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9, 2025

乃公說鸞(2) 容乃公 「青鸞舞鏡,最終悲鳴而死」的典故是什麼故 這個故事出自南朝‧宋‧范泰的《鸞鳥詩序》,原文是這樣說的:「 昔罽賓王結置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 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 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 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 故事翻譯過來是說:當年罽賓王得到一隻鸞鳥,想盡各種辦法讓它鳴 叫,但此鳥就是不叫,三年來哪怕給它配上金色的籠子,餵飼各種美 食都不起作用。後來罽賓王的夫人說:「聽人說鳥見到同類就會叫, 為什麼不掛一面鏡子讓它照一下自己呢」。然後罽賓王就按這個方法 做了,結果鸞鳥見到鏡子裡的自己以後以為見到同類,便慨然悲鳴, 展翅奮飛而死。 故事背後大致是在悲歎鳥的孤立無援,被束縛住自由的悲涼。 青鸞舞鏡 (鏡裡青鸞 ). 這個出典故來自南朝宋‧劉敬叔《異 苑》卷三: 「罽賓國王買得一鸞, 欲其鳴, 不可致, 飾金繁, 饗珍饈 , 對之愈戚, 三年不鳴。夫人曰: 『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衝霄一奮 而絕。」 「青鸞舞鏡」用以比喻失去伴侶的孤獨和痛苦,或用以比喻夫妻的離別 。又,古時鑄鏡往往在鏡背鑄鸞鳥之形,因稱鏡為「鸞鏡」,也應出自此 典.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藩鎮割據。河朔三鎮中的魏博藩主田季安擁兵自 重,作風殘暴。聶隱娘自小被道姑訓練成為殺手,13年後學成,銜命 返鄉刺殺田季安,殺一獨夫以救千百人。然而這個她受命刺殺的田季 安,卻是她兒時曾被許下婚約的青梅竹馬表兄。二者原是對偶, 郤陰 錯陽差成成殺人與被殺的對手. 當年,嘉誠公主從京師長安嫁到魏博,在異鄉度過餘生,藉以使魏博 軍安定,不伺機作亂。她將丈夫田緒之子田季安收為養子,田季安15 歲行冠禮那年,她將一對羊脂玉玦,一隻送給田季安,一隻給了自己 的錄事女官聶田氏之女隱娘,願這對表兄妹締結良緣。一對玉玦最後 都碎成孤鷥. 然而洺州刺史元誼帶萬人投靠,藩主田緒為了讓庶出的兒子田季安便 於接掌節度使大位,安排田元兩家聯姻,以獲元家奧援。10歲的聶隱 娘則被嘉誠公主的雙胞姊妹道姑帶走,13年後被道姑送回,已成隨身 佩帶羊角匕首的黑衣殺手。當年取代了她嫁給表兄的元誼女兒,如今 則是藩主田季安之妻田元氏。這兒很好幾個對偶關係與雙胞症侯. 聶隱娘夜訪田季安的側室瑚姬住所,留下羊脂玉玦,田季安始知黑衣 刺客竟是當年喚為「窈七」的隱娘,刻意前來留下玉玦,先了斷舊情 再取他性命。 聶隱娘的舅舅軍將統帥田興,直言進諫冒犯了田季安,被貶為臨清鎮 將。隱娘的父親聶鋒身為掌管軍紀的都虞侯,受命護送田興到臨清, 旅途中遭黑衣人埋伏,幸獲途經的磨鏡少年仗義拯救,隱娘也適時趕 到救出父舅。負傷的一行人隨少年來到一處桃花源般的山中村落養傷 ,隱娘在少年臉上初次見到了彷彿不問世俗的善良笑容。 田元氏化身為佩戴面具的神祕女子精精兒,前來欲取隱娘性命。精精 兒的師父空空兒,則以紙人陰術欲害瑚姬。隱娘見到田季安嗣子年幼 ,若殺藩主,魏博必亂,對於殺與不殺,心中已暗自做了最後的決定 。她回到山中道觀向師父叩別,並赴山中村落,隨磨鏡少年避走天涯 。 乃公曰:多的對應, 對偶, 與不對應和無緣. 可見 , 緣,不能在鏡中求.我們人人都有假雙胞症.有真雙胞者,最壞的是像 嘉誠公主和她的姐妹.命理說,姐妹同宮,未嫁而先適恨,意思是說人們 其實一直有一個相對而不對稱的自己 -- 它才緣份的阻擾. 最後人們 在鏡中如同青鸞找到緣份了. 嘉誠公主處境際遇,就如青鸞身不由己,失去同類,照鏡悲鳴奮絕, 目睹自己的孤影和落寞,倍感失去自由的不堪而心碎。如同范泰的〈 鸞鳥詩〉:「神鸞棲高梧,爰翔霄漢際。軒翼颺輕風,清響中天厲。 外患難預謀,高羅掩逸勢。明鏡懸高堂,顧影悲同契。一激九霄音, 響流形已斃。」寫出嘉誠公主的心「鏡」,青鸞悲鳴奮絕如同嘉誠丹 心泣血的香消玉殞。 聶隱娘在政治聯姻的時空背景被毀婚,只能隨道姑在雲深不知處的道 觀,勤練武術成為刺客,經年累月疏離親情的孤寂可想而知。還好她 遇見了時時勤拂拭的磨鏡少年,照亮了別人的生命也照出真心,他就 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隱娘從小就被壓抑遺忘的另一面,是照出隱娘笑 容的明「鏡」。磨鏡少年的純樸、桃花村的寧謐,都使隱娘幡然頓悟 ,變成一個雖然武功高強卻無法殺人的刺客。 電影中,「鏡子」不斷地映照每個人,是一場精神的反思和內省的曲 折歷程。鏡像到處存在,雙胞胎嘉誠公主和道姑也是一體兩面的鏡子 ,嘉誠以委曲求全保衛大唐江山,道姑以「殺一獨夫,以救千百人」 捍衛主權;田元氏照的鏡子,是女為悅己者容的鏡,她照到了自己的 美貌,也照出自己不受寵愛的不堪。這種政治聯姻下的鏡花水月,醞 釀出由愛生恨,傷人自傷的窘況,注定是悲劇性格的悲劇人生。

