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11, 2022

廁所文化不容小覷

廁所文化不容小覷 容乃公

一搬風水理論有所謂財位的說法, 有人怕麻煩,甚至直接說財位就是巽位 。 不過巽位有先後八卦的分別,因為常人不懂八卦,所以有的風水師乾脆 說居家財位是剛入門的地方, 其實這是化繁求簡,未必全是風水師偷懶、 外行或欺生。 因為易經變化萬千,不可以常理拘也。而風水之道可以妙化 天然,但也常破綻百出,落入反對者之口實。

《陽宅集成》說到居家有六事, 即門、路、灶、井、床、碓磨 (工作間 ) 、廁。六事要放在最合宜的位置,則居家平順,財丁並茂。

有人問,這六事之中最重要的是那一個? 家中的財神原就是灶神,灶位好, 財氣高。 論健康或夫妻和諧,就看床。當然這只是一般看法,也因人而異 。 不過容乃公的經驗是,一屋最重要的應該是廁所。如廁所沒放在對的位 置,沒壓到煞氣方,反而壓到生氣,就大事不好了。 廁所如使用方法不當 ; 廁座和床、灶、神台相對,其嚴重性可能不光是敗財破運而己.

廁所古時叫茅司或茅廁。 懂易經的人都知道茅這玩意兒非同小可。古時候 算命就要用到它,在夏朝時, 它可能是乩童舖在床上作法用的。 上古時代 諸侯常為短缺茅草而興兵打仗,可見這東西重要。 易經大過卦說「藉用白 茅」,孔子也說「茅之為物薄,而可以任重,慎斯術也以往」。 孔子是指 古時驅鬼用茅草編成衣服鞋子或筮師的用品,被用來做法術。 上古醫生和 巫師被稱為茅父。 道教發明茅山術,可見茅和風水有很久的淵源,而居家 的茅廁,更重要。 古時,廁所稱為茅廁,當時廁所除了放人的排泄物,也 是用來消災驅邪。茅,就是消災物。

《晉書》寫到中國最早寫風水書《青囊經》和《葬經》的郭璞算到自己死 期,所以常在廁所秘密作法解災。 他一再告訴摰友桓彝不可直入他家的廁 所,否則主客兩人都會遭逢殺身之禍。 結果沒料想到桓彝酒醉闖入破壞了 好事。 後來郭璞果然如自己料算的,被搞叛亂的王敦殺死了。桓彝也為別 事被殺。 郭璞精通易經,所以才會曉得在廁所作法這個門道,不過讀者千 萬別學他,因為這是以毒攻毒,「請鬼抓藥方」的作法。 廁所是諸邪氣相 聚之處,非不得已,沒有能耐者千萬別試。

中國古代,把廁所稱為「溷」 (讀混) 、「圊」或「軒」。 溷字圈內有豕 ,豕為豬,像是一頭豬被關在欄裡。 現代人誤打誤撞,把廁所雅稱為「聽 雨軒」。 其實二千多年前的漢朝也稱廁所為「軒」。當時的人不但發明瞭 抽水馬桶, 也在廁所養豬。 當時廁所的構造是人在上頭大便,下頭養豬, 如此糞便也可以被豬吃掉。 「軒」是廁所之室,側壁向豬圈內方開孔道 ( 廁竇 ),好讓豬仔自由出入。 這種人畜生物鏈的作法到了晉朝就少見了, 而中國的風水術是從晉代起才大大流行起來。 漢朝時的人把豬看成財富, 廁所簡直可看成財位。 大詩人杜甫說「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烏鬼 就是管廁所神位的豬仔。 古人造字, 家字下有「豕」道理在此。杜甫說頓 頓有魚吃,是真的魚。 不過不免令人把「黃魚」也當做是豬在豬圈仰首吞 嚥的黃澄澄的東西,或是金條。

近代人沒去搞人畜共生,廁所當然不是財位。 沒豬看管,廁鬼特別容易作 怪, 因為廁鬼怕豬。 現代居家最不能不去小心廁浴的風水,否則天上主管 廁所的二個星宿 -- 「大廁」和「尿星」會對人不利。

風水師三元派的, 會建議把灶放在八卦的破軍、絕命、六煞、或五鬼方 ,因為這 些都是惡氣之所在。 相反的,灶口要向吉方,比如「生氣」或「 天醫」。 總之 是要灶來壓在煞方 (就是陰暗之氣 ),而口要向吉祥之位。 因為灶本身就邪, 又陰,易經灶為火,火性陰,所以以陰來壓陰,同時和 灶相對的一定要陽氣, 放對了,不但可以有子息,而且是男丁,也會發財。

廁所因為是凶器,所以自古,用養豬來避凶,這是家這個字的油來. 《漢書》《王莽傳》, 提到古時「豬其宮室」的作法,就是把敵國或畔逆 之國 , 誅滅後,將人家的宮室用來養豬和糞池,藏納垢濁,名之曰: 「凶 虛」,這 是一種很惡毒的破壞人家風水的作法,可以讓人絕子絕孫。 家除 了廁所,另一 個排泄汙水的地點就是廚房。 所以古人發明瞭治汙水溷廁, 也發明灶, 灶的建 構或利用根本就是要維持宗族繁榮;營養和食慾尚在其 次。《太玄經》說: 「灶 滅其火,維家之禍」,如灶沒弄好,一家禍就不免。

大陸發生文革,很可能和 挖掘定陵把風水破壞了.風雪定陵這本書曾記 文革聲中進行的考古工作,內中發生許多奇事,譬如參與挖掘的人沒過多 久便死亡殆盡,最奇怪的是江青忽然有一夜命手下搬了移動廁所進去,自己一個 在定陵裡過了一夜,這實在太反常了,有誰會沒事到墓裡住上一夜?又有誰會在 墓中設立一個廁所?總覺得江青是被鬼召去了,否則無法解釋,又江青的結 局是上吊自殺,與此不無關係。而最早提出挖掘定陵的吳唅被全家被抄滅,我以為也和廁所有關. 較早,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對古物傷筋動骨,最後在清華園投水自殺,曾讀過他女兒講述 他們在清華園宿舍居然廁所門卡在住家大門,又無法修改.很多人無法理解他自殺動機.

清華園當時入住國學大師,包括趙元任夫婦,陳寅恪在照瀾院 校長曹雲祥,吳宓,梅貽琦,李濟等等. 當時王國維居於古月堂,堂在工字廳西南, 以西即為近春園遺跡,景色甚美。是年秋,王國維遷住西院十六、十 八號。1927年6月2日(陰曆五月初三日), 王國維先生自沉於頤和園排雲殿西南魚藻軒前昆明湖中.至今,尚無人指出他若沒住 在這一個廁所位擺錯的屋宅,也許可能免去一死.

星期三, 8月 10, 2022

佛陀和耶穌最後的一餐(1)

佛陀和耶穌最後的一餐(1) 容乃公

漢字餐音為殘, 也像燦. 殘,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殘骨。餐,有 的甲骨文(又,抓)(殘骨,獸骨,代山珍)(貝,代海味),表示 手抓獸肉獸骨或貝類水產品,享用山珍海味。有的甲骨文(食)(水 ,湯),表示吃吃喝喝。金文(舌,品嚐)(又,抓)(食),強調 品嚐美食。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為「飯」 *;有吃有喝的正餐 為「食」 *;山珍海味的高級享用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貢品為 「享」 *。殘和燦多少令人想到餐這東西沒有那麼簡單, 但也很單純 . 剩菜, 大鍋菜, 也可成為美食. 中西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二餐, 都很 合這定義. 佛陀吃的致命餐和耶穌的最後的晚餐都留下令人無限遐思 和疑心. 二者的元寂和餐可從餐字看出很多端倪.

佛祖和耶穌最後吃的,都是供養.按佛教教義,也和他們自願殉道有關.

佈施供養重在「動機」、「心意」、及「態度」是否恭敬、誠懇,而 不在物品本身的貴重與否。佛祖在入滅前接受了一 位在家居士的供養,在吃了這名居士所供養的木耳後,身體開始變得 不舒服,正式走入了無餘涅槃的倒數階段。阿難尊者認為佛祖就是因 為吃了這名居士所供養的食物而即將入滅,所以他認為這名居士沒有 任何的功德福利。但佛祖嚴正的糾正了他的看法,並正式宣說有兩種 人的功德是一樣的廣大不可思議,一是在佛祖剛成佛時所接受的最初 的供養,另一是入滅前所接受的最後的供養。

