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07, 2023

明朝的刀郎蒲松齡

明朝的刀郎蒲松齡 容乃公

有人說:

《羅剎海市》歌詞不是刀郎憑空編寫出來的,而是從我國傑出文學家蒲松齡 的《聊齋誌異》中二次創作來的。這首詞,充分借鑒了蒲松齡《聊齋誌異》針砭 時弊的特點,借古諷今,狠狠地諷刺了當下社會的醜惡現象。通過從傳統文化中 吸取營養,寫出如此借古諷今、針砭時弊、膾炙人口、朗朗上口的歌詞,這種能 力在當今時代能做到的人不能說沒有,但絕對屈指可數。

乃公以為刀郎歌詞未必合乎傳統唱曲講的韻律和依字行腔, 這種說法是完全 外行胡扯 , 戲曲最重要的因素, 這些現代歌手不可能理解, 更不必說是字音與 辭的選擇 --- 乃公友人好聽流行曲者說它揉雜秦腔小調搖滾雷鬼饒舌, 敘述風 如變文. 有人可以聽它是二人轉, 《羅剎海市》唱用的是改編了的靠山調。靠山 調是天津時調的主要唱腔曲調之一,靠山調也是二人轉的四大主調之一。我無論 如何都聽不出二人轉的調調. 刀郎會一下子暴出大名, 說他的音樂可以帶來文化 復興, 我不以為然, 做為網紅, 他最多可以勝過李子七, 但我不信流行一陣, 也 就是一個把周董比下去的另一個歌手而己.

如果要說刀郎曾對聊齋下過功夫, 我相信他真的用心把蒲松齡的對眾生相的 嘲弄以為, 他的《羅剎海市》是連皮帶骨抄自蒲松齡, 我不是說《聊齋誌異》, 而是明朝的刀郎蒲松齡的聊齋俚曲《琴瑟樂》.

聊齋俚曲,是中國山東省淄博市的地方傳統音樂,為蒲松齡將自己作品配當 時的俗曲時調形成的音樂體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 質文化遺產名錄。按蒲松齡墓碑原載為 14 種,其中《富貴神仙》後變《磨難曲 》作為一種計算,實際上應作兩種,共 15 種。 

聊齋俚曲是蒲松齡以當時流行的時調俗曲,用淄川方言土語,創作的說唱 和戲曲藝術作品,共十五種:《牆頭記》《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 森曲》《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醜俊巴》《快曲》《禳妒 咒》《富貴神仙》《磨難曲》《增補幸雲曲》。與《聊齋誌異》交相輝映,是俗 文學領域的一朵奇葩。

按蒲松齡墓碑原載為 14 種,其中《富貴神仙》後變《磨難曲》作為一種計 算,實際上應作兩種,共 15 種。當年路大荒在整理《聊齋俚曲集》時未收入《 琴瑟樂》一種。聊齋俚曲所用的曲牌有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呀呀油、劈破 玉、跌落金錢、倒板漿、房四娘、皂羅袍、黃鶯兒等 45 個。

先說曲牌體的「四定」:   明代以前形成的戲曲聲腔,如昆山腔、弋陽腔,以及由明清俗曲發展成的戲 曲劇種,大多以曲牌為唱腔的組成單位,通稱作「曲牌體」唱腔。

  現時全國共有 300 多種戲曲曲種,在音樂體繫上分為板腔體和曲牌體 兩種。絕大多數劇種是板腔體,少數是曲牌體,其中以昆曲的曲牌體最嚴謹。據 民國年間的曲學大師吳梅統計南曲曲牌有 4,000 多個,北曲曲牌有 1,000 多個 ,常用的 200 多個。流傳最廣的曲牌如《遊園》裏的《步步嬌》、《皂羅袍》 、《好姐姐》和《琴挑》裏的《懶畫眉》、《朝元歌》,都是昆劇演員必學的曲 牌,因為上述兩折戲是用來為男女演員打基礎的,故昆曲中有女學《遊園》、男 學《琴挑》的說法。這些全是明朝小曲的根本.

依據前代小曲《兩頭忙》和《閨艷秦聲》,蒲松齡寫《琴瑟樂》通過改編, 由非「金瓶梅」題材小曲轉變為「金瓶梅」題材小曲,並把《金瓶梅》內容與說 唱體制的音樂形式相融合。蒲松齡未必是這些小曲的原創者, 但他在那個時代對 小曲下過工夫, 可能比小說在中國文學藝術重要性不容輕視.

