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1, 2016

囤積症或儲物症



囤積症或儲物症(英文: Compulsive hoarding,或強迫性囤積症、
病態性囤積症、棄置恐懼症),一種強迫行為,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
物件,即使是不值錢、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強迫性囤積病患者
所聚集的物件會干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上的流動性和基本
活動,包括煮食,打掃,洗澡及睡覺等。

目前尚不清楚強迫性囤積症是否是一個孤立的病態,還是一種從其他
病症影響而成的症狀,例如強迫症。


2013年DSM 5定義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所
提供以下對這個心理疾病的定義為:

    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
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
    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
,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
或浴室用作儲物室。
    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
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
、蟑螂橫行),被收集物摔倒受傷,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
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
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
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
親友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
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
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積症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病。國去的研究發現有囤積症的強迫症個案,
使用 SRI 藥物治療,效果比沒有較差。過去常常把它歸類於強迫症。
 暴露與反應阻止法(Expl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的認知
行為治療模式(CBT),也顯示效果不佳。特定的CBT 似乎反應比較好些
,但多數接受CBT 治療的個案,囤積症狀仍然存在,且病人的遵從度
常有很多問題。藥物或心理治療的成效,取決於我們對症狀瞭解多少
。瞭解越多,就有可能有較好的效率。


囤積症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囤積行為曾有研究指出有高達92%會有精神科一軸或二軸的診斷。在
 DSM-IV 的診斷系統中,把囤積行為放在強迫性人格疾病8個準則中的
1個。但新的觀點認為囤積症可能是獨立的診斷,在DSM-V 當中獨立出
一個診斷出來。



囤積症是強迫症的一種嗎?

傳統上認為囤積症是強迫症的一個分類。兩者症狀有一些重疊。但另
一方面,囤積行為估計是強迫症人口的兩倍,82%的囤積症沒有其他
強迫症的症狀,而且一些有其他焦慮症狀的患者比強迫症患者更容易
有囤積行為。這顯示囤積症可能跟強迫症不同。不是強迫症的亞型。

囤積症跟憂鬱、焦慮有關嗎?

 在求診的個案當中,囤積症患者時常有多種焦慮、情緒、物質使用的
問題。跟強迫症但沒有囤積行為比較,有囤積行為的強迫症患者有較
多社交恐懼症、泛焦慮症、憂鬱等等的問題。

囤積症跟 ADHD 有關嗎?

 注意力跟執行功能不好認為在囤積當中扮演重要角色。很多這方面的
缺損跟ADHD 症狀類似。跟沒有囤積行為的強迫症比較,有囤積行為的
強迫症患者得到ADHD的時前者的10被。最常發現的缺失是注意力不好
,其次為記憶、執行功能。這點跟ADHD個案類似。



囤積症跟衝動有關嗎?

囤積症的一個特徵:拿太多東西 跟衝動控制疾病有些相似。 囤積症
患者對於拿過量的東西後常有正面跟負面的感受。 正面的感受跟衝動
控制疾病如拔毛、賭博做完之後的感覺一樣。 透過強迫購買取得過多
的東西在囤積症中時常看到。而囤積行為在過度購物者當中也常出現
。在強迫性賭博者中,也有較高的囤積的症狀。在神經心理學測驗中
,囤積的病人在持續注意力測驗 (CPT)中,誤反應(Commission )的機
會比比人高,顯示有較高的行為抑制缺失。



囤積症是人格疾病嗎?

 囤積症有較高的人格疾患以及不良適應特人格特質。囤積是強迫性人
格診斷準則中的一個。然而如果把這個條去除,囤積症個案出現強迫
性人格的盛行綠就會從 22% 降為18%,跟一般強迫症患者罹患強迫症
人格的比率一樣。除了強迫性人格外,囤積症患者有較高的依賴、逃
避、妄想以及精神分裂(schizotypal) 人格。



囤積症跟其他腦部疾病有關嗎?

 除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現囤積行為外,囤積症也有部分腦傷患者在
腦傷後出現。MRI顯示在 mesial frontal region 前額葉中內側部位
。  囤積行為也常在失智症患者身上看到。


囤積症有亞型嗎?

 有種分類是單純囤積跟合併有強迫症者。另一種分法是單純囤積、囤
積合併有憂鬱、以及合併有憂鬱跟ADHD 者。 跟單純囤積比,後兩類
比較有認知跟衝動的問題。在被要求丟掉東西時,後兩者容易有感到
悲傷的感覺。而合併ADHD的,容易有無法決定跟對自己的記憶缺乏信
心的情況。



囤積症的特徵



家族與環境的易損性

創傷及壓力事件常在囤積行為的發生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有55%報
告生活中的壓力事件的發生同時出現了囤積行為。囤積行為可能是在
經歷創傷事件後強化安全感的行為。這點跟囤積者報告囤積物可給帶
給他們舒適及安全感。

囤積症有強烈的家族關係,顯示有基因的易損性存在。例如大部分囤
積症都說他們的一等親中也有囤積行為。難以決定,常在有囤積症的
強迫症家屬中存在。 (59% vs 41%).

