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24, 2022

有一種蟲名叫泥

有一種蟲名叫泥 容乃公 古代詩文中有「醉如泥」一詞者頗多:元稹詩有「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 伴醉如泥」之句;李白詩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問笑何事, 笑殺山公醉似泥」;杜甫詩中亦有「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之句。 二人縱飲甚歡,相得恨晚,自辰以迄四漏,計各盡百壺。曾~,沉睡座間。 ,計各盡百壺,曾爛醉如泥,沉睡座間。 「爛醉如泥」一詞源於古典中的「醉如泥」一詞。南朝宋人范曄所撰《後漢 書儒林傳周澤傳》中載: 這段話是說,掌管宗廟禮儀的官員周澤,以身作則,常常齋戒後睡在齋宮裡 面。他的妻子憐惜他年老多病,來探望老公。周澤一見妻子,非但不感激妻子的 慰問,反而以觸犯了齋戒期間禁令的名義,將妻子下獄謝罪。 人們都非常同情周澤妻子的遭遇,因此作了一首詩表達同情,意思是說: 周妻命不好,做了太常周澤的妻子,一年三百六十天,周澤有三百五十九天 在齋戒,就只有一天沒齋戒,卻喝得爛醉如泥。 有人以為這個泥,不是指地上的泥巴,而是一種蟲. 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事實》一書中,對「醉如泥」中的「泥」作如下考 辨:「南海有蟲,無骨,名曰泥。在水中則活,失水則醉。」明確指出了,「泥 」不是泥土,而是一種特殊的蟲子,其特點是「無骨」,應屬軟體動物或腔腸動 物之類;水生,離開水便如醉酒一般。 原來「爛醉如泥」不是說人喝過頭,像一團泥巴,而是指像一條蟲. 明人張岱在《夜航船四靈部蟲豸》中解釋得更為清楚:「南海有蟲,無骨, 名曰『泥』。在水中則活,失水則醉,如一堆泥。故詩人譏周澤曰『一日不齋醉 如泥』。」 其實這說法, 出現了中國文化和稀泥的特點, 因為從修辭學來說, 是拿自己 來比喻自己, 即英文的 Oxymoron (自沖比喻 ). 把醉的狀況比成像喝醉的蟲. 我倒要問學問大的張岱, 你真看過掉在水中的像喝醉的蟲的鬼樣子嗎? 張岱是一位被史景遷看成明朝文化代言人的身段, 但就喝醉一事, 他可能把 我們對「爛醉如泥」全搞胡了. 張岱府上兩代人不能飲酒,竟到了「飲一蠡殼,食糟茄,面即發赬」的程度 ,可說是不勝一錢酒力,「赬」,赤色。喝一小蛤殼的酒,吃一點兒醉糟元子, 面紅一似「積水照赬霞」。 張岱說,他家自曾祖老太爺太僕公俱稱豪飲,身材高大的祖父也能喝,到了 張岱父子二代及叔父,不為飲者,家風失傳。「但留心烹飪,庖廚之精,遂甲江 左。」至張岱兄弟一輩,竟至滴酒不沾,只管吃飯吃菜,「一簋(食器)進,兄 弟爭啖之,飽即自去,終席未嘗舉杯。有客在,不待客辭,亦即自去。」 張家兄弟也有毛病,自個吃好便兀自離席,不陪客人,弄得山人兼酒徒的張 東谷意下不快,然東谷雅士,牢騷話,說得甚是有趣,東谷謂曰:「爾兄弟奇矣 !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不吃,不知會吃不會吃。」張岱聞後,倍 賞幽默,贊其「二語頗韻,有晉人風味。」 《舌華錄》,曰:『張氏兄弟賦性奇哉!肉不論美惡,只是吃;酒不論美惡 ,只是不吃。字字板實,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點金成鐵手也』」 反正要談「爛醉如泥」,張岱早好閉嘴. 關于 「爛醉如泥」說的是蟲,在很多書中都提及. 宋人張邦基在《墨莊漫錄》、宋人洪邁在《對雨編》、明人陳繼儒 在《群碎錄》、清人吳景旭在《歷代詩話》等典籍中,也都有類似的記載,就連 清代的百科全書《康熙字典》,也做過這方面的記載。 這全是跟在宋人後秋稀泥 我以為泥, 未必指蟲, 泥就是泥. 可是什麼是 泥呢, 那是修辭學. 我們從這些文化典籍中知道,這種叫「泥」的蟲子沒有骨頭,一上岸就會「 失水而醉」,跟有些人醉後的姿態很像,於是人們就習慣用「醉如泥」一詞來形 容一個人醉後的形態。其前加一個「爛」字,進一步突出了醉酒的程度之深。 有人以為人們望文生義,以為「泥」就是一堆爛泥,一灘稀泥。可是,此「 泥」非彼「泥」,「爛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爛泥,而是一種蟲子。但請問 , 誰看這個落水的蟲子呢? 古人凡遇到自然學, 都會去查爾雅, 山海經, 詩經. 孔子人們多讀詩, 因為 詩中有鳥蟲之名. 他並不是在推廣自然科學, 而是要人們學會修辭學, 活學活用 修辭之竅門. 中國人沒有自然學, 因為自然學太無趣, 對中國人而言, 自然就是神話, 就 是詩. 從來沒有一種蟲名叫泥. 真的有, 也許 以前有一動物真的下了水就走樣: 泥牛入海指生肖蛇。泥牛入海的意思是泥雕刻的牛進入海中就融化了, 根本 找不到, 比喻一去不復返, 蛇表面光滑, 進入水中找不到。所以泥牛入海指生肖 蛇。一個人喝濛了, 可能比較像泥牛, 而不是泥. 真的呢蟲叫泥泥丁,又叫「泥蟲」,是生活在海灘中的□形生物,廣泛分佈 於北部灣海域。整年都可採挖,尤其是到了重陽秋高氣爽季節,個體較大,海邊 人成群結隊下灘採挖用來做美味食材,憑著灘面留下的小蟲孔,用特製的三角形 蟲鋤翻開表層的泥土尋找帶粉青色泥土的蟲道,輕輕淺挖,就可找到它們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