星期四, 6月 12, 2025

人工智能大崩盤 春上樓主談藝錄1

人工智能大崩盤  春上樓主談藝錄1


以下tony是樓主本人,MC是TALK OF THE FUTURE GROUP 論友



Tony:我寫作是以塊狀方式進行的。我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博客寫手——也許是因

為我寫的主題離日常生活太遠了。


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你可能會問:「這也算寫作嗎?」讓我解釋一下。


我寫作的方式不太尋常。我只專注於核心思想,把所有東西攪在一起——就像炒

雞蛋一樣,很快就完成了。


我不會讀所有細節。我故意與材料保持距離。


為什麼?為了創造一種不同的風格。


我的寫作很深——人們常常需要查字典。我甚至不校對。我喜歡它原始的樣子。


它從哪裡來?本能。我只用一個鬆散的大綱,僅此而已。


而且我是一個「說話型思考者」——我不說話就沒法思考。


一旦我開始說話,我的大腦就開始運轉。


這就像蘇格拉底——你知道的,那個希臘哲學家?


MC:知道。


Tony:大多數偉大的哲學家都不是作家。


比如孔子——他一生從未親手寫下過一個字。


真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文本和教義?全是他的學生記錄下來的。


耶穌基督也是。他自己也沒有寫下任何東西。


我們今天讀到的那些比喻、語錄和書籍,全都是追隨者寫的,而不是這些思想家

本人。


MC:哇,我覺得佛陀也是這樣。他也沒有親自寫下任何東西——他的教義都是口

頭流傳下來的。


Tony:正是這樣。佛陀從未寫下一個字。耶穌基督也一樣。


新約聖經——甚至舊約——都不是耶穌自己寫的。


是保羅、約瑟和彼得這些人記錄了他的教義。


所有偉大的思想家——包括蘇格拉底——都不寫作。這是有原因的:他們想要保

留自己自由思考的能力。


你看,真正的思考必須通過說話來激活。但是現在的學校裡沒人談論這個。可這

是歷史事實。


你也知道——佛陀在臨終前,他的弟子問他,今後該跟隨誰。


MC:是的,我記得。


Tony:佛陀告訴他們,要跟隨的是「法」,而不是某一個人。孔子也是一樣。


一旦你把想法寫下來,你就開始限制自己的思維。你被困在平庸的思考模式中。

寫作其實可能是有害的——它凍結了你的思想。一個念頭一旦被固定下來,它就

失去了活力。它變得死氣沉沉。


這也是我一直主張廢除當前學校教育系統的原因。學校的設計就是為了訓練學生

以固定方式思考。


他們被歸類、被塞進狹窄的、預設好的思想框架中。


Tony:我最近看到一張中國的高中試卷——說實話,我會不及格。


為什麼?因為那完全是記憶性的內容,涵蓋所有學科。


但當你試圖學習所有東西時,你最終就無法真正理解任何一件事。


真正的學習來自於你專注於一件你真正關心的事。


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存在——香港、美國、全球都是如此。


這不是教育,這是限制。


我相信有一天我們會掙脫這種桎梏。


當我們遠離這些僵化的系統——無論是書面形式,還是所謂的「開放」系統——

我們才能解鎖新的潛能。


拿 DeepSeek 來說。他們說是開源的,但那到底意味著什麼?


對我來說,開源常常感覺像是智力上的「投機取巧」——站在別人的成果上,然

後稱之為自己的。


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系統。


MC:是的。


Tony:我一直在思考這個——你還記得當年的互聯網泡沫嗎?那是很多年前發生

的。


我相信,我們可能正在走向一次 AI 泡沫崩盤,可能五年內——甚至更快。


為什麼?因為 AI 正在變成一種超市貨架上的商品。到處都是。每個人都在做。

連埃隆‧馬斯克也要做自己的 AI。Facebook 有,Google 有——每家公司都在搶


幾乎每天都有新的 AI 出現。它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開始失去意義。變成了量

