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02, 2010

關於纏足

如有任何指教請函: 容乃公地址 kmt456@gmail.com 「容乃公曰--易經答客問
哈佛大學宋小姐問 關於信仰

我不知道為什麼上層社會不了解全民信仰。我的想法是“敬鬼神,而遠之” 對一般人而言是必要的。敬意謂接受、承認鬼神的存在,而不是駁斥。為何 要一般人承認鬼神的存在之後還需要遠離他們呢?我覺得那是因為體認到人 因著私慾產生的軟弱。如果一個人尚未確認生活的原則,對人、對生命的了 解還不夠,就貿然接近了鬼神,那只有使其對鬼神形成依賴,就是人役於鬼 神、溺於私慾了。

鬼神是中國人從古來就被民間接受的東西.無分上下.鬼神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也就是生命.無所謂役和不役.只有信和不信.不過到底它是什麼.因人而不同.

就像金剛經裡說的:“依法不依人”,那也是針對人的軟弱而強調。但,即 使金剛經裡這麼說,能體會這五個字的佛教徒並不多。

我不覺得那些研究命書的人是沒品,我只是覺得他們對所學習的東西少了一 份自省,沒有察覺到他們在學習當中自我的改變是什麼,沒有想過這套東西 的蘊含的價值及社會後果是什麼。我一直相信學習的東西會潛移默化學習者 的意識(包括潛意識)。所以學習應當謹慎。什麼人可以學些什麼,除了要 看機緣,還得看根性。我很同意你說的.

說“敬鬼神而遠之”和“依法不依人”,也是想問問王先生,您真的覺得我 已經到了可以學命的時候嗎?

容乃公曰:「如果你信命,就可以開始了.」

我今天早上起床時才想到一件事情,一個對未來事有所預知的人,怎麼過日 子呢?那勢必要有些超脫才能自在過日。以前在玩卜卦時,從沒想到這個問 題。我才打電話給妹妹,跟她說我的問題。她說就像小孩子要長大,長大後 就有新的責任和承擔,但總不能因此就不要長大。我覺得她是對的。我想, 王先生對知命的承擔和責任是比我們清楚得多。不知道王先生能不能說來聽 聽?

容乃公曰:「就我所知,尚無人可以預知未來到會使自己被困了.預知常常也是 覺悟的一種心態.」

宋小姐問:

關於纏足,到底它一開始發展的原因、功能是什麼,其實我不是那麼關注。我 比較在意的是當它成為一種習俗之後,個人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是依傳統行 事。它流傳多年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它的功能有多麼卓著,而是因為它已 經成了上流社會的一種標記或象徵,像是歐洲貴族的家徽一樣。女孩子想要 找個好婆家,不論自己想不想、明不明白,都得要纏足。我因而覺得那是一 種苦難,對個人意志的戕害。其實我念文化,就是想要去思考那些看似理所 當然、非做不可的事情:去問我們當初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和安排,當時的 社會背景、價值是些什麼;進一步想我們是否有其他更適於現狀的可能選擇。 就像中國的父權社會,強制性地依“性別”而非“能力”來選擇家庭領袖。 我從小到大,常看到的卻是這個安排的另外一面:一個無能昏庸的丈夫和一 個有能的太太,兩個人都痛苦。人對歷史的感悟,包括自已和自己家庭的,和 自己的經驗有關.胡適相信經驗論,是他個性使然.他看不到鈴木大拙看到的東 西. <後注> 近代史學家顧頡剛曾提到十歲時到姻親家,其同居有婸姓者,不復為九歲之女 兒纏足,而此女乃哭泣請纏,顧以為"足見習慣之深入人心為何如也."其實 從這兒可以看出古時女人不是全然被迫去做這件事.連小女孩都會爭取纏足, 道理不光是如他所想的是為了防止女子之與人有私,而加之刖刑.

容乃公曰:「古代中國人不會笨到讓自己親人(妻子姐妹母親等)受到皮肉之苦 而成為制度,除非一件事有特別的效用和理由。纏足這個傳統就是一個明 顯的例子。我們的人類學家是否會用心去研究婦女為何纏足,為何一個文明 的社會會接受上千年加在自己身上的苦刑呢?這個風俗到目前只有洋人 寫書研究,尚未見從中國人自己從醫學角度去看。其實古人纏足有很多特 別的原因,其中最主要是易經所說的「損小而益大」。纏足最終的目的是 防止足部邪氣傷身,最後是養壽。古來纏足的女人大多長壽。」這是以 災養身的道理。

宋小姐問: 希望王先生看了我的想法不要昏倒。我想我並不是不能接受或者是不願理解 傳統談男女的價值。我在意的是能不能多了解個人的苦難。我小時候看到電 視裡說觀世音菩薩能聽見人心中的苦難,我覺得非常感動,很想很想朝著這 方面學,那是我唸書的最大理想。我總是希望能夠藉著研究文化、了解文 化,使得社會能夠尊重並接受不同人的差異,個人能在普遍的社會價值中找 出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並多些思考之後自明的選擇。

容乃公曰:「你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我不會驚奇.」

宋小姐問: 當然,我跟王先生對有些事物的理解是存在著差異的,我想王先生其實很早 就看出來了。我的想法是,世界上本來就難找到一模一樣想法的人;君子和 而不同。如果王先生不介意這種差異,同時也覺得我是到了可以學命的時候, 我是非常希望有機會跟王先生學習的。

容乃公曰:「我在易經同人卦中看到的: 事物要先相同,才會顯出不同.而要先不同以後才可以相比較出相同的地方. 二樣東西因為同質性高,才會因而變得很不同.越相似的二個東西比 不相似的二個東西看來更不同.

西方社會,尤以美國社會,發展了"多元文化",而以為中國社會是單元的. 美國社會尤其是.其實這種多元的同質性高.美國人常以為自己的社會 中的不同意見都可以容納.我常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意見,並不很多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似乎都是一元的,可是個人的差異性很高,而且社會對 其中旳相異很接納.美國人對異質性---比如別人國家的事--常是用干 犯的心態去看,而且不肯學別人的東西.是世界上最惡質的.中國人幾乎 是相反的.

中國人是在相同的準則中取得個人的最大空間.西方是在沒準則中 找相異.結果是不停去修改,去找.永遠沒標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