耶穌是死于門徒背叛,而佛陀也是因為門徒而死.這人名叫周那.他參加了 佛陀最後說法.周那依佛陀指示, 取了一張小座墊置於佛前,他坐下後,佛陀依照「示」、「 教」、「利」、「喜」的次序按部就班地為他說法。 最後,佛陀在大家的圍遶之下而離去。 歸途中,佛陀停在一棵樹下,他對阿難說:「我的背很痛,你替我敷 一張座墊吧。」「是!」阿難立即敷座,世尊便暫時休息。 阿難又敷了一張小座墊於佛前,他也坐下。阿難對佛說:「我認為周 那的供養沒有任何的功德福利。因為如來最後是在他家用過餐後便即 將入涅槃。」

佛陀立即嚴正的糾正阿難:「你不可以這樣說!千萬不可以這樣說! 今天周那已獲得大福利,他必將得到長壽,美貌,健康力量,善名遠 播,財寶充足,死後會生天,心想事成。這是因為凡是在佛陀初成道 時能供養食者,以及在佛陀臨滅度前能供養食物者,這二 種功德都等 同無異。你等一下去周那的家告訴他:『我親自從佛陀那裡聽到,親 受佛陀所教,周那的供養,必獲大福利,得大善果報。』

阿難依照佛陀的指示,立即趕往周那的家,轉達了佛陀對周那的話。

《長阿含經‧遊行經》中記載佛陀去世的原因:

是時,周那尋設飲食,供佛及僧,別煮栴檀樹耳,世所奇珍,獨奉世 尊。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

鐵匠周那(Cunda),有的經典翻譯為「純陀」,進獻給佛陀的栴檀樹 耳(茸),梵文做sukara-maddava,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古印度的時 候就已經搞不清楚了。按照漢譯經典,字面上看應該是某種毒蘑菇。 玄奘的師爺護法(Dhammapla)做註解說:一說是豬肉,一說是竹筍 。因為這個,季羨林先生在《佛教十五題》中曾經提到過,說佛陀很 有可能是吃了不潔淨的豬肉而去世的。關於 sukara-maddava 到底是 什麼,現在也沒有確切的結論。

這些寫在《佛說栴檀樹經》

檀栴樹(產於印度,屬白檀科,為一種寄生植物)之茸。北傳藏經皆謂 佛陀因食栴檀樹耳致死,然巴利語,佛音之注謂有 數種說法:(一)不嫩也不老的美味野羊之肉。(二)在柔軟的飯中注入 牛乳,成為五味之食。(三)又有譯為「乾的野豬肉」。近代學者 Dr. Hoey 言佛陀受供之當地,至今猶有農夫喜食叢林中長成一種茸之 球狀根,稱為 sakara-kanda。漢譯作「栴檀樹耳」,以「茸」之說 較為適當。

栴檀樹耳之略稱。耳亦作茸,生於栴檀樹之茸,稱為檀耳,為世所希 有之珍品。據長阿含卷三遊行經載,有一工師子周那(梵 Cunda,又 稱純陀),持檀耳供養佛陀,佛陀食後患背痛,後入涅槃。

不管周那心意如何,因為他的供養,而造成佛陀入滅.佛陀和耶穌應該對自己 身後很清楚.這是一種自願的殉道.這種殉道的最後一餐,沒有發生在中國 儒道聖人,也許這可以說明中國可能沒有真正宗教的文化.

星期日, 8月 07, 2022

摩西會認識武丁嗎

摩西會認識武丁嗎 容乃公

我一直相信人類歷史有同步(英語:Synchronization),指在一個系統中 所發生的事件(event)之間進行協調,在時間上出現一致性與統一化的現象。 在系統中進行同步,也被稱為及時(in time)或同步化的(synchronous, in sync)。比如, 中國最偉大的戲劇家湯顯祖是活在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生活在同一 個歷史時期,分別得到了英國文藝復興與中國晚明這兩種輝煌文明的孕育。他們 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代表了兩種獨立的戲劇文化。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沒 有機會閱讀或觀賞過對方的作品,當時的中英戲劇,還沒有產生直接相互影響的 客觀條件。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文學作品在接下來幾個世紀,通過多種語言的 翻譯本的出現、各式舞台演出的誕生,逐步從本國走向世界。

上回我寫過英國的欽定版聖經和通志堂經解有時間和產生時政治干涉的共同 性. 最近有朋友跟我提及易經是和也和聖經有共同同性, 甚至有人出書寫什麼? 易經來自古聖經?