產的、現成的產品。沒有意義。


為什麼?因為系統就是朝這個方向在走。我不懂電腦,也沒學過工程。


但憑直覺,我感覺到一些大事即將發生。尤其是在特朗普訪問沙特之後——


那可能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低成本生產浪潮。


MC:你知道嗎?迪拜現在為所有居民免費提供 GPT Plus(付費版)。


他們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國家。


他們的目標?讓整個國家進階——讓每個公民都成為一個 AI 驅動的大腦。


而且這正好發生在特朗普訪問那裡之後。


Tony:像 ChatGPT 這樣的系統需要巨大的電力支援——足以供整個城市使用。這

是極度耗能的。


現在,美國正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國,尤其是台積電(台灣半導體製造

公司)把部分生產線搬到了美國。他們已經在亞利桑那設廠了。


美國本身也是能源大國,有能力支撐這樣的基礎設施。


沙特未來也可能會效仿——他們有這個潛力。


但中國目前在這場競爭中落後了,尤其是在像 2 納米晶片這樣的先進領域。


MC:是的。


Tony:我有個瘋狂的想法——也許我錯了,但你聽我說:中國可能真的會掉隊,

尤其在美國壓力下被擠出競爭。


如果他們被描繪成「壞人」,也許他們正在秘密開發完全不同的東西——比如量

子動力學。


當一個國家開始「脫鉤」時,它就會遠離物質生產——就像蘇格拉底或佛陀,他

們超越了「物質教導」,走向了智慧的彼岸。


要真正投入某件事,你必須先從中抽離。


新的晶片可能會改變我們儲存知識的方式——也許量子技術就是下一個飛躍。


而這個轉變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快——當人們終於說:「夠了。」競爭太多,噪

音太多。


有一天,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的 ChatGPT——不僅僅是吸收知識,而是創造和

分享。


MC:哇。


Tony:那才是真正的開源精神。將來,DeepSeek 和其他公司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

展。


現在想像一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變成了自己的 ChatGPT。


人們在街上行走,在公共場所坐著,別人可以上前向他們提問。而他們會本能地

——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清晰、有智慧地回答。


因為在那個未來,所謂的「思考」將不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樣子。


當人類不再被「思考」這個行為所束縛時,他們才真正獲得了自由。在那種自由

中,他們將成為真正的知識主人。


那一天可能會到來。我告訴你,到時你會害怕的,我跟你說。


10 年之內,我們可能會看到這個未來的雛形。


它正在與地平線融合。


MC:哇。


Tony:是的,它正越來越逼近——但不要害怕。為什麼?因為這意味著真正的人

類自由即將開始——一種源自我們本質的自由。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時代,人類將開始脫離對知識的依賴——甚至脫離整個文明結

構——但依然保有人性。


我不是在說人會變成機器人。不是的。他們仍然是人——他們可以生、可以死、

會流血、有感情。


但不同的是: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奴隸。他們屬於自己。


你懂我的意思嗎?十年內,這種轉變是可能的——但不是必然的。為什麼?因為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世界中,而這個系統絕不會輕易接受任何可能威脅其權

