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20, 2022

春分談鳥聲

春分談鳥聲 容乃公

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化為鷹 。

說起聲音, 最相關的節氣就算春分了. 紅樓夢說到妙玉師父死後第二年,大 觀園落成,妙玉從西門外牟尼院移居櫳翠庵。「櫳翠庵」也偶爾稱「櫳翠寺」, 第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妙玉有「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一聯,大可尋 味。鐘,古人認為是「秋分之音」見《說文解字》,鼓則為「春分之音」. 春分 要驅白虎, 因為卯月為木虎, 即鐘鼓之音化之.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先雷三日, 因為驅虎, 也影響夫婦性生活, 聽說打雷時, 圓房會生殘障之子女. 四民月: 春分中雷且發聲, 先後各五日, 寢別外內.

古時春分祭高禖, 周朝聽說是「玄鳥,■也。春分玄鳥至,湯之先祖,有娀 氏女簡狄配高辛氏帝,在夏朝時, 男女可以淫奔不禁, 這點令我左右為難, 因為 禁或不禁. 這個時節, 貓兒叫春和人類厭白虎可能無關, 但鳥的聲音可以令人們 產生迷糊. 周作人曾為了,「以鳥鳴春。」寫短文想找出鳥叫, 而不得其所. 他 提到了英國詩人那許(Nash)有一首詩,被錄在所謂《名詩選》(Golden Treasury )的卷。他說,春天來了,百花開放,姑娘們跳著舞,天氣溫和,好 鳥都歌唱起來。他列舉四樣鳥聲:

 Cuckco,Jug-Jug,pee-wee,to-witta-woo!

他以為這可能會是四種聲音第一種勃姑,書名鴨鳩,他是自呼其名的,可以 無疑了。第二種是夜鶯,就是那林間的「發癡的鳥」,古希臘女詩人稱之曰「春 之使者,美音的夜鶯」,第三種是蚊母鳥,或雲是田鳧,另一種是小貓頭鷹。

周作人書讀不夠多, 所以沒理會一個鳥聲是含混真實的實情, 這也是春分的 特點.

其實春分時, 鳥類不但形象, 連聲音都出神入化. 學者和作家未必全信易經 說的中孚卦魚鳥相親, 鳥可以變成魚. 我提醒學生, 這不是比喻. 至于鳥會變另 一種鳥, 那是近代動物學的事, 也和春分有關. 這個分, 分得很特別.

中國禮記有「鷹化為鳩」的說法. 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早期理論中,就出 現了有關紅尾鴝在冬天會轉變為歐亞鴝的記載,中國古籍《禮記月令篇》也記載 :「仲春之月,鷹化為鳩。」可見典籍記載著古代有關鳥類身形會變化的現象。 「鷹化為鳩」的現象,其實是古人觀察鳥類遷徙時所記載的拙樸看法。

台灣有一個民歌叫丟丟銅, 原來是賣收破舊的唱的, 這曲子都傳到大陸了. 我以為這歌可能也是春分歌 -- 它是講一種鳥. 會分出這歌出處, 要有學問 --- 叫芒丹丟仔(今名鷦鶯)在鄉野亦名布袋鳥,古名鷦鷯。因杜鵑屬鳥類之巧妙擬 態似鷹,故被鄉人誤解為鵀鷯之雛化而為鷹。 台灣有俗語說「芒丹丟仔生粒卵,其中粒會孵出鷹仔子。」 芒丹丟仔(今名鷦鶯)在鄉野亦名布袋鳥,古名鷦鷯。因杜鵑屬鳥類 之巧妙擬態似鷹,故被鄉人誤解為鵀鷯之雛化而為鷹。這種誤解不是 只發生於臺灣鄉野,在距今三千多年之周代,已見於詩經,周頌小章 ,曰:「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朱注云:「桃蟲,鷦鷯,小鳥也。拚飛貌鳥,大鳥也。古曰,鷦鷯之雛,化 而為鵰。」我想朱子不是在解莊子, 而是從詩經起, 很多動物都會和別千扯不清 -- 這未必嚴重到易經說鳥可以化為魚, 而是連近代動物學家都會發生困惑,

周作人沒提到有一種鳥叫公孫,分佈於西伯利亞、東北亞、華北、華中、華 南、臺灣,和中亞、印度等。冬季南遷東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在臺灣部 份為夏候鳥。在臺灣,牠們棲息於中海拔以下山區森林,在低山區果樹林,或山 麓等均能聞其鳴聲。警戒心強,人還在遠處就起飛避開,故只能聞其聲,很少能 看到其真面目。然而學其鳴聲巧妙地叫「公孫-,公孫……」,大抵即刻飛翔至 附近上空。每年春分時候就能聞其聲,6 月間鳴聲最頻繁,一直叫到 9 月下旬 ;清晨和黃昏最熱鬧,夜間不鳴叫。 通常托卵於鷦鷯、伯勞、繡眼等小鳥巢,卵白色或淡褐色地,有散佈 褐色和淡紫色小斑點。

古代猛禽的異稱有「鷙鳥、鵰、鷹、鳩、隼、鷂、扈、祭鳥、征鳥」等,並 分為日行性與夜行性猛禽,因此,古代的鷹涵蓋了現今的隼形目中的隼科與鷹科 猛禽,《禮記月令》等古籍所談到的猛禽,大多涵蓋在內。

「鷹化為鳩」這類會變化的猛禽,主要是指會遷徙的猛禽,尤其是體型較小 的隼科與鷹科猛禽,隼科二屬 13 種中,如游隼 (Falco peregrinus)、灰背隼 (Falco columbarius)、紅隼 (Falco tinnunculus)、燕隼 (Falco subbuteo)、 獵隼 (Falco cherrug) 等,以及鷹科的 21 屬 48 種中,如赤腹鷹 (Accipiter soloensis)、雀鷹 (Accipiter nisus)、灰面鵟鷹 (Butastur indicus)、蒼鷹 (Accipiter gentilis) 等這類體型的秋候鳥、冬候鳥猛禽,與杜鵑科的夏候鳥 體型相近,並較易於在黃河與長江流域的活動重疊區相混淆。

《爾雅翼 鳲鳩》曾載:

鳲鳩,一名鴶鵴。又名布穀,江東呼穫穀,又呼撥穀,又呼郭公。以此鳥鳴 時布種其穀,…鳩之字從九,蓋與鷹、鷂更相禪化。

與《列子》一樣將「鳩化為鷹」的變化變為「(敦鳥)鸇、鷂、布穀、鼇」 等魚鳥的變化,除了將「鷹」改稱「鷂、鸇、(敦鳥)」外,又加入了水中的「 鼇」,似乎又結合了易經中孚中有關「魚化為鳥」的說法了.

周作人沒細讀過莎士比亞, 所以他獨落了另一種鳥斑鳩和布穀. 這在莎劇可 以寫成博士論文.

《本草綱目斑鳩集解》所載:

斑鳩是處有之。春分化為黃褐候;秋分化為斑鵻。黃褐侯,青鵻也。宗奭曰 :斑鳩有有斑者,有無斑者,有灰色者,有大者,有小者,雖有此數色,其用則 一也。常養之數年,並不見春秋分變化。時珍曰:鳴鳩能化鷹,而斑鳩化黃褐侯 之說,則不知所出處。

隼,鷂屬也。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春化為布穀者是也 。此屬數種,皆為隼。鶻也. 隼,是英詩人田納生和Robert Browning寫出名了的falcony--鶻也.

春日化為布穀(「鳩」)的「鷹」,似乎是鷂屬的隼,又有許多異稱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