台灣有一位電子公司老板出了一本書『易經來自古聖經:首集-古埃及的希 伯來故事/ I-Ching came from HaTorah 』作者:丁達剛

他以為「河圖洛書」原來是「摩西五經」 古代中國人的「上帝」就是古聖經中的「上帝」 易經是周文王讀古聖經的摘要與心得筆記

難免有人只是刻意穿鑿附會之說,但對此獨特的創見的確也值得有心研析者 關切。 他把易經中四個卦與古聖經中四個重大事跡相呼應,似乎印證成造物主的同一啟 示.

這是歷史有同步或只是刻意穿鑿附會之說.

我以為兩者都有可能, 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著作內容未必複雜, 因為閱 讀者多心, 很可能輕易去看到很多端倪. 所以讀經和史証是兩個很不相同的事. 對大部份的人而言, 自己以信仰和信念去讀, 其意義可能及于自身, 未必可以變 成共識. 讀經是一回事. 比如讀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是很不好相比的, 二者不但不 是相同的 genre, 而且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歷史同步這事和讀經是不相同的. 比如, 我以為出埃及記寫的事, 發生 在中國商朝開始. 我相信摩西和武丁可能有相通聲氣的可能. 甚至, 以色列人那 時有一些逃到中國, 被武丁相救.( 中國河南有一個猶太村, 他們到今天仍相信 猶太習俗和信仰 ). 武丁會占卜, 也通靈. 這點事, 難不了他.

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 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在傅說等人的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 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裏。 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 至今沒有共識。在紛紜的觀點中, 主要有兩種觀點 : 一種是早期出埃及, 即西元前 1446 年左右; 另一種是較晚期出埃及, 即西元 前 1290 年左右。主張以色列人在西元前 1446 年左右出埃及的主要依據, 是《 列王紀上》的記載: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 所羅門作以色列王, 第 四年西弗月 , 就是二月, 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王上六:1) 根據以色列列 王與鄰國歷史紀錄的對照, 可確定所羅門死於西元前 930 年左右。他作以色列 王四十年 (王上十一:42)。因此, 所羅門元年應是西元前 970 左右; 他作王第 四年當為西元前 966 年左右。從西元前 966 年左右往前推 480 年, 是西元前 1446 (966+480) 年左右, 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 主張以色列人西元前 1290 年出埃及的, 主要有 以下考量:

《出埃及記》記載埃及人苦害以色列人: 「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 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 就是比東和蘭塞。」 (出一:11) 有學者認為, 「比東」和「蘭塞」分別是「特勒馬斯克胡塔」 (TellelMaskhouta) 和「坦尼斯」 (Tanis)。隨著著名的法國埃及學家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pollion, 1790-1832 AD) 對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埃及第 十九王朝創立者「蘭塞」 (Rameses, 或譯「拉美西斯」 )與《出埃及記》中比 東和蘭塞兩座積貨城的修建就被連在一起了。 由於蘭塞一世在位僅一年 (1305-1304 BC), 不可能建造城邑。故此, 這兩座城池理當是由蘭塞二世 (Rameses II, 或譯「拉美西斯二世」, 約 1290-1224 BC 或 1279-1213 BC)[3] 所建; 他也就被認為是苦待以色列人的埃及法老。這樣, 以色列人出埃及, 就不 可能早於西元前 1290 年。摩西會認識武丁嗎 容乃公

我一直相信人類歷史有同步(英語:Synchronization),指在一個系統中 所發生的事件(event)之間進行協調,在時間上出現一致性與統一化的現象。 在系統中進行同步,也被稱為及時(in time)或同步化的(synchronous, in sync)。比如, 中國最偉大的戲劇家湯顯祖是活在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生活在同一 個歷史時期,分別得到了英國文藝復興與中國晚明這兩種輝煌文明的孕育。他們 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代表了兩種獨立的戲劇文化。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沒 有機會閱讀或觀賞過對方的作品,當時的中英戲劇,還沒有產生直接相互影響的 客觀條件。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文學作品在接下來幾個世紀,通過多種語言的 翻譯本的出現、各式舞台演出的誕生,逐步從本國走向世界。

上回我寫過英國的欽定版聖經和通志堂經解有時間和產生時政治干涉的共同 性. 最近有朋友跟我提及易經是和也和聖經有共同同性, 甚至有人出書寫什麼? 易經來自古聖經?