力的事物。


如果有人創造出這樣的突破,他們可能會被封殺——因為這會擾亂財富和控制結

構。


但人類進步是無法阻擋的。


它不會是黑白分明的。真正的變革是混亂的——是系統、阻力與希望的混合體。


人們仍然會讀報紙,學校仍會教授過時的觀念,很多老師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這一切不會一夜之間消失。


但轉變會開始。有些人會突破出來。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成為自己的 ChatGPT——但總會有人願意。


MC:就像你一年前說的那樣,人們暫時會成為「元人類」。


Tony:大多數人會保持被動——他們習慣了舒適,不想改變。


但並非所有人都這樣。有些人更好奇、更開放——他們會是首先向前邁出的人。


世界在不斷演變,但全球經濟的大部分仍停留在前工業時代。


有些國家的運作方式就像幾個世紀前,而另一些——比如沙特——則將古老傳統

與最尖端科技融合。


MC:文明科技。是的。他們確實是這樣。迪拜。


Tony:這是一個瘋狂的組合——但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一切共存。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會停滯不前。不——我們會不斷進化。


時間一到,人類將開始脫離傳統知識與物質依賴。而當 AI 崩潰的那一刻來臨,

人們會問:「這意味著什麼?」


讓我告訴你——這意味著你將成為 AI 本身。


你會成為那個掌控一切的人。


AI 本身會變得毫無意義——就像去市場買個蘋果一樣。它會變得廉價、可獲得、

人人都能擁有。


那又怎麼樣?不同之處將不再在於誰「擁有」知識。


因為真正的智慧與資訊量無關。


MC:哇。


Tony:


不要害怕一個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版本的 ChatGPT 的世界。


是的,數百萬人可能具備這種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會因此崩潰。


為什麼?因為很多人仍會停滯不前。光是能夠獲取知識,並不意味著你會變得有

智慧。


事實上,擁有知識並不會讓你變得聰明——如果你只是依賴它而不去理解,它反

而會暴露你的無知。


你從 ChatGPT 下載的資訊不是真正的知識。那只是一次「交易」——就像買一個

商品。


所以即使人們可以瞬間回答所有問題,那也不一定意味著什麼。


這種知識不會摧毀文明。真正的威脅反而是我們持續的懶惰——我們對精神被動

狀態的習以為常。


而這,才是更深層次的人類缺陷。


MC:懶惰不僅僅是一個習慣——它更像是一種程式設計。我總覺得,也許它是深

深嵌入我們 DNA 裡的某種「代碼」,塑造了人類行為。


Tony:這確實是種可能性——但我不認為人類需要在腦中植入晶片。


會有新的方式去儲存和傳遞資訊——那些不需要改變我們神經系統的方法。


這些方式可能讓我們「更聰明」,但那是一種機械式的聰明。


你只是像機器一樣「共享」存儲的資訊——僅此而已。讓我說清楚:擁有知識不

等於有智慧。


但如今,人們相信只要擁有足夠的資訊,你就會變聰明,或者受過良好教育。這

是個神話。


這讓我感到難過。我最近看了中國的高中試卷,特別是歷史、社會學這類科目—

—我震驚了。如果讓我去考,我一定不及格。


不是因為我沒受教育,而是因為這些考試考的是學生的記憶力和知識擁有量——

而不是他們的思考能力。


你到處都能看到大學擠滿學生。但他們真的聰明嗎?我不這麼認為。


我最近還看了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一個中國學生上台致辭——說實話,我被震

驚了。


那篇演講太套路、太空洞了。更讓我驚訝的是?後面的一些教授竟然在流淚並鼓

掌。這可是哈佛啊——他們居然在慶祝這種東西?


這讓我意識到:即便是頂尖學府,如今也只是在訓練人重複,而不是思考。


好了,我收個尾。這一切都回到了我們談話的核心:擁有知識,不等於聰明。


別擔心——有一天,人們不會只是使用 ChatGPT。他們會「成為」它。這將是 AI

崩潰之後的真正結果:一代新思想者誕生——他們不再依賴儲存的知識。


就像耶穌、佛陀和孔子一樣——他們沒有積累或記錄知識。他們說的是智慧,不

是記憶。


因為一旦你試圖抓住知識,你就會被它束縛。而當你被束縛,你就不再自由。


終有一天,我們會看到更多佛陀、更多孔子行走在人間。


這就是這場談話的真正意義:


不論你擁有多少知識、講多少故事——光有知識,並不能讓你變得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