刀郎歌詞用了太多字謎, 但大都可以索引. 只是其中章法混亂, 只能說他用 點心思去玩文字遊戲, 並沒太多深度.

《閨艷秦聲》的《原評》涉及《金瓶梅》內容。《閨艷秦聲》的評點者認為 《閨艷秦聲》的敘事技巧和方言運用都源自《金瓶梅》。為此,評點者格外偏愛 吳月娘這位《金瓶梅》人物,稱讚她為「一部書中第一人物」

《金瓶梅》一百回中,清唱散曲約八十二首,作者有意識地將時調小曲等曲 詞,融入寫作的場景中,刻劃人物內心的活動。《金瓶梅》許多人物擅長唱曲, 有歌妓、優童、女先. 他們都和今天刀郎粉們一樣, 唯一差別的是今天幾億的刀 粉只是點點讚, 可能很少有人會跟唱起刀郎的歌, 因為刀郎的曲子全是刀調, 和 明朝數千個曲牌被精工打磨成為流行小曲的藝術不同.

聊齋俚曲《琴瑟樂》描寫一位青春女子由思春到出嫁的全過程,被認為是「 中國清代前期民間婚姻過程的形象記錄」。該俚曲由〔清江引〕〔西江月〕〔陝 西調〕構成,可用於演唱。

《兩頭忙》和《閨艷秦聲》都提及一位青春少女思春、恨嫁、提親、成親等 情節,原與「金瓶梅」故事無關,屬於非「金瓶梅」題材小曲。然而仔細考察兩 部小曲,可發現《兩頭忙》和《閨艷秦聲》也蘊藏「金瓶梅」題材內容。 首先,《兩頭忙》和《閨艷秦聲》都提及二十四解。二十四解與描繪男女雲雨畫 面的春宮圖有關,出自《金瓶梅》第十三回。此回描寫西門慶從李瓶兒那裡取來 二十四解春宮圖,交與潘金蓮觀看。二十四解也成為《金瓶梅》艷情書寫的重要 代表物品。《兩頭忙》和《閨艷秦聲》雖未講述《金瓶梅》故事,但都提及二十 四解。

《金瓶梅》一百回中,清唱散曲約八十二首,作者有意識地將時調小曲等曲 詞,融入寫作的場景中,刻劃人物內心的活動。《金瓶梅》許多人物擅長唱曲, 有歌妓、優童、女先. 美國學者韓南曾專研書中小曲. 我相信《金瓶梅》中唱小 曲的妓女有點沒讀多少書, 或也認不了多少字, 但她們個個都是刀郎.

  曲牌是由詞發展而來,故又稱詞餘。曲牌的音樂結構和文學結構是統一 的。曲牌的格律譜和詞譜一樣,是記述和標誌每支曲牌固定的字數、句數、句式 、平仄、韻腳的辭書,和填詞一樣,按這個固定的譜序填入需要的字、詞,組成 一支完整的曲。在文字上是長短句式,寫作就是填詞。一個曲牌在重要的詞位, 要求嚴格到仄聲也須細分上聲和去聲。如不根據平仄聲就要形成倒字,很難譜曲 和演唱,這也是寫作和演唱昆劇難度很高的一個原因。但這些者不是刀郎講究的 .

《琴瑟樂》是音樂、文學、文獻三者結合的典型產物。從音樂角度考察,《 琴瑟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明清小曲《兩頭忙》和《閨艷秦聲》的原有音樂形 式,還把「打叉」的說唱體制融入其中,雅俗共賞。從文學角度分析,《琴瑟樂 》不僅是「易性文學」的代表,還通過音樂與小說結合的方式,成為《金瓶梅》 演變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從文獻角度觀察,《琴瑟樂》展現文字的不確 定性和題材的歷時演變性。借助名人傳世的編創目的客觀上有利於音樂文獻的收 藏與流傳。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文學與文獻,不應忽視《琴瑟樂》。

刀郎要留芳千古, 得要把他小曲變成現代曲牌, 要完成這目的, 他得要讓蒲 松齡附身,聽他言唱,真有那一點味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