台灣有一位電子公司老板出了一本書『易經來自古聖經:首集-古埃及的希 伯來故事/ I-Ching came from HaTorah 』作者:丁達剛

他以為「河圖洛書」原來是「摩西五經」 古代中國人的「上帝」就是古聖經中的「上帝」 易經是周文王讀古聖經的摘要與心得筆記

難免有人只是刻意穿鑿附會之說,但對此獨特的創見的確也值得有心研析者 關切。 他把易經中四個卦與古聖經中四個重大事跡相呼應,似乎印證成造物主的同一啟 示.

這是歷史有同步或只是刻意穿鑿附會之說.

我以為兩者都有可能, 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著作內容未必複雜, 因為閱 讀者多心, 很可能輕易去看到很多端倪. 所以讀經和史証是兩個很不相同的事. 對大部份的人而言, 自己以信仰和信念去讀, 其意義可能及于自身, 未必可以變 成共識. 讀經是一回事. 比如讀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是很不好相比的, 二者不但不 是相同的 genre, 而且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歷史同步這事和讀經是不相同的. 比如, 我以為出埃及記寫的事, 發生 在中國商朝開始. 我相信摩西和武丁可能有相通聲氣的可能. 甚至, 以色列人那 時有一些逃到中國, 被武丁相救.( 中國河南有一個猶太村, 他們到今天仍相信 猶太習俗和信仰 ). 武丁會占卜, 也通靈. 這點事, 難不了他.

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 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在傅說等人的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 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裏。 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 至今沒有共識。在紛紜的觀點中, 主要有兩種觀點 : 一種是早期出埃及, 即西元前 1446 年左右; 另一種是較晚期出埃及, 即西元 前 1290 年左右。主張以色列人在西元前 1446 年左右出埃及的主要依據, 是《 列王紀上》的記載: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 所羅門作以色列王, 第 四年西弗月 , 就是二月, 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王上六:1) 根據以色列列 王與鄰國歷史紀錄的對照, 可確定所羅門死於西元前 930 年左右。他作以色列 王四十年 (王上十一:42)。因此, 所羅門元年應是西元前 970 左右; 他作王第 四年當為西元前 966 年左右。從西元前 966 年左右往前推 480 年, 是西元前 1446 (966+480) 年左右, 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 主張以色列人西元前 1290 年出埃及的, 主要有 以下考量:

《出埃及記》記載埃及人苦害以色列人: 「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 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 就是比東和蘭塞。」 (出一:11) 有學者認為, 「比東」和「蘭塞」分別是「特勒馬斯克胡塔」 (TellelMaskhouta) 和「坦尼斯」 (Tanis)。隨著著名的法國埃及學家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pollion, 1790-1832 AD) 對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埃及第 十九王朝創立者「蘭塞」 (Rameses, 或譯「拉美西斯」 )與《出埃及記》中比 東和蘭塞兩座積貨城的修建就被連在一起了。 由於蘭塞一世在位僅一年 (1305-1304 BC), 不可能建造城邑。故此, 這兩座城池理當是由蘭塞二世 (Rameses II, 或譯「拉美西斯二世」, 約 1290-1224 BC 或 1279-1213 BC)[3] 所建; 他也就被認為是苦待以色列人的埃及法老。這樣, 以色列人出埃及, 就不 可能早於西元前 1290 年。摩西會認識武丁嗎 容乃公

我一直相信人類歷史有同步(英語:Synchronization),指在一個系統中 所發生的事件(event)之間進行協調,在時間上出現一致性與統一化的現象。 在系統中進行同步,也被稱為及時(in time)或同步化的(synchronous, in sync)。比如, 中國最偉大的戲劇家湯顯祖是活在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生活在同一 個歷史時期,分別得到了英國文藝復興與中國晚明這兩種輝煌文明的孕育。他們 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代表了兩種獨立的戲劇文化。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沒 有機會閱讀或觀賞過對方的作品,當時的中英戲劇,還沒有產生直接相互影響的 客觀條件。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文學作品在接下來幾個世紀,通過多種語言的 翻譯本的出現、各式舞台演出的誕生,逐步從本國走向世界。

上回我寫過英國的欽定版聖經和通志堂經解有時間和產生時政治干涉的共同 性. 最近有朋友跟我提及易經是和也和聖經有共同同性, 甚至有人出書寫什麼? 易經來自古聖經?

台灣有一位電子公司老板出了一本書『易經來自古聖經:首集-古埃及的希 伯來故事/ I-Ching came from HaTorah 』作者:丁達剛

他以為「河圖洛書」原來是「摩西五經」 古代中國人的「上帝」就是古聖經中的「上帝」 易經是周文王讀古聖經的摘要與心得筆記

難免有人只是刻意穿鑿附會之說,但對此獨特的創見的確也值得有心研析者 關切。 他把易經中四個卦與古聖經中四個重大事跡相呼應,似乎印證成造物主的同一啟 示.

這是歷史有同步或只是刻意穿鑿附會之說.

我以為兩者都有可能, 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著作內容未必複雜, 因為閱 讀者多心, 很可能輕易去看到很多端倪. 所以讀經和史証是兩個很不相同的事. 對大部份的人而言, 自己以信仰和信念去讀, 其意義可能及于自身, 未必可以變 成共識. 讀經是一回事. 比如讀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是很不好相比的, 二者不但不 是相同的 genre, 而且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歷史同步這事和讀經是不相同的. 比如, 我以為出埃及記寫的事, 發生 在中國商朝開始. 我相信摩西和武丁可能有相通聲氣的可能. 甚至, 以色列人那 時有一些逃到中國, 被武丁相救.( 中國河南有一個猶太村, 他們到今天仍相信 猶太習俗和信仰 ). 武丁會占卜, 也通靈. 這點事, 難不了他.

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 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在傅說等人的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 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裏。 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 至今沒有共識。在紛紜的觀點中, 主要有兩種觀點 : 一種是早期出埃及, 即西元前 1446 年左右; 另一種是較晚期出埃及, 即西元 前 1290 年左右。主張以色列人在西元前 1446 年左右出埃及的主要依據, 是《 列王紀上》的記載: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 所羅門作以色列王, 第 四年西弗月 , 就是二月, 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王上六:1) 根據以色列列 王與鄰國歷史紀錄的對照, 可確定所羅門死於西元前 930 年左右。他作以色列 王四十年 (王上十一:42)。因此, 所羅門元年應是西元前 970 左右; 他作王第 四年當為西元前 966 年左右。從西元前 966 年左右往前推 480 年, 是西元前 1446 (966+480) 年左右, 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 主張以色列人西元前 1290 年出埃及的, 主要有 以下考量:

《出埃及記》記載埃及人苦害以色列人: 「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 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 就是比東和蘭塞。」 (出一:11) 有學者認為, 「比東」和「蘭塞」分別是「特勒馬斯克胡塔」 (TellelMaskhouta) 和「坦尼斯」 (Tanis)。隨著著名的法國埃及學家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pollion, 1790-1832 AD) 對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埃及第 十九王朝創立者「蘭塞」 (Rameses, 或譯「拉美西斯」 )與《出埃及記》中比 東和蘭塞兩座積貨城的修建就被連在一起了。 由於蘭塞一世在位僅一年 (1305-1304 BC), 不可能建造城邑。故此, 這兩座城池理當是由蘭塞二世 (Rameses II, 或譯「拉美西斯二世」, 約 1290-1224 BC 或 1279-1213 BC)[3] 所建; 他也就被認為是苦待以色列人的埃及法老。這樣, 以色列人出埃及, 就不 可能早於西元前 1290 年。

星期六, 8月 06, 2022

立秋談性命

立秋談性命 容乃公

中國人治病和看生死都放在節氣. 一年十二個節, 十二個中氣. 節通常落在月初, 大約 在陽曆五六號. 中氣落在月中, 大約在二十號左右. 比如八月八號就是立秋節.

這個節和現代類似父親節母親節等用意不同--在乎它是用來警示人們小心過日子. 節,其實原來就是劫.也就是關口.算命的人推算一個人死亡,常用過了某節,或不過來斷. 而氣,即棄,也是可以用來推運氣,或生死.中國人說棄世,即斷氣. 

所以遇到了節氣, 最好是用敬慎之心對之. 因為常常過了節, 可能是逃過了一劫. 而 過了中氣, 或許也代表過了關了.

民間相信三伏和治病有關, 即冬病夏治. 有人專間為《兒童慢性咳嗽診斷治療指南》而 用三伏貼. 魯迅文章中,中醫尋找原配的蟋蟀給父親看病。還有傳說某種藥材的采割,必須 在某月的月圓之夜,採藥人需以棉布包鞋底,勿使腳步的響動驚了藥性,更需以極快之刀割 取,否則走了「元神」藥效不佳.這當然有點迷信.不過三伏和人體穴道命門息息相關.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 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 段時間。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 很重視這個節氣。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

立秋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 陰氣開始殺出. 把身體陽氣逼出, 帶來各種病毒. 佛教和道 教都有守庚申的信仰, 相信人身上有個鬼名為庚申. 論節氣, 可能立秋最值得重視 -- 因為 立秋是申月, 是立春反轉, 也是下半年之始, 和下一年所伏.

關於立秋,經常聽到有人說「順秋」、「反秋」、「秋包伏」和「伏包秋」,那何為順 秋?所謂「順秋」,其指的是在立秋這天,如果出現了降雨天氣,哪怕所降的雨水很少,在 這樣的天氣立秋了,那就是順秋。 最後再來看看「秋包伏」和「伏包秋」。這個是把立秋和三伏聯繫到一起了。農諺說「冬至 當天數九,夏至三庚數伏」,意思是說冬至節氣這天就開始數九了,而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 庚日就進入伏天了,而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頭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秋包伏」就 是說立秋以後才出現庚日,也就是立秋以後才進入三伏。而「伏包秋」則是指立秋和進入末 伏是同一天,即立秋這天和庚日重合了。一般都是秋包伏的天氣,很少出現伏包秋。在1990 年到2020年的30年裡,僅出現了4次「伏包秋」。

在民間還有著「秋包伏,熱得哭;伏包秋,涼悠悠」.

2020年壬寅,末伏是落在陽曆8月15庚子日.所以壬寅年是「秋包伏」.大伏別把薄衣收太早.

為何把庚看得重.除了道教講守庚申,也立秋和五行庚金為主有關係.

民間說秋包伏, 熱得哭. 紅樓夢七十四回, 提到祝婆見了襲人,說: 『我在這 裏趕蜜蜂兒。今年三伏裏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子,把果子吃的疤蕌流星的,掉了好些 了。姑娘還不知道呢?這馬蜂最可惡的,一嘟嚕上,只咬破兩三個兒,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 頭,連這一嘟嚕都是要爛的。姑娘,你瞧,偺們說話的空兒沒趕,就落上許多了。說的是秋 包伏. 也是反秋, 或空秋. 這一回開頭說到柳湘蓮跑去當道士了. 他最後沒落得出家, 起因 在一把怨害死尤三姐的鴛鴦劍. 這都是庚金作祟. 曹雪芹未必通曉道術, 郤把節氣說到入理了 .

星期五, 8月 05, 2022

壬寅(敷和)(同天符)失之太過

壬寅(敷和)(同天符)失之太過 容乃公

壬寅年,也就是虎年。天干丁壬合木,木運之年。在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屬陽 ,乙丁己辛癸屬陰,陽代表強、多、大等,陰代表少、小、弱等。壬寅年,壬水 屬陽,所以木氣太過,為敷和之紀。

唐‧柳宗元《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誌》:「勃焉而興,披草從龍,布令諸夏, 敷和六戎。」

(敷和,意思為敦睦)。

《素問‧五常政大論》「木曰敷和,火曰生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太過而同地化者三……太過而加同天符。」如甲辰 、甲戌年,甲為陽土,辰、戍年太陰濕土在泉,是陽土運與在泉濕氣合,即為同 天符年。此外,壬寅、壬申、庚子、庚午亦為同天符。

一年的主氣是固定不變的,從大寒開始,分別為: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 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也就是「木火火土金水」,與季節的特徵 相互對應,分主與二十四個節氣之中,從大寒開始到下一年的大寒結束,每一步 管四個節氣。

所謂天符,指同一年中,中運和司天之氣為相同的五行屬性。

如丁巳、丁亥,是木運木司天。

戊子、戊午、戊寅、戊申,是火運火司天。

已丑、已未,是土運土司天。

乙卯、乙酉,是金運金司天。

丙辰、丙戌,是水運水司天。

天符共十二年。

木氣太過,會和疾病有關.而且有快慢之分.

在干支歷中,共有五個虎年,分別為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其中壬寅 年為敷和之紀,也就是木氣太過,以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在泉之氣為 木,又是木氣太過之年,所以又叫「同天符」之年。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太過而同地化者三……太過而加同天符。」如甲辰 、甲戌年,甲為陽土,辰、戍年太陰濕土在泉,是陽土運與在泉濕氣合,即為同 天符年。此外,壬寅、壬申、庚子、庚午亦為同天符。

運氣同化,是指五運和六氣同類化合,60年中約有26年存在天地同化,無所克侮 ,氣象較為正常的年辰;但並不能把它們認為是平氣,相反,正因為其同化的純 一之氣,須防其亢害為災。

同天符:凡太過之中運之氣與在泉之氣相合即為同天符。60年中有6年,即甲辰 、甲戍、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年。同天符之年發病劇(快)。

天符和羅敷

古詩有:

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 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專城居。

秦羅敷是邯鄲城裏盡人皆知的大美人,除了天生麗質之外,更在梳妝打扮與服裝飾物上,極盡華麗及時髦之能事,因而使得看見她的人,莫不為之心旌搖曳,意亂情迷,甚而至於目瞪口呆,失魂落魄。她十八歲那年嫁給當地的王仁做妻子,王仁長得身材修長而白皙,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好青年,正在趙王府中擔任一種叫千乘的職務,夫唱婦隨,情愛彌篤。王仁早出晚歸,兢兢業業地為公務奔忙,秦羅敷也忙著採桑養蠶,織絹刺繡,閒下來的時候便以彈箏唱歌自娛,鄰里都說她是一個漂亮而又能幹的女人。 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邯鄲城外踏青遊人往來如織,嫩柳如絲,桃紅李白,趙王高車駟馬經過一帶桑林,遙見無數少女在綠蔭深處,手挽柔枝採摘桑葉,不啻就是萬頃荷葉中點點盛開的花朵,不覺為之心醉,久久不忍移開視線。 產生之二趙王劉良趁著幾分酒意,渾然忘我,停下了車騎,遊目騁懷,一個一個地仔細打量,突然眼睛一亮,彷彿在大海之中,發現了一顆璀璨的明珠,不遠處的桑蔭中有一個麗人,姿態曼妙。秀豔動人。宛如那一枝出牆的紅杏,關不住的滿園春色。怦然心動不能自恃,移近調笑,麗人不為所動,逕由隨從人員打聽才知是千乘王仁的妻子。

東漢光武帝崇尚節儉,講求謙讓,表彰氣節。上行下效,蔚然成為一種風尚,競以名節自勵,使得社會風氣日趨淳美;趙王是光武帝的叔父,自然不願與人以口實,擔上一個調戲部屬之妻的惡名,於是收拾起盪漾的心情,心不甘情不願地踏上了歸途。 然而回到宮中,方才桑林邊驚豔的一幕,仍然清晰地印在腦中,登上高台極目遠望,隱約可見採桑女子仍然辛勤工作不輟,玄思冥想,經過了理智與情感的一番交戰,最後終於決定了一個比較緩和而又不違背禮法的辦法,準備選擇一個日期置酒歡會,邀請秦羅敷前來赴宴,然後再相機行事。倘若她是一個守貞不二,性情剛烈的女子,自然不能相強,以免鬧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她是一個虛榮而又開放的女人,未嘗不可以許以金帛,施以甜言蜜語,而達到一親芳澤的機會。 主意打定,趙王於是命人大張筵席,柬邀秦羅敷前來赴宴,秦羅敷如約而來,趙王以禮相待,酒過三巡,菜經五味,趙王開懷暢飲,已有五分酒意,逐漸話語有些模模糊糊。就在趙王語涉不莊之際,秦羅敷不慌不忙地說要為他彈唱一曲以助酒興,在趙王的首肯下,秦羅敷以纖纖玉手拔動箏弦,輕啟朱唇,一曲著名的《陌上桑》就這樣產生了。

羅敷和詩經,與古詩陌上桑,都有關係,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原型.指女人美麗又守貞,但失之太過 .

內經素問以木為敷和,是一種持平的氣.但失之太過.在五運六氣理論,也可以天符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