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14, 2025

談雜字學先賢--陸游 容乃公

談雜字學先賢--陸游 容乃公


雜字常以韻語編成,用隔句押韻以讀來上口、聽來悅耳、便於背誦,涉及 內容比較廣泛,如衣食住行、生產工具、家用什器、工商等。版本在不同時代、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本子,並不斷有所修改增刪,因此現存的《雜字》書,其編纂 時代與作者均不易考訂。書名多以一句字數多少定名、如《三言雜字》、《四言 雜字》、《五言雜字》等。


《四言雜字》在近代中國各地也多有同名書。此書名在宋朝就有,為教授 兒童的詞訟之書。《宋會要輯稿》:「今《四言雜字》皆係教授詞訟之書,有犯 ,合依上條斷罪。欲乞行下諸路州軍、監司,依條施行。」在北宋時曾翻譯為西 夏文,如《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元昊自製蕃書……教國人記事用蕃書 ,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


提起雜字學, 我要推介一位宋朝大學問家, 他一生著作等身, 而且其詩詞在 中國文學史地位比美李杜的人物.


陸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 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務觀,號放 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 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 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 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 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 、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 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 學庵筆記》等。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 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 世影響深遠。


雜字指古代啟蒙的識字讀本。匯輯各類常用字,編成韻語,以便初學者記 誦。這個字出處正是以文孛觀照即是一本活生生的雜字學. 雜字一辭出自宋陸游 《秋日郊居》詩:


「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 他在自註說:「農家十 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 《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 元昊 自製蕃書……教國人記事用蕃書,而譯 《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


陸游〈山園雜詠〉詩:「汗青事業都忘盡,時賴吾兒舉話端。」


誇士騎牛著鐵冠,往來城市擁途觀。


爭如老子無奇怪,惟是蓑衣伴釣竿。


雜字在宋朝流行和印刷有關.10 世紀以後,西域吐魯番盆地民族開發的蘆 葦、稻殼等造紙技術傳入江南,使「木化」的竹子與稻殼等成為造紙的主要原料 ,大大降低了造紙成本。廉價的竹紙、稻殼紙大量生產與流通,成為印刷業大規 模興起的物質基礎。因此,唐末五代出現的印刷術,伴隨著繁榮的江南經濟,在 南宋得到空前的普及。原本起自民間的印刷術,經歷了北宋的政府壟斷之後,在 南宋又重新「飛入尋常百姓家」,官私、書院刊刻之外,書坊蜂起,書籍走入流 通領域,遠販各地,乃至海外。


印刷業的興盛,可謂是繼紙張普及之後的又一次新媒體革命。提高了識字 率,加速了文化下移。儒釋道經典、科舉時文、詩詞文集、戲曲話本、白話小說 、童蒙曆算,印刷書籍溝通精英凡庶。南宋的陸游『秋日郊居』中的一首這樣寫 道:「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 」其下陸游自注云:「農家十月乃遣子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 』之類,謂之村書。」這裡提及的村書『雜字』『百家姓』之類就是流行於民間 的印刷品。史籍『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也記載說:「江西州縣百姓好訟,教兒童 之言,有如『四言雜字』之類。」


印刷業的繁榮,既活躍並普及了文化,也成為士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於是 ,道學賦予的共同理念,書籍的傳播與士人的流徙,便超越時空,不僅將看似孤 立的地域連成一體,還將知識普及開來和傳承下去。內籐湖南指出:「印刷技術 的發展對弘揚文化是個巨大推動,隨之出現了學問的平民化傾向。」精英文化向 平民文化轉型,發達的印刷業是重要的推手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