因情割愛反成悔


  在中國古代,年事已高的人,如果仍混跡於風月場中,縱情聲色
,一味追求年輕異性會被稱為「枯楊生蒂」,一生風流倜儻的清代文
學才子袁枚,曾撰文記錄了一段「枯楊戀」的趣話:某老翁年已 80
歲,仍喜歡狎妓。有壹次,他嫖了壹個才 18 歲的妓女,臨別時,偶
發感慨,贈那妓女壹首小詩: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自紅顏我白發。
  與卿顛倒恰同庚,只隔中間壹花甲。

  其實,袁枚本人也是壹個典型的「枯楊戀」者。據說有一次,已
是花甲之年的袁枚在船山上與壹叫蕊仙的妓女相遇,他主動上前戲弄
蕊仙道:「老夫吟詩題字,須要美人磨墨才佳。」蕊仙當然趕緊應承
。在這個過程中,蕊仙的壹顰壹笑和袁枚的壹顧壹盼,互為呼應,可
謂靈犀暗通,於是袁枚賞她壹把碎銀。蕊仙離開後,在旁的朋友們戲
謔袁枚白白浪費筆墨和碎銀,連個手都沒有牽成,有點得不償失。袁
枚卻說:「今夜豔遇,乃真風流,千載難逢,非皮肉之淫可比也。

這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若袁枚是楊振寧, 結果當然不會相同. 這個
『枯楊』可不是枯枝生稊 (蒂 )的泡了水的楊,而是振而後寧的楊.

我讀到法國總統在十四五歲時, 愛上了他的補習老師. 活活被這半百
開花的枯楊生華拿下. 在台灣不論是不是補教界, 搞上未成年的男童
, 是要坐牢的. 幸而這位帥哥不但沒有因為被誘姦而自殺, 反而有如
注入生機, 一下子成長, 不但成長, 而且居然豪氣萬丈, 被老楊裁培
成一國之主. 可見萬物的變化, 不光是易經即可以料定. 可能是時地
不同而境遇有變.


星期五, 5月 05, 2017

立夏


夏天開始了

小心今夏會特別熱,而且很多森林大火.在加州的人要多備水在家.


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
立 夏 (國曆五月五日、六日)

時序到了國曆五月,初春播種的農作物都已長大了。 所以這個節令為立夏
,其實立夏是告訴我們夏天快要到了,距離真正的夏天還有一段時間。 但
此時應該已有出現溫暖天氣, 且氣溫逐漸回升,大部份農作物才會迅速生
長。所謂「天時配合地利」,才算是正常的好節候。

節候語:

「立夏不拿扇,急煞種田漢。 」台灣地區這時候,根據歷年來的氣象紀錄
,平均氣溫都在攝氏二十五度左右,此時不拿扇者,未之有也。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 」這是說立夏日,如果起東風,就不會下雨
,主乾旱。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立夏日如果不下雨,必將乾旱,犁耙無可用之
處。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 」國人逢年過節,習慣上都吃些別緻豐盛的
食物。 立夏日一般婦女吃些什麼呢?她們就把李子榨成汁,混在酒中來喝
,據說喝了這種李子酒便能青春永駐,所以稱這種酒為「美容酒」。


立夏:氣溫不斷升高,夏意盎然,也常有雨。這時南方已是一派初夏風光
。江南一帶,櫻桃、枇杷和梅子上市了。真是「立夏見三鮮」。

第一個節氣就很多吃的~還記得那個雞蛋嗎~

立夏
,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
拄為支持的意思),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
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
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
「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
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
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
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
。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
光滑。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
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
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
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
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
,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
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
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
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
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
粥」風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
種形式,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捨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
,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
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
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
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
是務農人家左領右捨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
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
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
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

易經說變通四時,這四時即:

      震為立春,兌為立夏,巽為立秋,艮為立冬。
   立冬至立春,氣之相通者,艮--震。
   立春至立夏,氣之相變者,震--兌。
   立夏至立秋,氣之相通者,兌--巽。
   立秋至立冬,氣之相變者,巽--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