基因研究上,第14對染色體可能有強迫症合併囤積症的基因連結存在
。 家族的易損性,可能也來自於還硬的因素。例如示範。 家族的長
輩責備「浪費行為」,或者看到父母親囤積東西可能與囤積症有關。



功能不良的認知歷程

注意力

囤積者有很多注意力問題,有比較差的注意力容量。

記憶

很多囤積症患者有記憶問題。他們表示留著東西避免他們遺留重要的
東西在他們丟棄的物品當中。他們喜歡把東西放在開放的空間(放在
桌上)而不是收藏起來(收到櫃子內),因為擔心東西收到哪裡找不
到。標準的測驗顯示囤積者跟正常者相比在延後回憶的能力較差,且
使用較沒有效率的視覺回憶策略。但沒有像記憶力的比較中差異那麼
大。用fMRI 測量囤積症患決定是否要丟棄東西時,囤積症患者在左側
 left parahippocampal gyrus 有較大的活動。 此區域跟費力的記憶
搜尋存取有關,而壓抑 上前額葉回 (superior frontal gyrus)的區
域, 此區域與工作記憶有關。

詭異的是,囤積症患者雖然記憶不好,但他們常過度倚賴記憶去尋找
東西,而不是採歸類得是。也就是說囤積症患者多用視覺空間回憶(
記住最後看到的地方),去組織整理東西,而不是分類的方法(想起
哪一類的東西放在哪裡).

執行功能

難以丟棄東西,有假說認為是來自於難以決策歸類的結果。 相較於強
迫症,囤積症的人有較多自成有做決定的困難。把東西歸類在囤積症
患者有明顯的缺損。當要求囤積症患者整理個人擁有品時,他們常化
更久的時間,且分出更多的分類。但有些研究並不支援此一結果。執
行功能跟前額葉及前扣帶回(ACC)有關。 PET 研究發現囤積症的ACC跟
後扣帶回區域的葡萄糖代謝較一般人低。有囤積症的強迫症患者的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的活動性較沒有這高。在決定是丟
棄東西時,囤積症患者的 lateral  OFC ( orbitofrontal cortex)
活性較高。以外在拒絕丟棄物品的囤積症患者的 middle frontal
gyrus 到 rostral ACC 有較高的血液動態反應。



不良的認知內容

關於擁有的信念

囤積症患者過度放大物品的重要性。很多對物品有過高的責任。需要
東西好好保存。 而且囤積者也會誇大對管理物品權力的需要。他們不
喜歡他人碰觸他的物品。認為是對自主權很大的侵犯。完美的信念,
也阻止了他們做決定的能力,因為他們害怕犯錯 (丟了不該的東西)
。 ACC 的異常可解釋此一現象,因為ACC的活動包含了監測行為錯誤
的地方。

對擁有品的情感依附

對物品過度重視美學或情感的價值。個案對東西有比一般人更強烈的
情感依附。保有新聞紙,就像隱含自己很有知識一樣。丟棄物品,就
像拋棄所愛的人、一段美好時光或個人表徵一樣。很多囤積症的人對
丟棄東西感到感傷而非害派。 一些人很在意丟棄的物品比需妥到"好
的家庭"好好對待。這些可能跟ACC 異常有關。



不良的行為特徵

逃避行為

 跟OCD 不同,OCD在於重複強迫行為,而囤積是重複沒有做的行為,
 囤積者沒有辦法有技巧的排列、整理或丟棄物品。排列跟丟棄跟囤積
者內心中的責任、情感依附、控制等信念有很大的衝突。在中性情況
,這些行為可能跟lateral  OFC 過度活耀有關。 lateral OFC 處理
相對價值、特別是處罰的歷程有關。 因此,整理、排序是高度討厭且
帶有情緒的行為,因此是非常想逃避的事情。而前述的注意力、記憶
、以及執行功能的缺陷更使的做整理排序的動作是更是耗時、笨拙的
事情。



行為去抑制 behavior disinhibition

過度取得是囤積症的核心問題之一。囤積者發現取得物品常帶有快樂
的感覺。取得物品變成一種衝動且有正向增強的行為。另外有些人擔
心失去機會而帶來後續後悔的感受,而有些人說取得物品來調節負面
的情緒(憂鬱)。



對問題認知及動機不佳Poor problem re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很多囤積症患者沒有動機想要改變。可能是對問題的自覺能力不佳。
病識感不佳可能跟OFC的功能有關。低動機也會造成智療程功率下降,
低動機跟ACC 異常有關。



臨床實務Clinical Practices

囤積症可能包含更廣的心理疾病, 藥物、認知心理治療仍須努力。

1。症狀需完整評估。

2。認知行為治療是第一線治療。

3。 SRI 藥物

4。 動機式晤談宜大量引用。

5。一些個案還需要額外朋友家族社會力量的介入。

6。需要按時完成作業,進度做不到,就要檢討,擬定可行的方案。

7。考慮專業管家,幫忙打掃。

8。減害而不是治癒是比較可行的目標

9。評估一軸跟二軸診斷

10。考慮神經心理功能檢查,瞭解認知缺損。


沒有留言: